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超導的世界
超導的世界
逢甲大學電子系
施仁斌
前言
•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應該有過使用電視、電腦、電燈等電
器的經驗,這些電器的出現也確實為生活帶來便利。然而
當電器使用一段時間後,機器通常都會發熱;若是使用時
間過長,甚至還會因過熱而燒毀。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
因都來自—電阻;電阻是由於當電子流過導線的內部時,
被導線內部的材料阻擾其運動所造成的現象,而該現象所
表現出來的即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發熱情形。電阻所造成的
發熱現象不僅是影響日常的使用,在能源的利用上也是一
大浪費。每年因電線發熱所散失掉的能源相當可觀,故傳
輸時電力公司均採用高壓傳輸方式減少耗損,但能量損失
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傳輸線的電阻仍會造成能量損失,而
轉換電壓時也會產生熱,故能源的利用效率距100%仍有一
段距離。也許有人會想:如果有一種物質沒有電阻,以這
種物質為材料做導線不就可以解決之前提到的問題了嗎?
聽起來似乎不大可能,但實際上確實有這種物質的存在。
它,就是超導體。
1. 絕對溫度 為了能客觀的決定溫度的高低,人類制定了溫標,
我們常聽到的 攝氏溫度及華氏溫度就是溫標的一種。而根
據熱力學理論,溫度 有一最低點,相當於-273.15℃,科
學家凱爾文(Kelvin)便將這 個溫度定為絕對零度,且由此
建立了絕對溫標。基本上,絕對溫 標的刻度間隔和攝氏溫
標一致,而符號為K。簡單的換算就是 (攝氏溫度
+273.15)=絕對溫度,所以0℃相當於273.15K,而 室溫
約在300K(27℃)左右。一般在低溫研究領域中,我們
喜歡 以絕對溫度來表示。
2. 臨界溫度 或許您常聽到臨界這個詞,這裡所提到的臨界溫度,指的是
超導 體在這個溫度下才能呈現超導態,一旦超過這個溫度超導態便消
失。目前發現的超導體臨界溫度都很低,在一般環境中都無法使 用。
3. 臨界電流密度 如同臨界溫度般,通過超導體中電流密度若大過臨界
電流,則超 導性便消失。 4. 臨界磁場強度 另外若外在磁場大過臨界
磁場時,超導性亦消失。而根據超導體 在磁場下的行為表現,又可分
為第一類及第二類超導體。這在超 導問答集會有較詳細介紹。 值得
我們注意的是,上面三個臨界條件會互相影響。若以三個條件 為軸,
則臨界狀態會形成如下圖般的曲面,在曲面下可呈現超導態, 而曲面
上則超導態消失。 這三個臨界條件的大小,左右著超導體的應用範圍,
可說是超導體 性能的指標。
原理 – 什麼是超導體?
• 顧名思義,超導體(Superconductor)是一種
導電性較一般導體更佳的”超級導體”。
當溫度低於其超導轉變溫度(或稱臨界溫
度)[Critical Temperature ; Tc]時,它具有以
下兩種特性 – 零電阻以及反磁性。
物質為什麼會有超導現象?
• 在超導發現之初五十年﹐超導性質的來源一直是個謎。直到John
Bardeen﹑ Leon Cooper和Robert Schrieffer三人創立的BCS理論﹐於
1957發表之 後才略解謎團。BCS理論中敘述﹐超導材料中的電子形成
庫柏電子對(Cooper pairs)﹐電子對和晶格間相互作用﹐而無能量損
失,致使超導不會如一般 金屬一樣產生電阻。我們可用下面三個圖,
約略的說明這個概念。
• 這樣的電子對僅於溫度夠低的時候產生。在此低溫之下﹐BCS理論可
以推導 出電子的移動的行為。但是﹐根據BCS理論,超導的臨界溫度
最高約為40K 左右。因此﹐BCS理論似乎不能適用於高溫超導材料。
許多理論物理學家仍 致力於解釋此一現象。 目前﹐最新的說法是高
溫超導體是現今被發現的超導體中﹐D波(d wave) 超導體。無論如
何這個說法適不適用﹐可確定的是﹐現今尚無任何理論可告 訴我們﹐
到底什麼樣的材料可在什麼樣的溫度產生超導現象。截至目前為止﹐
我們只有理論可解釋為什麼物質會有超導現象。
[零電阻]
•
於一般導體內,電子通過時會與導體內原子所構成之對
稱結構(晶格)作用,能量部分傳遞至晶格上形成晶格振動
而造成損失(放熱),此為電阻之成因。於金屬導體中,晶
格與導電電子作用程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加,故其電阻亦隨
溫度上升;而於半導體中,溫度上升有助於產生更多導電
電子,此效應大於晶格與導電電子之作用,因而溫度上升
時,電阻反而下降。
•
超導體的導電現象則與一般導體不同。當溫度高於其Tc
時,超導體表現出一般導體或半導體之特性,此時仍有電
阻產生;但溫度降至Tc以下時,電子在結構中運動完全不
會受到晶格之影響,亦即電阻完全消失(圖一),此種現象
即稱為零電阻(Zero Resistance)。
[反磁性]
• 有電必有磁,超導體既然具有如此特殊之
電性,那麼也可能具有於不同於一般的磁
特性。超導體在溫度高於其Tc時,其外加
磁場可自由穿過其內部,亦即超導體內部
可有磁場存在;但溫度低於Tc時,則超導
體內之磁場便全被排出其內部,成為一零
磁場狀態,即為反磁性(Diamagnetism)。此
現象於1933年為Meissner發現,故稱為
Meissner效應(圖二)。
• 圖一 零電阻
圖二 反磁性
什麼是第一類超導體、第二類超導
體?高溫超導是哪一類的超導體?
