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總效用

第貳篇:個體經濟學基礎:消費者與廠商
第5章:家戶行為與消費者選擇--黃立國
• 本篇探討供需的基本力量,
說明經濟體系中兩基本單
貨物與勞務市場
位--廠商與家庭--的決策行
產出供給
產出需求
為。
• 圖5.1是完全競爭市場的概
略圖,此圖是3.1循環流程
產出市場
圖之進一步說明。
勞動需求
家
廠商
• 想起家戶與廠商在圖5.1兩
勞動市場
庭
種市場--上圖之產出市場
勞動供給
以及下圖之投入市場--中
之互動關係。家庭供給投 投資
儲蓄
(資本
入但需要產出;廠商則供 (資本
供給)
給產出需要投入。本章首 需求)
先探討家庭需求產出之行
資本市場
為,接著說明家戶供給兩
資本存量
財富
投入市場
種生產要素(資本與勞動)
的行為。
圖5.1 廠商與家庭的決定
•
•
•
•
•
•
•
一、家庭在產出市場中之選擇
二、選擇根據:效用
三、所得效果和替代效果
四、消費者剩餘
五、家庭在資源市場中選擇
六、複習:家庭在財貨和資源市場中之選擇
七、附錄:無異曲線
因圖5.1的右半部(藍色部份)是家庭的行為;左半部(紅色部份)
是廠商的行為。所以由家庭所供給之(資本與勞動)供給線也是藍色
的,而廠商所需求(資本與勞動)之需求線則是紅色的。
圖5.1是真實世界之概略圖,它有助於我們去了解比較複雜的世
界實況。本章的基本假定:
• 完全競爭:買賣雙方人數很多;每個廠商均生產同質的產品;任
一廠商均小到無法控制產品的價格。農產品市場就是典型的完全競
爭市場。
• 完全知識:家庭對產品品質和其價格均瞭如指掌,廠商也對工資
率、資本成本以及產品價格非常清楚。
各種市場之廠商目標均極為類似--追求利潤最大化。在此先討
論完全競爭,係較易學得市場的基本原理所致。
圖5.2:瞭解個體經濟和政府功能之關係
第貳篇
第參篇
第5章
第7-8章
第12-15章
家庭行為
•產出市場的需求
者
•投入市場的供給
者
完全競爭產
品市場均衡
• 短期
• 長期
第11章
第6-7章
第9-10章
完全競爭市場
體系
•一般均衡與效
率
廠商行為
•生產技術選擇
•產出市場供給者
•投入市場需求者
完全競爭資
源市場
• 勞動/土地
• 資本
不完全競爭市場
與政府功能
•不完成競爭之
市場類別
•外部性、公共
財、不完全資
訊、社會選擇
•所得分配與貧
窮
一、家庭在產出市場中之選擇
每個家庭必須作的3個基本決定為:
1.需求多少產品或產出?
2.供給多少勞動?
3.今天花多少錢以及為了未來的消費今天要存多少錢?
(一)家庭需求的決定因素
誠如第三章所說的,影響家庭需求的因素及影響方向為:
• 與產品現在價格高低成反比
• 與家庭收入高低成正比
• 與家庭財富多寡成正比
• 與其他替代產品價格高低成正比
• 與家庭嗜好與偏好成正比
• 與家庭未來預期所得、未來財富以及未來價格高低均成正比
除了第一點是屬於需求量改變以外,其他均屬於需求(線)改變的因
素
(二)預算(限制)線:
有了家庭所得和財富的資訊再加上產品價格的資訊後,才有可能
去區分那些財貨的組合是消費者買得起之消費組合
預算(限制)線就是指家庭在一定所得財富和不同產品價格下所能
買到兩種產品之所有組合點所連成之軌跡
假定芭芭拉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之職場新鮮人,她在一公共關係
公司找到了一份會計經理的工作.如果她每個月稅後所得為$1,000美
金,而且也沒有其他財富或借款.那麼芭芭拉每個月的支出鐵定不能
超過$1,000美元.其可能消費選擇如表5.1所示,
Choice Set or Opportunity Set
Possible Budget Choices of a Person Earning $1,000 Per Month After
Taxes 每月稅後賺$1,000元的人之可能消費選擇
其他開銷
OTHER
MONTHL
(Y)
選擇
OPTION
總支出
TOTAL
可行不可行
AVAILABLE?
