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補修公民一〈5~8(423 KB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重補修公民一〈5~8(423 KB )

重補修──公民一〈5~8〉
葉燕如老師
第五課 公民社會的參與

壹、公民結社
貳、非政府組織與社會運動
參、公民不服從
一、志願結社
1.志願結社的意涵
‧結社:指人民組成一持續性運作之團 體,
以追求共同特定目標。
‧結社中的志願結社:指人們基於個人自由意
願,為實現特定目標而組織形成的團體。
2.志願結社的分類:
(1) 正式團體 vs. 非正式團體
→以成員的關係
(2) 營利團體 vs. 非營利團體
→以團體的目的
(3) 職業團體 vs. 社會團體 vs. 政治團體
→以《人民團體法》的區分
(1) 正式團體和非正式團體
★區分標準:以成員在團體中,彼此的關係結 構,
區分為正式團體與非正式團體。
正式團體
(formal group)
‧有正式的編制與職掌
‧成員間有明確權利義務規
範
‧彼此的互動也有一定程序
‧通常會以書面文件加以規
範
◆ 如教師會、工會、農會等團體
非正式團體
(informal group)
‧沒有明顯的編制與職掌
‧管理規則、運作程序較
不明確
‧但成員間的關係則通常
比較密切
‧地位也可能比較平等
◆ 如棋友社
(2) 營利團體和非營利團體
★區分標準:以成員組成團體的目的,可區分
為營利團體與非營利團體。
營利團體(profit group):主要提供各種商品或服務,
以賺取利潤為主要目的。
→如一般的公司行號、企業體

非營利團體(non-profit group):以公益為使命,吸
引成員的加入,經常參與公共事務,積極關懷他人,
善盡社會責任。
→如臺灣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 Taiwan)

(3)職業團體、社會團體與政治團體
★依照我國人民團體法之區分,可分為
職業團體、社會團體、政治團體

職業團體是由同一職業之從業人員所組成之團體,以
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為目的。
→如農會、工會、公會

社會團體是人民基於志趣、信仰、地緣或血緣之相同
而組成之團體,以滿足個人興趣或理想實現為目的。
→學術文化、社會服務、宗教、體育、宗親會等團體

政治團體是基於民主政治理念,促進公眾政治參與為
目的而組成之團體。
→如政黨
二、結社和民主的關係
合作
http://www.fortlewis
.edu/shared/content/l
ogo.JPG
法國學者托克維爾
(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http://www.gettyimages.co
m/detail/89858993/HultonArchive
結社有助於
提升民主
美國學者普特南(Robert
Putnam, 1941-)
http://escoladeredes.ning.co
m/page/itinerarios-deleituras-4
結社的合作與互動有利民主發展
托克維爾指出:
 民主政治強調人民作主
 公民若僅憑各自一己之力、不互相合作,難以推
動特定目標、促使政治運作符合個人的需求與期
待。
 透過結社的團體互動,公民能了解別人的想法、
開闊自己的思想,並與他人互動中,發展出自己
的創意與意見、採取行動、實現個人理想的生活。
 民主政治能夠深化的根本基礎。
民主
http://blog.lib.umn.e
du/oceblog/umdcivic
engagement/handsup
.gif
2.結社創造社會資本以利民主發展
普特南亦認為:
結社有助於民主政治發展。


透過結社,人與人之間較能培養信任及共
同合作的意願。
在團體中,人們若要長期維持團體關係,
即有必要就團體事務相互討論、聆聽他人
意見、學會寬容,以形成共識、達成決議。
美國學者普特南(Robert
Putnam, 1941-)
http://www.ces.fas.harvard.e
du/people/p56.html
參 公民不服從
政府忽視公民的呼籲,仍堅持執行不正義之政
策時,公民可以怎麼做,來表達其主張?!
公民不服從
http://1.bp.blogspot.com/_KgBT
8kIRgBo/Rt7jlmpiCbI/AAAAA
AAABHQ/LLe_NSf-qKc/s1600h/Kick+Me.jpgFirefoxHTML%5
CShell%5COpen%5CCommand

社會運動

公民不服從
公民不服從是:
‧公民抗議政府不當政策的一種具體行動
‧實現社會正義的方式之一
→一種挑戰法律的公開違法行動
行動者往往會與國家執法者發生衝突,而付出沈重代價
屬於一種非不得已不會採行的最後手段。
一、公民不服從的緣起與意涵
1.公民不服從概念的緣起


