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Review and framework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90 (2004) 129–149
工管碩一
M9301206 陳鳳儀
M9301010 鍾家鳳
M9301008 翁家雯
簡報大綱





Introduction
Propos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survey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main process
modeling techniques
Generic Methodologies
Conclus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Introduction

這篇期刊主要介紹兩個部份:
 介紹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 技術
和工具。
 根據他們的目標將技術做有效的分類,提出
一個架構,來幫助開發者和學者從這些技術
中選擇他們需要的。
Introduction (con.)

企業流程是由企業內一系列的活動組成,他描述
他們的邏輯,並且相依的目標是為了產生一個想
要的結果。企業流程建構能提供一個共通的企業
流程分析和了解的能力。一個流程的模型可以提
供一個容易了解的流程。一個企業可以透過企業
流程進行分析和整合。因此建構正確企業流程是
很重要的。
Introduction (con.)

使用正確的模型必須包含分析的目標,以及流程
建構技術和工具的知識。再進行企業模型建構時,
參與計畫的人員很多,因此為了得到整體的概觀
以及了解許多概念和相關的字彙需要多許多的時
間。這篇期刊主要目的是為了使這個工作變了較
為容易,例如:回顧BPM的文獻和描述主要流程
建構的技術。根據他們的目的來分類企業流程建
構的技術。
Introduction (con.)


1960Levitt:首先提出business process的重要性,不
過直到最近十年企業才開始了解business process的
重要性。
1993Hammer and Champy:business process 迅速發
展出很多的方法以及模型建構的技術及工具來支援
它。在選擇正確的技術和工具的過程過的越來越複
雜,不只因為可用的範圍變大,同時也由於缺少指
南來解釋和描述相關的概念。
Introduction (con.)


例如:當在Internet進行搜尋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時,會有數以千計的資料被找到。因
此需要一個工具來幫助開發者和學者過濾出可
用的資料。
自從1985年後,超過7000本的科學雜誌和文獻
在討論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
Introduction (con.)

Swanson (2003), Artiba (2001), Guinet(2001), Martinez
et al. (2001), Al-Mubarak (2003)and Chan (2002):
提出一些business process應用的例子,因為Valueadding processes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組織的基本原
則,而不是一個功能的階層遠景,且當企業在進行
整合時,business process是主要的關鍵。使得
business process modelling越來越受歡迎。
Proposal framework and
literature survey
Kettinger et al. (1997a)


提出方法、技術和工具的重要觀點,並且被用於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在這個研究的一部分,它列出了一些與企業流程
建構的相關工具與技術。在這裡他沒有對這些工
具與技術做詳細的描述。
Kettinger et al. (1997b)



它成為此類型研究的開始點,對企業流程建構的相
關技術做更完善的介紹。
當任何企業架構模型時,最重要的是定義模型的用
途及目標。
為了選擇正確的工具與技術,模型建構者必須知道
模型被建構時的目標,不同的技術適合不同的目標。
例如:一個模型是用來描述過程、另一個模型是用
來控制流程。
Macintosh (1993)



定義流程完成的五個階層
 最初—建立流程
 重覆—重覆流程
 定義—組織內所以文件流程的標準化
 管理—測量和控制流程
 理想化—持續流程改善
第1-3階模型主要其目的是描述流程,並且獲得和
分析流程的知識。
第4-5階層模型其目的是為了監控流程決策支援。
Giaglis and Doukidis (1997)

強調business process models使用於改變管理,它可能
考慮更多的術語來作為學習、分析、監控流程的需要,
因此需要描述和決策支援模型。受歡迎的方法包括︰
 BPR (Hammer, 1990)
 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 (CPI)
(Harrington,1991)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Oakland,1993)
 Organisational Transformation(OT) (Adams, 1984)
Workman et al. (2000)

提出企業組織和資訊科技的歷史發展,將其分
為六個階段:
 功能體系
 將自動化導入功能階層
 功能階層包含資料庫分享
 流程導入企業
 供應練導入企業
 以網路來達成敏捷的企業
Workman et al. (2000)

提供一個更平常的架構來定義企業流程技術。
 第一部分他們定義任何個人化的模型由四個
元素構成:標記法、定義、概念的關係 、 建
構的概念所組成,被稱為模型架構的方法或
模型建構的概念。
 第二部分工作的模式(way of working)由三
個元素構成︰ 程序的關係、活動的關係、活
動。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main
process modeling techniques
Business Processes



