实验室生物安全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实验室生物安全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高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安全防护及使用管理
福建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系
强华
主要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



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潜在危
险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类及分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分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设施和设
备)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
主要内容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采集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运输
(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
(四)废物处置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及健康
(六)管理体系与制度
(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
▲ 1956年,前苏联的一个实验室曾有9支装有感染了委内
瑞拉马脑炎病毒的鼠脑的安瓿被打破。由于没采取必要
的措施,结果在几天内造成24名工作人员感染。
▲ 1961年莫斯科一家研究所的实验人员从流行性出血热
疫区捕捉到一些野鼠带回实验室。由于疏忽,这些野鼠
被放在了室内暴露的场所。不久,实验室相继有63人出
现发热症状,开始被误诊为流感,1周内又增加了30人,
才开始怀疑到是流行性出血热。
▲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布氏杆菌病实验室的一起布氏
杆菌泄露事件,共感染了45人,死亡1人。美国华盛
顿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次Q热实验室感染,导致153
人发病,1人死亡。
▲ 1967年,欧洲的三个城市为研制疫苗,从乌干达等
地进口了一批黑长尾猴,而这些猴子携带一种特殊
的病毒,引起了13名工作人员患病,并使这种疾病
在德国马堡等地区流行,马堡病毒由此而得名。
▲ 1979年4月,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生物武器实验
室发生次爆炸,约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
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
数百人死亡。
▲ 1998年,我国西安的某高校在使用大白鼠进行试验时,
有两名学生被大白鼠咬伤,还有一些学生给实验老鼠放血、
解剖。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学生均未按照要求戴手套操作,
结果在29名实验人员中,有 9人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
▲ 2001年,在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东北方向50公里的
布伦特伍德地区首先发生了口蹄疫。据分析,口蹄疫病
毒很可能就是从波布特莱尔实验室里泄漏出来,经过空
气传播到布特伍德的地区,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口蹄疫
爆发。
▲ 2003年12月6日,台湾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
在操作过程中,因清理废弃物感染了SARS。
▲ 2003年12月17日,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证实,
一名非典研究人员在全球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安全
四级实验室,因违规操作感染了非典病毒。
▲ 2003年9月,一名27岁的研究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因不恰当的实验程序,受到
西尼罗河病毒样本与非典冠状病毒的交叉感染。
▲ 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人员,采
用未经论证的非典病毒灭活方法,在不符合防护要
求的普通实验室内操作非典感染材料,造成北京、
安徽发生非典疫情

对病原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安全防护,防止实验
室感染和扩散,已成为相关科技领域迫切需要解
决的重要事项之一。

