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第四章
烯烃



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C)的化合物。
通式:CnH2n
烯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相比,含有较少的氢
原子数,因此为不饱和烃。
与相应烷烃相比,每少两个氢原子,分子就增加
一个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 u 
同碳饱和烃的含氢原子
数  实际氢数
2

若分子中除含有碳氢外,还有其他元素,则
不饱和度 u 
数  n 1  n 3  实际氢数
同碳饱和烃的含氢原子
2
注:n1为一价原子的数目,n3为三价原子的数目
一、结构
最简单的烯烃是乙烯
H 2C
CH
2
。
乙烯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属于sp2杂化。
2Px 2Py
2 P x 2 P y 2P z
sp
2S
£¨ »ù ̬ £©
¼¤·¢
2S
£¨ ¼¤·¢ ̬ £©
2
2P z
ÔÓ»¯
£¨ ÔÓ»¯ ̬ £©
乙烯分子形成的示意图
σ键和π键的主要特点
σ键
π键
可以单独存在,存在于任
何共价键中
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
双键或叁键中与σ键共存
成键轨道沿键轴“头碰头” 成键轨道“肩并肩”平
重叠,重叠程度较大,键能 行重叠,重叠程度较小,
较大,键较稳定
键能较小,键不稳定。
电子云呈块状,通过键
电子云呈柱状,对键轴呈
轴有一对称平面,电子云
圆柱形对称。电子云密集于 分布在平面的上下方,受
两原子之间,受核的约束大, 核的约束小,键的极化性
键的极化性(度)小
(度)大
成键的两个碳原子可以
沿着键轴“自由”旋转
成键的两个碳原子不能
沿着键轴自由旋转
二、几何异构体
(顺反异构)
2-丁烯的顺反异构
H 3C
CH
C
H 3C
3
C
H
简
化
为
b.p. 3.5℃
H 3C
C
H
顺-2-丁烯
H
C
H
C
H
H
烯烃分子中存在
着限制碳原子自
由旋转的双键
CH
反-2-丁烯
b.p. 0.9℃
H 3C
C
CH
C
CH
3
3
H
C
H
3
顺反异构体的物理性质是不相同的
例如:
b.p.(℃)
n20D
d204
cis (或Z型) 60.3
1.4486
1.2835
trans(或E型) 48.4
1.4454
1.2565
1,2-二氯乙烯
溶解度(g/100mLH2O) m.p.(℃)
丁烯二酸
cis (或Z型)
77.8
130
trans(或E型)
0.7
300
顺反异构体在化学性质上也存在某些差异
如:顺-丁烯二酸在140℃可失去水生成酸酐。
反-丁烯二酸在同样的温度下不反应,只有当
温度增加至275℃时,才有部分丁烯二酸酐生成。
O
H
H
COOH
C
1 4 0 ¡æ
C
O
C
H
COOH
H
C
O
+
H 2O
顺反异构体生理活性也不同
例如:
 合成的代用品己烯雌酚,反式异构体生理活
性较大,顺式则很低;
 维生素A的结构中具有四个双键,全是反式构
型。如果其中出现顺式结构则生理活性大大降低;
 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则全
部为顺式构型。
具有顺反异构的条件:
分子中存在着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
双键或环(如脂环)的结构。
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必
须是不相同的。
A
C
A
A
C
A
A
C
B
A
C
B
A
C
B
D
C
B
A
C
B
D
C
E
①
②
③
 ①和②就不存在顺反异构
 ③和④就可形成顺反异构
④
分子中双键数目增加时,顺反异构体的数
目也增加。
H
H
CH 3
H
CH 3
H 3C
H
C
C
C
C
C
C
H 2C
H 3C
H
H
H 2C
H
H
H 2C
H
C
C
C
C
C
C
H
顺,顺-2,5-庚二烯
H
CH 3
顺,反-2,5-庚二烯
H
CH 3
反,反-2,5-庚二烯
三、命名
系统命名法原则与烷烃相似:
(一)选择含有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按主链碳原子的数目命名为某烯,多于10个碳的
烯烃用中文数字加“碳烯”
(二)编号首先考虑双键具有最低位次,其次
考虑取代基具有最低位次。
(三)在烯烃母体名称之前标明双键位次,并
用半字线隔开。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写在双键位
次之前,并用半字线隔开。
CH
CH
3
CH 3 CHCH
3
2 CHCHCH
2 CH 2 CH 3
CH
CH
2
4,6-二甲基-3-丙基-1-庚烯
(不叫2,4-二甲基-5-乙烯基辛烷)
CH 3 CHCH
CH
2 CH
CH
2
3
4-甲基-1-戊烯
(不叫2-甲基-4-戊烯)
H 3C
H
C
CH
CH
2
CH 3 CH
CH
2
CH
4-甲基-3-乙基-1-戊烯
3
 命名二烯烃应选择含两个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
链,编号与命名原则与单烯烃相同。
H 2C
C
CH
CH 2 CH 3
1,2—戊二烯
 烯烃基的确定和命名与烷烃基一样 。
重要的一价基有:
乙烯基
H 2 C CH
CH 3 CH
CH
H 2 C CH
CH
丙烯基
2
烯丙基
用顺/反(cis/tran)难以命名双键所在碳原子
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基团)均不同的化合物.