住
RENT
食
FOOD
400
$250
$350
$1,000
Yes
B
600
200
200
1,000
Yes
C
700
150
150
1,000
Yes
D
1,000
100
100
1,200
No
A
$
EXPENSE
S
• 某依才獲知實際成本就是其機會成本,且機會成本是由相對價
格格所決定的。
其 中 A.B 和 C三 種選 擇 之總支 出 均正好 等 於其稅 後 總所得 , 所 以
A.B.C三種消費組合均是其可行的消費選擇.至於D的消費選擇之總
支出高達$1,200美元之多.已經超過了其每月之稅後所得$1.000美
元所以D的消費組合是她不可行的消費選擇.因此我們可以畫出其消
費的選擇集合(choice set)或機會組合(opportunity set)-----消費者
受預算(限制)限制下所形成之消費選擇的集合.
1.偏好.喜好以及機會成本
消費者消費某特定財貨所獲效用的大小與嗜好與否成正比.其中嗜好
係指消費者對不同貨物或勞務的態度與偏好而言.亦即你喜歡消費它
還是不喜歡它的意思.嗜好不僅會因人而異.而且有時候彼此間之差
異也是頗大的.只要家庭面對預算限制-----所有家庭均這樣做------那
麼任何財貨之實際成本就是能以相同金錢所能買到之其他財貨價值.
一財貨之實際成本就是其機會成本.而機會成本就是以相對價格所計
算出來的成本.
2.更正式地的預算限制線:
在圖5.3中設若安妮和湯姆每月只有$200美元可用在食物(@20
美元)和娛樂($10美金)的支出上,那麼A.C.B點所連成的直線就是她
們兩人每月之預算限制線.在預算限制線上之點如B.C與A均正好花
完其每月之所得$200美元.至於線內之D點之總支出則少A於$200美
元;而
圖5.3:安妮和湯姆之預算限制及其消費機會集合
娛樂(@10)
機會集合
預算限制線
食物(@20)
線外之E點則為不可行之消費組合點.因E點之總支出$250美金已超
出了她倆之每月所得$200美元.最後由總支出小於或等於$200美元
所得之所有可行消費組合點所連成之三角形OAB就稱為消費機會集
合.
3.預算線的變動與產品價格的變動方向成反比
產品價格發生變動時.會使預算線產生變動.而且兩者間之變動
關係是呈反比.亦即.當兩種產品的價格均下降時即會使整條預算線
往右上方移動;而當兩種產品的價格均上升時即會使整條預算線往左
下方移動.但是.當一種產品價格固定不變而另一種產品價格發生變
動時也會使一邊(非整條)的預算線向相反方向移動.
.譬如在圖5.4中.假如娛樂的價格不變而食物的價格由$20元降為$10
元後.由圖5.4中即可知會使預算線由原先之BA右移為BA’;反之如
果娛樂的價格不變.而食物的價格由$10元漲為$20元後.也由圖5.4中
可知會使預算線由原先之BA’右移為BA
娛樂
機會集合
新預算限制線
原預算限制
線
食物
圖5.4:預算線變動與食物價格變動成反比
預算線與所得.財富多寡成正比而與產品價格高低成反比.在所得.財
富與產品價格的限制下.家庭可自由選擇消費組合且最後之消費選擇
係依其喜歡或不喜歡而定.
二、選擇根據:效用
凡具有滿足某種慾望能力的產品即具有[效用(utility)].[效用]即指
產品滿足慾望的能力.一般而言.[效用]的高低與產品滿足慾望的能力
成正比;即產品滿足慾望的能力高時效用也高.而其滿足慾望的能力
低時效用就低.任何一種產品的效用不僅會因人而異而且也會相去甚
大.一部裕隆的國產汽車對於無(汽)車階級者之效用甚大.但對於大企
業家而言.其效用可能為零甚至為負.
由於效用是一種主觀的觀念.所以很難用確切的數字來衡量
它.但為了便於說明起見.我們仍大膽假
定效用是可用確切的數字來衡量的.
