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近代早期的經濟與社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4-2近代早期的經濟與社會

第二節
「1960年代」的政治與社會
本節學習重點
1.認識1960年代的國際局勢及冷戰中的危機
2.學習1960年代美國政治與社會上的重要發展
3.了解法國巴黎學生運動以及「布拉格之春」
4.認識文化大革命的發展與毛澤東思想的影響
5.了解1960年代臺灣經濟與社會的變遷以及兩
岸關係
一、1960年代的國際局勢
(一)柏林危機三次 圖、圖、圖
1961築柏林圍牆
大考題請
按我!
(二)古巴飛彈危機
1959 古巴親蘇(卡斯楚)
1961 豬灣事件
1962 蘇聯佈署飛彈
1962 解除危機(外交秘談)
赫魯雪夫 v.s. 甘迺迪
影片柏林圍牆(請開喇叭)
圖圖圖
影片古巴飛彈危機
(請開喇叭)
二、1960年代的美國
(一)美國陷入越戰的泥沼
1.越南問題
圖、圖、圖、圖、圖
19th後 → WWII後 → 1954
→
1960起
○殖民 北:胡建國 奠邊府之役
北越南侵
南:法控制 ☆南北分裂
美國防堵
2.反戰聲浪興起
結合大學校園民主
(1)戰事不順:中、蘇援北越
(2)軍費龐大:美財政負擔 ↑圖、圖、圖、圖
3.言論自由運動 ex.1964加州大學
☆1960 年代左派思想:馬庫思 (3M)
☆1960 (TOP)、1970年代(末式微)
背景:年輕人不滿政府、社會 ☆ ○樂
主張:解放、反戰、多元文化(圖1、圖2)
問題:毒品氾濫、反社會秩序
4.嬉皮運動
3.言論自由運動
時間:1964年
地點:柏克萊
分校
訴求:反對校方家父長
式管理
1965年結合校外示威靜坐
要求:對外停止越戰
對內進行民主改革
圖4-36 柏克萊分校學
生在請願書上簽名
大考題請
按我!
影片嬉皮(請開喇叭)
5.美國退出越戰
 1973:尼克森 〈巴黎停戰協議〉圖、圖
 1975:北越南下統一 (越戰結束)
華盛頓越戰紀念碑
(二)美國國內爭取民主改革的呼聲不斷
1.背景:主流價值觀WASP、歧視他族 圖、圖
White
白人
Anglo-Saxon盎格魯.撒克遜
Protestant 基督新教徒
WASP
2.黑人民權運動 ☆1963 華府大遊行
代表:馬丁‧路德‧金恩
非暴力方式(圖)
動畫
(請開喇叭)
影片我有一個夢(請開喇叭)
成果
1.1960年代通過民權法案: 保障基本權利
取消公共場所種族隔離(1964年)
廢除選舉權限制(1965年) ☆參政
自由選擇住宅(1968年金恩遇刺後)(圖)
2.詹森總統「肯定性行動」圖:就業、入學
3.2009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圖)
影響:促進其他民權運動發展 ex.婦女運動
圖、圖
二戰女性接替男性粗重的工作說明女
性也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
二、1960年代的歐洲
美蘇冷戰
歐洲相對和平
戰後嬰兒潮,人口快速成長
1960年代形成社會重要力量
☆ 法國(巴黎學運) ○ 達目的
☆ 捷克(布拉格之春) × 被鎮壓
(一)法國巴黎學生運動 1968
※背景︰法國左派支持者不少
※啟發:美國學運
導因
增強
結果
影響
教育問題 工人加入 政府妥協 全W
戴高樂總統 年輕人
圖、圖、圖
影片巴黎學生運動
(請開喇叭)
※影響
亞洲:日本大學生示威(圖) (全共鬥)
歐洲:西德科隆的「政治晚禱會」(圖)
美洲:墨西哥學生運動
(二)捷克「布拉格之春」☆
1.杜布切克與「布拉格之春」
背景:東歐發展遲緩,共黨集權統治
爆發:1967捷克要求改革(圖)
改革:1968杜布切克(改革派)上臺(圖)
「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
2.蘇聯的鎮壓
原因:蘇反感 (∵威脅東歐政局)
行動:蘇鎮壓(圖1、圖2)
3.影響:帕拉赫引火自焚抗議
(捷克反抗精神象徵)
帕拉赫墓
三、1960年代的中國與臺灣
(一)激情的中國
1.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大考題請
按我!
