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底肌肉訓練運動對自然產後尿失禁婦女之成效探討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骨盆底肌肉訓練運動對自然產後尿失禁婦女之成效探討

骨盆底肌肉訓練運動對自然產
後尿失禁婦女之成效探討
外科組
江雪黛、倪承華、姚曉茜、郁文棋
陳秀鉛、陳麗麗、趙美珍、吳麗彬
大綱











前言
文獻查證
名詞界定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討論
建議
結論
心得分享
參考資料
前言
前言

據估計美國每年花在尿失禁的相關醫療
費用約164億美元,因尿失禁需使用之紙
尿褲、尿管等相關物品之花費更超過11
億美元;且25-64歲女性有20%以上有尿
失禁的經驗 。
前言

據統計亞洲尿失禁人口達15%,而國內
調查報告,15到64歲人口中有10%的女
性有尿失禁的現象,六十五歲以上的人
口更高達28%(蔡,2004)。
前言
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ce)是最常
見的尿失禁,約佔尿失禁所有類型的
75%至80%,常見於產後或年紀大的婦
女。
(蕭、苗、周,2002)
前言

余、季、丘於民國84調查台北地區成年
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發現23.1%在過
去12個月中有過尿失禁情形,其中
76.2%是屬於應力性尿失禁。
(陳、林、卓、白,86)
前言

尿失禁造成婦女衛生及社交上很大的困
擾。如身體心像改變、低自尊、罪惡感、
羞恥感和社交中斷。
(林、簡、陳,2003)
文獻查證
文獻查證





尿失禁的種類
尿失禁治療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肌肉運動
相關研究
尿失禁的種類


何謂尿失禁:
膀胱無法貯存小便,造成小便於無法控
制下流出的問題稱之尿失禁。
(林,2000)
尿失禁的種類
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
是婦女最常見的尿失禁原因,通常伴隨咳嗽、打
噴嚏、跑步、大笑等增加腹壓的行為而出現漏尿,
原因是尿道出口功能障礙(underactive outlet)。
尿失禁的種類
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

漏尿時會伴隨強烈而急迫的排尿感。是由於
膀胱活動過度(overactive bladder)。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

同時合併應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種類

溢流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

因除尿量超過膀胱容量而造成之漏尿。
其他:如功能性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無意識或反射性尿失禁
(unconscious or reflex incontinence)等。
(邱,2003)
尿失禁的診斷

通常我們會讓病人記錄二至三天之排尿
日記以瞭解其飲水、排尿及尿失禁之情
形,然後進行餘尿量測量,尿液檢測以
排除其他病因,以棉墊測試客觀定量其
尿失禁嚴重度,進行骨盆底及泌尿道神
經學及理學檢查、以及尿路動力學檢查
等。
(邱,2003)
尿失禁的治療



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復健治療


行為治療
骨盆底復健
(Young,1999;林,2000)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行為治療:

急迫感抑制及膀胱放鬆訓練:
針對急迫性尿失禁,其主要原則為當出
現排尿急迫時,進行主動膀胱放鬆運動



先暫停行動
放鬆全身肌肉(可配合放鬆呼吸法)
骨盆肌肉收縮直至急迫感消失為止。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行為治療:

膀胱訓練(Bladder training):針對排尿頻
率過高的病人,訓練延長排尿間隔,可
配合前項運動,逐步加長病人的排尿間
隔,以改善其頻尿習慣。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行為治療:

膀胱訓練(Bladder training)內容



教育(education)
計劃延長系統排空時間
(scheduled voiding with systematic delay of voiding)
正面增強之運動(positive reinforcement):如骨盆
肌肉復健包含骨盆肌肉運動等。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行為治療:

骨盆固定(bracing):
教導病人在咳嗽或其他會增加腹壓的活
動時,先收縮骨盆底肌肉。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
骨盆肌肉運動訓練(pelvic muscle ercise) :