總
效
用
表5.2:每週喝飲料之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
TU
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ofTU
Trips to the Club Per Week MU  Q
n
 MU
TRIPS TO
CLUB
TOTAL UTILITY
Q(喝飲料罐數)
0
0總效用
1
12
2
22
3
28
4
32
5
34
6
34
TU 
i 1
i
MARGINAL
UTLITY
邊際效用
12
10
6
4
2
0
邊
際
效
用
MU
每週喝飲料罐數
邊際效用
每週喝飲料罐數
圖5.5:法蘭克的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total utility)---簡稱TU]就是指各種消費量下之效用總和---邊際效用之累加量.譬如表5.2中消費1.2.3罐的飲料所產生的總效
用分別等於TU1=12,TU2=22,TU3=28.
(一)邊際效用遞減
而[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簡稱MU]就是指當增加消費1
單位某特定產品時所增獲之效用或滿足.意即指當產品的消費量變
動1單位時.總效用之變動量.假設在短時間之內消費者嗜好維持不
變時.連續增加某種產品的消費所獲得之邊際效用就會遞減.因為消
費者對任何一種產品的消費都難免有其飽和點.表5.2中之第三欄就
是每再加喝1罐飲料時所獲得的邊際效用12,10,6,4,2,0等.所以產品
的邊際效用會隨著消費者逐漸增加該產品的消費量而遞減的法則
就稱為[邊際效用遞減法則(law of dimim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它.但為了便於說明起見.我們仍大膽假
定效用是可用確切的數字來衡量的.
總
效
用
表5.2:每週喝飲料之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
TU
Total Utility and Marginal Utility ofTU
Trips to the Club Per Week MU  Q
n
 MU
TRIPS TO
CLUB
TOTAL UTILITY
Q(喝飲料罐數)
0
0總效用
1
12
2
22
3
28
4
32
5
34
6
34
TU 
i 1
i
MARGINAL
UTLITY
邊際效用
12
10
6
4
2
0
邊
際
效
用
MU
每週喝飲料罐數
邊際效用
每週喝飲料罐數
圖5.5:法蘭克的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圖5.5之上圖就是總效用曲線圖,它是呈遞減式的增加。在喝到
5或6罐時,總效用到達34單位之最高效用即開始下降;圖5.5之下
圖就是邊際效用曲線圖,它是一直遞減的,喝到第6罐時,邊際效
用已變成0,此時總效用最大為34單位。
(二)分配所得以使效用最大化
1.消費者選擇與預算限制
邊際效用遞減的觀念除了可作為闡明需求法則之基礎外,尚可
用來說明消費者如何分配其貨幣所得於各種可供購買之財貨間。一
般而言,典型的消費者應該具有下列之特質:
(1)理性的行為:所謂消費者的理性行為就是指消費者希望從其所支
出的貨幣中獲得最大的滿足。
(2)明顯的偏好:所謂消費者之明顯偏好就是假定消費者對消費各種
財貨之邊際效用均瞭若指掌。
(3)預算限制:所謂預算限制就是指消費者所得總是有限的。
(4)所謂標明物價就是指消費者對其所要購買的貨物與勞務之價格均
附有標籤加以表示,以便消費者作消費選擇時之參考。
顯然,消費者以其有限的貨幣所得購買其所需且標好價格之財
貨,他只能買到有限的財貨量。即使消費者用盡其所有有限之貨幣
所得也無法買全其所需的各種財貨。因此在有限之貨幣所得下就迫
使消費者必須面對其財貨之購買組合作最佳的選擇以獲得最大的滿
足。
2.資源無限下效用最大化規則:
設若C與B產品消費均免費時,消費者效用最大化規則是對兩
種產品之消費均達到各自邊際效用為0─即各自總效用均到達最大─
時加總效用最大時。以表5.3例子而言,消費者應消費6C+6B,以
獲得34+51=85單位總效用,此時效用最大化之消費組合即為
6C+6B。
表5.3:支出$21元下消費組合的選擇
(1)
Qc
1
2
3
4
5
6
(2)
Tuc
12
22
28
32
34
34
(3)
MUc
12
10
6
4
2
0
(4)
Pc
$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5)
MUc/Pc
4.0
3.3
2.0
1.3
0.7
0
(1)
Qb
1
2
3
(2)
TUb
21
33
42
(3)
MUb
21
12
9
(4)
Pb
$ 6.00
6.00
6.00
(5)
MUb/Pb
3.5
2.0
1.5
4
5
6
48
51
51
6
3
0
6.00
6.00
6.00
1.0
.5
0
3.資源有限下效用最大化規則(utility-maximizing rule)
到底消費者在預算限制下之何種購買組合方能使其獲得最
大的效用或最大的滿足呢?此要根據滿足或效用最大化的規則
來尋求答案。而所謂效用最大化的規則又稱為消費者均衡
(consumer equilibrium),就是指消費者應使其所購買各種產
品最後每一元之邊際效用相等的原則來分配其所有之貨幣支出,
方能使其獲得最大滿足之規則,而效用最大化規則又必需同時
符合以下的兩個要件:
(1)應使消費者所購買各種產品每一元之邊際效用相等方可。如
果只購買A、B兩種產品而已,那麼應使消費者所購買A與B產
品每一元之邊際效用相等方可,亦即:
MUA MUB

(必要條件)
PA
PB
(2)消費者所選之購買組合應正好可用完其所有貨幣所得(M):
PAQ A  PB QB  M(充分條件)
我們現在就舉例說明如何應用效用最大化之規則來尋求能獲最大
效用之購買組合。假定林先生決定以他有限之每週所得21元購買兩
種產品---C產品和B產品。當然,林先生對該兩種產品之偏好以及該
兩種產品的價格都是決定林先生能獲最大滿足之產品組合的基本資
料。表5.3即列出了林先生對C、B兩種產品之偏好。其中上面(3)欄
表示林先生對消費C產品之邊際效用,下面第(3)欄則表示林先生對
消費B產品之邊際效用。由表5.3中不難看出無論是對C或B產品的
消費均符合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法則。
根據效用最大化規則的第一個要件,必須先把上面第(3)欄與下
面第(3)欄中之邊際效用化成上面第(5)欄與下面第(5)欄中每一元之
邊際效用方可。因為消費者之購買選擇不僅會受到c產品邊際效用
大小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多購買1單位c產品所花錢數之影響。譬
如,林先生顯然願擁有一部賓士車而不願擁有一部福特車;甚至說
擁有一部賓士車所獲的滿足是擁有一部福特車的兩倍之多。
但由於一部賓士車的價格是一部福特車的五至六倍之多,所
以林先生在計算了買兩種車每一元之邊際效用之後,他認為購
買福特車還是比較划算的。因此要從每一元所獲邊際效用之大
小方能正確的比較出不同價格產品所獲之邊際效用。其計算方
法也很簡單,只要把上面第(3)欄與下面第(3)欄中C、B產品之
邊際效用分別除以其各自價格---$3與$6---即可獲得如上面第(5)
欄與下面第(5)欄中各產品每一元之邊際效用值。
現在我們必須根據效用最大化規則的兩個要件來尋求能使林
先生獲得最大效用之購買組合。現密切注意並比較表5.3中上面
第(5)欄與下面第(5)欄 之資料,凡是 MU
(即每一元之邊際效用)
P
較大者即要先購買1單位的該產品,等到各產品之
相等時則
MU
 4.0 
 3.5
要同時各購買1單位的各種產品。首先由於 MU
,
P
P
所以林先生花3元購買第1單位的C產品能獲12單位之邊際效用
MU
 3.5 
 3.3,所以他會花6元購買
。在第二次比較之下,由於 MU
P
P
