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元素概论.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十章 元素概论.ppt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主讲:张爱江
[email protected]
第十章
元素概论
第十章
基
本
内
容
元素概论
§10.1
元素概述
§10.2
元素的自然资源
§10.3
氢
§10.4
稀有气体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元素的分类、存在形态;稀有气体
的性质和用途。
2. 熟悉单质的制备方法。
3.掌握氢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第一节
元素概述
10.1.1 元素的分类
ⅠA
1 1
元素周期表
0
2
H
He
5 6 7 8 9 10
2 3 4
Li Be
B C N O F Ne
13 14 15 16 17 18
3 11 12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Na Mg
Al Si P S Cl Ar
111号元素于1994年12月在德国达斯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由德国化学家P.Armbruster领导的多国科学家研究组人工合成。1996年2月9日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又合成了112号元素。
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55 56 57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Cs Ba Ln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89-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7 87 88 103
Fr Ra An Rf Db Sg Bh Hs Mt Uun Uuu Uub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13号元素于2004年9月由日本理化研究所人工
合成。114号元素于1999年由杜布纳核联合研
究所制成并确认。2003年,杜布纳核联合研究
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成功制成第115号元素的原子。
10.1.1 元素的分类
ⅠA
1 1
H
3
Li
11
Na
19
K
37
Rb
0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10
Ne
18
Ar
36
Kr
54
Xe
4
5 6 7 8 9
Be
B C N O F
12
13 14 15 16 17
3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Mg
Al Si P S Cl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4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6 55 56 57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Cs Ba Ln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89-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71.按元素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87 88 103
Uuu Uub
Fr
Ra
Rf
Db
Sg
Bh
Hs
Mt
Uun
通过B-Si-As-Te-At和Al-Ge-Sb-Po之间的对角线来
An
*
*
2
划分,左下方为金属(89种),右上方为非金属(23种),
对角线附近的Ge、As、Sb、Te为准金属。
元素周期表
IA
1
2
3
4
5
6
7
1
ⅡA
H
3 4
Li Be
11 12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Na Mg
19 20 21 22 23 24 25
K Ca Sc Ti V Cr Mn
37 38 39 40 41 42 43
Rb Sr Y Zr Nb Mo Tc
55 56 5771 72 73 74 75
Cs Ba Ln Hf Ta W Re
89- 104 105 106 107
87 88 103
Fr Ra An Rf Db Sg Bh
在化学上元素分为
Ⅷ
ⅠB ⅡB
0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5
B
13
Al
31
Ga
49
In
6
C
14
Si
32
Ge
50
Sn
7
N
15
P
33
As
51
Sb
8
O
16
S
34
Se
52
Te
普通元素和稀有元素两类
26 27 28 29 30
轻稀有元素
稀有气体
Fe Co Ni Cu Zn
44 45 46 47 48
Ru Rh Pd Ag Cd
9
F
17
Cl
35
Br
53
I
2
He
10
Ne
18
Ar
36
Kr
54