利用骨盆底肌肉收縮強化肌力,
用於壓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
如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
骨盆肌肉運動訓練(pelvic muscle exercise):





改善尿道阻力
增加對骨盆腔內臟之支撐
改善膀胱頸的功能角度
減輕膀胱的敏感度。
如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 ):




是1948年凱格爾醫師提出之治療尿失禁運動
主要動作是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收縮會陰
部肌肉向上提肛。
論文顯示高達84﹪尿失禁患可被治癒。
每天分三到四次,重複30到80次的收縮,連
續治療八週即可見到治療效果。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
生物回饋法(biofeedback therapy)

使用陰道或肛門內電擊或壓力計偵測訊號變
化,經由聽、視覺的回饋教導病患正確收縮
骨盆肌肉。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電刺激治療:
利用陰道或肛門的電刺激來引發骨盆肌
肉的收縮。



治療壓力性尿失禁:高頻率電刺激(3540HZ)刺激骨盆底肌肉被動收縮 以強化
其肌肉。
治療急迫性尿失禁:低頻率電刺激(10HZ)
刺激陰部感覺神經,經由反射而抑制逼尿
肌之收縮。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陰道圓錐體置放訓練:



將不同重量的圓錐體置入陰道內,利用骨
盆肌肉收縮來承受錐體重量,達到訓練肌
力的目的。
將不同重量及大小之錐體置入陰道,然後
讓病人利用骨盆底肌肉之收縮來夾住錐體,
由臥姿開始逐漸訓練站姿、走路、咳嗽、
跑步或跳躍時也能夾住。
尿失禁的復健治療
骨盆底復健
體外磁波神經刺激:坐在磁波椅上,
接受20分鐘高頻及低頻的磁波治療


用於壓力性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
(邱,2003;林,2000; Young,1999)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
研究pelvic rehabilitation對pelvic floor
muscle 的影響,研究30位曾接受pelvic
rehabilitation的患者,以問卷及面談收集,
執行pelvic rehabilitation含生物回饋、凱
格爾運動、電刺激發現一年後尿失禁及
性生活改善 (Beji,2002) 。
相關研究

另外35位為膀胱逼尿肌不穩定(detrusor
instability),隨機分配至膀胱再訓練組及控
制組。膀胱再訓練組的病患接受6週,每週
一次,每次15至20分鐘的膀胱再訓練治療,
6週後膀胱再訓練組骨盆底肌肉運動,3-4次/
天 (一次10個收縮)增加至一天50到200次
相關研究

可以支持藉由收縮骨盆底肌肉收縮運
動(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每天30200次可達到抑制和停止膀胱迫尿肌肉
收縮,而必免尿失禁的發生。
相關研究
結果
有效的降低57%的漏尿次數
(number of incontinence episodes),
降低54%的漏尿量
(quantity of fluid loss)。
( Sampselle, C. M., Burns, P. A. Dougherty, M C. Newman, D. K.,
Tomas, K. K. & Wyman, J. F. ,1997).
相關研究



主題:比較膀胱訓練和骨盆肌肉運動治療尿
失禁婦女的功效。
對象:有尿失禁的婦女
方法:隨機分類將359個案分成兩組,介入
不同之措施。
相關研究

結果:


骨盆肌肉運動組在增加骨盆肌肉收縮 的
平均壓及尖峰壓是較有效的。
膀胱訓練組在減少尿失禁頻率及增加排出
尿量較有效。
(Diokno, A. C., Sampselle, C. M., Herzog, A. R., Raghunathan, T. E.,
Hines, Hines, S., Messer, K. L., Karl, C. & Leite, M. C. (2004). 。
相關研究

收集56名24~82歲有尿失禁的婦人,從
1992年10月至1994年1月在治療前後監
測尿路動力及排空膀胱的情形其中18名
壓力性尿失禁的婦人採隨機抽樣,9名做
凱格爾運動;38名急迫性尿失禁採隨機
做抗乙醯胆鹼治療,有20名做藥物治療,
18名做電刺激。
相關研究