如
Br
H
H 3C
Cl
F
解
诀
办
法
CH 2 CH
C
H
3
C
CH 2 CH 2 C H 3
以“次序规则”为基础的Z-E构型命名法
Z-E构型命名法: 适用于所有的顺反异构体
确定双键上每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两个原子
或基团的优先顺序。
当两个优先基团位于同侧,用Z表示其构型;
位于异侧,用E表示其构型。
如,当甲优先于乙,丙优先于丁时
¼×
±û
C
C
C
¶¡
ÒÒ
Z型
¶¡
¼×
ÒÒ
C
±û
E型
次序规则:
(1)次序大小取决于所连接原子的原子序数大
小,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次序优先(或称较大基
团)。同位素之间则相对原子质量大的次序优先。
(2)对多原子取代基,则先看游离价所在原子
的原子大小顺序排列,当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要
依次看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原子,直到遇有差别时,
将其中原子序号大的仍然排列在前。
(3)对含有双键和叁键的取代基,可将其看成
是2个或3个单键和相同的原子相连接。
-COOH > -CHO > -CH2OH
Br
H 3C
Cl
CH 2 CH
C
H
C
H
F
3
CH 2 CH 2 C H 3
CH2CH2CH3 > —CH2CH3
Br > H,Cl > F,为Z型
—
Z-1-氟-1-氯-2-溴乙烯
—
CH3 > H,为E型
Z型并非一定顺型,E型并非一定是反型
Cl
H
Br
Cl
Z-1,2-二氯-1-溴乙烯
Cl
H
Cl
Br
E-1,2-二氯-1-溴乙烯
(反-1,2-二氯-1-溴乙烯) (顺-1,2-二氯-1-溴乙烯)
四、物理性质
表4-1
名称
乙 烯
H 2C
H 3C
1-丁烯
H 3C
1-戊烯
m.p.℃
b.p.℃
d204
2
-169.1
-103.7
0.384
CH 2
-185.3
-47.4
0.5693
CH 2
-183.4
-6.3
0.5951
-140.4
-6.9
0.5942
-138
30
0.6405
结构式
丙 烯
异丁烯
烯烃的物理常数
CH
HC
CH 2 CH 2
(CH 3 ) 2 C
CH 3 CH 2 CH 2 CH
CH
2
CH
2
五、化学性质
π键键能比σ键小, π键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
弱,流动性大,易断裂;
带负电荷的π键电子易受到带正电荷的亲电试
剂的进攻,发生π键断裂,形成两个σ键。
(一)加成反应
烯烃在反应中容易给出电子,而进攻试剂则
常常是缺电子的正离子或者是带有单个电子的自
由基。
催化氢化
R
HC
CH
R' +
H2
´ß »¯¼Á
RCH 2 CH 2 R'
催化加氢反应机制:
H H
C
C
C
H
C
C
H
催化剂
催化剂
H2 / Pt
0 . 1M P a
H 3C
H
CH3
C
H
催化剂
H
H 3C
H
CH3
不同烯烃加氢相对速率:
乙烯>一烷基取代烯烃>二烷基取代化合物
>三烷基取代烯烃>四烷基取代化合物
(二)亲电加成反应
1、加卤化氢
HX
X
-
+
H
+
X
C
C
+
H
+
C
C
X
-
C
H
卤化氢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HI > HBr > HCl
C
H
当一个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不对称试剂)
发生加成反应时,有可能形成两种不同的产物:
CH 3 CHCH
CH 3 CH
CH
2
+ HCl
3
(¢ñ )ò
Cl
CH 3 CH 2 CH 2 Cl
(¢ò )
主要产物是(Ⅰ)
有些甚至只得到唯一产物——区域选择性
马氏规则:极性试剂如HCl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
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1)烯烃加卤化氢的反应机制:亲电加成反应
