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概論(簡報)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古代漢語概論(簡報)

古代漢語概論
1
大學中文:同學心聲
若講師要求我們多看文言文,
那真是件比死還痛苦的事。
摘錄自同學課前測試作文卷(2013年)
2
生活中的文言文
 戰國策˙楚策四:「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
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
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
日夜企而望歸。」
 列子˙力命:「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
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 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
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3
生活中的文言文
 宋˙陸游˙新晴出門閑步詩:「廢寺僧寒多晏
起,近村農惰闕冬耕。」
 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
 朱熹《武夷山游手記·五》「問渠哪得清如
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唐˙劉禹錫˙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序:
「未幾,改職方知制誥,詞鋒犀利,絕人
遠甚。」
4
犀利哥傳
犀利哥,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生平年歲,身長八尺,鷹目而
隆準,劍眉高額,嗜煙少言,鰥居於市。
庚寅年初,犀利哥乞食於甬地,其時歲寒,哥寬衣垂髮,腰繫赤
帶當空舞;破屐殘煙,肋無雙翼禦風行。路人奇之,陰摩其狀布於網
路,網友驚呼天人,由是廣播於途,闔閭皆聞,須臾而譽滿天下。
不日,天朝有司並宣諭台訪諸犀利哥,欲延其之官屬。哥大慟,
三避之。遂踽踽而行,復隱於市。
掌故曰:「犀利哥,王姓,至甬地六七載矣,其音頗近湘川,然
其籍終不可考。」
青牛角曰:「天朝地靈人傑,犀利哥,不過一丐耳,然浩氣雄風
足靡日韓名優,其不事名利、恣意逍遙之志又豈逐名汲利之執事可及
耶?!嗚呼,嗚呼!!」
5
作者:青牛角
http://blog.sina.com.cn/qingniujiao
6
文言文的傳意功能 (古代與當代)
 閱讀


閱讀古書
文化承傳
 書寫



(現代)
新文化運動後的文言文書寫 (傳意/姿態)
後現代資訊爆炸消費年代 (意義)
時間的落差 /文體古雅端正(風格與內容的錯
置)→嘲諷現代社會時事
7
為甚麼要學古代漢語?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詳其姓字。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犀利哥,不知何許人也,
亦不詳其生平年歲,身長八
尺,鷹目而隆準,劍眉高額,
嗜煙少言,鰥居於市。
•高祖為人,隆準而
龍顏,美須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
(《史記•高祖本紀》)
•秦王為人,隆準,長目,
摯鳥膺,豺聲。
(《史記•秦始皇本紀》)
8
古代漢語知識
 甚麼是文言文?
 甚麼是古白話?
 先秦兩漢/六朝唐宋

(古代的口語與書面語迷思)
9

文言文是甚麼?
 先秦兩漢口語基礎上形成的書面語
言 (《史記》)
 後代作家倣古作品中的語言
——文言文
古白話是甚麼?
六朝、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
成的語言
(《水滸傳》)
10
如何自學文言文
讀懂文言文
從選注本/查字典開始
11
閱讀文言典籍五步曲

1)優秀的文言選註本 (名家/名出版社)



2)系統性的古代漢語知識




游國恩:《中國文學史》
作家傳記: 中華書局《陶淵明卷》《杜甫卷》
4)中國歷史知識


王力:《古代漢語常識》/《古代漢語》(四冊)
張中行:《文言常識》
3)古典文學知識


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龍榆生 / 季鎮淮 / 呂叔湘……
范文瀾:《中國通史》
5)利用工具書


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3700)
《康熙字典》 (47000)
《中華大字典》(48200)
《辭源》《辭海》
12
13
儒家的十三部經書

《易》、《書》、《詩》、《周禮》、《儀禮》、《禮
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
形成過程:




漢 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
五經;
唐 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
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
雅》為十二經;
宋複增《孟子》
14
注解兩大體系