1950年代的改革:
廢除土地私有制(圖)
統購統銷:收歸國營
大躍進:工業化,「超英趕美」(圖)
人民公社:加強控制農民(圖1、圖2)
政策失敗
大躍進結果
各公社誇大產量(圖)
響應大煉鋼鐵(圖1、圖2),荒廢耕地、
濫伐,引發天災、糧食不足
大饑荒(1959~1961年)(圖1、圖2)
政策失敗
毛澤東退居幕後
毛澤東欲整肅當權派
2.文化大革命的發展
開始:1966年五一六通知(圖)
方式:紅衛兵(圖1、圖2)
(1)攻擊毛政敵劉少奇(圖)
(2)破四舊:破壞歷史文物
古蹟(圖1、圖2)
(3)毛澤東個人崇拜
(圖1、圖2)
圖 4-50 文 化 大 革 命 時
《毛語錄》成為「聖經」
發展:
(1)紅衛兵破壞社會秩序 林彪鎮壓
(2) 1968年,上山下鄉(圖1、圖2)
大考題請
減緩社會壓力
按我!
(3)林彪(圖)1971年政變失敗
四人幫取代
結束:1976年毛澤東去世,四人幫垮臺,
「文化大革命」結束
影響:經濟、教育文化發展停滯
3.毛澤東思想對世界的影響 ☆ ☆ ☆
少數激進青年及理想主義者,
如1968年法國學生運動
部分中南美洲激進分子,以農村作為革命
根據地
尼泊爾加德滿都販 德文版(左)和法文版(右)的毛語錄
售的共黨書籍
(二)蛻變的臺灣
1.1960年代臺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1)經濟
1960年代「進口替代」轉「出口擴張」
賺進大量外匯
圖4-52 高雄加工出
口區
(2)社會
製造業和服務業人口超越農業人口
成為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社會
都市化:臺北市都會區、高雄市、臺中市
(圖)
人口低穩定:公衛醫療進步 , 死亡下降,
平均壽命增長(圖1、圖2)
2.1960年代的兩岸關係
雙方對立:1958年金門砲戰後(圖)
外交角力:1960年代
我國外交黃金期:
美國支持、聯合國席次、邦交國多
農耕隊協助非洲國家,爭取建交(圖)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
合國的所有地位與權利(圖1、圖2)
情勢逆轉
The End
本公司已儘力解決著作權,倘有疏漏,請著作權持有者向本公司編輯部洽詢。
圖4-30 柏林圍牆
1986年的柏林圍牆,左邊是東
柏林,右邊是西柏林
柏林圍牆的查理檢查
哨如今成為觀光景點,
立牌面向西柏林的是
蘇聯士兵,面向東柏
林的是美國士兵,面
向西柏林這一面還有
告示以英文、俄文、
法文、德文寫著「您
將離開美國占領區」。
10月17日美軍拍攝到古巴的飛彈布置
由左至右為:美國總統甘迺迪、古巴總理卡
斯楚、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
圖4-31 諷刺古巴飛彈危機的漫畫
圖4-32
胡志明
胡志明與青年士兵。1946~1969年間,胡志明擔任越
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國家主席。
阮文紹
1967~1975年間,
擔任越南共和國
(南越)總統。
南越淪陷後,曾
流亡臺灣。
圖4-33
美國投入越戰
示意圖
越戰爆發後,美軍運來大批物資和軍火。下圖為
美軍設於越南丘陵地的一處砲兵陣地,利用直升
機運送軍需品的情形。
圖4-34 美軍俘虜北越游擊隊員押回營地審問
反越戰運動
當美軍在越戰的傷亡加劇,越南人民所受的巨大傷害亦
為記者所揭露時,美國境內的反戰運動迅速擴大,上圖
為美國反越戰學生與鎮暴軍隊的嚴重衝突。
圖4-35
美國的反越戰行動
美國的反越戰
行動
(上)反戰示威
的人潮聚集華盛
頓國會大廈前廣
場。(下)群眾
高舉「立即撤回
軍隊」、「廢除
徵兵制度」、
「我們不去越南
(打仗)」等標語
牌。
圖4-37 留髮
蓄鬍的嬉皮
許多年輕人會群聚
一處,分享音樂
嬉皮巴士色彩鮮豔亮麗
1973年尼克森下令停止轟炸北越
圖為北越和談代表(左起)春水、黎德壽和美
國國務卿季辛格。
圖為北越的美軍戰俘,在美中關係正常化踏出第一步
後,美國總統尼克森決定自越南戰場完全撤軍。
圖4-38 種族隔離時期美國的一處公廁
只服務白人的餐廳