HX
X
-
+
¦Ä
CH
¦Ä
CH 2
CH 3 CHCH
X
CH
3
3
+
-
+
H
+
H
+
+
Âý
¿ì
→表示σ电子云的偏移
CH 3 CHCH
CH 3 CHCH
3
3
X
弯箭头表示π电子云的转移
亲电试剂: 本身缺少一对电子, 又有能力从反应
中得到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例:H+、Br+、lewis酸等。
(2)诱导效应(符号I表示)
诱导效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某原子或基团对电
子云的吸引或排斥,从而引起的电子云沿分子链
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
C
-I效应
X
C
H
比较标准
C
Y
+I效应
X:一个电负性大于H的基团,与H相比较X是吸
电子性,X称为吸电子基团。
Y:一个电负性小于H的基团,称为斥电子基团。
诱导效应 :X或Y取代H后,都将使键的极性发
生变化,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也将改变,
这种改变在靠近X或Y的地方表现最强烈,通过
静电诱导作用沿着分子链由近及远地传递下去,
并逐渐减弱,一般在三个碳原子以后基本消失。
这种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叫做诱导效应。
吸电子基团引起的诱导效应吸电子诱导效应
(-I效应)。
斥电子基团引起的诱导效应斥电子诱导效应
(+I效应)。
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次序如下:
—F > —Cl > —Br > —I > —OCH3 >—NHCOCH3
>—C6H5 > —CH=CH2 >—H > —CH3 > —C2H5 >
—CH(CH3)2 > —C(CH3)3
(3)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R1
P轨道中无电子
R3
R2
正碳离子结构
各种烷基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如下:
叔正碳离子>仲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甲基正碳离子
Èç
(CH 3 ) 3 C
+
>
+
(CH 3 ) 2 CH
>
+
CH 3 CH 2
+
> CH 3
原因:
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吸电子能力,而甲基
是斥电子基团,中心碳原子上连接的甲基愈多,中
心碳原子的正电荷就愈低,即正电荷的分散程度愈
高。一个体系的电荷愈分散,这个体系就愈稳定。
(4)对马氏规则的解释
 用诱导效应解释:
丙烯与HX发生加成反应时:
HX
X
+
CH
3
+
H
+
-
¦Ä
CH
CH 3 CHCH
-
¦Ä
CH
3
+
2
X
+
H
+
¿ì
-
主要产物是 : CH 3 CHCH
X
Âý
CH 3 CHCH
CH 3 CHCH
X
3
3
3
 从正碳离子稳定性解释:
+
C H 3C H
CH2
+
¦Ä ¦Ä
H ¡ª X
+
C H 3C H C H 3
ÖÙÕý̼ Àë×Ó
X
C H 3C H C H 3
X
£¨ Ö÷²ú Îï £©
+
+
C H 3C H 2C H 2
²® Õý̼ Àë×Ó
X
C H 3C H 2C H 2
X
(5)过氧化物效应
当不对称烯烃与HBr加成时,如有过氧化物
(R-O-O-R)存在,其主要产物是反马氏规则的。
¹ý Ñõ»¯Îï
CH 3 CH 2 C H 2 CH 2 B r
H 2C
CHCH
2 CH 3
(9 5 % )
Br
+ HB r
ÎÞ ¹ý Ñõ»¯Îï
CH 3 CHCH
2 CH 3
(9 0 % )
机制:
R
O
RO
+ H:B r
C H 3C H
O
CH2
R
+ . Br
2RO
ROH + B r
.
C H 3C H C H 2B r
ÖÙ̼ ×ÔÓÉ»ù
.