Xe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108 109 110 111 112
Hs Mt Uun Uuu Uub
铂系元素
高熔点稀有元素
稀土元素
分散稀有元素
红色字 放射性稀有元素
10.1.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单质 气态非金属单质:如N2、O2等
存 (游离态) 固态非金属单质;如C、S等
在
金属单质:如Hg、Au及Ag等
形
态
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
化合物
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
(化合态)
硅酸盐、硼酸盐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1.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的10种元素为
O
Fe
H
Si
Ca
Al
Mg
Na
K
Ti
在组成地壳的原子总数中约占99%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1.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的10种元素为:
O、Si、Al、Fe、Ca、Mg、Na、K、Ti、
H
我国的矿物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达148
种,Sn、Mo、Bi、Pb、Hg、Nb、Ta、
Be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钛铁矿居世
界第一,Al、Cu、Ni的储量也很大
非金属矿物如P、S、石墨矿和硼矿储量也
很高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W、Li、Sb、Zn及稀土居世界之首
稀土矿总储量占世界的80%
但我国铁矿、铜矿、磷矿多为贫矿
钾盐、天然碱、天然硫、金刚石等
资源少,金、银、铂等更为稀少。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1.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的10种元素为:
O、H、Si、Al、Na、Fe、Ca、Mg、K、Ti
2.主要存在于矿物和天然水系中
海水中含有O、H、Cl、Na、Mg等
约50余种元素
大多数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
也有些沉积于海底
如太平洋海底的锰结核矿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1.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的10种元素为:
O、H、Si、Al、Na、Fe、Ca、Mg、K、Ti
2.主要存在于矿物和天然水系中
3.也存在大气中
大气中主要含有N2、O2和稀有气体
ⅠAⅡAⅢA
ⅣA
主族元素单质
H
ⅤA
ⅥA
ⅦA 0
He
分子
晶体
2
一
分子
典型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层状或链状晶体→分子晶体
晶体
C
Be
B 金刚石 原子晶体
金属 熔点、沸点:
原子 石墨 片状结构晶体
晶体 晶体 富勒烯碳原子簇
分子晶体
P
Mg Al
Si
白磷 分子晶体
金属 金属
原子晶体
晶体 导电性:导体→半导体、非导体
晶体
黑磷 层状结构晶体
Cl2 Ar
分子 分子
晶体 晶体
K
四金金属
属晶体
晶Rb
五体金属
晶体
Cs
六 金属
晶体
Ca
金属
晶体
Sr
金属
晶体
Ba
金属
晶体
Br2
分子
晶体
I2
分子
晶体
At
金属
晶体
↓
分
子 Li
二晶金属
体晶体
或
原Na
三子金属
晶晶体
体
密度、硬度:
Ga
金属
晶体
In
金属
晶体
Ti
金属
晶体
N2
低→高→低
分子晶体
小→大→小
O2
分子晶体
S
斜方硫、单斜硫
分子晶体
弹性硫 链状结构晶体
As
Se
Ge
黑砷 分子晶体
红硒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灰砷 层状结构晶体 灰硒 链状结构晶体
Sn
Sb
Te
灰锡原子晶体
黑锑砷 分子晶体
灰锑链状结构晶体
白锡 金属结构晶体 灰锑 层状结构晶体
Bi
Pb
Po
C层状结构晶体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
(近于金属晶体)
F2
Ne
分子 分子
晶体 晶体
Kr
分子
晶体
Xe
分子
晶体
Rn
分子
晶体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
1.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熔点最高的是
W
3410℃
其次是
Cr
Re
铬
钨
铼
副族元素单质均为金属晶体
2.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硬度
(ⅢB和ⅡB除外)
密度最大的是
Pt
硬度最大的是
3.易导
电
仅次于金刚石)
Os
Ir
Cr
(
具有超导性的有:
Ti、Zr、Hf、Nb、Ta、Cr、Mo
、W、Tc、Re、Ru、Os、Rh、Ir
、Zn、Cd、Hg、Al、Ge、In、
Si、Ge、Sn、Pb、Li、Be、La
、Eu、Th、Pa、Am 等
10.1.4 单质的制取方法