第1單位的B產品。
C
C
B
B
C
C
B
B
在第三次比較下,由於
第2單位的C產品。
MUC
MUB
 3.3 
 2.0,所以他會再花3元購買
PC
PB
MU
在第四次比較之下,由於 MU
 2.0 
 2.0,所以他會再花6元購
P
P
買第2單位的B產品與花3元購買第3單位的C產品──此時總共購
買了3單位的C產品與2單位的B產品,也正好用完了其所有之貨
幣所得$21[(3x$3)+(2x$6)],也使購買C、B產品每一元所獲之邊
MU
 2.0 
 2.0 ,同時符合了效用最大化規則的兩
際效用完全相等 MU
P
P
個要件,所以說林先生在3單位C與2單位B的購買組合上獲得了
最大的效用。
B
B
C
C
C
C
B
B
林先生在購買3單位C與2單位B之組合上所獲之總效用為
61(28+33)。假使他在不同之購買組合─例如1單位的C產品與3單
位的B─上同樣用完了其所有之貨幣所得$21[(1x$3)+(3x$6)]是否
也能獲得最大的效用呢?答案是此種組合只能獲得54(12+42)的
總效用,當然是低於3單位C產品與2單位B產品所獲之總效用61
了。
表5.3:支出$21元下消費組合的選擇
(1)
Qc
1
2
3
4
5
6
(2)
Tuc
12
22
28
32
34
34
(3)
MUc
12
10
6
4
2
0
(4)
Pc
$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5)
MUc/Pc
4.0
3.3
2.0
1.3
0.7
0
(1)
Qb
1
2
3
(2)
TUb
21
33
42
(3)
MUb
21
12
9
(4)
Pb
$ 6.00
6.00
6.00
(5)
MUb/Pb
3.5
2.0
1.5
4
5
6
48
51
51
6
3
0
6.00
6.00
6.00
1.0
.5
0
雖然1單位的C與3單位B的組合正好可用完其所有之貨幣所得
,符合了效用最大化原則的第二個要件,但此種購買組合卻不符
合效用最大化原則的第一個要件( MPU  1.5  4.0  MPU ),所以此種購
買組合當然不能使林先生獲得最大的效用。同理,讀者也可以證
明除了3單位C與2單位B之購買組合外,所有購買組合均不能使消
費者獲得最大的滿足。因此,每一元之邊際效用相等僅是效用最
大化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C
B
B
C
(三) 效用最大化規則----消費者均衡
1.應依購買各種產品每一元之邊際效用相等方可:(
條件)
MUC MUB

PC
PB
2.消費者之購買組合應正好可用完其所有之貨幣所得(M):
)(必要
PCQC  PBQB  M
(充分條件)
(四) 邊際效用遞減使需求曲線下斜
現在即要以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來說明
為什麼消費者對某一特定產品之需求曲
線是向下傾斜的呢?在產品之邊際效用
遞減之下,消費者唯有在該產品的價格
下降時才會多買該產品。譬如說在每單
位A產品的價格為$25元時購買5單位之A
產品,但由於增買A產品之邊際效用會
遞減,因此消費者在其單位價格仍維持
$25元時便不再增買A產品,以免失去購
買其他產品可增獲效用的機會。因此除
非A產品降價,否則增買A產品就得不償
失了。以賣方而言,邊際效用遞減時會
迫使生產者降低價格需求彈性大於一的
產品價格以收薄利多銷之益,此即
圖5.6:邊際效用遞減使需求曲線下斜
支持了需求曲線向下傾斜之理論。
三. 所得效果加替代效果等於價格效果
本章中將價格變動效果分成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兩部分來分析我
們可用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來說明第 章中所談過之需求法則。因
為當任何一種財貨的價格下跌時所產生的兩種效果會使我們增加對
他的需求量。所謂價格效果(price effect)就是指某種財貨價格發生