实验室相关感染中,80%都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其中80%由工作人员
操作失误引起,20%由设备故障引起。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潜在危险
 旧有的传染病还存在,特别是烈性的传染病;
 新发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 不断发生变异的传染病病原;
 实验室接触大量的未知病原的感染性样本;
 实验室人员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 实验室没有达到防护设计要求;
 实验室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 没有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 没有建立健康监护制度;
 没有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 没有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若无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感染意外将不可避免。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Risk Group)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04.5.28
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
要求》国家标准新闻
发布会在京召开。图
为国家认监委王凤清
主任发表重要讲话。
危险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
寄生虫等生物因子,要求I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I)
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
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
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
播风险有限,要求二级生物防护水平(BSL-2)
危 险等级Ⅲ(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
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要求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水平(BSL-3)。
危险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
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
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要求四级生
物安全防护水平(BSL-4) 。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24号 2004.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七条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及其危
害程度分四类:
第一、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
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病毒、
马尔堡病毒、黄热病毒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
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口蹄疫病
毒、汉坦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乙型脑
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
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
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
物。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甲型
肝炎病毒、麻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分级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
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四级。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1或P1
基础实验室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2或P2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3或P3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4或P4
防护实验室
最高防护实验室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1 )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
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大肠杆菌、格鲁伯耐格里原虫、感染性犬肝炎病毒、枯草杆菌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2)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麻疹病毒、 沙门氏菌 、弓形体、乙型肝炎病毒、衣原体、志贺氏菌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3)
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
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
防传染的疫苗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热病原体、HIV (血清学
检测除外)、澳大利亚立克次氏体、加拿大立克次氏体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BSL-4)
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
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
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分级
处理对象
BSL-1 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低,不会引
发健康和成人疾病
BSL-2 对人体和环境有中等危害或具有
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
二
危险
等级
Ⅰ级
Ⅱ级
BSL-3 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
Ⅲ级
重的甚至是致使疾病的致病因子。
通常有预防防治疗措施
BSL-4 对人体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
Ⅳ级
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的微生
物。尚无预防治疗措施
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比较
中国分类
国际
分级
GB
国务院 个体感染
424号令 危险性
个体病
症
社会传播
危险性
治疗
预防
19489
04.5
04.11.12
一级
Ⅰ级
四类
无、很低
很轻
很低
/
二级
Ⅱ级
三类
中
中
低
有效
三级
Ⅲ级
二类
高
重
中
有效
四级
Ⅳ级
一类
很高
很重
高
无效
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等级
国际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国分类
GB19489 国务院424号令
04.10.01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04.11.12
四类
三类
二类
一类
危害
程度
无或
有限
防护水平
相关的
实验室
/
BSL-1
ABSL-1
一定
BSL-2
一般防护
ABSL-2
很高
BSL-3
重点防护
ABSL-3
极高
BSL-4
最高防护
ABSL-4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基本要求(设施和设备)
BSL-1(2004)
1)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防滑、无缝隙,不得铺设地毯。
5)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
6)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
7)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8)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9)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基本要求(设施和设备)
BSL-1(2008)
2004版BSL-1实验室共9个条款,在2008版中都有相似的描述。
2008版增加至22个条款。
6.1.1 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旧国标P2要求),门锁及门的开
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
6.1.2 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6.1.3 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将个人服装与工作服分开放置。
6.1.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
灭菌剂的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
6.1.5 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
6.1.6 台柜及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
6.1.7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BSL-1(2008)
6.1.8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等,避免
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6.1.9
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旧国标P2要求) 。如果采用机械通
风,应避免交叉污染。
6.1.10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6.1.11 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6.1.12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m 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
紧急喷淋装置。(旧国标P2要求)
6.1.13 若操作有毒、刺激性、放射性挥发物质,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
上,配备适当的负压排风柜。
6.1.14 若使用高毒性、放射性等物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和
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地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BSL-1(2008)
6.1.15 若使用高压气体和可燃气体,应有安全措施,应符合国家、地
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6.1.16 应设应急照明装置。(旧国标P2要求)
6.1.17 应有足够的电力供应。(旧国标P2要求)
6.1.18 应有足够的固定电源插座,避免多台设备使用共同的电源插
座。应有可靠的接地系统,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或监测报警装置。
6.1.19 供水和排水管道系统应不渗漏,下水应有防回流设计。
6.1.20 应配备适用的应急器材,如消防器材、意外事故处理器材、
急救器材等。
6.1.21 应配备适用的通讯设备。
6.1.22 必要时,应配备适当的消毒灭菌设备。
BSL-2(2004)
