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標準差品質模式衡量大專院校招生績效 - 企業管理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以六標準差品質模式衡量大專院校招生績效 - 企業管理系

中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專題
題目:以六標準差品質模式衡量
大專院校招生績效
組 別:第四組
指導老師:許春霖 老師
組 長:葉子豪 98147107
組 員:王韋婷 98147104
周淨文 98147106
許大哲 98147114
林盈君 98147115
陳誼謙 98147121
中
華
民
國
1
0
1
年
1
2
月
1
報告章節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文獻回顧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實務案例分析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附錄:六標準差品質計算器
2
第一章、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臺灣失業率的提升,加上學費逐年上漲,許
多大學生必須在就學期間申請就學貸款,形成在
未畢業前就負債的窘境,同時也造成學生則必須
靠打工賺取學費與生活費。整體而言,由於國內
大專院校在近十年來的數量持續膨脹,但學生來
源持續減少,再加上經濟的負面因素,造成國內
大專院校普遍受到招生問題所困擾,並且此一困
擾在短時間之內似乎尚無有效之解決方法。
3
1.2 研究範圍與目的
近年來國內大專院校數目不斷增加,而就學人
口卻逐年減少,因此招生績效之好壞已成為所
有大專院校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之範圍選定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之日、
夜間部進行招生績效分析,數值資料年份則跨
越93至100學年度,藉以具體得知國內公私立
大專院校之招生績效演變與趨勢。
4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定六標準差品質衡量方法 (Six-Sigma
Quality Measurement) 作為研究之分析工具,
數值分析資料則過教育部統計處公開資訊取得。
由於六標準差品質衡量方法不但廣泛用於製造業
之生產品質衡量,也可用於服務業之作業品質
評估;此方法不但可具體量化品質績效,亦可間
接顯示待努力提升之品質目標,因此六標準差品
質衡量方法適用於本研究之大專院校招生績效品
質分析。
5
1.4研究流程
研究背景探討
確認研究範疇
確定研究方法
六標準差理論探討
文獻回顧
六標準差相關應用
研究資料收集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1.1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文獻回顧
本研究先將國內外六標準差相關文獻分為「
理論研究」與「實務研究」兩大類,分別整
理於2.1與2.2節;此外,2.3節則進一步將本研
究所蒐集之國內外相關文獻以時間先後順序
羅列,以便於清楚展現各時期對六標準差研
究之數量與主題趨勢。
7
2.1 六標準差理論研究
劉光庭 (2006) 嘗試導入評量模式於協同式電子商務,
讓企業於導入協同商務前先進行自我能力評估,判斷
企業能力是否足夠能導入協同商務。該研究利用六標
準差品管之DMAIC 步驟建構評量模式,歸納出導入
協同商務時企業應具備資訊技術能力、資料管理能力
、流程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知識管理能力以及
協同合作能力等六項能力。
國外研究方面,Schroeder et al. (2008) 認為,六標準差
品質改善方法雖然有效,但前提是必須搭配良好的組
織架構變革,否則可能導致相關部門或人員增加額外
的負擔。
8
2.2 六標準差實務研究
鄭世豪(2009) 以綠光雷射模組製造公司為背景,一樣
利用六標準差DMAIC的流程步驟,進行製程參數最
佳化改善。首先找出關鍵品質特性,再衡量量測系統
及製程能力,歸納出影響製程的關鍵因子,並利用實
驗設計手法找出最佳製程參數組合。利用所求得的最
佳製程參數條件組合來進行實驗,其實驗結果發現改
善後之經濟效益頗為顯著,預計每年可節省約445.6萬
元;另外光點不良客訴率也降低75%。顯示該研究利
用六標準差手法在此製程改善有顯著效果。
9
2.3 六標準差相關研究總結
從六標準差相關研究整理的資料中,可以發現
2005年的研究資料最多,2006年與2010年的研
