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11章气体分子运动论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章节简介
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微观
宏观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热运动
压强,温度
玻尔兹曼分布
能量均分
气体内能
重力场中的压强
最可几速率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
平均自由程
本章对理想气体的微观与宏观关系作了研究,说明了气体
分子运动符合统计规律。(课时数:共3讲,6学时)
大学物理
第二十七讲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均分定理与内能
主要内容:状态方程,压强公式,温度公式,均分定理,内能
重点要求:压强的形成的微观机理
难点理解:温度与内能
数学方法:代数运算
典型示例:
课外练习:思考题11.1,习题11.2,11.4,11.7,11.8
大学物理
一、平衡态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 平衡态
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与外界无能量和物质的交
换),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
间而变化状态称平衡态。
大学物理
2. 状态参量
描述宏观物理性质和状态的物理量(温度,
压强,体积……..)。
温度 T
(单位
K)
体积 V
(单位
m3)
压强 P
(单位
Pa )
......
f ( T , P , V ,.....)  0
大学物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P 
M
V
RT 
n 
N
M
RT

Nm
RT
N 0 mV
 nkT
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V
k=
R
 1 . 38  10
 23
J K
1
称玻尔兹曼常数
N0
实际气体能够被看趁成理想气体的条件
压力不太大,温度不太低。
大学物理
动画演示:布朗运动
动画说明:
可调整气体温度,
范围200K-1000K;
显示一个固定分子
的瞬时速度和碰撞次
数;
分子热运动。
思维空间:a. 温度和压强的分子物理学含义。
b. 统计规律的重要性。
c. 气体扩散与均匀分布。
d. 热量的对流与传导。
大学物理
二、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 微观模型
气体分子看成质点;
分子除碰撞外无相互作用;
每个分子看成一完全弹性球。
理想气体可看成大量自由地、无规则运动着的弹性
球分子的集合。
大学物理
(2)统计性假设
平衡态下,平均来说,朝各方向运动的
分子数相同。在各不同方向上,分子速度的
各种平均值相同。
vx  v y  vz
2
2
vx  v y  vz
2
大学物理
2. 压强公式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碰
撞的结果。
压强公式推导的步骤:
1.
一个分子碰撞器壁给器壁的冲量;
2.
所有分子碰撞给器壁的总冲量;
3.
总冲量除以时间、面积即得压强。
大学物理
一个速度为 vi 的分子对 dA 面碰撞
y
(1)分子 i 碰撞所受的冲量 =
– mvix – mvix = –2mvi x
dA
器壁受到的冲量 2mvix
(2)dt 时间内和dA碰撞的速
度为vi的分子分子数
vixdtdAni
o
vi
z
vixdt
速度 vi 的分子在 dt 时间内碰撞 dA,给 dA施加的冲量 =
2mvix2 dtdAni
x
大学物理
2mvix2dtdAni
(3)对各种速度的分子求和,dA受到的总冲量
 2 mv
I 
2
ix
n i dtdA
v ix  0


2
mv ix n i dtdA
i
压强 P 
I
dtdA

 mv
2
ix
ni
i
 m  n i v ix
i
2
大学物理
P  m  n i v ix
2
i
2
2
vx 
2
2
n1 v1 x  n 2 v 2 x   n i v ix  
n1  n 2   n i  


n i v ix

i
n
2
 n i v ix
i
n
i
i
P  mn v x
2
2
2
v  vx  vy  vz
2
v
2
2
2
2
 vx  vy  vz
2
P 
2
2
 vx  vy  vz
1
3
nm v
2
2
 3v x
2
2
大学物理
P 
1
nm v
3

2
2

2
3
n
n(
1
2
mv )
2
(3)
3
 
1
2
m v 分子平均平动功能
2
P是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这说明:
理想气体的压强是一个统计平均结果。
大学物理
3. 温度的统计意义
PV 
M


RT
P = nkT

2

P 
n
3
将 式比较
 
3
kT

2
气体温度的本质: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
平动功能的量度。含有统计的意义。
大学物理
三、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
想气体的内能
y
(x,y,
z)
1. 自由度
x
单原子分子
z
y
确定物体在空间位置的独立
坐标数称物体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自由度为3
i

