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中药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项目二中药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学习情境二
一、理 论 基 础
二、 任
务
一、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
二、理化性质
三、检识方法
四、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 结构与分类
(一)基本结构
1、定义:
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
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6C-3C-6C
一、黄酮苷元的结构分类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A、B
环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等取代基。
根据黄酮母核中C环氧化的程度、
是否开环、B环连接特点,可将黄
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
黄酮及黄酮醇类
橙酮类
二氢黄酮与二氢
黄酮醇类
花色素类
查耳酮和二氢查
耳酮类
黄烷-3-醇类
其他黄酮类
异黄酮和二氢异
黄酮
(一)黄酮及黄酮醇类
flavones & flavonols
结构特点:C环为γ-吡喃酮结构,B
环与C2位相连,黄酮醇C3位有羟基取代。
如:金银花
木犀草素(luteolin):
存在于忍冬藤、菊花、金
银花、浮萍中,具有抗菌
作用。
如:黄芩
黄芩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抗
菌成分主要有黄芩苷
(baicalin)、次黄芩素
(wogonin)等。
槲皮素(quercetin)具有抗
炎、止咳祛痰等作用。槲皮素
片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此外还
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
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
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
脉血流量等作用。
芦丁(rutin)是槲皮素的3-O芸
香糖苷。用于治疗毛细管脆弱引
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的辅
助治疗剂。
豆科植物槐米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
(二)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
flavanones & flavanonols
结构特点:C环C2、C3上的双键被氢化饱和。
甘草苷(liquiritin):
具有溃疡抑制作用;
橙皮苷(hesperidin)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肌
梗塞的药物,医药工业中用作制药的原料,是
中成药脉通的主要组成之一。
甘 草
水飞蓟素是二氢黄酮醇与苯
丙素衍生物缩合成的黄酮木脂素
类成分。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
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代谢
中毒性肝损伤。
(三)查耳酮类(chalcones )
结构特点:C环开环,为苯甲醛缩苯乙酮衍生
物,碳原子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不同。
查耳酮主要分布于菊科、豆科、苦苣
苔科植物中,其邻羟基衍生物(2′-OH查
耳酮)是二氢黄酮的异构体,在酸、碱或
酶催化下能相互转化,故在植物界查耳酮
往往与相应的二氢黄酮共存。
菊科植物红花
红花所含的色素红花苷
是第一个发现的查耳酮
类植物成分。
红花在开花初期,花冠呈淡黄色;开
花中期,花冠呈深黄色;开花后期或采收
干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氧化成红色。
(四)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类
结构特点:B环连接在C3位上,为3-苯基色原
酮,C2、C3以单键相连的为二氢异黄酮。(主
要存在于豆科、鸢尾科等植物中。)
如:豆科植物葛
葛根主要含有下列几种异
黄酮类成分:
•
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
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大豆素
具有类似罂粟碱的解痉作用。
大豆苷、葛根素及大豆素均能缓
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广豆根中含有的紫檀
素、三叶紫檀素苷和高丽槐素属于二氢异
黄酮类衍生物。
(五)橙酮类
结构特点:可看作是黄酮的C环分出一个碳
原子变成五元环,其余部位不变。是黄酮
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苯骈呋喃的衍生物,
又名奥弄。
橙酮在中药中不多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
菊科、苦苣苔科及单子叶植物莎草科中。
如在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就属
于此类。
(六)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又称花青素,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
的色原烯的衍生物。是形成植物蓝、红、
紫色的色素。
植物中存在的花色素有矢车菊素、飞燕草
素、天竺葵素等以及相应的苷。
(七)黄烷醇类
结构特点:黄烷醇类生源是由二氢黄酮
醇类还原而来,可看成是脱去C4位羰基氧
原子后的二氢黄酮醇类。
黄烷-3-醇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大多是缩合鞣质的前体,
如:儿茶素类,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黄烷-3、4-二醇衍生物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这类化合物
常可聚合而具有鞣质的性质。
(八)其他黄酮类
1、讪酮:基本结构为苯并色原酮(双苯吡
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如石韦、芒果叶及知母叶中都含有的止咳
祛痰成分芒果苷和异芒果苷。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
2、高黄酮类:基本结构为苯甲基色原酮,C
环与B环间多了一个-CH2-;如中药麦冬中
的麦冬高异黄酮A。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Vp样作用:芦丁、橙皮苷等有Vp样作用,能降
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
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扩冠作用:芦丁、槲皮素、葛根素、人工合成
的力可定。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樨草素
芦丁片
芦丁是从中国所独有的国槐的花蕾中提取的植物
药,也称维生素P,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
透性和脆性的作用,是心脑血管保护药,国内用
于心脑血管药品制剂的主要成分,国外还大量用
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
2. 抗肝脏毒作用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具有保肝
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
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儿茶素(catergen)也可抗肝脏毒
作用,治疗脂肪肝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
碳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
水飞蓟片
本品为菊科植物水飞蓟(紫花)[Silybum
marianum (L) Gacntm的果实,经提取精制
所得的淡黄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味、无臭、
