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品之標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基因改造食品之標示

全球變遷之期末報告
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
指導老師:呂 學 榮 教授
班
級:碩 專 一
學
生:彭若賢(40147001)
黃毓琇(40147011)
它是什麼?
寶石?
一、什麼是基因改造食品?
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 非傳統育種技術
 基因重組、基因轉移、基因轉殖
現代基因工程技術
GMO包括動物、植物及微生物。
分三大類:
1.本身含新基因: 大豆、黃金米 限制酵素將DNA進行剪接
2.加工食品含新基因: 豆腐
3.精製純化食品不含新基因:大豆油
世界上第一個….
1983年
全球第一個基因改造農
作物
馬鈴薯誕生在美國
FlavrSavr Tomato, Calgene
1994年美國加州
基因改造蕃茄
第一個被核准上市
Photo by Jack Dykinga.
Sources ARS Photo Unit, 2001, USDA.
第一代 ~
耐農藥/抗蟲能力
Bt抗蟲
玉米
第二代~
改變營養組成
傳統
玉米
第三代 ~
生產醫藥與工業用…
接入抗原的基因,產生抗原(但無菌,不會致病)
[複製人! 和我有什麼關係] 陳文君著 泛亞 2001
二、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
(一) 基因改造種類
1.微生物
微生物目前著重酵母菌及乳酸菌的改良。酵母菌是食
品工業上重要的發酵菌,目前在國外已獲准商業化使用的基
改酵母菌有麵包酵母與啤酒酵母。英國於1990年已經批准使
用。
2.動物
魚的發展目前主要是鮭魚與螢光斑馬魚兩種。基改鮭魚
可以使得鮭魚長的更快更大,美國生技公司在2002年就開始
向政府申請正式飼養,但因安全上疑慮,迄今仍未被核准。
由台大學者研發的螢光斑馬魚,將水母、珊瑚的顏色基因
轉殖進入斑馬魚,可以產生綠色、紅色或者螢光色的觀賞魚
種,目前已經進行商業生產行銷國內外。
二、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
(一) 基因改造種類
3.植物
作物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生物。就作物栽培面積而言,大
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四種作物幾乎佔了全球基改植物種
植面積的99.9 %。
其他作物約有十餘種,包括稻、小麥、向日葵、亞麻、
小扁豆、馬鈴薯、甜菜、木瓜、香瓜、番茄、南瓜、菊苣、
以及菸草、康乃馨、剪股穎草等,都已有基改品種問世,但
是目前僅美國、加拿大核准種植。
各種植物的基改研究相當多,除了抗蟲、抗病、抗除草
劑外,還可能研發出延遲老化的作物,以及生產疫苗或者其
他藥用蛋白質等植物,都會陸續出現。
二、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
(二) 世界上有那些基因改造食品?
加拿大
1.油菜籽
2.玉米
美國
1.大豆
2.玉米
3.棉花
阿根廷
1.大豆
2.玉米
中國
大陸
1.菸草
2.棉花
澳洲
1.棉花
GM作物 - 四大生產作物
35
30
20
大豆
Corn
Cotton
(
25
36.5
Soybean
Canola
15
12.4
10
0
97
19
98
19
9
19
9
Soybean
00
20
01
20
)
6.8
棉花
3.0
油菜
5
96
19
玉米
百
萬
公
頃
全球生產面積快速增加…
52.6
58.6
44.2
27.8
50
40
30
20
11
S1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0
百
萬
公
頃
)
1.7
10
(
39.9
60
GM作物 - 四大生產國家
(百萬公頃)
加拿大
6%
阿根廷
23%
中國大陸
4%
美國
阿根廷
加拿大
中國大陸
美國
67%
2001
2002
35.7
39.0
11.8
13.5
3.2
3.5
1.5
2.1
(二) 台灣有那些基因改造食品?
台灣進口黃豆/玉米統計
7,000,000
4,000,000
3,000,000
1/3 GMO
2,000,000
1,000,000
1/2 GMO
玉米
資料來源: 國貿局網頁
http://www.moeaboft.gov.tw/bi_trade/index_4.htm
黃豆
2 0 0 0 (1 -7 )
黃豆
1999
0
1998
單位/公噸
5,000,000
1997
6,521,265
5,987,345
5,786,226
4,757,862
4,823,072
3,065,565
6,000,000
1996
2,582,088
1996
2,689,785
1997
2,757,532
1998
2,002,136
1999
2,354,508
2000(1- 7) 1,448,609
1995
玉米
1995
黃豆
(三)台灣本土開發--基因改造木瓜
台灣木瓜園慘遭木瓜輪點病毒重創!