注


注,灌也。
注釋經籍原文


疏,通也。
既注釋經籍原文,又解釋前人傳注
疏
(犀利哥)鷹目而隆準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
裴駰《史記集解》:
「文穎曰:準,鼻也。」
(《史記•高祖本紀》)
15
16
17
古注類型










注──對原文作獨立注解。
箋──已有注,加一點補充說明:或加以闡發,或別立異說。
疏(義疏、正義)──不但注作品的本文,而且給前人的注上加注。
校──考核古書叫做校:或考鏡源流;或校對文字,改正脫誤。
音義──以辨音釋義為本,但也往往從事校勘。
章句──循文釋義,串講大意。(著重句意、段意的解釋。)
補注(訂補)──訂正、拾遺。(補前人注疏的闕漏,訂前人注疏的失誤。)
集解(集注、集釋)──有兩種:A)兼解經傳 B)彙集舊注(也有選擇),
下以己意(指明以某說為長,或提新解)。
筆記──以讀書札記的形式,對古書中的疑難問題提出看法,包括解釋、
校勘等。清時盛行。
選注──是古人進行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之一。(選本)
18
文言文知識:參考書推介
19
20
自己看懂文言文: 常見的字典辭書

字



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漢語大字典》
詞
《辭源》
《辭海》
《漢語大詞典》
 「漢典」網:
 http://www.zdic.net/



21
22

讀音逗

句
文言文如的標點
 在語意未完而需要
停頓的地方,加「、」
符號?
在兩個字的中間
 在句終的地方加
「、」、「。」
23
標點
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
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
公子忘之也。( 史記‧信陵君列傳)
 世間的事情有的不可忘記,也有的不可以
不忘記,別人對你有恩德,您切不可以忘
記,您對別人的恩德,希望您忘記吧!
24
其
人
好
不
悲
傷
此
地
安
能
居
住
終
年
倒
運
少
有
餘
財
明
日
逢
春
好
不
晦
氣
《
唐
祝
文
周
全
傳
》
25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小令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戲劇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時間〕清明時節。
〔布景〕雨紛紛。
〔地點〕路上。
〔人物〕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26
沈括
《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異事‧第三六九條》

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 多見,初出於天長縣
陂澤 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
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
近,初微開其房, 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
殼 ,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
正視,十餘里閒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
如野火,倏然 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 。
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
崔伯易嘗為《明珠賦》。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 近
歲不復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
往往維船 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
27
選本

〔宋〕沈括著、胡道靜校注:《夢溪筆談校證》
下冊。上海:中華書局,1959,新1版,頁
689。
28
讀文言文的歷史/地理感






寫作時間: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 (北宋)
內容時間:公元1056年—1063年
地理感應:(錢塘)浙江杭州 → (潤州)江蘇鎮江
作者背景:沈括
作品位置:李約瑟:「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作品體裁:筆記
29
作品解讀
 字詞句
章
 描寫策略

地理→遠近→靜動→比喻→觀者反應→對照物
 引申思考


閱讀方法
閱讀角度
30
古代漢語的「字」
31
字: 本義和引申義

本義


詞的本來意義
引申義

在本義基礎上發展派生出來的其他意義
引申:開頭
根本
元始 元本
元來 元因
首位
元旦 元首 元配
元年 元帥 狀元
本義:人頭
引申:第一
32

分析詞的本義,主要憑字形
醒
酉
聞
耳
誅
言
賊
戈
33
字形→本意→引申意
信

不亦信乎? (不也是誠實的表現嗎?)
• 言語真實,不虛偽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
子》八十一章)
• [不亦x 乎] 文言文中婉委的反問句式
誅

父誅而代之 (父親要被處死而我代他受刑)
• 誅:本義為譴責,後引申為殺戮,而有對被殺者的貶斥。
34
古今詞彙發展趨勢

(數量)由少變多

(意義)由粗疏變精密

(構詞)由單音節變多音節
要
引 申
要
主要
本 義
腰
腰肢
假 借
邀
邀請
35
古今字: 因時代先後產生的義同而形不同的一組字

古字(本義)
今字(引申)
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娶
昔楚靈王好士細要。
腰

(《詩經•陳風•衡門》)
(《詩經•陳風•衡門》)
古字(引申主要) 今字(本義)
36
異體字
兩個或兩個以上形體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
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代替的字