1)满足BSL-1的要求
2)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应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摆放物品以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
期使用的储存空间。
4)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5)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6)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
7)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8)应设置洗眼装置。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9)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10)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
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应设备用电源。
11)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辨认的标识
BSL-2(2008)
6.2.1 适用时,应符合6.1的要求。
6.2.2 实验室主入口的门、放置生物安全柜实验间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
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6.2.3 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条件。
6.2.4 应在实验室工作区配备洗眼装置。
6.2.5 应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适当的消
毒灭菌设备,所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应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6.2.6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6.2.7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和使用生物安全柜。如果生物安全柜的排
风在室内循环,室内应具备通风换气的条件;如果使用需要管道排风
的生物安全柜,应通过独立于建筑物其他公共通风系统的管道排出。
6.2.8 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
柜、冰箱等)应配置备用电源。
BSL-2(2008)
2004版BSL-2实验室共
11个条款,其中10
个条款在2008版的
BSL-1实验室和
BSL-2实验室中有
相似的描述。
2008版减少到8个条款。
取消掉的条款是在
实验室中戴手套。
小结:
 闭门器、门开启方向、警示标识、可视窗、通畅的通道、撤离路线;
 洗手更衣处、废弃物处置(高压灭菌器、消毒器械、试剂、垃圾桶)、样
本保存(冰箱、低温冰箱);
 通风(自然、排气扇)、防止动物(纱窗、门槛、地漏U弯);
 生物安全柜
 备用电源、洗眼器、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变迁
9条要求
11条要求
38条要求
2004版
P1实验室
普通实验室
P2实验室
P1实验室
P3实验室
P2实验室
P3实验室
2008版
19条要求
22条要求
8条要求
76条要求
P4实验室
P4实验室
BSL-3
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有出入控制)或为独立建筑物
布局
1)由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组成。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应设缓冲间。必要
时,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缓冲间。(三区两缓)
2)在半污染区应设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
3)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
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
围护结构
1)实验室(含缓冲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
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防震、防火。
2)围护结构外围墙体应有适当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3)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且可靠密封。
4)地面应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
5)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均可自动关闭;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6)外围结构不应有窗户;内设窗户应防破碎、防漏气及安全。
7)所有出入口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送排风系统
1)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10Pa)。
应确保在使用实验室时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
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
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该是对面分布、上送下排、应使污染区和半污
染区内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
3)送排风系统应为直排式,不得采用回风系统。
4)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风经内部高效过滤后向空中排放。外部排风口应远
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至少高出所在建筑2m,应有防蝇、
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直接向上排放。
5)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送风管道的末端和排风管道的前端。
6)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固,符合气密性的要求。高效过
滤器在更换前应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更换后
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按照
经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运行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7)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
内化学蒸熏消毒。
8)应安装风机和生物安全柜自动连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内部出现正压和确
保生物安全柜内气流不倒流。排风机一备一用。
9)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不应出现另外安装分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
特殊设备装置
1)应有符合安全和工作要求的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离开污染区
入口和频繁走动区域。
2)低温高速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负压罩或其他排风装置
(通风橱、排气罩等)之中,应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后排出。
3)污染区内设置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消毒装置。
4)应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带报警功能的室内压力显示装置,显示污染
区、半污染区的负压状况。当负压值偏离控制区间时应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
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还应设置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
5)应有备用电源以确保实验室工作期间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6)应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出口设置洗手装置。洗手装置的供水应为非手动开关。
供水管应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下水道应与建筑物的下
水管线完全隔离,且有明显标识。下水应直接通往独立的液体消毒系统集中收
集,经有效消毒后处置。
环境参数
1)相对室外大气压,污染区为-40Pa(名义值),并与生物安全柜等装置内气
压保持安全合理压差。保持定向气流并保持各区之间气压差值均匀。
2)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符合工作要求并适合于人员工作。
3)实验室的人工照明应符合工作要求。
4)实验室内噪声水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其他
1)实验台表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2)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方便清洁,实验室设备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3)实验室所需压力设备(如泵、压缩气体等)不应影响室内负压的有效梯度。
4)实验室应设置通讯设备。
5)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计算机等手段发送至实验室外。
6)清洁区设置淋浴装置。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置紧急消毒淋浴装置。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配备:
感应式洗手池
Ⅱ级生物安全柜
高压灭菌器
管道通风系统(实验
室为负压)
有缓冲间,门自动关
闭
气密性离心转子
正面不开口防护服等
BSL-3级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内保持负压、排出空气经高效滤材过滤不得循
环使用,自动关闭和双重门通道,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工作人员
参加工作前先作血清抗体本底检查,然后接种相应的疫苗。
可能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微生物或导致严重后果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
土拉杆菌、各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和Q热立克次体
BSL-4
四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实验室在单独建筑物中或与其他建筑物有可靠隔离带分开
•有单独的供气和排气系统
•应有消毒系统
•全部操作在III级生物安全柜或穿正压服在I、II级生物安全
柜中进行。
可通过气溶胶感染的危险微生物或外来的致死微生物,如马尔堡病毒
、Ebola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刚果一克里米亚出血热病毒等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
为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
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
露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
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出气流的工作柜
(“超净工作台”)不属于生物安全柜,
也不能应用于生物安全操作。
安全柜分为I级、 II级和Ⅲ级三大类
以满足不同的生物研究和防疫要求。
安全柜的分类级别与生物安全等级
无关。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s,BSCs)
1.为什么需要生物安全柜?