企業流程(business processes)有許多其他的定義,但
在本質上都相同:流程是輸入(inputs)和輸出(outputs)
之間的關係,使用一系列的活動(Activity)將輸入轉
換成輸出,以增加輸入的重要性。
企業流程被認為是”活動(Activities)的聚集,可以獲
得一或多種的輸入,以及創造一個符合顧客價值的
輸出” 。
企業流程的分類:
 一個核心或主要的流程是從組織外部開始。
 一個支持或次要的流程是從主要的流程中創造出
來的情況。
1. Flow chart technique



流程圖(Flow Chart)定義為顯示一個系統之各
項作業運作順序、工作或製造流程、組織圖
或正規結構的圖形表示法 (Figure 2)。
流程圖的主要特性是具有彈性化。
流程圖之標準作業程序主要為溝通能力,在
使用上非常容易。
1. Flow chart technique (con.)
處理程
序
資料
決策點
文件
作業
作業
2. Data flow diagrams—Yourdon’s
technique



資料流程圖 (DFD) 顯示系統中資料流或資訊流
的流向之圖形表示法(Figure 3) 。
DFD是一個從原始狀態的組織資料的方法,它
可以描述一個流程將要做什麼,而不是它將如
何被做 。
活動圖(Action Diagrams)是DFD的特例,一個簡
單的符號表示上下文一致的分析法,可以顯示
出資訊流和物料流 (Figure 4)。
2. Data flow diagrams—Yourdon’s
technique (con.)
資料流
2. Data flow diagrams—Yourdon’s
technique (con.)
3. Role activity diagrams—RAD


活動角色圖示法 (RADs) 使用特定符號表示活
動之間和角色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組織性的功
能,包括軟體系統、顧客和供應商。
缺點:多樣的符號表示流程的進行,使用者必
須清楚的了解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才能了解流
程。
4. Role interaction diagrams—RID


角色互動圖 (RIDs) 是結合RADs和Jacobson’s
object interaction diagrams產生的一個流程
(Figure 5)。
RIDs不像流程圖 (flowcharts) 具有彈性,但它有
相當精確的符號。
4. Role interaction diagrams—
RID (con.)
Roles
Activities
5. Gantt Chart


甘特圖(Gantt Chart) 被用來作為規劃、控制及
評估專案各項工作進度,為計畫與實際進度之
時序圖。
甘特圖所顯示的結果,可以瞭解各項作業時間
的長短,也可應用於個別作業時程進度上的控
管作業,但無從判別各項作業對專案進度的影
響,而導致管理者不易進行專案執行過程中重
點管理。
6. IDEF


IDEF (Integrated Definition for Function) 是一種
規格整合技術,源於結構化分析與設計技術
(SADT),可以將一個複雜的系統(system),以
結構化的模型(Model)表示,藉此了解系統的特
性與問題 (參見圖6)。
重要的部分為:IDEF0, IDEF1, IDEF1X, IDEF2,
IDEF3, IDEF4 and IDEF5,其中最常被使用的為
IDEF0 和 IDEF3。
6. IDEF (con.)






IDEF0:系統功能分析( function models)
IDEF1: 資訊分析與資料庫設計(information models)
IDEF1X:資料分析(data models)
IDEF3: 作業流程知識擷取(Process Description
Capture method)
(1) the process flow description (PFD).
(2) the object state transition Network (OSTN).
IDEF4:物件導向軟體設計(object-oriented design
method)
IDEF5:物件與物件關係資訊擷取(ontology
description capture)
6. IDEF (con.)
7. Colored Petri-net—CPN


CPN是一個圖形導向語言,用來設計、規格化、
模擬以及驗證系統,模型化的工具,它已經成
功的應用在電腦軟硬體系統分析的領域,能夠
表示出循序的流程、平行的流程、流程的分支
等(參見圖 7)。
CPN是直觀的圖形表示方式,讓複雜的模型基
本架構方便設計與了解,也就是說,了解對每
一個個別流程的互動。
7. Colored Petri-net—CPN (con.)
8. Object oriented methods


物件導向 (OO)主要是處理不同物件型態的一個系
統,以系統執行時所要處理的資料,也就是物件
為中心來考量系統。
基於三個概念:物件定義為真實世界的實體
(1) 狀態(state):執行行爲而必須存於物件之中的
資料、資訊 。
(2) 行為(behavior):一個物件扮演和反應為何。
(3) 訊息(messages):物件通訊的方式,也是獲得
功能的方式 。
8. Object oriented methods (con.)

