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總統制

第三課 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魏嘉美老師
第三課
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一、內閣制
二、總統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三、混合制
四、小結
一、前言
貳、我國的中央政府體制 二、五權憲法下的中央政府體制
三、總統的職權及其與五院的關係
四、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
一、萬能政府與有限政府概念的比較
參、我國中央政府的功能 二、我國憲法所規定的中央政府功能
三、政府改造與政府功能的再界定
一、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肆、地方政府的組織與功能 二、地方自治的重要性
三、地方政府的組織與職責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補充:政府首長與國家元首之意涵
對外代表國家
行政體系的
最高首長
國家元首
政府首長
政府首長與國家元首之關係—總統制
對外代表國家
行政體系的
最高首長
國家元首、
行政首長
政府首長與國家元首之關係—內閣制
對外代表國家
行政體系的
最高首長
虛位元首
閣揆或內閣
國家元首
政府首長
政府首長與國家元首之關係—混合制
對外代表國家
行政體系的
最高首長
有政治實權
閣揆或內閣
國家元首
政府首長
 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
• 政府體制的分類與依據:
政府體制
行政權的
歸屬
內閣制
總統制
歸屬閣揆或內閣 歸屬總統
混合制
總統與閣揆
共同分享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實施內閣制的國家(橘色、紅色、綠色部分)
英國、大多數歐洲國家(如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北歐等)、
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大部份前東歐
國家(如波蘭、捷克、匈牙利)等。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內閣制─﹝意義﹞ 
•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負責立法;再由國會中的多數黨
組成內閣,負責行政,並向國會負責
人民
國會議員選舉
國會
多數黨組閣
負責
內閣
 內閣制─﹝形成﹞:起源於英國 
1. 1688年光榮革命後,國會通過《權利法案》,確
立國會為最高立法機關
2. 國王任命國會能接受的人選擔任處理政務的大臣
→內閣
3. 國王不再參與內閣會議,行政決策權即轉移到閣
揆及內閣手中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內閣制─﹝特徵﹞ 
特徵
虛位元首與
副署制度
權力的匯聚
(行政、立法連結)
集體負責與
信任制度
 內閣制─﹝特徵﹞ 
特徵
虛位元首與
副署制度
權力的匯聚
(行政、立法連結)
集體負責與
信任制度
1.虛位元首 與 副署制度
(1) 行政實權在內閣,閣揆(總理或首相)是最高行
政首長
(2) 元首代表國家,但沒有行政權力→ 虛位元首
(3) 元首僅代表國家,是象徵性的領袖
(4) 元首對政治處於超然地位→ 統而不治
(5) 元首不會隨政治情勢的變化而去職→ 穩定
(6) 元首公布法律時,須經內閣副署,並由簽署的
內閣負全部政治責任
虛位元首
英國元首—伊莉
莎白女王二世
德國總統—
霍斯特·克勒
世襲產生
由國會推選產生
主要職責是:
1.簽署並公佈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通過的法律法令,
但對其沒有否決權
2.根據聯邦議院的決定任免聯邦總理、任免聯邦政府各部部長
3.主持國家禮儀性活動等。
想一想
•法諺「The king can do no wrong.」是什麼
意思?
•國王不能為非→「元首不會因公權力產生錯
失行為,而負擔行政責任」→因為國王是
「虛位元首」
 內閣制─﹝特徵﹞ 
特徵
虛位元首與
副署制度
權力的匯聚
(行政、立法連結)
集體負責與
信任制度
2.權力的匯聚 (行政、立法連結)
(1)內閣由獲得國會過半數席位的政黨組成
(2)若無任一黨獲得過半數席位時,則組成聯合內閣
(3)多數黨黨魁擔任閣揆並組閣,閣員則由同黨國會
議員兼任
(4)閣揆及閣員同時也是國會議員,行政、立法兩權
關係密切且相互連結
英國2005年國會選舉結果(主要政黨)
黨派
議員數
403
工黨
165
保守黨
自由民主黨
P.S 總席次為646席
51
英國首相戈登·布朗
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夫人
•基民盟主席
•德國首位女總理
•東德人
•2005年11月就任
 內閣制─﹝特徵﹞ 
特徵
虛位元首與
副署制度
權力的匯聚
(行政、立法連結)
集體負責與
信任制度
3.集體負責 與 信任制度
(1) 內閣是一個「行政團隊」,閣揆與全體閣員共同為
所有決策向國會負責
(2) 內閣定期向國會做施政報告,並接受國會議員的質
詢
(3) 國會可以運用立法、預算和調查等權限來監督內閣
施政
(4) 國會若不信任內閣,可透過不信任案投票,逼使內
閣倒閣重組
(5) 為避免國會濫用倒閣權,內閣可呈請元首解散國會,
使國會重新改選
內閣制概念圖
首
相
、
內
閣
行政
呈請元首解散國會
國
會
不 質 條 監 立 預
信 詢 約 察 法 算
任
批
案
准
立法
補充:英國內閣何時可以解散國會?