圖4-39
馬丁‧路德‧金恩在這場遊行中發表了他的著名演說
〈我有一個夢〉 (“I Have a Dream”)。
金恩 (左起第三) 和他的同伴在一家汽車旅館的陽
台上。第二天金恩就在該處被一名白人流浪漢槍殺身
亡,引發全國哀悼及暴動。
美國詹森總統
2009年1月歐巴馬在華盛頓宣誓就職美國總
統
歐巴馬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代表當年金
恩博士的夢想已得到各界的認同,現在美國黑人的
社會地位比1960年代已更向前邁進。
二十世紀中期倫敦婦女街頭抗議要求同工同酬
1970年代婦女運動
要求法律上的平等權
法國的學生運動
1968年春,因爭取
大學生受教權而引發
的學生運動,情勢越
演越烈,最後造成鎮
暴警察與工人、學生
間的暴力事件。
圖4-40 學生與工人與軍警展開巷戰
法國總統戴高樂
日本學生運動海報
圖4-41
德國學生反對美國參
加越戰
圖4-42 捷克民眾在布拉格的廣場靜坐抗議
杜布切克
圖4-43 蘇聯派兵鎮壓「布拉格之春」
蘇聯紅軍鎮壓「布拉格之春」,布拉格市民向坦
克丟擲火罐以示抵抗。
圖4-45
一幅湖南省土地
改革的宣傳畫
圖4-46 大躍進報導農田產量激增的新聞
1958年「大躍進」進入末期,中國各地均傳出畝產
萬斤的「捷報」,圖為華君武漫畫「直衝雲霄」。
圖4-47 上海郊區一家人民公社食堂
中國農民扛著「人民公社好」的標語遊行。毛澤
東曾說:「人民公社這個名字好,包括工、農、
商、學、兵,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
公社的特點,一曰大,二曰公。」
全民大煉鋼
「大躍進」時,許
多地方以自製鍋爐
進行土法煉鋼。
1958年上海滬東造船廠工人慶
祝全國 完成1070萬噸鋼鐵產量
圖4-48
大躍進政策
造成大饑荒
大躍進時期
糧食進出口情形
中國人均占有糧食數量
(公斤)
《人民日報》上的「五一六通知」
發動文化大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毛澤東想藉
機鬥垮劉少奇
準備出擊的紅衛兵
圖為江青(左二)與康生(左)、姚文元(右二),
餘為紅衛兵,正接受人群夾道歡呼。
• 1960年代中國在紅衛兵風潮下,對所謂舊思想、舊文
化、舊風俗發動猛烈的抨擊,圖為北京協和醫院被改
為「反帝醫院」。
文革中的佛像
宗教信仰也被視
為應該破除的舊
風俗,佛像慘遭
紅衛兵破壞
圖4-49
1968年8月,在北
京舉行的文革遊
行隊伍,表現出
對毛澤東的個人
崇拜。
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是中國
最大的石油化學基地。圖為大慶工人上工前先
唸《毛語錄》的情景。
毛澤東與林彪
圖4-51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文革時年輕人歡送
同伴「上山下鄉」
的情景
文革時年輕人下
鄉後努力工作的
情況
圖4-53 臺灣的
人口分布
圖4-54 臺灣近年人口自然增加率
圖4-55 臺灣近年人口結構
圖4-56
金門砲戰中,金門守軍回擊共軍。
圖4-57 農耕示範隊在達荷美指導割稻
國民政府聯合國代表周書楷,以程序問題要求發言,
聲明中華民國不再參加大會議程後,步出會場。
各國代表恭賀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
紛紛趨前與代表團團長喬冠華握手。
99指考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某一衝突事件的兩則報告:
甲:「西方國家正將德國改造成他們的防禦據點。他
們正在把德國變成軍事和政治的一個防衛站,
目的是危害我們的聯盟。」
乙:「如果我們有意去保護歐洲、防範共產主義,我
們必須堅持下去。我相信,為了民主制度的未
來,我們必須留在這座城市,除非我們被迫離
開。」
請問:
1.甲方最有可能是哪個國家?(1分) 蘇聯。
2.乙方報告中有兩個重要詞語可能為雙方衝突的根
源,這兩個重要詞語是什麼?(2分)
(1)防範共產主義;(2)留在這座城市。
解析