气溶胶 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
0.001μm-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
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中含微生物的气溶胶称生物气
溶胶,是病原实验室生物危害的重要来
源。
1.为什么需要生物安全柜?

容易产生气溶胶的工作行为

对液体或半流体进行摇动、倾注或搅拌操作时,

将液体滴加到固体表面上或另一种液体中时,

在对琼脂板划线接种、用吸管接种细胞培养瓶,

采用多道加样器将感染性试剂的混悬液转移到微
量培养板中,

对感染性物质进行匀浆及涡旋振荡,

对感染性液体进行离心,

进行动物操作时。
1.为什么需要生物安全柜?

生物安全柜能够阻止工作中所产生
的气溶胶对外环境或者操作者本身
产生危害,还可以减少样本之间由
于气溶胶产生的交叉污染。
2.生物安全柜基本工作原理
定向气流:
风幕
 HEPA滤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

一种一次性使用,
框架内有多重褶迭
的干性过滤材料的过滤器,对0.3微米气溶胶的过滤效
能达到99.97%。
保证排出气体和内循环气体的无菌状态。
误会
HEPA过滤器的规格里提及的0.3微米颗粒。
 误以为HEPA过滤器只能除去0.3微米及更大的
微粒。因此怀疑HEPA过滤器过滤病毒微粒的效能。


微粒的过滤机制:
直接拦截和惯性撞击
扩散作用和静电吸引力
0.1 到0.3 微米是综合机制下HEPA过滤器效能
最低的范围。(最低也达到99.97%)。
对于较大或较小的微粒,则具有更高的(大于
99.97%)过滤效能。
CLASS III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Hard-ducted)
Ⅲ级生物安全柜是为3-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而设计的, Ⅲ级生物安全柜
的所有接口都是“密封的”,其送风经 HEPA 过滤,排风则经过两个 HEPA
过滤器。Ⅲ级生物安全柜由一个外置的专门的排风系统来控制气流,使安全
柜内部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大约 124.5 Pa)。试验品通过双门的传递箱进出
安全柜以确保不受污染,用于操作危险度 4 级的微生物材料
3.生物安全柜的分级
进风面速率
(m/s)
气流百分数
循环风
比例
排风
比例
排风系统
0.36
0
100
硬管
0.38~0.51
70
30
排到房间或套管
连接处
外排风型Ⅱ级A2
型
0.51
70
30
套管连接处
Ⅱ级B1型
0.51
30
70
硬管
Ⅱ级B2型
0.51
0
100
硬管
不适用
0
100
硬管
生物安全柜
I级
Ⅱ级A1型
III级
4.生物安全柜的防护特点
•安全柜的分类级别与生物安全等级无关。
生物安全柜
保护类型
保护对象
I级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
Ⅱ级A1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外排风型Ⅱ级A2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痕量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Ⅱ级B1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少量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Ⅱ级B2型
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
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III级
第一、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
物;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
操作者,环境和样品
表1 II级生物安全柜防护特征比较
柜 子
类 型
Ⅱ
级
面速度
(英尺/
分)
应
气流方式
非挥发性化学
毒物/放射性物
质
用
挥发性化学毒
物/放射性物质
A1
型
75
70%通过HEPA在工作
区内循环,30%通过
能(微量)
HEPA排出到实验室内。
A2
型
100
同ⅡA,但箱内呈负压
和管道排气
能
能(痕量)1
100
30%通过HEPA在工作
区内循环,70通过
HEPA和严格的管道排
出
能
能(微量)1
100
无循环,全部通过
HEPA和严格的管道排
出
能
能(少量)
B1
型
B2
型
不能
5.生物安全柜的选择
生物安全柜选择误区




没有考虑实验室工作的性质
没有考虑实验室设施的状况
没有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沟通
误认为型别越高越好
没有考虑实验室工作的性质
Ⅱ级BSC的A1型、A2型、B1型和B2型四
个型别,对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性能是一
样的,对化学试剂、放射性物质等物质的
气溶胶或蒸气的防护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差
异(见表1)。
没有考虑实验室设施的状况
许多BSL-2实验室购置单位的实验室设施
在建造时,没有考虑:
给II级BSC预留的位置
排风管道
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需额外花一笔经费改造实验室。
没有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沟通
没考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对II级
BSC的工作原理和防护性能是否了解,如何使
用和维护等;

