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电介质的极化
在外电场中电介质要受到电场的影响,同时也影响
外电场。以平行板电容器有电介质与无电介质为例.
当平行板电容器有电介质与无电介质时,如果两
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相同,如图,则有电介质电容器的电
量是无电介质电容器电量的 r
即 q rQ
q
则 C r C0
C0
C
q
如果两电容器所充电量相同,则平行板电
容器有电介质与无电介质时,电压不同, 说明
电介质对电场有影响.如图.
实验表明:插入电介质后
两极板间电压减少,说明其
间电场减弱了。
且
U
U0
U Ed
E
E0
r
r
,U 0 E0 d
r 1
U0
U
§2
极化强度矢量
一.电介质的电结构
32
电介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像金属导体外层电
子那样自由,而是被束缚在原子分子上。电介质按
分子结构可分为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两类。所谓无
极分子,就是在没有外场的情况下,分子的等效正
电荷中心与等效负电荷中心重合在一起,或者说等
效电偶极子的电矩为零,因此整个介质呈中性,如
H,N,CO等。所谓有极分子,就是在没有外场的情况
下,分子的等效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或者说等效电偶极子的电矩不为零,但由于分子的
热运动,电矩方向杂乱无章,所以整个介质仍呈现
中性状态,像SO,HO,NH等。
有极分子:分子的正电荷
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O
pe ql
无极分子:分子的正电荷
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
二.电介质的极化
负电荷
中心
l
+H
+
+H
正电荷中心
(1)对于无极分子,在外电场E 作用下,其正负电荷
等效中心将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而形成电偶极子,如
图所示,在均匀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相消,而在两端出
现未被抵消的正电荷或负电荷,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
介质端部出现电荷的现象就叫极化。由于这些电荷
不自由而被束缚在原子分子上,所以极化产生的电荷叫
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对于上述极化是因电荷中心位移
引起的,所以称作位移极化。演示1、演示2
(2)对于有极分子,在外电场E 的作用下,将有一
定数量的有极分子电矩转向外电场方向,如图所示。
同样在均匀介质内部正负电荷抵消而在两端出现了极
化电荷,因此,也会发生极化现象。不过这种极化是
因有极分子在外电场中的取向形成的,所以这种极化
叫取向极化。演示1、演示2
0
以上两种极化虽然微观机制不同,但宏观结果一样,
都是在外场 E 作用下极化而产生了极化电荷,极化电
荷产生附加的极化电场 E’,且与E 方向相反。由于|
E|<|E0|,因此,总场强将减小,方向与外电场相
同,即
E E0 E
总电
场
外电
场
束缚
电荷
电场
3. 电极化强度矢量
(1)对于介质极化的程度和方向,可以用极化强度
矢量P来描述,它是某点处单位体积内因极化而产生的
分子电矩之和,即
P
p
i
i
V
在电介质中任选一面元设P与dS的夹角为θ,在位
移极化中正负电荷相对位移为 l, 则在极化过程中穿过
dS的极化电荷
n
dq qn dV nql dS cos
Ε P
nql dS P dS cos
l
dS
由此可得束缚电荷面密度
dq
P cos
dS
P n
对于任一闭合曲面就有
- P dS q'
这表明,穿出任意闭合曲面的电极化强度的通量,
等于这个闭合曲面所包围的极化(束缚)电荷。
可以证明:
1、当介质均匀极化(P等于常量)时,介质仅有极化面电
荷。
2、 P dS q '
3、 P en Pn
en方向从介质内指向外部
例 半径 R 的介质球被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P。试
求介质球表面极化电荷的分布和在球心处的场。
n
解:1) 球面上任一点
P n P cos
得 右半球面上
dS
P
x
0
d
P
左半球面上
