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西方Ethics 與傳統中國倫理之不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五講——西方Ethics 與傳統中國倫理之不同

100學年度第2學期通識教育人文類選修課
程—獲選教育部優質通識教育課程補助
課程名稱:純樸價值觀與環境保護
授課教師:林美香 老師
西方Ethics 與傳統中國倫理之不同

「個人」生理感官價值之追求與「人」
先天特殊心靈價值之堅持

人的主觀情感該「深化」或「淡化」的
不同

對「真」、「善」、「美」的不同解讀
與意涵----

人的情感關係與社會關係,該「等距離」
或應有「親疏遠近」
環境倫理學

環境倫理,指的是可為人類對於環境保
護的關係與行為,提供精神動力的信念、
原則和道德規範。

環境倫理,探討的是人類和自然環境之
間如何取得和諧與平衡關係。
 環境倫理學所牽涉與探討的問題包
括:
(1)解釋這些倫理的規範有哪些?
(2)解釋人類必須對誰負起責任?
(3)解釋這些責任應如何被證明而成立
 傳統中國天與人的關係
※中國古代儒家環境倫理觀 —「天人合
一」、 「天性」與「人性」相通
孟子:「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
性,則知天矣。 」
孟子:「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
也」
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
董仲舒:「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天”: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八佾)
「予所否者,天厭之!」(雍也)
「天生德于予,恒魋其如予何! 」(述
而)
「吾誰欺?欺天乎? 」(子罕)
「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
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
(子罕)
子曰:「予欲無言。 」子貢曰:「子如
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
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陽貨)

儒家「人為貴」思想,也蘊含對其他物
種的珍惜與憐憫之情:
「鳥獸不可以同群。」(微子)
「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盡
心上)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述而)
「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
入山林。」(梁惠王上)
中國古代道家環境倫理觀—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聖人常救人,故無棄人;常善
救物,故無棄物。 」
老子: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
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
一。」(齊物論)
莊子: 「聖人處物而不傷物。 」(知北
遊)
 近代西方環境倫理主張大要
※人類中心主義(anthropocentrism):
認為人類以外的生物之存在,是為
滿則人類的需求,大自然對於人類只有
工具性和實用性的價值。此乃造成當今
環境汙染與環境惡化的重要根源。
※生命中心論:
主張與重視生命的個體價值。
Jeremy Bentham(1789):動物會感受
痛苦
Peter Singer(1976):動物解放
Tom Regan(1980):動物權的實例
Albert Schweitzer(1915):提出「尊重
生命(Reverence for Life)」,所有生
物都具有「天賦價值」而值得尊重。
Paul Taylor(1981):提出「尊敬自然
( Reverence for Nature) 」
※生態中心論
重視生態系整體價值,生態系的平
衡和穩定重於個體生命的生存。
Aldo Leopold ( 1949 ) : 著 《 沙 郡 年
紀》,提出維持生態穩定與減少干擾的
重要性。
Arne Naess(1973):提出Deep Ecology
概念,主張所有有機體都是平等成員,
共同存於相互關連的整體中,並擁有平
等的內在價值。
中西方倫理學觀點不同與
環境保護之關係

「仁愛」 與「博愛」

人與其他物種之別,人何以有神聖性?

傳統中國有「敬天」的觀點,西方則有
「尊敬自然與生命」的說法。你(妳)
能說出其中為何要「敬」的理由嗎?其
中又有何不同呢?
小組討論
 人類的感官慾望追求,是如何地主
導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這樣的趨
勢與發展,又有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