大致有五种方法:
物理分离法
热分解法
电解法
还原法
氧化法
1. 物理分离法
适用于分离、提取以单质存
在,与其杂质在某些物理性
质有显著差异的元素
如 淘洗黄金:利用金密度大
氧气(-183 ℃)与氮气(-196 ℃)的
分离
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2.热分解法
常用于制备一些高纯物质
600℃
如 Zr(粗) + 2I2
ZrI4
1800℃
Zr(纯) + 2I2
3.电解法
用于制备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如
H2和Cl2的制取
2NaCl + 2H2O
Cl2↑
电解
Na的制取
电解
2NaCl(熔体)
CaCl2,580-590℃
2Na + Cl2↑
2NaOH + H2↑+
4. 还原法
用还原剂还原化合物制取金属单质
一般常用焦炭、CO、H2、活泼金属
等作还原剂
如 MgO + C
MnO2 + 2CO
Fe2O3 + 2Al
+ WO
2Al+2O33H
3
2
△
△
△
△
Mg + CO↑
Mn + 2CO 2↑
2Fe
W + 3H2O
5. 氧化法
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制取单质
如
硫
用空气氧化法从黄铁矿中提取
3FeS2 + 6C + 8O2
△
Fe3O4 +
6CO2↑+6S↑
第二节
氢
10-2 氢
ⅠA
1 1
H
2 3
Li
3 11
Na
4 19
K
5 37
Rb
6 55
Cs
0
元素周期表
ⅡA
4
Be
12
Mg
20
Ca
38
Sr
56
B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ⅢAⅣAⅤAⅥAⅦA 2
5
B
13
Al
31
Ga
49
In
81
Tl
6
C
14
Si
32
Ge
50
Sn
82
Pb
7
N
15
P
33
As
51
Sb
83
Bi
8
O
16
S
34
Se
52
Te
84
Po
9
F
17
Cl
35
Br
53
I
85
At
He
10
Ne
18
Ar
36
Kr
54
Xe
86
Rn
氢是宇宙间所有元素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是周期系中第一号元素
Y Zr Ne Mo Tc Re Rh Pa Ag Cd
7 87 88
Fr Ra
5771
La
89103
Ac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Rf Db Sg Bh Hs Mt Uun Uuu Uub
10.2.1 氢原子的性质及其成键特征
氢有三种同位素
1
H
1
(氕)
符号
/%
H
99.98
1
2
1H
(氘)
0.016
D
含量
氢有三种同位素
符号
含量
1H
/% H
目前世界各地建造的实验性聚变反应堆
99.98
用的是一种D和T构成的等离子体燃料
2H
D
0.016
∵三种同位素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
3H
T
∴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基本
0.004
相同,物理性质和生化性质则不同。
三种同位素制备
利用重水与水的差别,富集重水,再以
任一种从水中制 H2 的方法从 D2O 中获得 D
。
14
1
12
3
中子轰击N原子: 7 N0 n 6 C 1H
慢中子轰击锂原子:Li 
6
3
我国首座重水堆核
站—秦山三期核电
站用上国产核燃料
n
1
0

H 
3
1
4
2
He
★ 氢的存在状态
氢的状态
金属氢(s)
密度/(g·cm-3) 0.562
液态氢(l)
0.071
固态氢(s)
0.089
3  108 kPa
2.5  108 kPa
H2 (g)
金属氢(s)H2 (g)
H(s)
11000K
77K
★ 木星结构
云 层 顶
根据先锋飞船探测得知,
木星大气含氢82%,氦17%,
其他元素<1%。
成键特征
价层电子
构型
氧化数
1.失去价电子→H+
1s1
-1,0,+1
原子半径/pm 37
电离能
(kJ·mol-1)
电子亲合能
(kJ·mol-1)
电负性
1312
2.结合一个电子:H易与活泼金属形
成离子型氢合物
3.易与非金属通过
-72.8
共用电子对形成
2.20
共价型氢化物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是无色、
无味、无臭
的可燃性气
(g·cm-3) (为空气的1/14倍)
体,是所有气
△fusHm
117.15
-1
体中最轻的。
(J·mol
)
阿联酋阿布扎比大型氢气球
△vapHm
903.74
-1
氢气球可携带仪器作高空探测
(J·mol )
0.187
热导率
也可携带干冰、碘化银等试剂进行
(W·m-1·K-1) (为空气的5倍)
人工降雨。
熔点/℃
沸点/℃
气体密度
-259.23
-252.77
8.988×10-5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熔点/℃
沸点/℃
气体密度
-259.23
-252.77
8.988×10-5
2.熔、沸点极
低,难液化。
(g·cm-3) (为空气的1/14倍)
△
H
fus
m
117.15
液氢是重要的高能燃料。是美国宇宙航
-1
(J·mol )
△vapHm
天飞机和我国“长征”三号火箭所用燃料
903.74
-1
(J·mol )
液氢是超低温制冷剂,可将除氦外的所
0.187
热导率
1·K-1)
(W·m(为空气的5倍)
有气体冷冻成固体。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熔点/℃