中興大學葉錫東教授改良
木瓜為抗病毒基因
木瓜輪點病毒感染田間試驗
一般木瓜
抗病毒基因
改造木瓜
一般木瓜
抗病毒基因
改造木瓜
(四)主要基因改造食品分類
8%
17%
抗蟲
75%耐農藥
2002年
2001
2002
40.6
44.2
7.8
10.1
抗蟲+耐農藥 4.2
4.4
耐農藥
抗蟲
耐農藥
抗蟲
抗蟲+耐農藥
抗病毒
百萬公頃
< 1%
(五)抗農藥基因改造作物
嘉磷塞除草劑Glyphosate Herbicide (年年春)
Roundup Monsanto孟山都公司
Roundup除草劑特性:
1.廣效非選擇性
傷害雜草及農作物
2.系統性非局部性
吸收分佈傳達全株植物
3.阻斷光合作用
作用於葉綠體
4.阻斷芳香族胺基酸合成
三、基因改造的優點
•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令農作物更能適應不利的生長環境
•改良農作物的營養成分
•增強農作物對蟲害的抵抗力
•改良食物的外觀、味道和口感
•改變農作物的特性
•除去食物中某些可引致過敏的成分
•植物療法
支持基因改造食物的論點
•基因改造是不斷生物改良的結果
•現時並無事實證明基因食物,會對人類產
生任何不良的後果
•天然抗病害及抗蟲的能力
•基因食物可加入其他物質,
增強食物原有的營養價值
•基因食品可提高農作物的產
量,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問
題
四、基因改造食品引起的爭議
基因改造食品的四大爭議
(一) 食品安全
(二) 生態環保
(三) 社會倫理
(四) 國際貿易
(一)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
- 毒素
- 過敏原
- 營養組成
- 基因轉移
- 抗生素標識基因
全球知名的跨國農業公司「孟山都公司」
(Mosanto),是基因改造作物的最大生產商,根據
美國《全球郵報》(Global Post)報導,此項由法
國康城大學(University of Caen)領導的研究,
是利用餵食小鼠孟山都公司旗下的基改穀物以及含
除草劑「Roundup」的水,劑量控制在美國准許範圍
內,並持續追蹤小鼠的健康情況。
在經過長達2年的餵食之後,食用基改作物的
對照組有5到7成的小鼠死亡,而控制組(未食用基
改作物)則只有約2成死亡。攝取基改作物的小鼠,
體內出現了乳線瘤以及肝、腎等器官的損害。此研
究結果同步刊載於「食品與化學毒物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期刊。
(二) 生態環保
1999年康乃爾大學實驗
-威脅非目標生物
-降低生物多樣性
幼蟲啃囁食灑滿Bt玉米花粉
的乳草(馬利筋)葉片
-基因散佈污染生態
結果:四天後,幼蟲半數死亡
-產生超級抗性雜草
歐洲玉米螟蟲
( European Corn Borer)
帝王蝶(黑脈金斑蝶)
*轉基因小鼠的後代
比正常小鼠的後代明
顯要小,亡國滅種並
非危言聳聽.
*食用轉基因大豆老鼠,
腸胃中出現異常增生
細胞.
*食用轉基因大豆的雄性小
鼠,睾丸(GAOWAN)顏色變深
結構發生改變.
*食用轉基因大豆
小鼠,肝部細胞發
生異變
(三) 社會倫理
-動物基因在植物裡
-科學家扮演上帝
-違反自然
-生命智財權
(四) 國際貿易
1.重大國際貿易障礙與環保條約之衝突
vs.
2.跨國生技公司貿易攏斷
四、基因改造食品的檢驗
檢驗什麼?
一般外觀無法辨識...
非基因改造蕃茄、黃豆
1.基因 DNA
2.蛋白質 protein
基因改造蕃茄、黃豆
五、基因改造食品的管理
(一) 我國管理規範 (上、中、下架構)
1.國科會 (實驗室)
--基因重組實驗守則
2.農委會 (農作物)環境生態與飼料管理
--基因轉移植物田間試驗管理規範
-基因轉移動物田間試驗管理規範
3.衛生署 (食物)食品安全管理
-基因改造食品查驗登記辦法
-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辦法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方法
(二) 我國的管理法規
基因改造食品之標示
1. 以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且該等原料佔最終產
品總重量5%以上之食品,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
基因改造」字樣。
2. 以非基因改造之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之食品,得標示
「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字樣。
3. 非基因改造之黃豆或玉米,若因採收、 儲運或其他因
素摻雜有基因改造之黃豆 或玉米未超過5%,且此等摻
雜 非屬有意摻入者,得視為非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
4. 使用基因改造之黃豆或玉米所製造之醬油、沙拉油、
玉米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得免標示 為「基因
改造」、「含基因改造」字樣。
5. 強制標示實施日期:
(1)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農產品形態之黃豆及玉米,
括黃豆、黃豆粉、玉米、碎(粉)狀玉米。
(2)民國九十三年一月一日:以黃豆、玉米為主原料之初級
加工食品,包括豆腐、豆乾、豆漿、豆花、冷凍玉米、
罐頭玉米、黃豆蛋白製品。
(3)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其他較高層次含黃豆、玉米之
加工食品,惟不包括醬油、黃豆油(沙拉油)、玉米油、
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加工層次高且最終產品中不含轉
殖基因片段或蛋白質之黃豆、玉米加工食品。
6.自願標示實施日期:
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