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发展的动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无机化学发展的动向)

继往开来的化学
(无机化学发展的动向)
医药化工学院:梁华定
1
无机化学发展的动向
1 正从基本上是描述性的科学向推理性
现代无机化学的特征 的科学过渡;
2 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3 从宏观结构向微观结构深入。
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化的,定量化和微观化的无机化学新
体系正在迅速形成。
无机材料化学
现在无机化
学中最活跃
的领域
生物无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
原子蔟化学
2
1 现代无机合成化学
现代无机合成化学首先要创造新型结构,寻求分子多样
性;同时应注意发展新合成反应、新合成路线和方法、
新制备技术及对与此相关的反应机理的研究。
(1)注意复杂和特殊结构无机物的高难度合成,如团
簇、层状化合物及其特定的多型体、各类层间的嵌插结
构及多维结构的无机物。
(2)研究特殊聚集态的合成,如超微粒、纳米态、微
乳与胶束、无机膜、非晶态、玻璃态、陶瓷、单晶、晶
须、微孔晶体等。
(3)在极端条件下,如超高压、超高温、超高真空、
超低温、强磁埸、激光、等离子体等,得到各种各样的
新化合物、新物相和新物态。
3
2、配位化学
维尔纳创立的配位学说是化学历史中的重
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最活跃
的领域。
从类型看:从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发展到
多核配合物、聚合配合物、大环配合物;
从单一配体发展到混合配体配合物;
从理论看:从研究配合物分子到研究由多
个分子构筑成的配合物聚集体;微观研究
产生了配位场理论,丰富了量子化学理论。
发展前景的领域:一是从60年代起与生命
科学结合,成为生物无机化学产生的基础;
二是对具有特殊功能(如光、电、磁、超
导、信息存储)配合物的研究。
4
3、原子簇化学
1946年Brosset从结构研究中注意到了Mo6和Ta6的簇状
结构存在。70年代后由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金属原子
簇化合物的催化功能、生物金属原子簇、超导及新型材料
等方面的需要,促使其快速发展。
从理论上研究其成键能力和结构规律,探求成簇机理有多
种学说:Lipscomb硼烷三中心键模型,Sidgwick有效原
子数规则,Wade多面体骨架成键电子对理论,Cotton金
属-金属多重键理论,Lauher金属原子簇的簇价轨道理论
,张文卿的金属原子簇拓扑电子计算理论,唐 庆的成
键与非键轨道数的(9n-L)规则,卢嘉锡的类立方烷结构规
则,徐光宪的n×c结构和成键规则,张乾二的多面体分
子轨道理论。但无完善理论
5
4、超导材料
20世纪超导研究以物理学为主,但与室温超导材料的前景尚
有很大距离
发展史: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eike发现了汞冷却到4K(液
氦温度)时具有零电阻,但由于液氦温度的获得成本昂贵且
操作不便,让人们失去了应用的信心。
1986年4月IBM公司瑞士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J.G.Bednorz
和K.A.Mueller发现镧钡铜的复合氧化物在30K显示超导性
,激起超导热。1987年2 月,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美籍华人朱
经武研制成功YBa3Cu3O7,其转变温度在90K,进入了液氮
温度区1988年研制出了转变温度为125K的新型超导材料
Tl2Ca2Ba2Cu3O10.
1991年有两项重要发展:一是有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达
12 .5K;一是发现碱金属掺杂的C60也有超导性,临界温度
达33K;
6
4、超导材料
21世纪室温超导化学必然发展,关键在
于这些混合氧化物和超导机理至今尚未
被科学家们认识和理解。人们不能解释
混合氧化物超导体为什么离不开Cu、Ba、
Y、Bi这些元素;不能解释它们的组成为
什么和超导性有关;也不能解释电子在
这类结构材料中的运动和超导性的关系。
7
5、无机晶体材料
非线性光学性质
的无机晶体,闪
烁晶体等具有特
殊功能的无机的
合成和生长是固
体无机化学研究
的一个生长点。
非线性光学材料 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倍
频器件、激光唱盘、激光彩色打印、自聚
焦透镜、红外成象、纤维光学等高科技领
域的新型光学材料。
20世纪在无机材料方面BBO(偏硼酸钡)
是一种优质的紫外倍频晶体材料,广泛用
于激光技术中。近年来,非线性有机光学
材料发展较快,且发现材料要具有高的极
化性,特别是高度的二次谐波发生性(简
写为SHG),通常要求材料具有共轭电子
体系,且共轭体系的一端连有强的吸电子
基团,另一端连有强的给电子基团,晶格
结构应为非中心对称(已知只有29%)。
8
6、稀土化学
稀土金属包括17种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ⅢB中的钪、钇和镧
系的15种元素。
稀土金属质地较软,可以切开,熔点较高,但导电性并不良好,
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差。
20世纪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稀土在光、电、磁、催化等
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室温时,稀土金属可吸收大量的氢,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高
温时可逆放氢,因此,是相当理想的吸氢贮氢材料。
在冶金工业中,稀土是很好的脱氧、脱硫剂。钢铁中少量的稀