這些人需作生理檢查,包括:尿液培養、
膀胱鏡檢、於Study前後作尿路動力學檢
查。所謂Study是測尿量,膀胱尿道壓力,
直立時膀胱壓力描記法及測量閉氣漏尿
之壓力。
相關研究



結果:
18名壓力性尿失禁之婦人,9名做凱格
爾運動有44﹪之婦女有改善,9名做電刺
激66﹪之婦女有改善。
38名急迫性尿失禁之婦人有18名佔72﹪
之婦女做電刺激有改善,其中有20名服
藥得婦女有50﹪有藥物副作用。
(Smith,1996)
相關研究

研究35-67歲女性有尿失禁個案,給予12
週骨盆底肌肉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經尿路動力錄影發現
其膀胱內壓容量有明顯增加,膀胱頸壓力
增加,尿失禁情形減少。
(Kuo,2003)
相關研究

運用骨盆底復健計畫於72位中度及嚴重
度之尿失禁個案,執行3、6、12、18及
24個月追蹤治療。發現會陰部肌肉力量
增加,漏尿情形改善。
( Chen,Chang,Lin, Yeh,Hsu & Yang, 1999)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伴
隨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行為而出
現漏尿。
名詞界定

骨盆底肌肉運動:即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主要動作是緊閉尿道、陰道
及肛門口,收縮會陰部肌肉向上提肛。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

了解自然產後婦女尿失禁的情形
在探討自然產後婦女應力性尿失禁,實
施骨盆底肌肉運動之成效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
研究對象:
15位自然產後有應力性尿失禁職業婦女
研究方法:實施方法


前測: 問卷、量腹圍
骨盆底肌肉運動指導





教案:骨盆底肌肉訓練操
給予骨盆底肌肉運動指導
追蹤:督促骨盆底肌肉運動指導
後測(2週後):問卷、量腹圍、骨盆底肌肉運
動操作
評值
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


問卷
取自廖媛美教授之尿失禁問卷修改成12
題結構式問卷
光碟教材:
台灣尿失禁協會提供主題
「骨盆底肌肉訓練操-凱格爾運動」
運用SPSS for window版,進行統計分析
骨盆底肌肉訓練操-凱格爾運動
(影片欣賞及實地練習)
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



個案數:15位自然產自覺有應力性尿失
禁之女性
婚姻狀況:均已婚
職業:行政人員6位;護理人員9位
手術次數:有6位經過手術,如腹腔鏡、
ATH、Excision、甲狀腺等;9位未經過
手術
生產次數:1-2次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


年齡:平均35.2歲,最大50歲,最小26歲
身高:平均159公分
體重:平均55.5公斤
腹圍:前測77.6公分,後測75公分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慢性咳嗽:




少於1個月
一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
1到5年有
無慢性咳嗽
7位
1位
2位
5位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慢性便秘:有7位





少於一個月1位
ㄧ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有2位
ㄧ年至五年有2位
五年以上有2位
有規律運動僅2位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要用力提重物的頻
率:




不需要1位
有時候需要7位
經常需要1位
總是需要6位
研究結果

過去的十二個月中有14位發生漏尿

漏尿的頻率



一個月至多一次
一個月至少一次或好幾次
幾乎每天(或每夜)
前側 後側
9位
5位
1位
11位
1位
3位
研究結果

每次的漏尿量



幾滴(褲底微濕)
小滴(褲底濕透):
多於小量
(尿液會順著腿部流下)
前測
後側
10位
4位
1位
14位
1位
0位
研究結果

有漏尿情形已存在時間:
時間
前測
後測
少於一個月
2位
一個月以上十二個月以下有6位
一年至五年有
5位
大於五年以上
2位
4位
5位
4位
2位




研究結果



某些身體活動如走路、跑步、提重物、
咳嗽、大笑或打噴嚏時, 會發生漏尿情
形:15位→13位
感覺尿急時,出現漏尿的情形:
11位→8位
在前往洗手間的途中漏尿:5位→3位
研究結果