•所謂第一類及第二類超導體,是根據超導體和外
加磁場作用的關係所分 類的。在第一類超導體中,
外加磁場一旦超過臨界磁場值,超導狀態便 消失。
第二類超導體則有兩個臨界磁場值,當外加磁場
超過較低的一個,內部 則有少數的地方成為正常
態,使磁力線可以穿過。一直到外加磁場超過 另
一上限值,超導態才消失。下面的圖可以簡單表
示超導體和外加磁場 的關係:
•第二類超導可以承受比第一類超導體高達數十倍
的磁場,因此第二類超 導較有實用價值。高溫超
導陶瓷均是屬於第二類超導體。
發展史 – 超導體的演進
• 20世紀初期,低溫物理的發展由於液化氦氣技術的發明,
使得低溫研究更進一步地延伸到1 K左右的區域。當時對
低溫下金屬所表現的電性仍不清楚,以致各研究群慨法不
一,因此許多科學家均積極進行實驗來觀察分析金屬於低
溫下的變化。在這些研究群中,位於荷蘭的萊登實驗室也
是其中之一,而他們在1911年的發現則開啟了超導體研究
的序幕。西元1911年時,萊登實驗室的Kamerlingh-Onnes
等人已將許多金屬冷卻至極低溫,發現其電阻會隨著溫度
下降而下降。在這些金屬中,某一些種類其電阻在極低溫
時電阻會出乎意料的驟降為零,例如水銀(Hg)。水銀在4.2
K以上時仍有電阻存在,但溫度再低至4.2 K以下時,電阻
突然消失了!(圖三),此時電阻值已低於室溫值百萬分之
一以下,於1.5 K時更是僅有十億分之一,此時水銀已進入
了一種新的狀態,而由於它的特殊電性,KamerlinghOnnes等人把此種特殊狀態下的水銀稱之為”超導體”。
接下來的數十年,超導的研究持續發展,已發現許多金屬
在極低溫時亦具有超導性,而將其適當的混合成為合金則
可進一步提高其Tc。最高的Tc出現於鈮三鍺合金(Nb3Ge),
其Tc為23 K。雖然Tc已有所提高,但其值仍低,應用範圍
不大,加上有人將Tc對發現年度作一趨勢圖(圖四(a)),由
圖中趨勢斷言於2000年前Tc不可能突破液氮沸點(77 K),
因而使得超導前景不被看好。
•
的確,由趨勢圖看來,超導體的發展確是遭遇到了瓶頸,
但1986年的發現又再讓超導體回到舞台,成為眾人矚目的
焦點。1986年時瑞士科學家Müller與Bednorz在幾乎不可
能成為良好導體的陶瓷氧化物La2BaCuO4中發現了極佳超
導性,其Tc可至30 K以上,從此大家便積極朝氧化物超導
體的方向研究。經過數年的研究發展,超導體的Tc已可達
到HgBa2Ca2Cu3O8的135 K,目前的世界紀錄為利用物理
加壓方式處理HgBa2Ca2Cu3O8其Tc為160 K(圖四(b))。如
此的變化已遠遠超過趨勢線所預測,又因這些高Tc的超導
體其結構性質均較之前合金之超導體有所不同,科學家們
將之前的合金超導體稱之為傳統超導體或低溫超導體,而
由氧化物組成之超導體則為高溫超導體。自高溫超導體被
發現後,各國均競相研究發展,其實用性提高,而應用範
圍也逐漸擴大。
•
圖三 水銀的超導現象
圖四 (a)超導溫度的演進 (b)一些高溫超導體之Tc值
結構 – 超導體長相如何?