2
0
x
处, 0; 0及 处,
最大。
2) 在球面上取环带 d
dS =2πrdl = 2πRsinθRdθ
dq 2R 2 sin d P2R 2 sin cos d
在球心处的场
dq
P
2
dE
cos
sin
cos
d
2
4 0 R
2 0
P
P
2
E dE 0
sin cos d
2 0
3 0
E 沿x轴负方向,即
P
E
3 0
由
又
E E0 E
P e 0 E
P
E E0
得
3 0
3
E
E0
r 3
++
E’ +
E ++ E0
++
靠近球的外部,上下合场强减弱;左右合场强增强。
§3介质中的电场
E E0 E
• 实验证明,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注意以下各式都是在此
条件下),电极化强度P与总场强E成正比,
P e 0 E
介质的极化率
各点的 e 都相同的电介质称为均匀介质。
例题2:试求板间充满介质的极化率为 Χe的平行板
电容器介质中的场强E和电容C。
解:电介质内电场
E E0 E
0 0
E0
P
0
E0 e E
E0
E
1 e
+
+
+
+
+
+
+
令 r 1 e 称为相对介电常数
+
+
+
i
E
1
r
E0
E0 i
0
E E0
i i
r
r 0
1
1
r
称为绝对介电常数或介电常数
+
+
+
+
+
+
+
+
+
+
i
两板间电势差
U Ed
d
0 (1 e )
充满电介质时的电容为
q S 0 (1 e ) S
(1 e )C0
C
U U
d
r 0 (1 e ) 0
则 r 1 e
电介质内部场强减弱为外场的1/r 这一结论并不
普遍成立,但是场强减弱却是比较普遍的。
1
E i , E ( )i
0
1
( )
0
r 0
1
(1 )
r
1
或 (1 )
r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同时考虑自由电荷和束缚电荷
S
1
E dS
0
(q
0
q)
S内
总电场
自由电荷
束缚电荷
由电荷守恒定律和面上束缚
电荷,得面内束缚电荷
高斯
q dS P cosdS P dS
S内
S
S
S
q0
代入得
S ( 0 E P ) dS
S内
定义:电位移矢量 D E P
0
D dS q0
S
S内
有介质时的
高斯定理
通过电介质中任一闭合曲面的电位移通量等
于该面包围的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电位移矢量
同时描述电场和电介质极化的复合矢量。
电位移线与电场线 性质不同。
+
+
+
+
+
+
+
+
+
+
电场线
+
+
+
+
+
+
+
+
+
+
电位移线
2. D、E、P 三矢量之间关系
D E E
D 0 E P
P ( 1)E
1
P 0 ( r 1) E
P (1 )D
0
0
r
r
r
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的应用
(1)分析自由电荷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高斯面,
求出电位移矢量。
(2)根据电位移矢量与电场的关系,求出电场。
(3)根据电极化强度与电场的关系,求出电极化强度。
(4)根据束缚电荷与电极化强度关系,求出束缚电荷。
有电介质时的静电场方程
第一章真空情况 ,有
q
E dS
s
0
Edl 0
l
有电介质存在时,理解为总电荷仍成立。引入
电位移矢量 D 0 E P
两式子变为
D dS q0
S
Edl 0
l
对各向同性线性电介质
D E
例1. 一无限长同轴金属圆筒,内筒半径为R1,外筒半
径为R2,内外筒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油,在内外筒
间加上电压U(外筒为正极),求电场及束缚电荷分布。
解:根据自由电荷和电介质分布的对称性,电场强度
和电位移矢量均应有柱对称性。
设内圆筒单位长度带电为,以r为底半径、l为高作
一与圆筒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则
R2
1
R1
D
q
D
d
S
D
2
rl
q
0
0
S
2rl S内
S内
D
0
2 r
r R1
0
r R2
R1 r R2
由电位移与电场的关系,知
0
r R1
2 0 r r
E
0
R2
R1 r R2
r R2
内外筒电势差
U
R1
R2
R2
E dl
R1
R2
dr
ln
20 r r
20 r
R1
代入得到电场的分布为:
0
E
r R1
U
r ln( R2 / R1 )
0
r R2
R1 r R2
方向沿半径向里
R1
由 P 0 ( r 1) E 得电极化强度矢量的分布
