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学习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一、知识的学习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
概述
第三节 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与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课程组
2011-12-12.lcy




学习的分类也是一个言人人殊的问题。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知识和技能按学习结果分
成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
作技能和态度。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我国当前教育改革
的现实情况,我们分类如下:知识的学习;技
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建立于改变。
一、知识的学习




1、概念:
通常所说的知识,有的学者称之为
言语信息。
知识体系:
个体在他们工作或学习中所具有的
信息常被组织成知识体系。
一、知识的学习





2、小学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
3、要确保信息学习的高度确定性主要有两个
原因。
【1】许多信息可能对个体终身有用。
【2】有组织的知识是思维运行的工具,只有
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形成技能和发展
能力。
4、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概念和规律(法规。当然也包括数学事实)。
一、知识的学习
A.概念的学习





【1】概念的定义: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
的关键属性的一类事物或性质。
【2】数学概念: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一类数
学对象。
【3】获得概念:实质上就是要理解这一类事
物的共同的关键属性。
【4】获得概念与学习概念的名称的区别 。
【5】小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方式:概念的形
成和同化。
一、知识的学习
A.概念的学习



概念的形成:
1)定义:学生依靠直接经验、从大
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以感觉、直觉
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
象概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
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
2)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观
察、操作非常重要。
一、知识的学习
A.概念的学习



概念的同化
1)定义:当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时候,利用认
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与新概念建立起联系,从
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获得概念的方
式称作“概念的同化”。
2)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是彼此相关的,有关
系的。
一、知识的学习
A.概念的学习



结论:a)概念的形成典型地属于发现学习,
概念的同化典型地属于接受学习。
b)低年级儿童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概念
的形成多一些。
c)奥苏伯尔认为:学龄前儿童主要是概念形
成;入学后,主要学习形式是概念同化,原因
是——第一,小学生通过学前教育和非正规的
教育,已经积累了许多初级概念,使概念的同
化有了可能。第二,他们在学校条件下要接受
系统的教学影响,随着学生知识结构越来越复
杂,概念同化这种方式更为重要。
一、知识的学习
A.概念的学习







关于概念学习的说明
1)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清晰的表象。
a)正面和反面例子区别明显的时候,同时呈现容易
被学生发现和掌握概念的关键属性。
b)利用变式,即呈现若干具有不同非本质属性的正
面例子。但是要注意同时呈现的例子不能多于四个。
2)让儿童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3)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关键属性。
4)在学生学习时,给以必要的提示和及时反馈。
一、知识的学习
B、规则的学习




【1】概念:规则是公式、定律、法规、原理等的总
称,小学数学中的规则主要是指运算规则、算律和公
式。
规则一般以言语命题来表达。
【2】学生能够叙述规则,并不等于掌握了规则;学
生掌握了规则,并不一定能用语言叙述规则。
【3】如何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规则的标准:看学生
在同一类情况中的行为是否有“规律性”。
一、知识的学习
B、规则的学习





【4】规则学习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1)例——规法发现学习
概念: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让学生从例证
中概括出一般结论。
2)规——例法接受学习
概念: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
规则。
二、技能的掌握




1、定义: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
的动作系统。
【1】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
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
的动作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3】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自动化的
动作方式或操作系统。
二、技能的掌握




2、我们认为的技能的特点:(3个)
【1】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有一定的顺序和
程序;
【2】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3】是自动化的,即当形成技能之后,在进
行这种活动时不需要更多的有意注意。
二、技能的掌握
3、技能的分类







按照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分:动作技能、智慧技能。
【1】动作技能
概念:又称心因运动技能。动作技能与直觉密不可分,所
以也称为知觉-动作技能。
执行:感官、大脑和肌肉。
一致观点: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
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娴熟的身体运动中。
如:小学生写字、利用工具画图、度量长度、操作计算机
键盘等。
二、技能的掌握
3、技能的分类





【2】智慧技能
又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
表现: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
它没有明显的外显动作,主要是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认
知活动方式。
认知活动的认识: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
组织起来,一环扣一环,自动地进行。
苏联心理学家里培林:心智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向
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即内化过程;并且认为,
心智活动是分阶段形成的,一般经历五个阶段。
二、技能的掌握
3、技能的分类







心智活动的形成阶段
(1)活动的定向性。即先熟悉任务,为活动那个本
身和结构定向。例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即借助实物、教
具、学具等为支柱而进行的心智活动阶段。例
(3)有声言语阶段。即不直接依赖实物而进行心智
活动的阶段。例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
和动作表象为支柱而进行的心智活动阶段。例
(5)内部言语阶段。即心智活动简化、自动化,似
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
此阶段特点:压缩和自动化。
二、技能的掌握
3、技能的分类







练习的概念
一般而论:练习是技能获得和增进的必要手段,无论
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一定数量的重复
练习。
练习,并不是机械重复,要获得技能并达到熟练的程
度,决不是简单重复所能凑效的。
如何提高练习的成效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给予有效的示范和指导
3)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
1、各种认识
我国古代: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
传道就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加涅:态度是学校教育目标的认知、态度和动
作技能三大领域之一。
布鲁姆:情感是教育三大目标之一(认知、情
感、动作领域)。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

2、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动机、自信心、态度等。
注:在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起到-始动、
定向和调节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促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考更深入,
操作更认真。
消极的情绪: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造成学习的障碍。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3、三个目标的关系
交织在一起的,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
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的成分;有时候,
认知目标是达到情感目标的手段。如121页
4、为什么要着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一般含义;在数学教学中情感
领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达到
这个目标。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





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般含义
【1】情感的概念:是人对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可以当成意思相同,可通用。
【3】态度的概念:是个体对人、事物的反映倾向。是一种看不见的内部结
构,通常通过外显反应加以推导。是一种稳定的倾向,它的主要特征是评价
性。
注:态度会影响行为,如123页
【4】价值观的概念: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或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
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
【5】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态度是具体的,价值观则超越具体事物而涉及行动的标准和目的。价值观可
以说是对抽象目标的积极的反映倾向。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
是对与己有关的人或事物作出的一种反映或反应倾向,都会影响人对人获事
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都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或有助于明确个人经验和指导
行动。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



6、《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数学课堂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合格公民的许多
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
【2】《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具体阐述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历史发
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
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








7、促使学生情感发展的途径
【1】为什么对教育教学中情感方面问题的研究是最困难、
成果最模糊的领域之一。124页
【2】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
对老师的要求;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内容的选择入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使
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教学内容要以儿童喜欢的、
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让学生亲身感受。
从鼓励性评价入手:使学生避免失败,过多的挫折会打
击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