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9章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9.5 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节目制作方式
• ENG方式(电子新闻采集)
• 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
• SNG方式(卫星新闻采集方式)
• ESP方式(电子演播制作方式)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一、 演播室的分类
演播室一般从面积上分为大型(800㎡以上)演播室、
大中型(600㎡~800㎡)演播室、中型(250㎡~400㎡)
演播室和小型(50㎡~200㎡)演播室。
大型演播室多用于场面较大的歌舞、戏曲综艺活动等
节目,也可以拍电视剧。
中型演播室适用于各种专题、少儿节目的录制。
小型演播室多用于电教、新闻、外事等节目的录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三、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一是噪声控制;二是混响时间与吸声处理。
噪声控制
演播室的噪声主要有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两部分。
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演播
室工作时,摄像机和人员移动所产生的噪声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对上述噪声可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
(1)演播室要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强的噪声源。
(2)观察窗采用三层或双层夹胶玻璃。
(3)演播室地面铺设地毯或用聚氨酯塑胶等减振吸声材料。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经处理后,演播室噪声应不高于40dB。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混响时间与吸声处理
在闭合的空间里,当声源停止振动后,残余的声音会
在室内来回反射,每次都会有一部分声音被吸收。声能
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播音室
0.5s
音乐播音室
1.0s
音乐厅
1.2s
风琴音乐
1.5s
人民大会堂
2.4s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混响时间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适当选择演播室长、宽、高的比例
二是合理设计室内的吸声处理,使混响时间接近设
计值。
吸声处理可从吊顶、墙面和地面三个方面入手 :
岩棉、聚氨酯吸声泡沫塑料、玻璃棉等材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
薄板加空腔主要吸收低频。80~300Hz
薄膜主要吸收中频。 200—1000Hz
挂帘织物主要吸收高、中频。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三、 演播室灯光系统
演播室灯光系统主要包括灯具,灯光吊挂系统、灯
光综合布线系统和调光控制系统等。
1、 灯具
在选择灯具方面有两个技术参数需要考虑:一是灯具
的品种;二是灯具的数量与功率。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灯光系统
灯具的品种
现代电视演播室的灯具品种很多,按功能可分为普
通灯具和电脑效果灯具。
普通灯具包括聚光灯、回光灯、柔光灯、筒子灯、多
头观众灯、天排灯、地排灯和大夹灯等。
电脑效果灯具一般指的是电视综艺晚会中在电视画面
上看到的舞台上具有多种光束效果的电脑灯、激光灯等
新型灯具。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筒子灯
大夹灯
回光灯
柔光灯
八眼观众灯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四、 演播室布光方法
演播室照明一般采用低色温的人工光源,人工光的
优点主要如下:
(1)光位自由、多变、易于调控、可创出多种造型
效果。
(2)光线亮度可根据情况自由调节。
(3)照射范围可大可小,照射对象易于控制。
(4)色温可用多种方法调整和改变。
(5)不受时空、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
控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人工光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光线射程较短,随距离的变化光线照度可能发
生明显变化。
(2)装备、线路和某些附件较复杂,携带不方便。
(3)需有电才能正常工作。
(4)受灯管质量、电源电压等的影响,光效和色温有
时不稳定。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演播室内的照明和布光应做到:
(1)色温要稳定,即灯的稳定性要好。无论是单个
灯或同种灯,在使用中,色温不应有明显变化。
(2)色温要单一,原则上只能用一种光源。为了保
证拍摄画面的彩色质量,通常选色温为3200K的各种灯
具。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光线的性质与方向
1.光线的性质
由于光源的类型不同,其产生的光线性质亦不同,
通常以直射光、散射光和混合光3种状态存在。
(1)直射光(硬光)
直射光是指光源以直线的形式直接照射物体,能形成
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的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直射光的优点如下:
①有明确的投射方向,便于造型和布光控制。
②能在被射体上构成明亮部分、阴影部分及其投影,
并依次拉开画面反差。
③能强化出被射体的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