C H 3C H C H 2B r
+
HBr
C H 3C H 2C H 2B r
+ . Br
自由基相对稳定性的次序为:
(CH3)3 C· > (CH3)2 CH · > CH3CH2· > CH3·
叔( 3°)
仲(2°)
伯(1°)
甲基自由基
所以溴自由基与丙烯加成时主要加到含H较多
的双键碳原子上,生成较稳定的仲碳自由基。
2.加硫酸
H 3C
HC
CH
2
H 3C
+ HOSO 3 H
CH
CH
3
OSO 3 H
丙烯
异丙基硫酸氢酯
烷基硫酸氢酯水解是工业上制备醇的一个方法:
H 3C
CH
CH
OSO 3 H
3
+ H 2O
H 3C
CH
CH
OH
当烷烃中混有烯烃时,可用此法除去
3
+ H 2 SO 4
烯烃的碳碳双键上烷基时,由于烷基的斥
电子作用使π键电子云密度增加,与硫酸的加成
反应变的更加容易,且烯烃双键上连接的烷基
越多,加成反映越容易。
C H 3C H
CH2
H 2 SO 4 ( 8 0 % )
(C H 3 ) 2 C
CH2
H 2 SO 4 ( 60 % )
3、加水
烯烃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水化以制取醇,
但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可以实现这一反应:
H 2C
CH
2
+ H 2O
2 7 0 ~ 3 1 0 ¡æ
¸ß ѹ ,Á×Ëá
CH 3 CH 2 OH
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使生成正碳离子的一
步,所以双键碳原子上烷基越多,生成的正碳
离子越稳定,水合反应越容易进行。
4、加卤素
H 2C
CH
2
+
Br 2 (H 2 O »ò C C l
4
µÄÈÜÒº£©
H 2C
Br
无色
红棕色
可以此反应作为与烷烃的鉴别
CH
2
Br
无色
烯烃与卤素的反应历程 :
烯烃分子中的π键在极性条件下(极性分子或
极性溶剂,以及极性的玻璃器皿等)发生变形, π
电子云有转向双键一端的趋势,使双键产生偶极:
+
¦Ä
H 2C
-
¦Ä
CH
2
第一步:
Br2分子在极性条件下或烯烃π电子的作用下,
则极化为极性分子 :
CH
2
+
CH
+
¦Ä
Br
-
CH
¦Ä
Br
CH
2
+ ¦Ä ¦Ä
¡- Br ¡- Br
H 2C
2
Br
+
+ Br
H 2C
2
δ :表示局部的微量电荷
溴鎓离子
第二步:
溴负离子Br-从背后进攻溴鎓离子中两个碳原
子之一,完成加成反应,这就是反式加成 :
Br
-
H 2C
Br
+
H 2C
H 2C
+
Br
CH
Br
2
5.加次卤酸(X2 + H2O)
烯烃与卤素的水溶液作用,主要形成β-卤代醇。如:
H 2C
C H 2 + B r 2 + H 2O
HOCH
2 CH 2 Br
2-äå ÒÒ´¼
反应机理:
Br
Br
Br
+
H 2C
CH2
H 2C
CH2
H 2C
CH2
H 2O
H 2O
-H
Br
H 2C
CH2
HO
(三)自由基加成
CH3 CH=CH2 + HB r
过氧化物
CH3 CH2 CH2Br
反马氏规则加成
¹ý Ñõ»¯Îï
CH 3 CH 2 C H 2 CH 2 B r
H 2C
CHCH
2 CH 3
(9 5 % )
Br
+ HB r
ÎÞ ¹ý Ñõ»¯Îï
CH 3 CHCH
2 CH 3
(9 0 % )
自由基加成历程:
Á´ Òý·¢
RO
OR
RO
+ HBr
2R O
ROH + B r
Á´ Ôö³¤
Br
+ C H 3C H
CH 3 CHCH
2 Br
CH2
+ HBr
CH 3 CHCH 2 Br
£¨ ¢ñ £©
(2¡ã ×ÔÓÉ»ù £©
C H 3C H 2C H 2B r +
注意:只有HBr才有过氧化物效应
Br
为什么烯烃与HCl、 HI 加成不发
生自由基加成呢?