仅凭II级BSC销售商或生产厂家的介绍或
推荐,进行选购。

购置人员与使用者之间没有沟通,买回来
的II级BSC不是自己想要的,或不能完全满足
工作的需要。

误认为型别越高越好
Ⅱ级BSC分为A1型、A2型、B1型和B2型四
个型别对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性能是一样的。

正常情况下,Ⅱ级BSC的使用寿命为5年,
如果使用这种全新风的Ⅱ级B2型BSC,使用寿
命将大大地缩短;

频繁更换高效粒子过滤器(HEPA),也将
严重影响工作。




二级生物安全柜,A2排气量在700-1200m3/h,
B2排气量在1000-1600m3/h;普通家用排气扇的
排气量约为80m3/h;
室内空气大量外排,要保证实验室内温度满足实
验要求,需要空调和加热器的负荷非常大,现已
建好的实验室根本无法满足要求,也造成能源浪
费;
如果没有足够的补充送风,生物安全柜所在的房
间成为高负压状态,生物安全柜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除了操作危险度较高的实验对象或能
产生化学气味的化学试剂,二级A2生物安
全柜排风排到室内是安全可行的。
生物安全柜放置

五个远离点(气流)
门
风扇
空调
开着的窗户
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

设备
工作台
Air Register
候
选
位
置
摆放要求
稳固的平台或支架
两侧、后面和上端留30cm
首选位置
设备
3.1安装注意事项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总体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11.26国务院424号令
实验室资格、实验活动资格: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GB 19489-2004
2004.10.01;GB 19489-2008, 2009.07.01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GB50346-2004
2004.09.01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卫生部[2005]15号文件;
2006.1.10
《卫生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审批管理办法》
2006.9.24卫生部50号令;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
运输: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45
号令; 2005.12.28

保藏: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卫生部68号文;
2009.10.01

环保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80号令; 2003.6.6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6号令; 2003.8.1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32号令2006.5.1 。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原则








原则一:科学合理的原则,传染性和致病性再强的病原微生物,
只要它不和人体接触,感染就不会发生。科学原理:
1.隔离原理;2.过滤原理;3.消毒灭菌原理;4.个人防护原理。
原则二:安全首位的原则;
原则三:软件在先的原则;
原则四:管理严格的原则,国务院发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内容:
1.病原微生物分类管理 2.实验室分级管理 3.实验活动审批管理。
原则五:远离病原的原则,尽可能少接触病原体或少进实验室。
原则六: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把握三个环节:1.实验前设施、设
备的生物和物理的常规检测。2.实验过程的安全监测。3.实验后
的人员健康检测、泄漏检测和消毒效果监测。
原则七:使用方便的原则;
原则八:厉行节约的原则。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采集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运输
(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
(四)废物处置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及健康
(六)管理体系与制度
(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采集
 有所采集标本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设备
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 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 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 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样本的标识、
交接日志或电脑登记应完整、及时,能方便溯源。
交流:
在科研中,有时需要向境外获取生物制品、包括
疫苗、质粒、DNA片段等,需要向出入境管理部
门申请,其中有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批意见。
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运输
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由专人负责,专
车运送,运送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质,不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运
送,运送过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单位内部运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
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应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
▲外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国际民航
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包装说明PI650)规定
的包装要求,具体使用的包装要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
录》中规定的运输包装要求执行
▲最外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按规定做好生物安全警示标识
(三)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
1.实验室保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双人
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
2.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
录编号、名称、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的
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3.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保
存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专
册(卡)上注消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
(四)废弃物处置
1、建立实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废弃物处置应由专人负责
2、实验室所有污染的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应经灭菌消毒后才能拿出实验
室,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3、实验用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弃置的菌(毒)种、生
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
达到生物安全后再按感染性质废弃物收集处理
4、实验用非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应放置在有生物安
全标记的防漏袋中送到指定地点消毒灭菌后方可清洗,运送过程中
应防止有害生物因子的扩散
5、实验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的高危险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内进行高压灭
菌消毒,用带有安全标识的包装容器或包装物,密闭包装后才能带出实
验室,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并有是否消毒的明晰标识
废弃物处置
6、实验室应对相关医疗废弃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废弃物的来
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
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5年。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弃物
流失、泄漏、扩散。
7、实验室所在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废弃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
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包装容器内。严禁使用破损
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
8、相关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包装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
说明,不得露天存放。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天。应根
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废弃物交由符合资质条件的医疗废物处
置中心集中处置
(四)废弃物处置