r R1
0
P
0 ( r 1)U
r ln( R2 / R1 )
0
R1 r R2
r R2
由 P n 得束缚电荷的分布
0 ( r 1)U
R1 ln( R2 / R1 )
方向沿半径向里
0 ( r 1)U
R2 ln( R2 / R1 )
R2
r R1
r R2
束缚电荷在介质内表面为正,外表面为负。
R1
例2 一平板电容器板间为真空时,两极板上所带
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和-,,电压U0=200V。撤去充
电电源,在板间按图示充以三种介质,介质1充满一半
空间,介质2和3的厚度相同。求介质表面的束缚电荷
。(忽略边缘效应)
忽略边缘效应,板间各
解:
处E 、
D 均垂直于板面
,且在同一介质中相同。
1
r1
1
2
r2
r3
2
以1、2分别表示极板左半部及右半部分的面电荷密
度,E1、D1、E 2、D2、E3、D3表示各介质中的电场和电位移
在各电介质中作圆
柱形高斯面 ,两底面平行
于极板,上底在上极板内
。
侧面、上底面电场电位移通
量均为零。
下底
D1 1
r1
1
2
r2
r3
2
D dS D dS D dS D dS D dS
电介质中高斯定理
S
上底
分别考虑三种介质:
D dS D1 S 1 S
SD dS 下底
D dS D2 S 2 S
SD dS 下底
D dS D dS D3 S 2 S
S
1
D2 D3 2
下底
侧面
介质1
介质2
介质3
下底
由电场与电位移关系得:
D1
1
D2
2
E1
E2
0 r 1 0 r 1
0 r 2 0 r 2
平衡时导体是等势体
电荷守恒
E3
D3
0 r 3
2
0 r 3
E1d E2 d / 2 E3 d / 2
1 S / 2 2 S / 2 S
可解得
r 2 r3
2
1
E1
0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1
r3
4
r1
E2
0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1
4
r2
1
E3
0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2
r2
r3
2
2
2 3
3
由 P n 0 ( r 1) E n 得束缚电荷的分布
2( r 2 r 3 )( r1 1)
1 0 ( r1 1) E1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上负下正
4 r(
3 r 2 1)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上负下正
4 r(
2 r 3 1)
3 0 ( r 3 1) E3
r1 r 2 r1 r 3 2 r 2 r 3
上负下正
2 0 ( r 2 1) E2
例题3 一半径为R的金属球,带有电荷q0,浸埋在均
匀“无限大”电介质(电容率为ε),求球外任一点P
的场强及极化电荷分布。
解:根据金属球是等势体,
而且介质又以球体球心为中心
对称分布,可知电场分布必仍
具球对称性,用有电介质时的
高斯定理来。
如图所示,过P点作一半径
为r并与金属球同心的闭合球
面S,由高斯定理知
P
r
R
Q0
S
2
D dS D 4r q0
q0
D
所以
2
4r
q0
写成矢量式为 D
r
3
4r
因 D E , 所以离球心r 处P点的场强为
D
q0
q0
E
E
r
r
3
3
4r
4 0 r r
r
结果表明:带电金属球周围充满均匀无限大电介
质后,其场强减弱到真空时的1/εr倍, 可求出电极化
强度为
q0
q0
q0 r 1
P
r 0
r
r
3
3
3
4r
4 0 r r
4r r
电极化强度 P 与 r 有关,是非均匀极化。在电介质
内部极化电荷体密度等于零,极化面电荷分布在与金
属交界处的电介质变面上(另一电介质表面在无限远
处),其电荷面密度为
P en
q0 r 1
2
4R r
因为εr >1,上式说明σ’恒与q0反号,
在交界面处只有电荷和极化电荷的总电荷量为
r 1
q0
q0
q0
r
r
总电荷量减小到自由电荷量的1/εr倍,这是
离球心r处P点的场强减小到真空时的1/εr倍的原因。
+
例题4 平行板电容器两板极
S1
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两板极
1
2
之间充有两层电介质,电容率分
S2
别为ε1 和ε2 ,厚度分别为d1
E1
E2
和d2 ,电容器两板极上自由电
D1
D2
荷面密度为±σ。求(1)在各
层电介质的电位移和场强,(2)
A
B
d1
d2
电容器的电容.