z
刚性双原子分子自由度为5
y

(x,y,
 z)
x
双原子分子
(x,y,
z)
刚性多原子分子自由度为6
x
z
多原子分子
大学物理
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由于大量分子的频繁碰撞,平衡态时,无论平
动、转动、振动、每个自由度上的能量平均来讲是相
等的为
每个分子的平均动能
i 
1
kT
2
Ei 
i
2
kT
大学物理
3. 理想气体的内能
1mol理想气体的总动能
M克理想气体的内能
 N0
E 
i
kT 
2
M i
 2
i
2
RT
(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内能即总动能)
RT
大学物理
第二十八讲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平均自由程
主要内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三种速率,平均自由程
重点要求:速率分布的意义,三种速率
难点理解:速率分布的意义
数学方法:求和到积分
典型示例:
课外练习:思考题11.5,11.6,习题11.10,11.11,11.13
大学物理
动画演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动画说明:
调节气体温度改变
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同时改变了方均根速
率和最概然速率;
改变速率取值,可
观察到在200m/s速率
区间内的分子的多寡。
思维空间:a. 最概然速率的位置和物理意义。
b. 平均速率的位置和物理意义。
c. 速度方向的统计分布。
d. 统计分布的物理意义和高低温时的分布特点。
大学物理
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 气体分子速率的实验测定
l
l=R=tR
v
2R=vt
l 
2R
o
R 
v
2R 
2
v 
l
2R 
2
v
v
R

大学物理
2. 速率分布的描述,速率分布函数
(1)成绩(分数g)分布的描述
0
0
0
10
1
20
1
30
2
2
40
19
50
60
50
70
18
80
7
90
人数
100
g
(2)速率分布的描述
0
v
 N  f v  N  v
f (v ) 
v  v
 N  Nf ( v )  v
N
dN
Nv
Ndv
 f (v ) 称分布函数

v
大学物理
(3)物理意义
dN 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分子速率在 v
f (v ) 
Ndv
附近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


(4)性质
f ( v ) dv  1
0
(5)表达式
f ( v )  4 (
m
2  kT
 mv
3
)
2
e
2
2 kT
称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v
2
大学物理
(6)分布曲线
 曲线中影印部分的面积:
总面积:


f ( v ) dv  1 归一化
0
f (v)
 最可几速率vp
df ( v )
f (v)dv
0
dv
vp 
2 KT
m

2 RT

0
dv vp
v
大学物理
(7)分布曲线和m,T的关系
同种气体
不同温度:
f (v)
T1
T2
T2>T1
0
相同温度
不同气体:
f (v)
v
m1
m2
(m1>m2)
0
v
大学物理
3. 应用
已知分布函数
(1)求百分率
dN
f ( v ) dv 
N

v2
f ( v ) dv
v1
f (v ) 
dN
Ndv
v附近,dv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
分子数的百分率
v1—— v2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率
(2)求分子数
Nf ( v ) dv

v2
v1
Nf ( v ) dv
v附近,dv间隔内的分子数
v1—— v2间的分子数
大学物理
(3) v 的平均值计算
f (v)
v  v  dv
dN  Nf ( v ) dv
vdN  vNf ( v ) dv
0

v 
 vNf
( v ) dv

 vf

0
N
( v ) dv
0

v 
 vf
( v ) dv 
0

v
2

dv vp
v
0
2
f ( v ) dv 
8 RT

3 RT

v
大学物理
二、平均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
z 
N
 
t
l
N
l  v t
 
v
z
A
B
三、平均碰撞频率
先假定其它分子都不动,只有一个分子以平
均相对速率 u 跟其它分子碰撞。
大学物理
z    d un
2
·
u 
z 
·
·
2v
u
2 d v n
2
d
d
A
·
大学物理
四、平均自由程
 
v
1

2 d n
2
z

kT
2 d p
2
大学物理
第二十九讲 玻尔兹曼分布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主要内容:玻尔兹曼分布,重力场中的压强公式,真实气体
重点要求:重力场中压强公式
难点理解:概念代换
数学方法:
典型示例:
课外练习:习题11.17,11.19
大学物理
一、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三维位置空间 dx dydz
三维速度空间 dvxdvydvz
 m 


N
 2  kT 
2
dN
 m 


 2  kT 
2
3
e
3
2
2
2
m (vx v y vz )
2 kT
 dv x dv y dv z
 Ek
e
kT
 dv x dv y dv z
大学物理
二、玻尔兹曼分布律
 将分子数按动能的分布推广到保守力场,总
能量 E = Ek + Ep
 势能是位置的函数,分子在空间的分布也应
跟位置有关。
大学物理
当系统在保守外场中处于平衡态时,
分子的速度介于:
坐标介于:
vx ~ vx+ dvx
vy ~ vy + dvy
vz ~ vz + dvz
x ~ x + dx
y ~ y + dy
z ~ z+ dz
的分子数
dN  C e
 mv 2
-
EP
 2

称玻尔兹曼分布律




kT
dv x dv y dv z dxdydz
大学物理
dN  Ce

dN ~ e
 mv 2

Ep
 2





kT
E
kT
处于能量大的粒子数少
dv x dv y dv z dxdydz
大学物理
实例: 考虑在重力场中
E 
1
mv  mgz
2
2
dN  Ce
 mv 2

 mgz
 2





kT
dv x dv y dv z dxdydz
在高度为z,单位体积内各种速度的分子数
n
dN
dxdydz




 Ce
 mv 2

 mgz
 2





kT
dv x dv y dv z
大学物理
考虑在重力场中
n 


 Ce

 mv 2

 mgz
 2





kT
dv x dv y dv z
(4v2dv=dvxdvydvz)