在過去的十二個月中,當您醒著的時候,
請問您每日的平均解尿次數前後測均約
為7次。
延遲解尿的頻率:




從來不會:
2位→2位
一星期中有一天是如此:2位→5位
一星期中有2-3天是如此:6位→6位
幾乎每天都是如此:
5位→ 2位
統計分析結果



因個案數少,使用無母數分析法進行前
後測比較
結果發現:
經團體教育及追蹤2星期後統計上有顯著
差異
(p<0.05)
1.腹圍
2.漏尿量
團體衛教經過
前測照片
後測照片
討論
討論



個案之漏尿量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顯
示骨盆底肌肉運動對尿失禁有改善情形
執行骨盆底肌肉訓練運動也能使婦女的
腹圍縮小,能增加個案參與之動力
研究文獻之訓練期皆為3-6月,本研究只
有二週,故尚無其他具體成效
建議
建議




整個凱格爾運動教育訓練應更嚴謹
客觀具體的評值方法
訓練周期應延至8-12周
後續追蹤時間為3個月到半年
未來研究
未來研究方向



此為Polit study,期望推至婦產科自然
產後婦女,運用陰道壓力測試,於3個月
後追蹤。
分組研究:如對照組或實驗組進行
S-25 生活品質指標評估
結論

由學理文獻得知,運用尿失禁復健治療,
如膀胱訓練、骨盆肌運動、生物回饋法
等護理措施之介入,可有效改善尿失禁
的情形。
結論
心得分享
參考資料




邱然偉(2003)‧婦女尿失禁的復健治療‧臨床醫
學,52(2),88-91。
林登龍(2000)‧尿失禁‧臨床醫學,45(3),201209。
林淑燕、簡淑真、陳淑月(2003)‧應力性尿失
禁及其對婦女心理社會層面之影響‧中臺學報,
14,81-93。
黃世聰(2001)‧婦女應力性尿失禁的影像及尿
路動力檢查‧泌尿醫誌,12(3),111-116。
參考資料



陳美玲、林麗嬋、卓俊辰、白璐(1997)‧漸進
性骨盆底肌肉運動對應力性尿失禁婦女之影響前驅性研究‧護理研究,5(4),353-365。
蔡惠娟(2004)‧淺談凱格爾運動‧馬偕院訊,
24(271),14-15。
蕭伃伶、苗迺芳、周雨樺(2002)‧以健康信念
模式分析台北市老年婦女對應力性尿失禁執行
骨盆底肌肉運動之預防行為‧新台北護理期刊,
4(1),37-51。
參考資料


Beji, N. K. & Erkan, H. A. (2002).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training on sexual function. Nursing
Standard, 16(19), 33-36.
Chen, H. Y., Chang, W. C., Lin, W. C., Yeh, L. S.
Hsu, H.D. & Yang, K. Y. (1999). Efficacy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for treatment of genuine
stress incontinence. Journal Formos Medical
Association, 98(4), 271-275.
參考資料

Diokno, A. C., Sampselle, C. M., Herzog, A. R.,
Raghunathan, T. E., Hines, Hines, S., Messer, K.
L., Karl, C. & Leite, M. C. (2004). Preven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by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progra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ong
older women in the community. The Journal of
Urology,171(3),1165-1171.
參考資料


Kuo, H. C. (2003). Videourodynamic results in
stress urinary in continence patients after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Journal Formos Medical
Association, 102(1), 23-29.
Sampselle, C. M., Burns, P. A. Dougherty, M C.
Newman, D. K., Tomas, K. K. & Wyman, J. F.
(1997). Continence for Wome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6(4),375-385.
參考資料


Smith, J.J. (1996). Intravaginal stimulation
randomized trial.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55(1),
127-130.
Young, S. B. & Pinceton, D. (1999). Office
assessment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Clinical Obstetric Gynecology, 42(2), 24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