二次大戰後,全球進入美蘇冷戰時期。1.甲方報告
提到,「西方國家……據點」,西方國家正是指美
國等民主陣營,可知甲方為共產陣營的蘇聯,故
「我們的聯盟」是指華沙公約組織。2.乙方報告應
屬民主陣營,冷戰本是意識形態的對抗,西方國家
圍堵共產主義,加上二戰後,蘇美英法分區占領德
國和柏林,冷戰後首次衝突即為了德國的統一問題,
最後德國分裂,東西柏林分隔,蘇聯多次要求西方
撤軍柏林,為此曾發生三次柏林危機。由以上可知,
雙方衝突的根源為意識形態上的「防範共產主義」
以及西方拒絕撤軍柏林的「留在這座城市」。
95指考
「敵方坦克與大砲已進入首都郊區,美軍直
升機在建築物樓頂與航空母艦之間往返不停,
將美國公民與少數當地領導人送到安全處。
數萬名曾經支持美國政策的當地人在最後關
頭都遭到拋棄,甚至連他們替美國提供情報
的記錄都來不及銷毀。」這最可能是下列那
一場戰爭的最後場景?
(A)越戰
(B)韓戰
(C)波灣戰爭
(D)國共內戰
解析
這場戰爭結果是美軍自該地區撤退,且戰爭
期間獲部分當地人士支持。(B)聯合國與中共
分別支援南、北韓,雙方最後達成停火協議
結束;(C)波灣戰爭美國戰勝;(D)美國未參
加國共內戰;(A)當時北越企圖推翻南越,美
國為防堵共產勢力,於1961年派兵支持南越,
後來由於美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終於迫使
美軍撤離越南。
98學測
1920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
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1960年代,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
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
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處?
(A)遵循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論
(B)秉持非暴力的公民不服從精神
(C)挑起種族主義以反制種族主義
(D)使用恐怖手段迫使當權者讓步
解析
1858年起英國正式統治印度,但隨著一次大
戰後民族自決等風氣影響,印度人爭取獨立、
自治的呼聲越來越高。面對英國殖民者的強
力鎮壓,領導者甘地提出非暴力的「不合作
運動」主張,引導印度邁向獨立之路。到了
19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著名領袖金恩
服膺甘地的非暴力哲學,宣揚以愛和非暴力
的方式來爭取黑人權利,成功帶動黑人民權
運動的發展。
95指考
1960年代,臺灣學生留美風氣極盛,校園流行
著一句順口溜:「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
美國!」當時,一位臺灣留學生在美國有可能經
驗到下列那些事情?(多重選擇題)
(A)沉迷於搖滾樂、大麻菸和迷幻藥
(B)參與校園的人權示威與反戰遊行
(C)經常與中國留學生激辯統獨問題
(D)批評美國政府出兵伊拉克的不是
(E)群往威廉波特為臺灣少棒隊加油
解析
此題為判斷1960年代美國的生活。(A)當時青
年對於政治與社會體制失望,所以尋求其他方
面的解脫;(B)黑人和少數人種的人權運動在
1960年代的美國校園方興未艾,後來更加上抗
議參與越戰;(C)當時中國尚未開放,所以在美
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多;(D)美國兩次出兵伊拉克
是在1990年代以及2000年代;(E)臺灣的少棒
隊從1960年代的金龍少棒隊起,時常有機會能
參加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賽。
91指考
中國共產黨在其革命階段,以「土地改革」為號召。
但其政權成立後,土地政策卻有很大的變化,以下
關於中共政權成立之後的農業土地政策何者的敘述
為是?