 C  4 v e
2

mv
2
e
2 kT

mgz
0
 C(
2  kT
m
3
)
2
e

mgz
kT
kT
dv
大学物理
n  C(
2  kT
3
2
)
e

mgz
kT
m
z = 0
n0  C (
2  kT
3
)
2
m
P  nkT  n 0 kTe
z = 0
P  P0 e
mgz
kT
P0 = n0 kT

mgz
kT
P0 = 105 Pa ,
升高10m

T = 273.15K
大气压下降133Pa
大学物理
玻尔兹曼分布律对所有经典粒子所构成的系
统都成立,是经典统计力学的一条重要规律。
在量子统计中应用爱因斯坦——玻色分布和
费米——狄拉克分布。
大学物理
三、范德瓦尔斯方程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气体宏观性质的影响
分子力
实际上,气体分子是由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它们之
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力。
对于分子力很难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在分子运动论中,
通常在实验基础上采用简化模型。
大学物理
1. 力心点模型
假定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为有心力,可用半经验
公式表示
 
f  s  t
(st)
r
r
r :两个分子的中心距离
、、 s、t :正数,由实验确定。
r r0 —— 斥力
r r0 —— 引力
r R —— 几乎无相互作用
R称为分子力的有效作用距离
R= r0 ——无相互作用
r0称为平衡距离
大学物理
f
当两个分子彼此接近到
r r0时斥力迅速增大,
阻止两个分子进一步靠
近,宛如两个分子都是
具有一定大小的球体。
R
r
0
d
2. 有吸引力的刚球模型
可简化的认为,当两个分子的中心距离达到某一
值d时,斥力变为无穷大,两个分子不可能无限接
近,这相当于把分子设想为直径为d的刚球,d称
为分子的有效直径。
d~1010m
R~几十倍或几百倍d
r d时分子间有吸引力
大学物理
若将分子视为刚球,则每个分子的自由活动空间就不
等于容器的体积,而应从vm中减去一个修正值 b。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改为
P(Vm-b)=RT
Vm为气体所占容积
VM-b为分子自由活动空间
3
可证明
4 d
6
3
b  4 N A      10 m
3 2
大学物理
3. 范德瓦尔斯方程
(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设想:气体中任一分子都有一
个以其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力
作用球,其它分子只有处于此
球内才对此分子有吸引作用。


R
R
(1) 处于容器当中的分子
平衡态下,周围的分子相对于球对称分布,它们对的引力
平均说来相互抵消。
大学物理
(2) 处于器壁附近厚度为R的表层内的分子
的力作用球被器壁切割为球缺,周围分子的分布不均匀,
使平均起来受到一个指向气体内部的合力,所有运动到器壁
附近要与器壁相碰的分子必然通过此区域,则指向气体内部
的力,将会减小分子撞击器壁的动量,从而减小对器壁的冲
力。这层气体分子由于受到指向气体内部的力所产生的总效
果相当于一个指向内部的压强,叫内压强 Pi。
所以,考虑引力作用后,气体分子实际作用于器壁并由实
验可测得的压强为
P
RT
Vm  b
 Pi
大学物理
(3) Pi的相关因素
与表面层分子(类似 )
的数密度 n 成正比
Pi
表面层分子受到内
部分子的通过单位
面积的作用力
Pi  n 
2
与施加引力的内部分子
的数密度 n 成正比
1
2
m
或
V
Pi 
a
2
Vm
将气体分子视为有吸引力刚球时

a
P 2

Vm


Vm  b   RT


1摩尔气体
范德瓦尔斯方程
大学物理
#a、 b由实验确定。
#实际气体在很大范围内近似遵守范德瓦尔斯方
程。
#理论上把完全遵守此方程的气体称为范德瓦尔
斯气体。
 范德瓦尔斯等温线
(4) 范德瓦尔斯等温线
由方程
可得

a
P 2

Vm

V 
3
m

Vm  b   RT


Pb  RT
P
V 
2
m
aVm
P

ab
P
0
大学物理
在P-V图上可得一族等温线,叫做范德瓦尔斯等温线。
(5) 与实际气体等温线比较
曲线形状与实际气体等温线极为相似,表明范德瓦尔斯
方程能很好的说明实际气体(包括转化为液体后)的性
质。
不同之处在于实际气体BC段为一平行于V轴的线段,范德瓦
尔斯气体等温线则在相应部分弯曲。
其中FE段,P则V,不可能实现;BE和FC段为亚稳态;BE:
过饱和蒸汽(缺少凝结核),FC:过热液体(缺少汽化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