沸点/℃
气体密度
-259.23
-252.77
8.988×10-5
(g·cm-3) (为空气的1/14倍)
△fusHm
(J·mol-1)
117.15
3. 在水中的
溶解度很小。
可大量溶于
镍、钯、铂
等金属中。
△vapHm
903.74
-1
(J·mol )
利用此性质可制得极纯的氢气
0.187
热导率
(W·m-1·K-1)(为空气的5倍)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4. 氢分子在常温下不活泼,但当
已解离的氢原子结合为分子时,
可放出大量热:
2H → H2
rHm = -436
kJ·mol-1
利用此性质可作原子氢吹管,用
于熔化难熔的金属(如W、Ta等)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5. 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可用于金属的切割或焊接
可得到温度近3000℃的氢氧
注
焰
1
H2 + 2
O 2 → H 2O
1.点燃或加热氢气时,必须确
意
△rHm = -285.830
保氢气的纯净;
kJ·mol-1
2.使用氢气的厂房要严禁烟火
加强通风。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6. 氢气在加热时,可与许多
金属或非金属反应,生成氢化
物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7. 氢气在高温下,可与氧化物
氯化物反应,得到金属或非金属
如 工业上高纯钨和硅的制取
高温
WO3 + 3H2
3H2O
SiHCl3 + H2
W +
高温
Si + 3HCl↑
10.2.2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8. 高温下,氢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氢
在常温下可将Cu
、Fe、Bi、Hg、Ag等
原子氢比分子氢活泼
的氧化物或氯化物还原为金属
2H + CuCl2 → Cu + 2HCl
与S作用生成H2S
2H + S → H2S
10.2.3 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
用锌和盐酸或稀硫酸作用
Zn + 2H+
H 2↑
→ Zn2+ +
10.2.3 氢气的制备方法
野外作业制氢
CaH2 + 2H2O → Ca(OH)2 + 2H2↑
由于CaH2便于携带,而水又易
得,所以此法适用于作为军事和
气象氢气气球的气源。
10.2.3 氢气的制备
工业上:1. 水煤气法
(1) 天然气或焦炭与水蒸气作用, 得到水煤
气
CH4 + H2O
CO + 3H2
C + H2O
700-870℃
Ni、Co催化剂
1000℃
(2) 水煤气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2和H2的混合气
CO + H2O
CO
(3) 除去CO
可得较纯的氢气
2 + H2
2
Fe、Cr催化剂
CO + H2
10.2.3 氢气的制备
工业上:2. 电解
法 电解15%-20%氢氧化钠溶液
阴极: 2H+ +2e-
→ H 2↑
阳极:4OH- - 4e- → 2H2O + O2↑
制得的氢气较纯净,但耗电量大
● 生物分解水制氢
生物体分解水不需要电和高温,科学家
们试图修改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技术。
● 从海水中制氢
可
见
光
Fe(Ⅱ
),Fe(Ⅲ)
电解质溶
液
硒镍
化
镉
半
导
体箔
H2(g)
海 水
我国已建成大型制氢设备
大容量电解槽体
氢气纯化装置
H2
氢气储罐群
大型制氢站
氢能源—21世纪的清洁能源
★氢燃烧速率快,反应完全. 氢能
源是清洁能源,没有环境污染,能
保持生态平衡.
★氢能源研究面临的三大问题:
★ 目前,已实验成功用氢作动力的汽车,有望不久能投入实用氢
作为航天飞机的燃料已经成为现实,有的航天飞机的液态氢储罐存
有近 1800 m3的液态氢
氢气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氢气的储存
氢气的输送(利用)
10.2.4 氢化物
Li 物Be
B
C
Na Mg
Al
Si
K Ca
Se Br
离子型
Rb
Sr
氢化物
氢与其它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
N
O
P
Sc Ti
F
S
V
Cl
Cr Mn Fe Co Ni
Cu Zn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
Cs Ba La Hf
Bi Po At
金属型氢化物
Ta W
Ir
Os
Ir
Ga Ge As
In共价型
Sn Sb Te
氢化物
Pt
Au Hg Tl
Pb
10.2.4 氢化物
1. 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形成
2M + H2 → 2MH (M代表碱金属)
M + H2 →MH2 (M代表碱土金属)
10.2.4 氢化物
1. 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性质
(1)纯的为白色晶体,
不纯的为浅灰色至黑色
(2)具有离子化合物特征,
如熔、沸点较高, 熔融时
能导电
(3)受热时能分解为氢气和游离金属
2MH
MH2
△
△
2M + H2↑
M + H 2↑