變化後,使消費者均衡購買組合發生變化之結果。
(一)所得效果(income effect)
所得效果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因某財貨價格變動使消費者實
質所得發生變化(與財貨價格變動方向成反比)而引起財貨購買量發
生變化的效果。因為在一定的貨幣支出下,如果財貨價格下降了,
就表示實質所得增加了,實質所得增加當然會使預算線平行往外移
動,因此造成均衡消費組合發生變化之
結果稱之為所得效果。
設若我在搭飛機旅次之總支出為$1600美金下在每趟
來回票價$400美金時,我一年可搭4個來回。現在如果每
趟來回搭飛機票價降為$200美金後,在維持每年都搭4個
來回下只要花$800美金就夠了。飛機票價下跌後我覺得更
好,因為我增加了消費的機會。現在我可1年搭5個來回共
只花$1000美金,而把剩下之$600美金作其他用途,或者
仍1年搭4個來回而把剩下之$800美金用作他途。
當財貨價格下跌時,我們會覺得更好;但當財貨
價格上升時,我們會覺得更不好
(二)替代效果
替代效果是指由於兩種財貨的相對價格發生了變化,使得消費者增
加降價財貨的購買量以取代部分相對漲價財貨購買量的效果。
某種產品價格下跌即意謂著它比所有其他未降價的產品便宜。
此時,消費者就想多買一點降價的產品來取代一些其他未降價的產
品。
在上例中,如果所得效果使你搭飛機之來回旅次由4趟增至5趟;但
價格效果卻使你搭飛機之總旅次數由4趟增至6趟。其中,增加之2
趟來回中:一趟是所得效果;另一趟是搭飛機相對價格較便宜之下
以多搭1趟飛機而少乘坐其他運輸工具之替代效果。
所得效果與價格效果隱含需求
量與價格成反比關係─換言之,
即指向下傾斜之需求曲線。當
某產品價格下跌後,在其他情
況維持不變下,我們覺得更富
有下,即可能多買兩種財貨
(所得效果)。因降價後意指
跌價
〝相對(於替代品)價格較便
宜〞,此時即有可能增買降價
之財貨(替代效果);而漲價後
意指〝相對價格較貴〞,此時
即有可能減買漲價之財貨(替
代效果)
漲價
家庭更
好
所得
效果
Q上升
財貨機
會成本
下降
替代
效果
Q上升
家庭更
差
所得
效果
Q下降
財貨機
會成本
上升
替代
效果
Q下降
圖5.7:正常財貨價格變動後之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範例:國產襯衫─價格下降之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1.替代效果
一般的例子中當國產襯衫降價後─在進口襯衫之價格維持固定不變
之下─消費者即想多買幾件國產襯衫來取代部份未降價之進口襯衫。
由於在替代效果中牽涉到兩種可相互替代的產品在內,因此我們所
舉的例子就比較複雜了。現假設某人每月花貨幣所得新台幣10,000
元來買國產襯衫與進口襯衫,而且購買國產襯衫與進口襯衫的貨幣
所得均同為新台幣5,000元。所以在每件進口襯衫價格為1,000元時,
他總共買了5件進口襯衫在國產襯衫每件價格為250元時,他總共買
了20件國產襯衫﹝每月10,000元之貨幣所得或實質所得可購得之國
產襯衫件數總共為40件國產襯衫﹞。現假設當進口襯衫價格維持不
變而國產襯衫
價格由每件250元降為200元後會有甚麼結果呢?消費者除了會
產生上述之所得效果外
還會產生下述之替代效果。由於每件國產襯衫價格由250元降
為200元之後,要維持同樣的實質所得─ 40件國產襯衫之貨幣
所得即由10,000元﹝250*40﹞降為8,000元﹝200*40﹞─此即可
排除所得效果而專注於分析替代效果。在貨幣所得8,000元之
下,由於國產襯衫相對便宜而進口襯衫相對昂貴之下,消費者
即想多買幾件國產襯衫來取代部分進口襯衫的購買─譬如說現
想多買10件國產襯衫﹝200*10=2,000元﹞來取代兩件進口襯衫
﹝1,000*2=2,000元﹞的購買─結果是花6,000元買30件國產襯衫
而只花2,000元買兩件進口襯衫。此種因國產襯衫降價而進口
襯衫價格不變,致使消費者多買國產襯衫以取代部分進口襯衫
之購買效果即稱替代效果。嚴格而言,在某種產品價格下降後,