造字方法不同
岳
形
聲
網
象
形
指
事
形
聲
創


刅
會
意


网


嶽
形
聲
37

構件成分不同
[形聲字]
詠 咏 雞 鷄 睹 覩 嘆 歎

意符不同
線 綫 袴 褲 筍 笋 猨 猿

聲符不同
邨 村 賸 剩 頫 俯 迹 蹟

意符聲符圴不同
38

變換成分位置
够
夠
峰
峯
鵝
鵞
慙
慚
裏
裡
花
芲
襍
雜


變換位置
改變寫法
39
通假字
假借字:造字的條例之一(六書之一)沒有本字,借用他字
(自 / 來)


通假字:(有本字)不用本字,借用他字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
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論語•陽貨》)
路人奇之,陰摩其狀布於網路,網友驚呼天人,
由是廣播於途,闔閭皆聞,須臾而譽滿天下。
(《犀利哥傳》)
40

通用:甲字與乙字互通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論語•顏淵》)
身自持筑臿,脛毋毛。
(《史記•秦始皇本紀》)

無(沒有) 毋(不要)
有奇士,長丈,大十圍,來至臣府,
曰欲奮擊胡虜。自謂巨毋霸……
(《漢書•王莽傳下》)
41
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yu2開墾過兩年的田地)?
(《詩經•周頌•臣工》)
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
朝者三十有六國?
(《韓非子•五蠹》)

又  有
42
詞彙 古今詞彙異同

古今意義幾乎不變
天
地
長
窈窕
短
參差
43
搶
搶音窗
qiāng
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
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頭搶
地爾。」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
之怒也。」
xian3
(《戰國策•魏策》)
呼天搶地
搶地,用頭撞地。呼天搶地形容極度的哀傷、
悲痛。
44

古今意義發生變化
凡公女嫁于敵國:姊妹,則上卿送之,以禮
於先君;公子,則下卿送之。
(《左傳•桓公三年》)
敵國:地位或勢力相匹
敵的國家
45
古今詞義的變化

詞義的擴大
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
聽。
(《史記•商君列傳》)
睡:《說文》:坐寐也。
46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楚辭•漁父》)
醒:《說文》:醉解也。音升
睡
打瞌睡
睡覺
醒
酒醒
清醒
47

詞義的縮小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繫辭上》)
臭[動]:《說文》:禽走,
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臭[名]:氣味[香]。
朱門酒肉臭
48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堀穴
而處焉。
(《墨子•節用中》)
宮:《經典釋文》:古者貴賤同稱宮,
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稱宮焉。
臭
氣味
臭味
宮
房屋
宮廷
49

詞義的轉移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
其味。
(《禮記•大學》)
聞
耳聞
鼻聞
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孟子•告子上》)
湯
熱水
菜肉湯
赴湯蹈火
50
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
詞義褒貶的變化
今閣下為王爪牙(
意為武將
),為國藩垣
(fan2保衛土地)
。
(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
爪牙
鍛煉(
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褒義
貶義
)之吏,持心近薄。
(《後漢書•韋彪傳》)
鍛煉
貶義
褒義
51

詞義輕重的變化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
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
(責備﹑譴責 )
(《論語•公冶長》)
誅
古輕
今重
口誅筆伐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出師表》)
賊
古重
今輕
52
 詞組變詞

(古)單音節(今)多音節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
(古)上曰「衣」;下曰「裳」
(今)衣裳
入公門,鞠躬如也。
(《論語•鄉黨》)
(古)鞠:彎曲;躬:身體
[動賓]
(今)鞠躬
[動詞]
53
「可憐」的古今用法
 他好可憐啊
 可憐身上衣正單
 可憐光彩生門戶
 漢語小工具
:漢典
http://www.zdic.net/c/f/10a/287965.htm
54
語法 詞類活用