解:(1 )设场强分别为E1 和E2 ,电位移分别为D1
和D2 ,E1和E2 与板极面垂直,都属均匀场。先在两层
电介质交界面处作一高斯闭合面S1,在此高斯面内的
自由电荷为零。由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得
D dS D1S+D2 S=0
S1
所以
D=
D2
1
即在两电介质内,电位移 D1和 D2 的量值相等。由于
D1=1 E1 , D2= 2 E2
E1 2 r 2
所以
E2 1 r 1
可见在这两层电介质中场强并不相等,而是和
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成反比。
为了求出电介质中电位移和场强的大小,我们
可另作一个高斯闭合面S2 ,如图中左边虚线所示,
这一闭合面内的自由电荷等于正极板上的电荷,按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得
D S D
1
S=S
S1
再利用 D1=1 E1 , D2= 2 E2 可求得
E1
1 r1 0
E2
2 r 2 0
方向都是由左指向右。
(2)正、负两极板A、B间的电势差为
d1 d 2 q d1 d 2
VA-VB=E1d1 E2 d 2
1 2 S 1 2
q=σS是每一极板上的电荷,这个电容器的电容为
q
S
C
d1 d 2
V A-VB
1
2
可见电容电介质的放置次序无关。上述结
果可以推广到两极板间有任意多层电介质的情况(每
一层的厚度可以不同,但其相互叠合的两表面必须都
和电容器两极板的表面相平行)。
静电场的能量
§5
我们已知静电能的概念属于带电体系,与同物体的势能应
是物体与地球这个系统的。静电能本身的数值是相对的,要讨
论一个带电体系所包含的全部静电能有多少,必须说明相对与
何种状态而言。我们设想,
带电体系中的电荷可以无限分割为许多小部分,这些部分最初
都分散在彼此相距很远(无限远)的位置上。通常规定,处于
这种状态下的静电能为0。与同重力势能的值通常是相对地面为
零势面而言的。
设带电体系由若干个带电体组成,带电体系总的静电能由
若各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和每个带电体的自能组成。
即:
W W W
e
互
自
一、 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如图所示,两个点电荷q1、q2相距无穷远,电势为零。先将q1从
无限远移至A点,因q2与A点相距仍然为无限,外力做功等于零。
A
q2
q1
q1
再把q2从无限远移至B点,外力要克服q1的电场力做
功,其大小等于系统电势能的增量。
A q2 (V2 V )
V2是q1在B点产生的电势,V∞是q1在无限远处的电势。
1
q1
V1
4 0 r
V 0
所以
1
q1q2
A q2V2
4 0 r
A
q1
B
r
q2
q1
q2
同理,先把q2从无限远移B点,再把q1移到点,外力
做功为
1
q1q2
A q1V1
4 0 r
两种迁移过程虽不同,但外力做功相等。
根据功能原理,外力做功等于系统的相互作用能 W。
可改写为
1 q1q2
W A
4 0 r
1
1 q2 1
1 q1
1
1
W q1
q2
q1V1 q2V2
2 4 0 r
2 4 0 r
2
2
1 2
qiVi
2 i 1
两个点电荷组成的系统的相互作用能(电势能)等
于每个电荷在另外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的电势能的代
数和的一半。
三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把q1移至A点,外力做功
A1 0
再把q2移至B点,外力做功
A2 q2
C
q3
r13
q1
q1
4 0 r12
最后把q3移至C点,外力做功 A3 q3 (
r23
A r12
q1
4 0 r13
B
q2
q2
4 0 r23
)
1
q2
q3
q1
q3
W [ q1 (
) q2 (
)
2
4 0 r12 4 0 r13
4 0 r12 4 0 r23
q3 (
q1
4 0 r13
q2
4 0r23
1
1 3
(q1V1 q2V2 q3V3 ) qiVi
2 i 1
2
)]
多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1 n
W qiVi
2 i 1
式中Vi是除qi外的其它所有电荷在qi
电荷连续分布时的静电能
1
W dV
2 V
1
W dS
2S
所在处产生的电势。
二、电容器的储能
电场对于置于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在静
电力的作用下移动要作功,说明电场具有作功的本领,
具有电场能。相反,要使物体不断带电而形成电场,
外力也必须克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作功。电场的能
