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让被试在小房间里尽可能长久地躺在床上,只在吃饭
或上厕所时起来。受试者戴半透明的护目镜,它仅能
透过漫射的光线而看不见图象。棉手套和卡片纸做的
护腕剥夺了受试者手指的触觉。听觉刺激被一只围在
头上U形枕头和一只始终嗡嗡作响的空调机控制了。被
隔离12、24、48小时后,再分别进行包括简单算术、
字迹游戏及组词等内容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被隔
离时间的延长,测试的成绩越来越差,隔离一段时间
后,受试者很难集中注意力并变得易激动。
 此外,还会产生幻觉。隔离状态下的脑电波
比隔离前显著地减慢。刚解除隔离状态时,
被试者常产生感觉失真,脑电波要过几小时
后才能恢复正常。
 多数被试很难在实验室里坚持2-3天有的被试
甚至半个小时就要退出。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 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对
感受器的刺激过程,传入神经的活动,中枢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
感觉经验
三、感觉的分类
 根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
可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 外部感觉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适宜刺激,反映外
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听、嗅、味、肤。
• 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部的适宜刺激,反映自身
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主要有运
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四、几种重要的感觉
(一)视觉
 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380-780nm波长的光(光
源或反射光)引起视觉。可见光谱具有波长、强度
和纯度三个特点,分别决定了我们视觉经验的色调、
明度和饱和度的特点。
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视网膜是眼睛最重要的部
分,由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三层组成。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 数量不同、形态不同、分布不同、功能不同
• 棒体细胞对弱光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和物体的
细节。
• 椎体细胞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刺激,能分辨物体
颜色和细节,但在暗光时不起作用。
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 色弱即是对颜色尤其是红色和绿色的分辨能力较
差,在刺激光较弱时,色弱者几乎分辨不出任何
颜色。
• 色盲又分为全色盲和局部色盲。全色盲人只看到
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局部色盲
的人尚有某些颜色经验,但经验到的颜色范围与
正常人要小得多。常见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
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为视力。
 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大小来表示。所谓
视角,即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
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
 视角=57.3r/d,r为刺激物的宽度,d为距离。
 当能看清一个物体或物体间的距离时,所对
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
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很多,如视网膜受刺激部
位、背景的照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
眼睛的适应状态等。
(二)听觉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
振幅和波形。与此相应,听觉经验有音高、响度和
音色的区别。
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
兹,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20000Hz,
低于16Hz叫次声,高于20000Hz叫超声。
 振幅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发声
体振幅大小不一样,对空气压力大小也不一
样,进而对耳膜的压力也不一样。振幅大,
压力大,声音就强。测量声音的物理强度的
单位为帕。1帕=1牛/平方米,有时也用声压
水平来表示强度,单位为分贝(dB)。
波形指该声波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
形状,最简单的声波形状为正弦波。
 耳(外耳、中耳、内耳)
 外耳:耳廓、外耳道
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
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耳蜗是听觉器官。耳蜗中
基底膜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
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声音经过镫骨产生的运动
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
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
现能量转换。
(三)其它感觉
 嗅觉和味觉
 皮肤感觉
 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味觉和嗅觉
味觉
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 舌尖,甜味;舌根,苦味;两侧,酸味;两
侧前部,咸味。
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
 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
嗅觉
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气味的气体分子。
 嗅觉感受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性质、
环境因素、机体状态和适应等等。
 现在普遍认为在嗅觉感受器上有不同的“洞”,或
“口袋”。象拼图游戏一样,当一个分子的一部分
与一个相同形状的洞匹配时便产生了化学气味。这
被称为锁和钥匙理论。
皮肤感觉
 刺激作用于皮肤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这
就是肤觉。
 肤觉的基本形态: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 身体部位不同,肤觉感受器的分布也不同。
内部感觉
 动觉:身体运动的信息,感受器位于肌肉,
肌腱和关节中。
 平衡觉: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其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 内脏感觉:内脏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感受
器位于各脏器的壁上。
五、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
量。
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
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
阈限。
 绝对感觉阈限(R):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绝对感受性(E):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 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
化量;
 差别感觉阈限: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E=1/R。
韦伯定律
 差别感觉阈限随着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一定
范围内,每一感觉的差别感觉阈限和最初的刺激量
之比为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即为:△I/I=K,K为
常数,I为最初的刺激量,△I为差别阈限,也即刺
激的变化量。
 韦伯定律表明,当最初的刺激量I不同时,△I的大
小也会不同,但△I/I是一个常数。
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韦伯分数越
小则该表示该感觉越灵敏。
 只有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韦伯分数才
是一个常数,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比值
都会发生改变。
(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如视觉
适应、嗅觉适应、触压觉适应,听觉和痛
觉适应较难。
2. 感觉后效
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
感觉后效,如视觉后象、听觉后效。
3. 感觉对比
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时感受性会发生
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 两种不同的刺激同时作用同一感官而产生的
感觉对比为同时对比。
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
象称为先后对比。
4.