1.當國會通過不信任案;
2.內閣於國會提出重大法案的「信任案」,
但國會不支持。
3.內閣提出重大政策(例如:總預算或重大
財政預算),但國會不通過。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內閣制─﹝優劣﹞ 
•優點
(1)虛位元首代表國家,為統一之象徵,地位安定,
有維繫國家認同的作用
(2)具實權的內閣能夠控制國會多數席位,使政策
合法化,並能有效執行國會所制定的法律,增
進政府的效率
(3)內閣與國會即使意見衝突,亦可以辭職或改選
訴諸民意來解決,不致於造成政治對立
 內閣制─﹝優劣﹞ 
•缺點
(1)執政黨控制行政與立法兩權,當內閣不遵守
慣例時,在野黨缺乏有效制衡的力量,就會
產生民主的危機(專制)
(2)當國會中無任何一政黨掌握多數時,聯合組閣
的結果可能增加政府人事的不穩定性及政策的
不確定性
內閣制重點:國會主治
•英國有句俗諺說:「國會除了不能把男人
變成女人,不能把女人變成男人之外,是
無所不能的。」
•國會選舉的勝負,決定了內閣的組成,而
內閣的施政又必須向國會負責,可見國會是
全國政治的核心。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實施總統制的國家(藍色部分)
相對其他兩種主流體制(混合制及議會制)之政權數量較少,
多集中在美洲大陸及非洲,歐洲卻完全沒有國家實行總統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總統制─﹝意義﹞ 
• 由人民選出總統,負責行政;另一方面由人民選出國會議員,
負責立法,是一種行政和立法分權而制衡
制衡
國會
負責
總統
負責
人民
 總統制─﹝形成﹞:由美國創立 
1. 美國獨立前,受英國政府壓迫,而亟思設計一種
制度,使政府有效率,並防止政府藉其權力侵犯
人民的權利
2. 洛克的分權理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
→ 三權分立而制衡的總統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總統制─﹝特徵﹞ 
特徵
實權元首
分權制度
(行政與立法分權)
制衡原理
 總統制─﹝特徵﹞ 
特徵
實權元首
分權制度
(行政與立法分權)
制衡原理
1.實權元首
(1) 總統具有強大的民意基礎,賦予他行政上的實權
(2) 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同時也是
國家最高的行政首長,直接向人民負責
(3) 各部會的首長,均為總統的下屬,由總統任免,
向總統負責
(4) 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不需要相關部會首長
的副署
(5) 總統獨攬行政大權,一切政策均由總統決定並負
全部行政責任。
 總統制─﹝特徵﹞ 
特徵
實權元首
分權制度
(行政與立法分權)
制衡原理
2.分權制度 (行政與立法分權)
(1) 行政權屬總統,立法權屬國會,分別向人民負責
(2) 總統不能解散國會,國會也不能以不信任案,強迫
總統或各部會首長下臺
(3) 總統任命各部會首長需經國會同意,各部會首長並
不對國會負責,而是向總統負責,且各部會首長也
不可兼任國會議員
(4) 總統和部會首長不必定期向國會報告,也不需要接受
國會議員的質詢
(5) 分立與制衡的精神在於對權力的節制,各部門的權力
運作彼此制衡
補充:美國行政團隊--國務院
• 美國國務卿賴斯與
行政團隊:國務院
(1)完全聽命於總統,
對總統負責
(2)不接受質詢
(3)不得由國會議員兼任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
 總統制─﹝特徵﹞ 
特徵
實權元首
分權制度
(行政與立法分權)
制衡原理
3.制衡原理
(1)國會可以透過人事同意權及條約批准權來
監督總統,也可以透過法案議決和預算審
核來牽制總統
(2)總統則可以運用「否決權」來反制國會所
通過的法案,或是運用他個人在黨、政、
軍各方面的影響力 ,逼使國會議員讓步
總統制概念圖
法案否決權
總
統
國
會
條
約
批
准
行政
人 監 立 預
事 察 法 算
同
意
立法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總統制─﹝優劣﹞ 
• 優點
(1)總統民選賦予總統民意基礎,讓行政部門
有較大的裁量空間,應變迅速
(2)制衡機制能避免權力的獨大與濫用
 總統制─﹝優劣﹞ 
• 缺點
(1)當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分屬不同政黨時,
就可能因彼此對立而產生政治僵局
(2)總統與國會都有固定任期保障,無法以
不信任案或解散國會來訴諸民意,容易
造成政府效率不彰