H-Cl键能较大,难均裂,且链增长的第二
步是吸热的;
 H-I 虽易产生自由基,但 C-I键太弱,链增
长的第一步是吸热的。

(四)硼氢化反应
H 2C
CH
2
BH 3 .THF
CH
CH
3
2
BH 2
2 H 2C
CH
2
CH 3 -CH
2
3
B
H 2O 2
OH
3C H 3 C H 2 O H
三乙基硼烷
THF
T etraH ydroFuran
ËÄÇâß» à«
硼烷中的硼原子外层是缺电子的,它是一
个很强的亲电性试剂,它和不对称烯烃加成
时,硼原子加到双键上含氢较多的碳上:
3 R 2C
H 2O 2
OH
CH
BH 3 . THF
2
3R 2 C H C H 2 O H
(伯醇)
3
R 2 CH-CH
2
3
B
硼氢化反应除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外,
还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得顺式加成产
物。反应机理为:
¦Ä
H 2 B-H
C
¦Ä
C
H 2B
H
C
C
H 2B
C
H
C
¦Ä
¦Ð ÅäºÏ Îï
¹ý ¶É̬
˳ ʽ¼Ó³É
应用:烯烃经过硼氢化-氧化,可制备伯醇。
(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四氧化锇氧化(略)
OH
RHC
CHR
OH
O
O
RCH
RCH
2RCO O H
邻二醇
 利用KMnO4溶液的颜色变化,可检查分子中不饱
和键的存在.
 碱性或中性KMnO4溶液,紫红色去,生成褐色
(MnO2)沉淀
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
 只有采用碱性或中性的KMnO4的冷溶液,才有
可能使反应停留在邻二醇阶段。
 加热或酸性KMnO4溶液都将使反应继续进行,
反应可以用通式表达如下:
O
RCH
CH
O
R
2
C
OH
+ CO 2 + H 2 O
O
R
R
C
CHR''
O
R'
反应中,碳-碳双键 C
的氢氧化为—OH
C
O
+ RHC
O
OH
R'
C
氧化为
C
O
,双键碳上
规律:
 烯烃分子中的
H
 R
H
H
C
氧化成CO2 ;
则氧化成羧酸 RCOOH ;
C
R
 R C
R
则氧化生成酮
C
R
O
。
分析反应最终产物,可以确定原来烯烃的结构
CH 3 CH
CH
2
C
H
3
O
C
H
O
O
CH 3 CH 2 C
OH
+ H 3C
C
OH
2.臭氧氧化
 含有臭氧的氧气通入液态烯烃或烯烃的非水溶
液,能迅速地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易爆炸,一
般不分离而直接加水水解,水解为醛或酮。
 为避免产物中的醛被H2O2氧化,臭氧化物通常
在锌粉和醋酸或者氢气和铂的存在下分解。
R
H
C
R'
C
+ O3
H
C
R'
R''
C
O
O
H2O
+
R''
(Z n + H )
H
R
C
R'
O
R
O + O
+ H 2O 2
C
R''
推知原来烯烃的结构
3、环氧化反应
烯烃与过氧酸反应,可被氧化为环氧化合物。
RCH
CH2
R
COOH
O
RCH
O
CH2
RCOOH
( 六)α-氢的卤代
C H 3C H 2C H
C H 2 + C l2
500¡æ
C H 3C H C H
Cl
CH2
反应机理:自由基取代
链引发:
¸ß ÎÂ
Cl 2
2C l
链增长:
C H 3C H
C H 2C H
CH2 + Cl
CH2
Ï© ±û »ù ×ÔÓÉ»ù
C H 2C H
CH2
+ Cl
2
CH 2 CH
Cl
CH
2
+ Cl
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H
½âÀëÄÜ
ÎÈ ¶¨ ÐÔ
CH
2 CH
346
C H 2C H
CH
2
CH 3 CH
H
2
CH
CH
2
45 3
41 0
C H 2 £¾ CH 3 CH
2
£¾ CH
2
CH
H
自由基取代和自由基加成竞争
CH 3 CH
C H 2C H
CH
CH2
2
Cl 2
+ Cl
C H 2C H
CH2
Cl
½ÏÎÈ ¶¨
×ÔÓÉ»ù È¡ ´ú Ϊ Ö÷
CH 3 -CH-CH
Cl 2
2
Cl
CH 3 -CH-CH
2
Cl Cl
½Ï²» ÎÈ ¶¨
高温、低浓度的氯有利于自由基取代
α-氢的溴代:
α-氢的溴代常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它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极少量的酸作用慢慢转
变成溴,为反应提供低浓度的溴:
O
N
O
O
Br
+ HBr
N
H
+ Br
2
O
溴在自由基引发剂作用下变成溴原子,进行
自由基取代反应。
(七)聚合反应


烯烃的聚合反应是其最有应用价值的反应。
反应产物称为聚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反应中
使用的烯烃称为单体。
mCH
2
 CH
单体
聚合
2

   CH 2 CH
2
(CH 2 CH 2 ) n CH 2 CH 2 
聚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