土,能大大地改善其热加工性,韧性和高温性能,提高其抗氧
化、耐腐蚀性等,其综合作用是任何其它金属所不及的。
在电子工业中,稀土及其化合物是制造激光、荧光、电磁、电
极材料的重要物质。Eu和Y的氧化物用作发光材料,是彩色电
视机中红色荧光体,光亮度强、性能稳定。
9
6、稀土化学
化学工业中,稀土及其化合物是性能极好的催化
剂;陶瓷制品中应用稀土配成钕紫,铒红、铈黄
和镨铽锆绿等,产品色泽明亮鲜艳,十分稳定。
含稀土的分子筛在石油催化裂化中可大大提高汽
油产率
在高温超导材料中也缺少不了稀土元素;在农业
生产中有增产粮食的作用;硫氧钇铕可使彩电的
亮度提高一倍。
21世纪有待获得单一稀土元素的快速简易的好方
法;作为材料研究,在激光、发光、信息、永磁、
超导、能源、催化、传感、生物领域将会作为主
攻方向。
10
7、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酝酿于20世纪50
年代,诞生于60年代。当
Perutz因其对肌红蛋白和血红
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研究面
获得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生
物无机化学开始萌芽。
20世纪的研究都是以认识含无
机元素的生物功能分子的结构
与功能关系为目的,大都采取
分离出单一生物分子,测定人
结构,研究有关反应机理以及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模式。
11
7、生物无机化学
20世纪形成的三个分支构成了延续30多年的生物无机化学的主流
一是生物化学与结构化学结合,以测定生物功能分子结
构和阐明作用机理为内容的新领域
二是与结构化学、溶液化学结合,探索含金属生物大分子
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新领域
三是通过合成模拟化合物如模拟固氮、模拟酶或结构修饰
研究结构-机理关系它是合成化学介入生物无机化学的结
果
12
7、生物无机化学
21世纪需解决的问题是:生物体
对无机物的应答问题。共同的核
心问题是从分子、细胞到整体三
个层次回答构成药理、毒理作用
的基本化学反应引起的生物事件,
促使人们把生物无机化学提高到
细胞层次,去研究细胞到整体和
无机物作用时细胞内外发生的化
学变化
13
8、无机金属与药物
1965年美国Rosenberg在研究电场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
响时,发现含铂络合物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有显著的疗效。现
已证实多种顺铂[Pt(NH3)Cl2]及其一些类似物对子宫癌、肺
癌、睾丸癌有明显疗效。
1、混配型配合物 PtA2B2
2、中性配合物比离子配合物具更高抗癌活性;
3、顺式结构;
4、抗癌活性与中性胺类性质和结构有关,N原子配体附近基团大
活性小;
5、抗癌活性与取代配体性质有关;
6 双齿配体代替两个单齿配体活性大;
7、Pt4+也有很高的抗癌活性. Ru,Rh,Sn,Pb,Au,V,Ga,Ta有抗癌活性
14
8、无机金属与药物
方向:反义药物
最近发现含金化合物的代谢产物Au(CN)2]-有抗病毒作
用,且可以抑制NADPH氧化酶,从而阻断自由其链传递,
有助于终止炎症反应,但不知其机理;最近发现三氧
化二砷促进细胞凋亡;用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用锌
化合物预防治疗流感,都已成功在临床使用。
人们处于无机药物的复兴时期。但其中的药理作用和化
学问题尚须不断研究和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在21世纪
将成为医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15
9、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20世纪上半叶,从发现放射性元素、核裂变、人工放射性,
到核反应堆的建立,核爆炸的破坏,核电站和核武器的发展
等,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一直是十分活跃和开创性的前沿领域。
1、(波兰)居里夫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现钋、镭,荣获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居里夫人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建立了镭的放射性标准,及开
拓了应用研究,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3、20世纪初,(英)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和放射
性元素的衰变理论,研究了人工核反应,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
奖
4、(法)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创造放射性元素,
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5、(美)费米用慢中子轰击各种元素获得了60种新的放射性元
素,荣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1939年(德)哈恩发现了核裂变荣获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16
9、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痛苦的回忆
这是美国对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
满
目
疮
痍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原子弹!