總統制重點:總統主治
•總統由人民選出,具有高度的民意基礎,不但是國家元首,
也是具有實權的行政首長,可謂集大權於一身。
•國會雖能監督、制衡他,但無法罷免他(除非有重大違法),
很難使他解職。
•行政權不受立法權宰制,固然能充分發揮行政效能,甚至
形成強勢政府,但容易造成強人統治。
•如總統在國內的個人威望很高,又得到國會同黨議員的權
力支持,則其權力將極大無比,甚至使制衡機制無法落實
運作,進而壓抑反對力量,造成獨裁局面,使憲政秩序受
到摧殘,形成民主的倒退。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實施混合制的國家(黃色部分)
法國、中華民國、俄羅斯、烏克蘭、黎巴嫩和部份前蘇聯
加盟共和國都可以歸入半總統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混合制─﹝意義﹞ 
• 行政權由總統和總理兩個行政首長分享。
• 總統由人民選出,向人民負責;總理由總統任命,向國會負責。
• 運作方式混合總統制和內閣制的特色,亦稱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
負責
國會
總理
總統
人民
負責
 混合制─﹝形成﹞:法國第五共和創立 
※緣起:
•第四共和:內閣制
二戰結束,原採內閣制,
北非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爭取
獨立,政府派遠征軍鎮壓,
卻不予以奧援,遠征軍拒絕
內閣指揮,引起危機。
後經戴高樂將軍組閣,化解
危機。並進行修憲。
戴高樂總統
 混合制─﹝形成﹞:法國第五共和創立 
1. 法國為改進第三、第四共和時期內閣不穩定與
政府無能的缺點,而在第五共和憲法中加入
強化總統職權、維持內閣制的基本架構、穩定
內閣地位、削弱國會權力等原則。
2. 1962年總統改為公民直選,賦予總統民意基礎,
在戴高樂總統的強勢作為下,內閣總理幾乎成為
部屬,故法國政府又被稱為半總統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混合制─﹝特徵﹞ 
特徵
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和立法
分權
副署與信任
制度
行政權的
換軌
 混合制─﹝特徵﹞ 
特徵
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和立法
分權
副署與信任
制度
行政權的
換軌
1.兩個行政首長 (雙行政首長)
(1) 同時有兩位具實權的行政首長
(2) 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兼具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
擁有實質權力,主導國家安全、外交、國防等政策
(3) 總理由總統任命,負責指揮政府,主管一般行政及
內政、文教、經濟、社會福利等,確保法律的執行
(4) 總統任命總理雖不需要經過國會的同意,但仿效內
閣制,總理需對國會負責,因此總統任命總理時,
必須是國會能夠接受的人選
(5) 當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黨派時,即會出現「左右共
治」的情況
補充:法國現任總統--薩科吉(Sarkozy)
•原法國內政部部長
•2007.5就職
•人民運動聯盟
•極右派
•曾引發2005.10.24
法國非裔移民大暴
動
左為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與
新任總統薩科吉交接
(圖照來源:中國新聞網)
補充:現任法國總理--費雍
•人民運動聯盟
•歷任高等教育和研
究部長,資訊技術
和郵電部長以及社
會事務、勞工和互
助部長等職。
• (圖照來源:新華網)
補充:法國總統與總理的關係
1.總理由總統直接任命。
2.職權分工:總統管外交和國防,總理負責內政
3.副署制度:總統公布法案須總理或部會首長副署。
下列四項,總統可直接公布:
(1)任免總理。
(2)提請全國公民複決。
(3)解散國會。
(4)發布緊急措施。
 混合制─﹝特徵﹞ 
特徵
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和立法
分權
副署與信任
制度
行政權的
換軌
2.行政和立法分權
(1) 具總統制色彩,可以看到分權原則的運用
(2) 由總統和總理掌握行政權,國會掌握立法權
(3) 總統由民選產生,向人民負責;總理由總統
任命,依法向總統及國會負責
(4) 內閣閣員不可以兼任國會議員(與總統制同)
(5) 內閣閣員可以列席國會兩院有關會議、
作施政報告,並接受國會議員質詢(與內閣制同)
 混合制─﹝特徵﹞ 
特徵