感觉交互
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
其他感官的感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现象。
 食物的颜色、温度会影响味觉,摇动的视觉
形象会影响平衡觉,使人晕眩 。
5. 感觉补偿
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会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
来弥补的现象叫感觉补偿。例如盲人推动了视觉机能,
能学会通过声音来辨别附件的建筑物、地形等。
6. 联觉
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
在房间中如果具有较多的红、橙、黄色会使人产生暖
和的感觉,而若房间中具有较多的青、蓝、紫色,会
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三、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四、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对象性
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
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
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又称为知觉的
选择性。
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环
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
(二)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
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
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 对于知觉过的对象,以后只要对象的个别属
性发生作用时,也能产生整体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
一般说来,符合下列原则的对象容易被知觉为
一个整体。
(三)知觉的理解性
 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以往的
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他们标志出
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
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知觉的理解性
这只大象有几条腿?
你能找到图中的狗嗎?
(四)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
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如大小、形状、明度和颜色的恒常。
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由于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是
人在自己过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对象的,对知
觉对象的知觉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产生知觉的恒
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五、几种主要知觉
(一)空间知觉
 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知觉以及对
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
觉察即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
觉和方位知觉等等。
 空间知觉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视觉和听觉。
1. 视空间知觉
 视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强调视觉刺激本身的特点,双
眼线索则强调双眼的协调活动所产生的反馈
信息的作用。
 单眼线索:对象的相对大小、遮挡、明亮和
阴影、线条透视、空气透视、运动视差。
2. 听空间知觉
 耳朵能提供声音的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线索。
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
距离。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近远:强
觉得近,弱觉得远。
 双耳线索:时间差、强度差、位相差
(二)时间知觉
 事物和现象不仅存在于空间中,而且存在于
时间中,它具有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开始和
终结。对客观事物和事件连续性和顺序性的
知觉,就是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自然界周
期性现象
知觉时间
的媒介
有机体节
律性活动
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 感觉通道的性质
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 人的兴趣和情绪
(三)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也就是对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
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
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正运动的知觉
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
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
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运
动知觉的阈限会受目标物的网膜定位、视
野中有无参照点、目标离观察者的距离等
因素的影响。
似动知觉
在一定的时间
和空间条件下,
人们在静止的
物体间看到了
运动,或者在
没有连续位移
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导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1. 动景运动:有时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指当
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
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
运动。当两个刺激时矩过短(低于30ms)时,人
们看到两条直接同时出现,当超过200ms时,人
们看到相继出现的两条直接,60ms时,人们就看
到从一条直线向中一条直线运动。
动景演示,请单击开始!
2. 诱导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
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
运动。
3. 自主运动:是由于眼睛不随意地运动而引
起的似动现象。
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
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
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四)错觉
 方向错觉
 线条弯曲错觉
 线条长短错觉
 面积大小错觉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吗?或是彼此之间是有角度的呢?
左边图中心的圆和右边图中心的圆
哪个大?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一)明确目的
(二)突出对象
• 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 利用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 使知觉对象动起来
(三)结合言语
(四)视听结合
二、感知规律与观察力的培养
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观察前要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
 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
 边观察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