7個支持物件導向方法的關鍵動機和好處(Coad and
Yourdon, 1991)
(1)解決更多領域的挑戰性問題。
(2)改善分析者和問題知識領域的專家互動。
(3)透過分析、設計和編製程序來增加內部的堅固性。
(4)在種類和物件之間明確的表示共同象徵。
(5)建立有彈性的規格。
(6)在使用物件導向分析和物件導向設計結果。
(7)為分析、設計和編製程序提供一個堅固的基本表示法。
9. Workflow technique
工作流程(Workflow)定義「全部或部份業務電腦化
處理過程之自動化」。它強調作業過程自動化
(process automation),其中文件、資訊、及工作事
項等,循預定程序及規則,傳遞於參與者(含人、
單位組織、資訊系統)之間,以協力完成工作。
 此流程包括四個策略:
(1) 資訊聚集。
(2) 企業程序建構。
(3) 工作流程建構。
(4) 完成確認和執行。

9. Workflow technique (con.)
9. Workflow technique (con.)
作業
資訊流
Generic Methodologies-SSADM


•
SSADM(Structured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ology):使用在系統發展階段的分析和設計,被
視為系統發展中一連串的步驟、技術和文件管理的標
準
三種技術:Logical Data Modeling , Data Flow Modeling
and Entity Event Modeling
五個單元:1. Feasibility Study
2. Requirements Analysis
3.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4. Logical System Specification
5. Physical Design
(資料流程圖在Section 3已經說明)
Generic Methodologies-SSM


SSM(Soft Systems Methodology):使用在支援
及架構思考過程,干預複雜的組織問題,以人
的觀點去了解和分析一個程序
七個階段:1. 定義問題狀況:未架構的
2. 表示問題的情況
3. 闡述核心定義
4. 建立概念模型
5. 階段2和4的比較
6. 定義可行和想要的改變
7. 執行以改善情況
Generic Methodologies-GRAI
GRAI(Graph
with results and activities
interrelated):描述 製造系統的產品管理決策,著
重在系統的控制,又簡稱GIM(GRAI- IDEF0Merise)
(Merise 是為了資訊系統設計和分析而發展的方
法,使用在靜態資料模型的設計)
四個觀點:Functional, physical, Decisional and
Informational Systems
GRAI-GIM重視決策流,這也是GIM獨一無二
的特色
Generic Methodologies-Simulation
Simulation:模擬是為了模仿真實系統行為的一
種方法和應用的收集
分類:1. 決定論(輸入資料固定)或推測學的(輸入
資料隨機)
2. 靜態的(時間不影響)或動態的(時間是重
要的角色)
3. 連續的(系統狀態持續改變)和分散的(事
件發生在分散的時間點)
Proposal framework: Classification
of process modeling techniques
前述各項企業流程技術的統整表
第三和第四部份提到的各種技術的呈現,依據模型的目的和
模型改變的允許狀況分類。(Figure 10)
流程模型技術可能被使用在支援流程的發展軟體或是分析流
程本身。
有些模型在流程設計或發展的時候就必須做決策,目的是希
望發展一個合適的企業流程,模型的目的就是用來分析。
建構企業流程模型的目的分為以下四類: (Figure 10)
針對學術的敘述
針對流程發展設計的資料集合
針對流程執行的資料集合
IT法規的支援
模型改變的允許狀況分為兩類:
被動
主動
Table1
Conclus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依據提出的流程目的和形式,分類的架構可以
幫助選擇流程模型技術。
爲了依據經驗準則,還有使用上和適用上的困難
性,未來的研究仍是必須的,才能去分類這些技
術。在比較這些技術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企業模型技術和工具並不能提供解決方案,只是
幫助企業分析去設計和管理這個流程。
未來的研究必須更詳細的分析流程模型的工具,
以提供使用者在每一個工具的目的、範圍和使用
一個完整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