1. 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性质
(1)纯的为白色晶体,
不纯的为浅灰色至黑色
(2)具有离子化合物特征,
如熔、沸点较高, 熔融时
能导电
(3)受热时能分解为氢气和游离金属
(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MH + H2O → MOH + H2↑
1. 离子型(类盐型)氢化物
性质
(1)纯的为白色晶体,
不纯的为浅灰色至黑色
(2)具有离子化合物特征,
如熔、沸点较高, 熔融时
能导电
(3)受热时能分解为氢气和游离金属
(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MH  H2O 
MOH  H2 (g)
氢化钙剧烈
水解
CaH2  2H2O 
 Ca(OH) 2  2H2 (g)
(5)是极强的还原剂
2.23V
E (H2/H-)=-
钛的冶炼
2 LiH  TiO2  
 Ti  2 LiOH
4 NaH  TiCl 4  
 Ti  4 NaCl  2 H2
(6)形成配位氢化物
乙醚
4LiH + AlCl3
Li[AlH4] +
3LiCl ]+4H O → LiOH +Al(OH) +H
Li[AlH
4
2
3
2
2.共价型(分子型)氢化物
(1) 大多数在固态时属分子晶体
(2) 大多数为无色,熔、沸点较低
(3) 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常温下除H2O、BiH3为液体外,其余均为气体
稳定性 稳定存在
氢化物 F、O、N
能形成
不稳定
稳定的
或不存在
Ge、Br At、Po、Pb
PH3、AsH3、SbH3气体的毒性较大
3.金属型氢化物
(1) 在过渡型氢化物中, 氢以三种形式存在
氢以原子状态存在与金属晶格中
氢的价电子进入氢化物导带中, 以H+形式存在
氢从氢化物导带中得一个电子, 以H-形式存在
(2) 某些过渡金属和合金具有可逆吸收
和
释放氢气的作用。
2Pd + H2
某些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合金可做储氢材料
298K,2.5×102kPa
2PdH
LaNi + 3H
5
2
LaNi5H6
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微热
第三节
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发现
元素 发现年代
1868
氦
1895
1894
氩
1898
氖
1898
氪
1898
氙
1900
氡
发
现
者
J.N.Lockyer,
S.E.Frankland (英)
W.Ramsay(英)
J.W.Rsyleigh
W.Ramsay(英)
W.Ramsay(英)
W.Ramsay(英)
F.E.Dorn
10.3.1 稀有气体的存在、
结构、
性质和用途
存在
主要存在于空气
氦
氖
氦也存在于某些天然气中
氩
氡为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产物
氪
氙
氡
10.3.1 稀有气体的存在、
结
构、性质和用途
结构
氦为2电子构型
其它为稳定的8电子构型
10.3.1 稀有气体的存在、
结
构、性质和用途
性质
在一般条件下不具备化学活性
在自然界以原子形式存在
熔、沸点低,
并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
用途
氦
它
是除氢以外最轻的气体,可用
取代氢气填充气球和汽艇;
可利用氦和氧的混合物制成
“人造
空气”供潜水员呼吸,以防得
潜水
可作超低温研究中的制冷剂,
病;
还可作低温温度计的填充气体;
可用做电弧焊中的惰性保护气体。
用途
能产生鲜艳的红光,可用
氖
于
霓红灯、灯塔等照明工程;
氖也可作冷冻剂
致冷温度为25-40K。
浙江岱山建成国内首个海岛灯塔
用途
当电流通过充氩灯管时,
氩
能产生蓝光,可用于霓红
灯、灯塔等照明工程;
氩和氦的混合气体充填灯泡;
常用作保护气体。
用途
氪
制造特种光源、高效灯泡;
其同位素在医学上用于测量
脑血流量和研究肺功能、计
算胰岛素分泌量等。
集光氪气泡
用途
制造特种光源;
氙
用于充填光电管和闪光灯,
有“小太阳”之称;
其同位素在医学上用于测量
脑血流量和研究肺功能、计
算胰岛素分泌量等。
用途
氡
用于
恶性肿瘤的
放射性治疗
三亚氡泉
10.3.2
稀有气体化合物
(1) 1962年,由英国化学家N.Bartlett
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
Xe + PtF6
Xe+[PtF6
(2) 至今已制成稀有气体化合物数百种
如
卤化物 XeF2、XeF4、XeCl2、KrF2
氧化物 XeO3、XeO4
氟氧化物 XeOF2、XeOF4
含氧酸盐 M(I)HXeO4、M(I)4XeO6
稀有气体化合物
1.稀有气体化合物中
简单
化合物甚少
2. 大多数化合物的制备与氟化
物有关,有的化合物可看作
是氟化物的衍生物
稀有气体化合物
3. XeF2、XeF4、XeF6的性质:
(1) 为稳定的白色结晶状共价化合物
(2) 能与水反应
如
2XeF2 +2H2O
→ 2Xe+4HF +O2↑
(3) 是优良的氟化剂
如
2XeF6 +SiO2 → 2XeOF4 + SiF4
VSEPR理论的应用
XeOF4
XeF6
1
V.P.  (8  0  4)  6
2
1
V.P.  (8  6)  7
2
四方锥
畸变八面体
XeF4的经典结构动画
XeF2
XeF4
Xe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