究資料次之;而1994年、2000年、2002年和
2003年的研究資料最少。因此可粗略歸納,六
標準差之相關研究在2005年之後明顯變多,可
見該方法之重要性日增。至於研究對象或主題
則以實務之品管改善佔最多,而純研究類相對
較少,這說明了六標準差品質方法是一個實務
上可行且重要的品質改善工具。
10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六標準差品質衡量與管理方法進行案例公司
之品質分析。首先於3.1節將六標準差方法之源由以及
歷史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並且列出其理論模式;接著於
3.2節介紹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步驟 DMAIC;最後則於3.3
節簡述企業執行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時所需具備的品質改
善團隊架構。
11
3.1 六標準差品質管理簡介
一般來說六個標準差是一種追求最小變異的管理模式,
藉由統計的工具和概念來闡述企業的營運,此經營理念
在強力且有效的管理工具配合之下,其應用範圍大可從
公司營運策略與管理方式,從產品研發、製程改善、品
質提升,以至於售後服務滿意度的提升,提供企業一套
完整的經營解決方案 (劉光庭,2006)。
六標準差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管理哲學,由企業組織的最
高階主管所領導,六標準差方法和其他品質管理方式之
差異如表3.1所示。
12
表3.1 各種品質管理方法比較
比較項目
品質圈
(QCC)
全面品質管理
(TQM)
ISO9000
六標準差
(6 Sigma)
自發型
第一線人員為中
心
無定型
以品保部門為主
全員参與
但組織鬆散
嚴謹的任務導向,全
公司各階層参與
對象
周邊事物
著重驗證範圍產
品之製造改
善
品質改善,流程改善
顧客焦點→品質、成
本、流程、改善
活動指向
由下而上
以品保部門為推
動核心
由上而下,但未明確
權責
由上而下,領導階層
帶領
運用工具
一般簡單品管手
法
五大技術手冊
無明確要求,重心靈
啟發
完整嚴謹的設計估具,
DMAIC改善手法
之運用
小組自我檢討
ISO9000條文,
五大技術手
冊
未整合
結構性工作團隊培訓
預期效益
生產線改善
符合ISO9000條
文要求,過
過驗證
顧客滿意
著重顧客滿意,提昇
企業利潤
成果發表
企業內外觀摩交
流
無
無
企業內部發表
目標設定
部門內部,小範
圍
配合公司年度品
質目標
自發性訂定
積極明確注重成果
活動期間
1~3個月
配合驗證評核期
程
未明確限定
3~6個月
組織
教育訓練
13
從六標準差的目的來看,差旨在提供顧客滿意的產品,
藉此達成高生產力,低成本,高品質產品,在競爭劇的
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六標準差中的Sigma是一個古希臘
母,用在統計中衡量變異度,例如若有68%的合格率,
便是±1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2標準有95%的
合格率,而±3標準差便達至 99.735% 的合格率。
成功的全球性企業,其產品與商務程序通常是以3~3.5
標準差在運作。根據Motorola的定義,六標準差的能力
水準所代表的是每百萬次機率下出現的不良品只有3.4次
,如表3.2所示:
14
表3.2 不同的標準差品質不良率
標準差水準
每百萬次之不良數 (ppm)
1
697,700
2
308,733
3
66,803
4
6,210
5
233
6
3.4
7
0.019
15
就理論而言,在製程控管上都希望每個產品的特性完全相
同,但在現實製造過程中會因為材料、裝備、操作員與外
在環等等因素影響,所產出的品質特性會與原始有所不同
,這些品質特性的差異,經彙集統計後通常會呈現如鐘形
狀的常態分佈 ,分佈寬窄之衡量指標就是標準差 (Sigma,
σ),σ 用來代表製程變異的大小,σ 值越小表示製程變
異愈小,所顯現的鐘形圖也愈呈高狹狀,而六標準差的目
標就是希望在產品規格上、下限的範圍內可容納較多個 σ
,代表 σ值愈小愈好,也就是變異愈小愈好。經偏移後之
六標準差品質水準為 3.4ppm,即每百萬次僅有 3.4 次的出
錯機率,如圖3.1所示:
16
圖3.1 六標準差圖示
17
六標準差方案的實際執行則有六大主旨,
在六標準差的方法和工具中可達成並支持這六大主旨 :
一、真誠以顧客為尊:把顧客需求放在首要地位,先了解
顧客需求,針對顧客需求衡量績效
並設定目標並且努力達成。
二、管理依資料和事實而更新:強調管理與改善須依據事
實。在依顧客需求設定目標後,便
是釐清、評定業務績效要做哪些衡
量,然後再運用資料和分析,了解
主要變數為何,以發揮最大成效。