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和立法
分權
副署與信任
制度
行政權的
換軌
3.副署 與 信任制度
(1)總統在公布法律、發布命令時,通常需要經過總理
副署,為其負責
(2)但是有關任免總理、提請公民複決、解散國會和發
布緊急命令等事項,則不必經總理的副署
(3)當國會通過對總理的不信任案時,總理必須率同閣
員向總統提出總辭,以示負責
(4)總理得呈請總統下令解散國會,以資制衡
 混合制─﹝特徵﹞ 
特徵
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和立法
分權
副署與信任
制度
行政權的
換軌
4.行政權的換軌
(1) 「換軌」係形容政府運作會依據情勢而向總統制
或內閣制傾斜
(2) 偏向總統制:當總統與國會多數同一陣營時,
總統可以任命同陣營的總理及閣員,在政策的
決定上發揮最大影響力,此時就偏向總統制
(3) 偏向內閣制:當「左右共治」出現時,政府
實質上由內閣指揮,人事由內閣決定,總統無法
主導政府運作,此時就會偏向內閣制
混合制概念圖
法案覆議權、解散國會
總
統
總
理
行政
批條同人
准約意事
質不
詢信
任
案
人
事
同
意
監 立 預
察 法 算
調
查
國
民
議
會
立法
 混合制─﹝優劣﹞ 
• 優點
(1)能強化行政權,改善政府效率不彰的弊病
(2)總統可以解散國會,使政府得以不受國會
的牽制而積極辦事
 混合制─﹝優劣﹞ 
• 缺點
(1)權責不對等:當行政權換軌為偏向總統制
時,易形成總統有權無責,總理有責無權
的弊病,造成國會無法有效監督政府
(2)行政權分裂:使事權不易集中,尤其在
左右共治的情況下,權力區分不甚明確,
彼此相互牽制,則行政效率反而低落
混合制重點:兩個行政首長
•行政權由總統和總理瓜分共享。
•國會可以制衡總理及內閣,卻無法監督總統,形成
總統權大責小、總理權小責大的現象。
•總統任命總理,雖不需經國會同意,但總理卻必須
向國會負責,總理人選仍必須為國會議員所能接受
者方可,因此可能形成「左右共治」的現象。
•混合制是較特殊的制度,也是一種高難度的體制,
需有成熟的民主文化作為基礎,才能順利實施。
 英、美、法內閣設置之比較 
閣員兼任
議員
英
國
得兼任
對元首
負責
對國會
負責
總理
設置
大政方針
不對虛位
對國會負責 有 內閣決定
元首負責
美
不得兼任
國
對總統
負責
法
不得兼任
國
對總統
對國會負責 有
負責
不對國會
負責
無 總統決定
總統或
內閣
內閣定位
實質的
決策者
總統的
顧問機制
實質的
決策者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一、內閣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二、總統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三、混合制
(一)意義
(二)形成
(三)特徵
(四)優劣
四、小結
 小結 
• 每個國家所採取的政府體制都有其歷史淵源與特色
• 每個國家的歷史發展、政治文化皆不同,所以在決定
政府體制時,都應考慮到自己國家的國情與文化。
• 內閣制、總統制或雙首長制,孰優孰劣,難有定論。
• 每個國家若能在其特殊的政治環境及政治情勢的發展
下做最適合的選擇,且政府與人民都能尊重國家體制,
制度即使有缺失,也必能找出順暢運作的方式。
英國內閣制、美國總統制、法國混合制與我國現制的比較
內閣制
總統制
混合制
(英國)
(美國)
(法國)
元
首 【 虛位 】元首
【 實權 】元首 元首有部份實權
職
位高權小
責
行
政
權
歸
屬
我國現制
元首有部份實權
【 總統 】主導重
大決策及軍事外 【 行政院 】為國
行政權屬
行政權屬
交等對外事務, 家最高行政機關,
【 首相 】,但 【 總統 】。行
為部長會議主席; 重大事項在行政院
首相與其他閣員 政部門所有官員
【 總理 】主管一 會議中議決,而總
並無明確上下主 皆對總統負責。
般行政及內政經 統不能參加行政院
從關係。
總統對人民負責。
濟教育等日常政 會議。
務。
英國內閣制、美國總統制、法國混合制與我國現制的比較
首
相
產
生
方
式
內閣制
總統制
混合制
(英國)
(美國)
(法國)
首相由【 元首 】任 總統由人民選舉產
命,通常是國會
生。(可能是間接
【 多數黨 】聯盟領 選舉,如美國;也
袖。
可能是直接選舉)
我國現制
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
產生;總理由【 總統 】
行政院長由【 總統 】
指派,通常任命國會 直接任命。
多數黨聯盟領袖。
副 元首公佈法律發佈
總統之行為須經內閣 總統公佈法律發佈命
總統單獨公佈法律
署 命令須經首相及相
總理副署,有必要時 令須經行政院長及相
發布命令。
權 關閣員副署。