在消費者之實質所得維持不變﹝如40件國產襯衫﹞而貨幣所得
減少﹝由10,000元減至8,000元﹞之下,消費者仍願意多買一點
降價的產品來代替─部份未降價產品的效果即稱替代效果。
2.所得效果
如果一種產品─譬如國產襯衫的價格下跌後,人們就會因此增加了
購買該種產品的實質所得或購買力。在人們之實質所得增加後,他
在實質所得增加的範圍內增購包括國產襯衫在內之各種產品即稱所
得效果。例如 ,在他每月固定之貨幣所得為新台幣5,000元,而每
件國產襯衫之價格250元時,他即可購買20件國產襯衫。倘若他每
月之貨幣所得仍維持在新台幣5,000元而每件國產襯衫之價格已下降
至200元時,他在購買20件之國產襯衫之後,每月仍多於新台幣
1,000元可多買國產襯衫或其他之各種產品。當國產襯衫價格下降後,
在貨幣所得維持固定之下,即會使消費者之實質所得增加─能使消
費者購買更多件﹝如25件﹞之國產襯衫,這就是﹝實質﹞所得增加
的效果。所以在貨幣所得固定下,因某產品價格的下降使消費者之
實質所得增加而促使消費者可增購包括該產品在內之各種產品的效
果,就稱之為﹝實質﹞所得效果。
3.總效果﹝價格效果﹞=所得效果+替代效果
如果消費者在每件國產襯衫之價格降為200元之後仍花10,000元之貨
幣所得來買進口襯衫與國產襯衫的話,就會產生了總效果。譬如說
花3,000元買三件進口襯衫而花7,000元買35件國產襯衫,國產襯衫
在由每件250元降為200元之後即多買了35-20=15件,其中多出之10
件是屬於多買國產襯衫取代部分﹝2件﹞進口襯衫之替代效果,而
另外多出的5件純粹是屬於國產襯衫降價,而在同額貨幣支出下所
多買國產襯衫之所得效果。所以說總效果﹝多買15件國產襯衫﹞=
所得效果﹝多買5件國產襯衫﹞+替代效果﹝多買10件國產襯衫﹞。
4.消費者剩餘
一個與消費者效用理論有關的概念就是消費者剩餘﹝consumer‘s
surplus﹞。由於消費者消費財貨所願支付的最高價格係由消費最後
一單位財貨的邊際效用決定的,所以消費者購買任何一種財貨,其
所獲得的邊際效用,除最後1單位外均大於其所花費的代價。如果
財貨可分割出售,消費者所願付的總金額將大於實際支付的總金額。
所謂消費者剩餘就是指消費者願意
支付總金額將大於實際支付的總金額。所謂消費者剩餘就是指消
費者願意支付的總金額與其實際支付總金額之間的差額,它亦表
示購買者需求之總金額﹝需求線下之總面積﹞與實際支付總金額
﹝單價*消費量﹞之間的差額。
G
價格2.50下消費
者剩餘 EFG

價
格
(
美
金
)
漢堡之需求線
消費者剩餘
F
每月漢堡需求量
價
格
(
美
金
)
每月漢堡需求量(百萬個)
圖5.8(a)就是簡單的漢堡市場需求線
在目前單價為$2.5下,每月市場需求量為七百萬個。 而圖5.8(a) 中之陰影部份面
積係表示各種高過$2.50單價下消費量分別為1,2,3百萬個時之消費者剩餘。 至於
圖5.8(b) 中之三角形陰影面積△ EFG就是單價為$2.50下之消費者剩餘=需求線下
到均衡購買量七百萬個時 之總面積(願 付金額)-實付金額($2.50*7百萬個)。
現在談到社會上財貨價格高低係以總效用高低或邊際效用高低
來訂價呢? 答案是依邊際效用高低來決定價格(高低)而不是依總
效用高低來決定價格高低,何以見得呢?似想便宜水之總效用很
高(可作多種用途,缺什麼都可以,缺水是一定活不了的 ),但
其邊際效用很低(在水很豊富的地方多一桶水或少一桶水並無太
大的差別) ;另外昂貴鑽石之總效用很低(可能作切割玻璃或裝飾
用),但其邊際效用卻很高( 因為多一顆鑽石或少一顆鑽石就差
很多)。正由於邊際效用高之鑽石價高而邊際效用低之水價 低,
所以我們說任何財貨均以其邊際效用高低來訂價而非以總效用
高低來決定其價格。 消費者剩餘也是成本效益分析之主要考量
因素。決定應否蓋一個新電廠時,一定要知道 電廠能對消費者
產生多少之價值而定。發電之價值並不只有電價乘以電力消費
量 而已,必須綜合考慮電廠蓋好後使用電力者之消費者剩餘有
關之總效益與總成本 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