废气、废物、废水除在理化方面应满足环保的要求,防止有害的
生物体在灭活之前移出实验室,警示标识。
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存放、防护性存放、指示性存放。
废弃物的预处理(消毒)、处置(灭菌)、移送处置(生活垃圾、
医疗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

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灭菌、清洁,彻底去除污染病源微生物。

消毒、灭菌设备的有效性:

紫外线灯,灯管质量、使用寿命、正确使用;

消毒液,原液质量、配制方法、有效性验证;

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前的有效性验证(生物指标测试),
包裹识别性指示,高压效果验证(化学指示测试),包裹影
响评估。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及健康

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
行培训,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每
半年将培训情况向省级主管部门报告。
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
作人员共同进行。

进行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
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六)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体系▲▲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生物安全管理部门
实验室负责人
生物安全管理员
生物安全委员会
由单位负责人、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医学专家、顾问组成
(一)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指定本单位
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二)每年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重
大事项作出决定
(三)批准和发布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
文件
(四)对本单位上报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进行审核
(五)对本单位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的第一、第二类病原微
生物的实 验活动进行审查
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负责人
(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二)负责组织专家对涉及的微生物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
(三)负责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
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
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四)负责组织学习国内和省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最新动态
(五)负责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护情况
(六)组织本单位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实验室负责人
(一)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
(二) 批准进修、后勤、检查、参观等非实验室人员在符合要求的情
况下暂时进入本实验室
(三) 确保在本实验室内,生物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程序
得到执行,对违规行为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
(四) 任命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员
(五) 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实验室的应急处置预案
(六) 负责组织本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
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所在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报告
(七) 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
进行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
生物安全管理员
(一)具体负责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
(二)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以及规范程序等方面的咨
询工作
(三)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
期的内部安全检查
(四)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五)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
(六)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
(七)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
▲▲管理制度▲▲
★ 人员培训制度
★
实验室准入制度
★
安全计划审核制度
★
安全检查制度
★
意外事故应对制度(报告程序)
★
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制度
★
记录制度(危害评估、废物处理处置)
▲▲管理制度▲▲
★
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
标准操作程序
★
设施设备的建设与配置
★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制度
★
实验废弃物处置制度
★
消毒灭菌制度
★
个人安全防护制度
(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





原则:意外发生时,在可能做到的情况下,争取第一时间对人员暴
露部分、设备、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和自救。
人员准备:事发前做好人员安排,特别是现场指挥员的认定和职责。
物质准备:1.照明(固定或移动式应急照明灯);2.通讯(手机、
电话、传真);3.防护(防护服、眼罩、面具、手套);4.救治
(紧急喷淋设备、洗眼器、急救箱、担架);工具(消防、止水、
开道、维修、警示);除污(消毒、灭菌、清洁)。
程序准备:制订应急预案,通过培训、演习,使相关人员了解所有
意外的特点,熟悉处理程序。
当发生的意外非常严重时,先安全撤离,尽快报警请求支援。
(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实验室所在单位
▲ 立即关闭事件发生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 对周围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封闭、隔离
▲ 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
▲ 核实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人员的名单
▲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 提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
▲ 医疗救治: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感染者送各地市传染病医
院救治;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
送各地市传染病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卫生行政部门
▲ 立即组成现场处置组,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 调查丢失或泄露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种类、规格、数量、包装等信
息;
▲ 追踪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去向。
▲ 对感染及疑似感染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
▲ 对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人员进行医学
观察。
▲ 根据事件涉及病原微生物类别组成相应专家组,由专家组对事件发生原因以
及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 认定事件等级;提出指导和评估意见;制定防控和医疗救治方案。
▲ 当事件已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
应急响应。
Thank you
K ey Labo rato ry of Infection and O ncology
Fujian M edicalU 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