• 超導體主要分為兩種,即傳統超導體及高
溫超導體。
• [傳統超導體] 多以合金為主,Tc較低。較
常見的有Hg、Nb3Sn、Nb-Al-Ge及其中Tc
最高的Nb3Ge等(圖五)。 圖五 Nb3Ge晶體
結構,其中大球為Nb,小球為Ge
[高溫超導體]
• 一般為氧化物,且多為含銅之氧化物,Tc
較高。超導電流主要是於圖六中所示之銅
氧平面上流動,此種於銅氧層上流動的電
流,使得其超導特性傾向於二維的性質,
而與傳統超導體的三維性質有所區分。
•
合成 – 如何製作超導體?
• [固態反應法]
• 將合成超導體所需之金屬氧化物或碳酸鹽
按所需比例混合,加以研磨均勻,放入高
溫爐中鍛燒燒結,便可合成超導體。
[化學合成法]
•
•
•
•
•
•
化學合成法可分為許多不同的方法,以下僅介紹代表性的數種:
<共沉澱法>
原料採用金屬硝酸鹽,將其溶入水中,加入適當的反應劑(如三乙基胺)後,加
入酸調整至適當之pH值,使所有金屬離子可完全沉澱。待完全沉澱後將沉澱
物烘乾並放入高溫爐中鍛燒燒結,即可得到超導體。
<溶膠凝膠法>
原料仍為金屬硝酸鹽,溶入水中後,加入檸檬酸及乙二胺等反應劑,調整至
適當之pH值,此時溶液會形成微膠狀液體,稱為溶膠(Sol)。而後將其加熱濃
縮,待大部分水分消失後溶膠即轉變為更加濃稠之膠狀物質,稱為凝膠(Gel)。
將此凝膠置於高溫爐中鍛稍燒結所得即為所需之超導體。
一般來說,固態反應法所需之步驟較少,合成容易;但由於原料混合並非十
分均勻,因此合成之超導體其組成變化較大,而超導特性較差。化學合成法
通常需較多步驟合成樣品,且溫度、pH值等條件均需控制,合成上較不易。
但其金屬離子之混合乃於溶液中進行,可視為一原子級的混合過程,混合均
勻度較固態反應法佳,所合成之超導體成分一致且具較佳特性。因此,雖然
化學合成法較不易控制條件,但由於所合成之超導體特性較佳,目前研究均
朝向此方向發展。
應用 – 超導體有什麼用途?
•
利用超導體的兩大特性—零電阻與反磁性,在目前已有許多不同方式
的應用,以下本文將對數種較具代表性的作一介紹。
• [磁浮與磁浮列車]
•
超導體的反磁性類似磁鐵的相斥性,但其發出的磁力更強,故可應
用於需產生大磁場之裝置。利用超導體的磁力可將一個人輕易舉起,
甚至舉起一位相撲力士也是勝任愉快(圖六)。當然超導的反磁性並不
僅只有這種用途而已,如果將其置於火車車體內,而在軌道上佈置電
磁鐵,則便成為磁浮列車(圖七)。由於與地面沒有接觸,磁浮列車沒
有一般列車會遭遇到的摩擦力問題,其速度可較傳統列車高,目前紀
錄由日本的磁浮列車所創下,為每小時517公里。雖然利用一般電磁
鐵的相吸相斥亦可製造磁浮列車,但配置有高溫超導體的磁浮列車由
於磁力較強,故可浮的較高;一般僅使用電磁鐵的磁浮列車其離地高
度僅1公分,而採用超導體者可達10公分。於實際應用上,此種差異
則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若列車運行時遭遇地震,離地10公分的磁浮
列車自然會較離地僅1公分高的磁浮列車安全許多。在這方面高溫超
導體的優點可說十分顯著,特別是在位於地震帶上的台灣,如想要利
用磁浮列車作為運輸工具,利用超導體的磁浮列車絕對是不二選擇。
[超導導線]
• 利用超導體零電阻的特性,可用於製作超
導導線。利用此種導線作為電力傳輸線或
能源儲存裝置,可有效減少能量之損耗,
唯其價格仍高,故目前僅有應用於超導線
圈、磁鐵等其他科學上之應用(圖八)。
• 圖八 超導導線(含2120根微米直徑之鈮鈦合
金纖維)
•
[超導發電機]
• 使用超導線圈所組成的超導磁鐵,其電流
密度及磁場均較一般為強,可作為高功率
的能量產生裝置(圖九)。由於在同樣的體積
重量下其功率較高,如作為太空計劃之能
量供應源則可增加酬載量,深具發展之潛
力。圖九 超導發電機,擁有兩萬千瓦的功
率
謝謝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