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的概念
由美國作家梭羅
(Henry Thoreau,
1817-1862)首先提出
http://www.peacekids.n
et/heroes/thoreau.htm
矛盾?!矛盾?!
當時美國所實施的奴隸政策(將人貶抑為奴役的政
在民主國家中,政府可以依法
策),明顯違背人道精神。
統治人民,人民也應遵守法律,
奴役政策是國家依據法律程序所制定的規範,國家
但當政府政策、措施,若違背
並未違法。
公平正義時,人民應該怎麼做
呢?!
"How does it become a man to behave toward this American government today?
I answer that he cannot without disgrace be associated with it.“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當人們基於良心,反思政府政
策,發現特定政策不合乎公平
正義時,個人應秉持良知,拒
絕遵守配合此政策。
難道公民應該讓自己的良知屈從於統
治者嗎?如果是這樣,那麼為什麼每
個人還要有良知呢?
我認為,我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受
統治者。
 梭羅以拒絕納稅的方式來反抗奴役政策
 也呼籲民眾應拒絕繳稅,才不會間接提
供經費,讓國家執行錯誤政策。
對梭羅來說,「公民不服從」代表著人民以良心監督國家的統治,確保
國家政策實現人民福祉,是公民重要的正當權利之一。
第六課 媒體識讀

壹、媒體、資訊、閱聽人
貳、媒體資訊的生產
參、媒體監督與近用權
媒體識讀對公民社會的重要性
2002年教育部完成媒體素養教育
政策白皮書,正式宣布推動媒體
識讀等相關教育。
透過媒體識讀的推廣,讓公民具有:
 獨立思考能力:


思考媒體呈現的各項迷思與刻板印象
有能力去分辨、選擇優質的媒體及其內容

創造力:主動去創造具創意的媒體內容

促進民主素養與多元社會的存續
二、媒體的公共角色
媒體
‧生產娛樂與教育的訊息
‧在眾多的資訊中,為公眾挑選出社會中值
得注意的重要資訊
→媒體被稱為守門人(gate-keeper)
1.提供資訊
2.評論事件
3.設定議題
4.凝聚公益
5.形成輿論
守門人
http://www.gothicwallpaper
s.net/Wallpapers-Gothic
/Gate%20keeper.jpg.html
三、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的認知
媒體在提供訊息上的特色
單向度的人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
http://www.marcuse.org/herb
ert/booksabout.htm
1.資訊的片面化
2.缺乏深度探討
3.偏向娛樂化
侷限了閱聽人對世界的認知
《單向度的人》。赫伯特.馬
庫塞(Herbert Marcuse)著 , 劉
繼譯 ,久大出版, 1990年
http://www.anobii.com/books/0
1543618dd5116ad7a
http://book.ifeng.com/column/c
hengwei/chengwei/200807/070
8_3826_641224_3.shtml
1.資訊的片面化

以管窺天
http://aids.39.net/yf/cs/092/11/7
87748.html


現實限制:媒體組織受人力、新
聞版面、播出時間等限制
以管窺天?僅從一則新聞中,閱
聽人無法從中一窺事件的全貌
排擠效應→片面化:因播出這則
新聞,使得其他值得報導的事件
無法被報導,造成資訊的片面化
2.缺乏深度探討
新聞產出過程中求新、求快的獨
家壓力
新聞=「新」聞
造成新聞缺乏深度、容易出錯
法國的社會學家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
http://www.barbierrd.nom.fr/journal/article.php3?id_article=922
http://gluon-symmetry.blogspot.com/2010/01/pierrebourdieu.html
3.偏向娛樂化
曾報導美國「水門案」
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 1944-)
http://courtneydrake.word
press.com/
在強調新奇、刺激的新式文化中,雖
然提供大量的資訊和娛樂性語言,但
「對真相尊重」的報導,卻日漸式微,
將促成「白痴文化」(idiot
culture)的形成。
觀看相關訊息時應關注媒體:
 說了什麼?!
 「說」與「不說」什麼?!
 它「為什麼這樣說」?!
貳 媒體資訊的生產
扮演溝通角色的媒體,必須揭露被隱藏的
事實,並釐清事實間的相互關係,以呈現
一個真實的圖像


美國的學者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1889-1974)
http://tupian.hudong
.com/a0_06_24_01
3000002879931235
56244354241_jpg.h
tml
產出資訊的媒體,在過程中受到層層因
素的影響
呈現的新聞並不如我們所見的那樣單純
“There can be no liberty for a
community which lacks the
information by which to detect
lies.”—Walter Lippmann
不能察覺謊言的社會是
不會有自由的。
美國的學者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1889-1974)
http://biggovernmen
t.com/mwalsh/2009
/12/02/sweetheartget-me-frank-rosscrouching-acornshidden-cameras/
1.擴大廣告收入