(A)先實施「人民公社」型的集體農場制,其後改行
小農體制,鄧小平改革後又回到集體農場制
(B)先實施小農體制,「人民公社」實施後改為集體
場制,鄧小平改革後重回小農體制
(C)先承認大地主,「人民公社」實施後改為集體農
場制,鄧小平改革後則發展小農體制
(D)先實施集體農場制,實行「人民公社」制時改行
大土地所有制,鄧小平改革後回復集體農場制
解析
中共於1949年後重新分配土地,使農民獲得
土地,是為小農體制。之後實施人民公社,
農民編組為生產隊,以配給制、集體生活、
吃大鍋飯的方式從事生產,是為集體農場制。
1980年代以後,實施責任承包制,部分的農
產品能自由買賣,又回到小農體制。
97學測
一本數學課本上的習題是:「公社領導計畫
在五年內將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提高為原來
的150%,問:每一年應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
分之幾?」這應當是何時何地使用的課本?
(A)1910年的基輔
(B)1940年的柏林
(C)1965年的武漢
(D)1980年的西貢
解析
從「公社」、「領導」可推測此應是社會主義國家。
(A)基輔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後方為共產國家;(B)
柏林在1940年為納粹德國統治;(C)(D)為共產主義
國家,與題幹條件符合;(C)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58年,進行「大躍進」運動,期望在農業、工
業都可以大幅提升,定下誇張、驚人的生產目標,
以致「浮誇風」嚴重、隱匿實情,形成連續多年的
饑荒情形;越南則於1986年開始改變經濟政策,
學習市場經濟模式,改革開放,致使經濟大幅成長。
由此可以推知,答案為(C)
99學測
一群學生接到政府命令,前往草原上放牧
牛羊,名為「學習」。不巧,這年冬天風
大雪大,牛、羊損失甚多,有些學生受不
了草原生活的艱苦,潛逃回城巿,但又被
遣送回草原。若干年後,政府政策改變,
他們才獲准回到都市,繼續求學就業。這
種情景最可能發生在何時何地?
(A)1871年,法國
(B)1910年,俄國
(C)1941年,德國
(D)1970年,中國
解析
由題幹可知該國學生曾因政府政策中斷學業,離城到鄉
下。四選項中,(A)1871年的法國正值普法戰爭戰敗,
法國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B)1910年的俄國為帝俄
末期,社會民生問題嚴重,大部分人口是農奴;(C)
1941年的德國處於二次大戰,可做為兵源的學生應該不
會被派往草原放牧;三者都沒有大規模遷移學生的情形,
答案應為(D)1970年的中國,當時為文化大革命時期,
學生組成紅衛兵進行造反運動,後期嚴重破壞社會秩序,
1968年開始政府大規模將學生強迫送到偏遠地區、經濟
落後的農村「學習」,稱為「上山下鄉」,以紓緩社會
壓力,造成學生學業中斷、青春荒廢,中國的教育與學
術受到打擊與停滯,到1970年代後期,學生通過請願、
罷工等方式要求回城,政府方於1978年10月停止上山
下鄉運動,而後大部分的知青都返回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