17
9、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超重元素“稳定岛”能找到吗?可以设想21世纪重粒子加
速器的流强增大,使产生超重元素的原子数目大增,再加
上分离、探测仪器的改进,超重元素的化学研究将实现。
93-103号1945年-1961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
室先后发现;
104,105,106号是苏联杜伯纳核子研究所64年、67年、74年发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69年、70年、74年合成成功。
107、108、109号由德国重离子研究所81年、84年、82年发现。
1995年德国重离子研究所合成112号,只生存240微秒。
1999年6月三大实验室分别合成了114、116、118号,如109号,1014次
接触一次成功,合成一个原子,5ms衰变。
2000年7月19日杜伯纳核子研究所48Ca+248锔→292116存在时间0.05s
我国有北京的正负离子对撞机,1988年在兰州建成重离子加速器,可
加速钽之前73种元素离子
18
9、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人工核反应的实现, 使科学家在实验室合成已知元素的新核素和
新的化学元素成为可能 。
我国科学家合成的19种新核素:
185Hf(1992)、208Hg(1992)、
90Ru(1991)和202Pt(1992) 分别由中国
237Th(1993)、239Pa(1995)、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和上海原
175Er(1996)、235Am(1996)、
子核研究所合成。
135Gd(1996)、121Ce(1997)、
186Hf(1998)、209Hg(1998)、
238Th(1999)、125Nd(1999)、
128Pm(1999)、129Sm(1999)、
139Dy(1999)、139Tb(1999)和
137Gd(1999)。
19
10、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核医学和放射性药物
21世纪将在单电子断层扫描仪药
物方面有新的突破;将会用放射
性标记和专一性极强的“人抗人”
单克隆抗体作为“生物导弹”定
向杀死癌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显
像将推动脑化学和脑科学的发展。
核分析技术将以其高灵
敏度等优点向纵深发展。
20
11、非金属化学
非金属无机化学最突出的两个领域是稀有气体和硼烷化学
稀
有
气
体
1962年5 月英国化学家巴特列(N.Bartlett)合成了
XePtF6至1995共合成了上百种含氙化合物(氧化物、
氟氧化物、含氧酸盐),1963年又合成了KrF2。
直到1995年才有了突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成了一
系列新型稀有气体化合物--HXY,X=Xe,Kr,Ar
Y=H,F,Cl,Br,I,CN,NC,SH.(包括首例氩化合物-HArF
的合成) HArF的合成为合成氖甚至氦的类似化合物带
来了希望。
最近又有报道,一个德国小组合成了稀有气体原子用
作配体的第一例[AuXe4][Sb2F7]2,看来合成稀有气体的
思路还要扩大。
21
11、非金属化学
硼
烷
化
学
1912年-1930年德国A.Stock等人用酸与硼化镁作用,
制取并鉴定出B2H6、B4H10、B5H9、B5H11、B6H10、B10H14等
一系列硼烷;
1957年美国化学家W.N.Lipscomb提出了三中心二电子共
价键等多中心键的假设,总结了各种硼烷构成多面体结
构规律,获1976年诺贝尔奖;
1979年美国的布朗因发展了硼有机化合物获诺贝尔奖。
由于硼烷具有丰富多彩的多面体结构,至
今仍吸引中外许多理论化学家、结构化学
家去进行结构与价键相互关系的研究,预
料在这方面还会有新的进展。
硼烷化学最有希望的领域是硼烷和碳硼烷
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22
11、非金属化学
富
勒
烯
化
学
1985年美国斯摩利和英国克鲁托首次介绍巴基球C60,
表现出许多奇特的功能、抗化学腐蚀,特别容易接
受和放出电子。形成K3C60,在-2550C下成为超导体,
获1996年诺贝尔奖。1996年俄和英报道合成了C60F18,
(压扁了的球碳,有望被开发为光子器件或光电器
件。2000年德报道合成了C20,结构尚需证据证实。
23
12、金属有机化合物
1827年制得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蔡氏盐K[PtCl3(C2H4)];
1951年合成了二茂铁,1952年测定结构为夹心配合物,获
1973年诺贝尔奖,现已合成出几乎所有的过渡金属的类似化
合物及二苯铬和二环辛四烯基铀;
Ziegler烷基锂催化剂合成导电性的聚苯乙炔,有机砷化合
物606用于治疗淋病, Ziegler烷基锂或苯基锂,Fishcher
的金属卡宾和卡拜化学,Heck的钴催化氢甲酰化反应,VB12。
1963年-1979年有7位化学家在该领域获诺贝尔奖。
由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本身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以
及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与有机催化联系在一起,
成为20世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并将在21世纪成为大
有作为的一个学科,预期有更大的发展。
24
12、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至今还有不少元素周期表上的金属元素尚无合成的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多具有各种特
殊功能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功能材料。
金属有机导向的有机反应
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的均相催化反应中起着
十分重要作用。(包括模拟酶的选择性催化剂)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