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载本文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气和血的关系
1)生理:
①肺气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
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肺司呼吸,主宣降,
调节气机,治理和调节血液的正常运行。
②心血布散肺气:心主行血,运载肺气(宗
气,清气)又是肺主呼吸宣降的重要保证。
2)病理
肺气虚弱
肺失宣降
影响心血
的运行
心血瘀阻
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瘀阻心脉
肺失宣降
呼吸异常
咳嗽、气促等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1)生理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
脾气充沛,统血正常,则血运脉中,
心有所主。
2)病理
脾气虚弱
运化无力
气血生化无源
心血不足
脾不统血
出血过多
思虑过度
暗耗心血
损伤脾气
心脾两虚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腹胀、食少、
体倦,面色无华等症。
3.心与肝:血液和神志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肝藏血,贮藏和
调节血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
行。
生理: 肝血充足,则心有所主;心血充
盈,则肝有所藏。
病理:
心血不足
肝血不足
2)神志方面:
心主血而藏神,主宰精神活动,肝藏血
而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两脏相互协作,
共同维持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
心血充足,则肝有所藏,疏泄正常,情
志达畅;而肝气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平
和,则心神安定不乱,只有心肝两脏阴血充
足,功能协调,才能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病理:
心血不足,则肝失所养,
疏泄失职,而情志郁结;
肝失疏泄,气血不和,则
心神不得安藏。
4.心与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1)生理: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
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亦须上济于心,与
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 “水火既
济”、“心肾相交”。
心(阳)
(阴)
(火)
肾(阳)
(阴)(水)
2)病理
(1)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温肾阳,以致
水寒不化,上凌于心,就会见到心悸、心
慌、水肿等----“水气凌心”
(2)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则心阳独
亢而见心悸、怔忡、心烦、失眠等----“心
肾不交”
(3)阴虚不能制阳,肾水亏于下,心火炎
于上,还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少津、五心
烦热等----“阴虚火旺”
5.肺与脾:气的生成、水液代谢
1)气的生成方面:
(1)生理:
①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是
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
②吸入肺中的清气要靠脾运化产生的水谷
精微来充养
③脾所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亦必赖肺气
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2)病理:
①脾气虚弱
化源不足
②肺病日久,
宣降敷布失职
肺气
不足
体倦乏力
少气赖言等
脾失健运
脾气虚弱
纳食不化,
腹胀便溏等
2)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
①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
运化功能,防止内湿的产生
②脾的转输津液,散精于肺,又是
肺主通调水道的前提
津液的输布
(2)病理:
①脾失健运
水湿停留
咳喘痰多等
生痰成饮
上犯于肺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通调失职
水湿内停
纳少腹胀、便溏、水肿等
困遏脾阳
②肺失宣降
6.肺与肝:气机的调节
1)生理:肺主降而肝主升,调节全身气机。
2)病理: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火上逆
肺失肃降
咳嗽
肺失
清肃
咳逆上气,甚至咯血
等 --“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
肝的升发太过
胸胁引痛,胀满,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
7.肺与肾:水液、呼吸、阴液
1)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肺的宣发肃降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
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2)病理:
肺失宣降
尿少,水肿
通调失职 累及于肾
肾阳虚衰
气化失司
水湿停聚
水肿
上迫肺脏
咳嗽气逆喘
息不能平卧
2)呼吸运动方面:
(1)生理: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
的生理活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病理:
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
肺气久虚
日久及肾
肾不纳气
动则气喘等
3)阴液方面:
(1)生理:肺与肾之间的阴液相互滋生
(2)病理:
肺阴虚
肺肾阴虚
肾阴虚
两颧嫩红,骨蒸潮热,
盗汗,干咳音哑,腰
膝酸软等
8.肝与脾:消化和血液
1)消化方面:
(1)生理:
脾的运化、升清
肝的疏泄、肝气条达
(2)病理: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清气不升
腹痛腹泻
--“肝脾不调”、“肝木乘土”
脾失健运
湿蕴化热
熏蒸肝胆
-- “土壅侮木”
疏泄不利
胆汁外溢
黄疸
2)血液方面
(1)生理:
脾气健旺
生血有源
统血有权
肝有所藏
生血不足
失血过多
肝血亏虚
各种出血
如妇女月经过
多、崩漏等
(2)病理:
脾气虚弱
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
-- “藏统失司”
9.肝与肾:精血互生、阴液相通、疏泄
与封藏
1)精血互生:
(1)生理:
肾精
肝血
--“精血同源”。
(2)病理:
肾精亏损
肝血不足
2)阴液相通:
(1)生理:
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
肝阴又可资助肾阴
(2)病理:
肾阴不足 肝阴不足
阴不制阳
--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肾阴亏虚
肝火太盛
下劫肾阴
--“乙癸同源”
肝阳上亢
相火上亢
肾阴不足
3)疏泄与封藏:
(1)生理: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反
相成。--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功能
(2)病理:
肝疏泄与肾封藏功能失调
女子月经不调
男子遗精滑泄
阳强不泄
10.脾与肾:先天、后天
1)生理:
脾之健运,化生精微
肾阳
脾运化水谷精微
肾中精气
2)病理:
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
健运失职
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
脾阳久虚
损及肾阳
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