三、流程為重:無論產品設計、績效衡量、提昇顧客滿意
度甚至整個企業的經營,都是以流程所組
成而邁向成功。
18
四、主動管理:主動就是在錯誤前採取行動,在錯誤後採
取動,即浪費成本和時間,唯有在錯誤前
透過分析,不讓錯誤發生才是成功的方法。
五、協力合作無界限:在公司上下和裡外中去除阻礙、加
強團隊合作。改進公司間、供應商
間和顧客間的協力合作,以創造最
大商機。
六、追逐完美,容忍失敗: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能接受
或處理偶發的失敗,並能從錯
誤中學習及成長,以達到最
完美。
19
品質改善與財務績效之好處外,執行六標準
差的其他優點如下:
一、提昇企業形象,增進企業競爭力
二、滿足客戶需求,穩定客戶訂單
三、改善作業缺失,增加企業經營績效
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獲利
五、精進生產技術,提昇產品品質水準
六、導入六標準差文化,改善員工作業思考模式
七、建立認證制度,刺激員工向上學習
20
3.2 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步驟
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方法之應用大致上有一個規則可循,
稱之為 DMAIC 流程,也就是問題定義 (Define)、資料
量測 (Measure)、變異分析 (Analyze)、變異移除和改善
(Improve),以及改善作業的維持與管制 (Control),如
圖 3.2所示。
從企業的執行層面來看,定義、衡量、分析、改善與控
制等步驟則是推動六標準差的作業流程。
21
Define
選定方案以及改善小組人員
Measure
將品質問題量化,以便衡量與分析
Analyze
分析目前問題,並列出可能之影響因子
Improve
選出關鍵的影響因子,並進行品質改善
Control
完成品質改善,並將改善後之良好品質保持下去
圖3.2 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步驟
22
3.3 六標準差品質改善團隊
企業若發現目前的品質離目標尚有一段差距,可以採
用圖3.3之六標準差品質改善架構進行品質改善作業。
其中各種人員之角色與任務如下:
一、盟主:專案的指定者和贊助者,對專案優先順序
的決定和成功運作負有全責,因此需要給
予財務上的資源,並協助專案小組解決重
大問題。
二、黑帶大師:專案運作的全職訓練講師,主要任務
是指導黑帶,因此須具備良好的統計
和數量技術、教學及領導的能力。
23
三、黑帶:專案的主角也是全職的執行職者。必須帶
領各式各樣的改善專案小組,全程負責執
行六標準差品質專案,並向盟主回報成果。
四、綠帶:黑帶所帶領的專案小組中之成員,其任務
是兼職的,因此除了負責和黑帶相同的責
任外,仍須負責自己原來在公司之工作。
24
品質主管
盟主1
盟主2
盟主3
黑帶1
綠帶
綠帶
綠帶
黑帶2
綠帶
綠帶
綠帶
圖3.3 六標準差品質改善組織架構
25
第四章、實務案例分析
近年來,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數目急遽增加,做為主要
學生來源之青少年人口成長率卻持續下滑,導致許多大
專院校面臨日益嚴重的經營與招生問題。
本章節前兩小節首先了解目前國內大專院校經營現況與
所面臨的招生問題,接著於第三小節進一步以品質管理
之六標準差方法對近年來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招生與報
到情況進行量化分析,藉以具體得知國內大專院校之招
生績效。
26
4.1 國內大專院校經營現況
近年來,臺灣地區高等教育大幅擴張的結果,由1985
年的28所急遽增加到2012年的163所 (教育部統計處,
2012),其間雖有數家大專院校合併,但整體而言大專
院校總數依然驚人。因此,在高等教育經費稀釋的情
況下,各大專院校必須提高學費等相關費用,以維持
正常的教育品質。
總體而言,國內大專院校目前的經營面臨著學校數目
眾多、學生來源逐漸減少、學費收入有限以及學生之
經濟負擔亦相對增加等經營困境。
27
4.2 大專院校目前面臨之招生困境
由於我國自1960年至2010年平均生育數從5.75人逐年降
低至0.90人,雖然在2011年稍有回升,但長期而言,我
國面臨的少子化問題依然嚴重。而依據人口遞減數據往
後推測,2016年後將嚴重影響招生人數。近年來我國大
專校院早已經逐年面臨招生不足現象,例如2010年缺額
學生數達2,336人,突顯出我國規劃大專校院整併、轉型
與退場機制之急迫性與需要性
教育部應適時修正「大學法」等法令,建立大專校院整
併或甚至退場機制、以確保我國高等教育之健全與永續
發展。
28
4.3 量化分析
為了瞭解國內大專院校近年來之招生情況,本研究將國