量在数值上就等于外力克服电场力所作的功,即
W A Udq
Q
0
我们以电容器为例来求这个能量的大小。电容器
的带电过程是不断地从原中性的某一极板B将正电荷不
断移向另一极板A的过程,设电容器的电容是C,某时
刻两极板分别带+q和-q的电荷,板间的电势差为ΔU
=q/C,则这时将dq电荷由B板移到A板外力作的功为
dA F dl dqE dl dq E dl Udq
q
dA Udq dq
C
如果继续迁移电荷,直到迁移的总电量达到Q为
止。所作的总功为:
2
q
1 Q
A dA 0 dq
C
2 C
Q
注意:
这个功是外力克服电场力所作的功。
q
dA
dq
C
在极板带电从0→Q整个过程中,外力作的功为
2
Q
Q
A 0 dq
2C
这个功就是电容器所具有的电场能,即
Q2 1
1
W
CU 2 QU
2C 2
2
对于平行板电容器
代入上式得
W
U AB Ed , C
S
d
1 S 2 2
1
1
E d E 2 Sd E 2V D EV
2 d
2
2
式中V是电容器内电场空间所占的体积,它表明平行板
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与电容器内电场的强度、电介质
的介电系数以及电场空间的体积有关。
三、 能量密度
电场的能量W反映了电场空间V体积内的总能量,为
了从能量角度比较电场的强弱,可以引入能量密度的
概念。所谓能量密度,就是单位体积内的电场能量,即
W 1 2 1
w
E
V
2
2
D E
此式虽然是从电容器且是匀强电场中推出的,但可以
证明它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式子,不仅对所有电容器适
用,而且对所有的电场都适用。电场的能量密度正比
于场强的平方,场强越大,电场的能量密度也越大。
对于非匀强电场,其能量
1
W wdV D EdV
2
例题
试求球形电容器电场中的能量。
解:设球形电容器所带电量为Q,内外半径为RA 和
RB,中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介质,则
1 2
1 2
dW E dV E 4r 2 dr
2
2
所以 W dW 2E r dr 2
R
RB
RA
Q 2 RB 1
RA 2 dr
8 r
2
2
A
Q2
Q2
RB
1
1
1 2
4 /
4
R A RB
4
2
r4
r 2 dr
Q2
1 Q2
1 1 2 C
R A RB
这个结果也可以说明上式是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的普式。
例题 空气介质平行板电容器板面积为S,间距为d,
充电使两板带电±Q,断电后将二板拉开为2d,试求最
小的外力及其作的功。
解:①解法一:将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
左板产生的电场为
Q
E
2 0 2 0 S
右板所受引力
Q2
F QE
2 0 S
故外力作的功
Q2d
A Fd
2 0 S
②解法二:两极板间距为d和2d时的电容为
C1 0
S
d
C2 0
S
2d
所以拉开极板时,电场能量的增量
1 Q2 1 Q2 1 Q2d
W W2 W1
2 C2 2 C1 2 0 S
由功能原理知
Q2d
A W
2 0 S
A 1 Q2
F
d 2 0S
例题 平行板空气电容器
如图所示,
每极
板的面积S = 3×10-2m2 ,
板极间的距离 d=3×10-3m 。
今 以 厚 度 为 d’ = 1×10-3m
的铜板平行地插入电容器
内。(1)计算此时电容器
的电容;(2)铜板离板极
的距离对上述结果是否有
影响?(3)使电容器充电
到两极板的电势差为300V
后与电源断开,再把铜板
从电容器中抽出,外界需
作功多少功?
+
C1
A
d1
C2
d
d
d2
B
解:(1)铜板未插入前的电容为
C
0S
d
铜板平行
设平行板电容器两板极上带有电荷±q,
地两表面上将分别产生感应电荷,面密度也为± σ ,
如图所示,此时空气中场强不变,铜板中场强为零。两
极板A、B的电势差为
q d d
U VA-VB E0 d1+E0 d 2=E0 d d
0S
所以铜板插入后的电容C’ 为
C
0S
q
VA-VB
d d
(2)由上式可见,C’ 的值与d1和d2无关(d1增大时,
d2减小。d1+ d2=d-d'不变),所以铜板离极板的距离
不影响C’ 的值
(3)铜板未抽出时,电容器被充电到 U=300V ,此
时所带电荷量Q=C’U,电容器中所储静电能为
1 Q2
W
2 C1
当电容器与电源切断后再抽出铜板,电容器所储的静电
能增为
1 Q2
W
2 C
能量的增量W-W’ 应等于外力所需作的功,即
Q 2 1 1 Q 2d 0 Sd U 2
A=W=W-W
=
- =
2 C C 2 0 S 2d d 2
代入已知数据,可算得
A 2.99 106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