尚須有關部長副署。 關部長副署。
行政院對立法院決議
總統對於國會議決
之法律案、預算案、
之法案,得移請國
條約案,認為有窒礙
覆
會覆議。覆議時,
難行時,得移請立法
議 內閣必須接受國會
總統得要求國會將法
如經參眾兩院議員
院覆議。覆議時,如
制 通過的法律。
律交付國會覆議。
各【 2/3 】以上決議
經全體立法委員【 1/2 】
度
維持原案,總統應
以上決議維持原案,
即接受該決議。
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
該決議。
英國內閣制、美國總統制、法國混合制與我國現制的比較
內閣制
總統制
混合制
(英國)
(美國)
(法國)
我國現制
責 內閣對國會負責。
行政立法分立,國
任
總統對人民負責;總 行政院對【 立法院 】
會和總統皆對人民
制
理對國會負責。
負責。
負責。
度
信
任
國會通過監察動議或
制 國會可以對首相提 國會可彈劾總統。 不贊成政府之施政計
國會可以對閣揆提出不
度 出不信任案,要求 但此彈劾權之使用 畫,或一般政策時,
信任案,要求閣揆下台。
(倒 首相下台。
極為謹慎。
內閣總理應即向總統
閣
提出政府總辭。
權)
解
共和國總統於諮詢內 行政院長僅在立法院倒
散 首相可以主動請元
總統不得解散國會。閣總理及兩院議長後 閣成功後才可以請總統
制 首解散國會。
得解散國會。
解散立法院。
度
質
國會對內閣官員有 政府官員不得列席 政府閣員得列席國會 立法院對行政院有質詢
詢
質詢權。
國會。
兩院,並得發言。
權。
權
範例1
( A )某國舉行國會議員改選,結果由左派政黨
獲勝,隸屬右派政黨的總統只好任命左派
政黨的領導人擔任內閣總理,實施左右共
治。從上述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運
作,下列敘述何者最為合理?
(A)最高行政首長為總理
(B)中央政府體制為總統制
(C)內閣總理向總統負責
(D)政黨體制應屬於兩黨制【96年學測】
範例2
( C )某生撰寫研究報告,題目為:憲政運作之總統
制與內閣制,以下是其論文中的部分觀點:
(甲)總統制比內閣制來得民主,因為總統由
人民直選,總理(首相)卻由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乙)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政局較穩定,且可避免
總統獨裁;
(丙)通常總統制的國家,國會無權倒閣,總統
也不能解散國會;
(丁)法國自第五共和以來,總統有權解散國
會,學者稱之為「半總統制」。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91年學測】
考前叮嚀
•段考範圍為第一課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第二課民主政治與公民德行
3-1 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每一次段考皆有20%前面上過的部分(一段
除外)
•講義批改至第二課完
補充:聯合內閣
•定義:
國會中若沒有任何一個政黨獲得過半席位,
則由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聯合其他小黨組
成聯合內閣。
•例如:德國、義大利。
※多黨制國家大多是聯合內閣
補充:影子內閣
•定義:英國的在野黨依照政府組織,在國會
中組成所謂的「影子內閣」,分工監督執政
黨各部會,並定期開會、研究,決定政策和
策略。同時也批評執政黨的施政。
•等到下一次選舉,如果贏得大選,影子內閣
順理成章變成正式的內閣。
補充:否決權
• 美國總統可否決國會通過的議案,但國會有推翻總統的否決之
權,這兩項權力都由美國憲法賦予。
• 美國憲法規定,法案經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後應送交總統,總統
應於10日內就法案作出決定。總統可以簽署法案使其生效;或
者將其退回國會,這就是否決。
• 憲法規定,總統應將法案退回先提出法案的一院,該院可就法
案進行復議和重新表決,如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再將其送另一
院,另一院以同樣程序表決後,如果也有三分之二多數同意,
則總統的否決被推翻,法案無需總統同意即可生效。
• 如總統在收到法案後10日內既未簽署亦未將其退回國會,則分
為兩種情況:如果國會仍在會期中,則視為總統已同意該法案,
法案生效;若國會此時已休會,則法案無效,這稱為「擱置否
決」或直譯為「口袋否決」(pocket v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