使動用法:名詞、形容詞、不及物動詞用為
使動詞,是名詞、形容詞、不及物動詞的使
動用法。這些詞用為及物動詞,對賓語含有
「使它怎樣」的意思。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使死者復生,使白骨生肉
生死肉骨
55

意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等用為意動詞,是形容詞、
名詞等的意動用法。這些詞用為及物動詞,對賓語含
有「認為它怎樣」、或「將它視為怎樣」的意思。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
諸﹖」。
(《論語•顏淵》)
以君為君,以臣為臣
君不似君,臣不似臣

名詞作動詞、狀語
56
詞序 賓語的位置(前置)
吾誰欺﹖欺天乎﹖
(《論語•子罕》)
吾欺誰
不欺吾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陶淵明〈移居其二〉)
57
文言文 課堂練習
58
詞義










心花(怒)放 盛,振奮地
十年(樹)木 種植
(走)馬觀花 跑
暴風(驟)雨 快速,急速
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原因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因為
沛公起(如)廁 往
(會)天大雨,道不通 正值
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 通(伸)
假舟楫也,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橫渡
59
詞性









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刃) 名詞作動詞用,用刀殺。 侍衛要殺相如,相如瞪著眼睛怒喝他們。
2.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記‧項羽本記)
(兄)名詞作狀語,表示待人的態度。您為我請他進來,我要以對待兄
長的態度對待他。
3.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少/眾) 形容詞作名詞,少量/眾多的人。道義上不殺少量的人,卻殺
眾多人的人,這不可以叫做知道推理。
4.予我千金,吾(生)若。(方苞‧獄中雜記)
(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 。給我千兩銀子,我讓你活。
5. 成以其小,(劣)之。(聊斎誌異‧促織)
(劣)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低劣。成名認為那隻蟋蟀很小,瞧不
起它。
60
詞義輕重





病/疾
飢/餓
抑/按
聆/聽
恐/懼
疾/病 (說文/ 疾: 病也; 病: 疾加也)
飢/餓
按/抑
聽/聆
懼/恐
61
詞義應用範圍





1) 躬/身 (兩者都是指身體,[躬]單指人的身體,
[身]除人外, 也可指其他動植物。)
2) 法/律 (兩者都指要遵守的法律,[法]多指法律制
度,[律]偏具體的條文,規則。
3) 樹/木 (兩者都指植物,[樹]單指樹木,[木]還包
括木材之意。
4) 問/訊 (兩者都有提問的意思,[問]指一般的問,
[訊]特指指上問下,後引申為審問。
5) 美/麗 (兩者都有華美之意,[麗]多用於具體事物,
[美]具體,抽象皆可用。
62
詞義行為方式區分
負/荷/任 (負:用背馱、 荷:用肩擔/扛、
任:用懷抱)
 2) 仆/偃/跌 (仆:向前倒、偃:向後倒、跌:
失足)
 3) 逾/超 (逾:爬過去、超:跳過去)
 4) 哭/泣/號/啼 (哭:有聲有淚、泣:無聲有
淚、號:哭而有言、啼:痛哭失聲)
 1)
63
詞義形狀質地區別
模/鎔/型/範 (鑄造器物的模子,段玉裁
《說文》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
以竹曰範。)
 2) 墓/丘 (平者為[墓],高者為[丘])
 3) 薪/柴 (大者可析為[薪],小者合束為[柴]
 1)
64
詞義情感色彩
1) 弒/誅 (弒: 子殺父,臣殺君,含不孝不忠的譴責。
誅:本義為譴責,後引申為殺戮,而有對被殺者
的貶斥。
 2)征/伐 ( 征:用於上對下,有道對無道,帶有褒
義。伐:通常用於諸侯國之間,没有上下, 有道
無道的分別,為中性詞)
 3) 爾/汝/君/子 (第二人稱代詞,爾/汝,不是尊稱,
用於上對下,尊對卑。君/子為尊稱,[君]用於下
對上,[子]用於上對下或平輩。)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