媒體利潤來自刊登廣告的費用
媒體須和具有影響力的廣告公司、廣告公司背後金主
(企業/廠商)、公關公司建立良好的關係
媒體與閱聽人、消費者的互動圖
花錢買廣
告時段
媒體
製作
媒體的作法:
調查閱聽人的收視行為
廣告主
節目、廣告
精心設計(內容、型態與編排)符合企業與廣告主的要求
→媒體即可藉由賣出廣告版面與時間,獲得更多利益。
利潤
播出
消費
刊出
購買產品
閱聽人
從廣告中,你看到、感受什麼?
Mazda5
http://www.carnews
.com/detail/18651
消費者心中最具好爸爸代表車款─Mazda5
Mazda5廣告賦予家庭用車的意涵:
 不單是貼心與實用的多功能車格
 更因科技便利讓家人可隨心沉浸於幸福滿載
的用車旅途中
2.納入置入性行銷
置入性行銷:指企業或政黨透過各種方式將品牌、
產品、商標等,以聲音、視覺等方式,置入媒體
的內容中,希望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對產品產生
印象。
3.迎合政治現實
企業化經營的媒體


有追求獲利目標
必要時也要迎合政治現實
以維護或擴大自身相關利益
參 媒體監督與近用權
商業化→媒體愈來愈重視收視率傾向

民眾監督媒體的面向:



認識新聞專業倫理規範與自律
理解「媒體近用權」
公民社會中的公民行動
圖檔來源:王沛娣,一場不公平的競爭收視率是
導致電視產業惡質的罪魁禍首!?,網路社會學通
訊第61期,2007/03/15
一、新聞專業倫理與自律
各國新聞組織+我國的新聞自律公約
→系統性地歸納出新聞學中的基本倫理與專業規範
1.正確與完整
專業的媒體為追求正確與完整,應追求真相、避免隱藏或扭曲新聞事件,清楚地交
待資訊來源。同時,對錯誤資訊所造成的傷害,媒體應該立即以顯要的版面予以更
正,例如:取消、更正、解釋或道歉,使傷害減至最低。
2.客觀與公正
媒體應根據真實,公正地表明意見,不得失衡,亦不得偏頗與歪曲。對於
爭論問題,媒體必須包容不同民眾的不同意見,致力營造健全的輿論環境。
3.與公共利益相關
媒體的第四權是用來監督政府,因此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優先考量。所謂的
公共利益,包括:揭露重大犯罪、危及公共健康與安全的事件,揭發個人
與組織不當誤導,或是公職人員嚴重瀆職。因此媒體在報導時,必須承擔
監督權勢者的責任,亦為弱勢者發聲。
 媒體報導時應考量當事人的個人資料與新聞是否有重大關連,避免侵犯當
事人的隱私權。

二、了解媒體近用權

大法官釋字第364號解釋文中,強調主管機
關應以公平合理的原則來分配廣播電視的資
源之外,也希望藉此能使人民有更多接近、
利用媒體的機會。具體而言,「媒體近用
權」包含「接近」和「使用」的權利。
1.接近權



接近權:指民眾以間接、有限度的方式改變媒體內容,
通常包含「答覆權」與「更正權」
答覆權:意指當媒體報導、評論內容涉及相關人事、
機關的權利時,應給予相關人事答辯的機會
更正權:媒體須給予報導關係人更正事項的權利,如
讀者投書、付費刊登評論廣告;對可能妨害個人名譽
與隱私的新聞,提出更正、答覆或表達不同意見的管
道。
2.使用權

「使用權」,是指人民可以自行提供或製作節目內容,並要求媒
體播送的權利;人民甚至可進一步要求公平分享電波頻率,自行
建立及經營媒體的權利。使用權可以讓公民直接越過專業媒體人
員,在媒體上自由發言,而無須擔心相關言論可能被錯誤解讀、
片面擷取等相關問題。

在接近使用權的概念下,人民可據以要求政府積極作為,打開意
見表達的管道,提供每人公平表達意見的機會,以促進不同意見
之表達及討論,有助於民主社會之和諧與實踐。因此,為確保弱
勢族群近用媒體的可能性,歷經爭取,我國先後開放客家、原住
民族專屬的電視頻道(簡稱客家臺、原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