和表面质感。
④能够显示时间性。
⑤光源集中,容易限制和控制。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直射光的缺点如下:
①容易产生局部光斑,特别是在明亮金属等反光率高
的物体上产生的强光反射,可能超出摄像机记录景物
的宽容度。
②单一光源时造型效果可能生硬,多光源时投影处理
不好又容易出现光影混乱的现象。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2)散射光(软光)
指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优点:
①照明均匀、光调柔和、能用光调描绘被摄物的外观形
貌。
②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大,易表现其细腻
的层次。
③由于被摄体表面均匀受光,其亮度反差取决于各自的
反光率,容易控制在摄像机的宽容度内记录和表现。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布光方法
散射光的缺点如下:
①不易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结构、质地等。
②发光面大,因此难于限制和控制,限定被摄体的被
照部位比较困难。
(3)混合光
混合光是指既有直射光,又有散射光的混合照明光线。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五、 演播室制作系统
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主要包括:
摄像机及控制器
数字切换台
数字录像机
字幕机
同步系统及监视系统等。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1. 摄像机及其控制器
由摄像机及摄像机控制器(单元)组成。摄像机是
最主要视频信号源,一般配置多台,根据节目的制作
内容选择台数。根据技术质量的要求,可以配置专业
级、广播级摄像机。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摄像机控制器(CCU)是一个专为摄像机在演播室或现场制作节目
时配合使用的设备。将两台以上摄象机输出的信号进行特技切
换时,须使用摄象机控制器把各摄象机的工作状态调整一致,
把各摄象机输出信号的行相位和副载波相位调整一致。
摄象机控制器通过专用的多芯电视电缆与摄象机机头相连,它输送
多种信号,如同步信号、遥控操作信号、监测信号、通话联络
信号以及各种电源至摄象机机头;同时,将摄象机机头预放器
输出的红、绿、蓝三基色信号进行视频处理放大,根据电视系
统的彩色电视制式编码,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后输出。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2.数字切换台
数字切换台的输入是多路的,视频输入信号在切换台
上可以直接切出,也可以在任意两路输入信号间作特
技后输出。在其下游键可以插入所需的字幕和图形等。
切换台的PGM输出经视频分配后,1路送录像机进行录像,
1路送总控机房供播控中心现场直播使用。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3. 数字录像机
在选择时,既要考虑对现有数字记录格式的兼容性,
又要确保具有高质量、高稳定性、高可靠性、低维护
费用和较高的性价比。保证向数字化平稳过渡。
由切换台(PGM 节目输出)端口输出的彩色全电视
信号,一路经视频分配后分别送入录像机的数字视频输
入端口供录制节目使用。另一路可直接送电视台总控机
房供播放控制中心现场直播使用。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4. 字幕机
主要为节目制作提供所需的字幕和图形。
字幕机提供的信号主要有键控信号(KEY)和视频信号
(VIDEO)。
字幕机质量的好坏,是由厂家提供的板卡及字幕软
件决定的。
5. 同步系统
同步系统是给演播室整个系统提供同步信号,由主
备同步机以及同步自动倒换器构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6. 监视系统
为了保障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同时也为了便于故障
查找,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技监功能。
技监部分包括视频切换开关、波形监视器、矢量示
波器和技术监视器。主要用来监视和测量视频信号的
各种指标,从而判断所测信号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演播室音频系统
音频系统包括声源、调音台、声频信号处理设备和
扩声部分等,其核心是调音台。
1.声源
声源部分分为传声器和音源两部分。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2.调音台
调音台是演播室音频系统的主要控制设备,它具有以
下功能:
1.放大作用
2.为每个通道设置可控均衡器
3.通道或母线分配
4.声音监听
5.视觉监听
6.编组混合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3.声频信号处理设备
1.压缩/限幅器
压缩器是指在演播室的声频处理设备中常用的振幅处
理设备。
2.均衡器
均衡是指某一频段上信号的声能与其他频段上的信
号声能相比发生了相对的变化,而这种相对变化的大小
就称为均衡量。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3.延时器与混响器
为了能够模拟出某种比较自然的声音,就要对信号
进行处理,以产生更多的反射声,这一般都是通过混
响、延时来加以实现的。
4.其他处理设备
包括反馈抑制器、效果器、激励器等声频处理器。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演播室制作系统
演播室一般使用两种内部通话(对讲)系统:一种声
无线传输,即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话;另一种是使用
CCU自身的内部通话系统。
演播室提示系统
在演播室节目制作过程中,除了采用内部通话系统
之外,还可使用提示(TALLY)系统对各工作岗位的
节目制作人员进行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