內近年來大專院校之招生暨註冊人數整理如表4.1所示
,其中日間部包含學士(含四技)、二技(含二年制大
學)、二專以及五專(含七年一貫制),進修部包含夜
四技(含進修學士班)、夜二技以及夜二專。
此外,表4.1所列人數並不包含各校之招生外加名額。
29
本研究首先計算國內近年來之公、私立大專院校註冊
率,接著進一步以品質管理之標準差計算軟體求出大
專院校之招生註冊標準差品質水準。
為了清楚看出近來來國內大專院校招生績效趨勢,分
別將註冊率與標準差品質水準走勢繪製如圖4.1以及
4.2所示。從圖4.1可發現公立大專院校註冊率一直維
持在90%~95%之間,但私立大專院校則幾乎都在80%左
右徘徊,尤其在98學年度最低,僅達到76%左右。
30
100.00%
95.00%
90.00%
註
冊 85.00%
率
80.00%
75.00%
70.00%
93
95
94
97
96
98
99
100
學年
總計
公立
私立
圖4.1 大專院校註冊率
31
4
3.8
3.6
3.4
標 3.2
準
差 3
水
準 2.8
2.6
2.4
2.2
2
93
94
95
總計
96
97
公立
98
99
私立
100
學年
圖4.2 大專院校招生績效之標準差品質水準
32
若以標準差品質而言,理想的最佳狀況是達到將近6個
標準差,若退而求其次,則希望至少維持在傳統品管所
要求之3個標準差左右。從圖4.2可以發現,國內公立大
專院校的招生績效都在3個標準差以上。但私立大專院
校則遠低於3個標準差,尤其在最差的98學年度僅達到
約2個標準差水準。因此就長期而言,國內私立大專院
校之招生績效著實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
3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1 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品質管理之六標準差方法探討國內大專院
校之招生績效,得到以下結論:
1.國內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加上高學費、低就業、
低薪資、多負債等負面經濟因素,導致許多大專院校
面臨招生日益困難以及學生人數逐年遞減之窘境;在
招生情況持續惡化下,未來台灣恐將有不少大學面臨
倒閉風險。
34
2.
許多大學生必須在就學期間申請就學貸款,形成在
未畢業前就負債的窘境,另有些學生則必須靠打工
賺取學費與生活費,造成對學校課程學習之影響。
這些經濟方面的因素也都間接造成就學人數之減少
,使大專院校招生問題更加惡化。
3.
有鑒於近年來國內大專院校數目不斷增加,而適齡
之就學人口卻逐年減少,因此招生績效之好壞已成
為所有大專院校之重要課題。本研究選定國內公私
立大專院校之日、夜間部進行招生績效分析,藉以
具體得知近年來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之招生績效演
變與趨勢。
35
4.
由於六標準差品質衡量方法不但廣泛用於製造業
之生產品質衡量,也可用於服務業之作業品質評
估;此方法不但可具體量化品質績效,亦可間接
顯示待努力提升之品質目標,因此本研究此用六
標準差品質衡量方法進行大專院校招生績效品質
分析。
5.
若以標準差品質而言,國內公立大專院校的招生
績效都在3個標準差以上,狀況還可以接受。但私
立大專院校則遠低於3個標準差,尤其在最差的98
學年度僅達到約2個標準差水準。因此就長期而言,
國內私立大專院校之招生績效著實面臨著極為嚴
峻的挑戰。
36
5.2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給後續研究者之建議如下:
1.本研究僅整體性地分析國內所有公私立大專院校之招
生績效,後續研究可縮小範圍針對技職體系院校或
甚至個別大學加以探討。
2.本研究分析所列大專院校招生名額並不包含各校之招
生外加名額,後續之研究可考慮個別學校實際招生情
況加以重新分析,以獲得更貼近實際狀況之招生績效
評估。
37
3.本研究定義「招生名額」為流程總操作機會
(Opportunities),「未註冊人數」為流程總
失敗 (Defects) 次數。後續研究可檢討此一
定義之合宜性,以求得更具代表性之分析結果。
4.本研究用來計算標準差品質水準之軟體為
Excel版Six Sigma Calculator 3.01.1,
此軟體計算之標準差品質水準乃基於Motorola
之基本假設,亦即容許偏移1.5個標準差之情
況下所計算而得。後續研究可嘗試用計算能力
更強大的軟體,以同時得知容許偏移1.5個標
準差之Motorola版本標準差品質水準與不容許
偏移1.5個標準差之一般統計標準差品質水準。
38
附錄:六標準差品質計算器
附圖1. 初始畫面
39
附圖2. 計算功能畫面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