易溶于丙酮、模酸乙酯、乙醇及由醇、难溶于氯
仿,不溶于水,主要化学成份为水飞蓟宾
(Silybin) C25H22O10及其异物等黄酮类物
质。
功能与主治:本品具有保肝及降血脂作用,用于
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变、代谢中毒性肝损伤
及高血脂症。
3. 抗炎
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
皮素等具抗炎作用。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5. 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大豆素:解除平滑肌痉挛;
大豆苷、葛根素及葛根总黄酮可缓解高
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奈酚、
芫花素、羟基芫花素:止咳祛痰。
6、雌性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daidzein)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
用,可能与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
7. 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
供氢离子,故有显著的抗氧特点。
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
突变等作用。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多为结晶性固体,少为(如黄酮苷类)无定形粉
末。
2、旋光性
(1)游离的各种苷元母核中,除二氢黄酮(醇)、
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无光学活性。
(2、3位无双键时,具有旋光性)
(2)苷类具有糖分子,均具有旋光性,一般为左旋。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
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
2
*
O
(2-位)
游离黄酮
黄酮
黄酮醇
异黄酮
查耳酮(二氢 )
橙酮
花色素类等
O
*
*
O
OH
O
O
(2,3-位)
(无)
3、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
助色团(如-OH、-OCH3等)的种类、数
目以及取代位置有关;
色原酮部分原本无色,但在2位引入苯环
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且通过电子的
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表现出颜
色。
交叉共轭体系:两组双键互不共轭,但分别
与第三组双键共轭。
++
OO
OO
7 7
OO
OO
有
交叉共轭体系
'
4 4'
OO
++
OO
无
黄酮(灰黄~黄色)
黄酮醇(灰黄~黄色)
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花色素类(颜色随pH而改变)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二氢异黄酮
(三)溶解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
存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1)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丙酮)及
稀碱水中;
1、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分子,使分
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更难溶
于水;
2、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无交叉共轭体系,由于吡喃酮
环已被氢化成为类似于半椅式结构,破坏了分子的平面性,
为非平面型分子。分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
下降,溶解度稍大;
3、异黄酮类B环由于受吡喃酮环羰基的立体障碍,分子的平
面性降低,故亲水性比平面型分子增加;
4、花色苷元(花色素类)虽为平面结构,但离子形式存在,
具有盐的通用性,水溶度较大;
(三)溶解性:符合苷的溶解性规律
水 甲醇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水
1.游离黄酮
-+
++
+
+
+
+(酚羟基)
取决于
分子的立体结构
取代基团的性质、数目、连接位置
引入羟基,数目多,7、4‘-位,水溶度较大
羟基甲基化(-OCH3), 水溶度降低R=H
平面型分子
黄酮
黄酮醇
查耳酮
(交叉共轭)
水溶度小
非平面型分子
二氢类(C-环半椅式结构)
异黄酮(羰基与B-环立体障碍)
分子间排列不紧密,
水分子易于进入
水溶度大
H
2
O
R
O
H
R=OH 二氢黄酮醇
R=H 二氢黄酮
黄酮类苷元溶解度大小:
花色素苷元>二氢黄酮(醇)>异黄
酮>黄酮(醇)、查耳酮
2)苷:
黄酮苷一般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
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二糖链苷>单糖链苷;
多糖苷>单糖苷;
C3-羟基苷>C7-羟基苷( C3-羟基苷与C4羰基的立体障碍使分子平面性降低)
黄酮苷(亲水性)
水 甲醇乙醇 乙酸乙酯 氯仿 乙醚 稀碱
+
++
++
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
三糖苷 > 双糖苷 > 单糖苷 > 苷元
3 - O - 糖苷 > 7 - O - 糖苷(平面性分子)
花色素(平面性分子,离子型) > 非平面性分子 > 平
面性分子
(四)酸碱性
1、酸性
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碱
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由于酚羟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
以黄酮为例:
7,4,-OH>7或4,-OH>一般酚-OH>3或5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酸性强弱规律:
7,4,-OH>7或4,-OH>一般酚-OH>3或5OH
原因:
羰基的吸电子效应,使处于对位上7,4,-OH
在P-π共轭效应的影响下,酸性较强;其他位置
上的羟基其次;C3、C5位上羟基因能与C4位羰基
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最弱。
2、碱性:
Cl
O+
γ-吡喃酮环1-氧原子
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
OH
仅溶于强的、浓酸
+水
(浓硫酸)
烊 盐(呈色)
应用
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黄酮、黄酮醇 —— 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 —— 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 —— 橙红~洋红
异黄酮(二氢)—— 黄色
橙酮 —— 红~洋红
三、检识方法
(一)还原反应
1、HCl-Mg粉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类在盐酸-镁粉作用下,易被氢化还原,迅速生成
红-紫红(个别有绿-兰色);
将样品溶于甲醇或乙醇,加少量镁粉振摇,滴加
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必要时微热)即可出现
颜色。B环有-OH或-OCH3取代时,颜色随之加
深,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则不反应。
(一)还原反应
反应类型
盐酸-镁粉
反应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查耳酮、橙酮、
儿茶素类、异黄酮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其它黄酮类
(-)
钠汞齐反应
黄酮、二氢黄酮
红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红
黄酮醇类
黄~淡红色
二氢黄酮醇类
棕黄色
备注
二氢黄酮类特有
(二)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下列结构单
元,常可与铝盐、铅盐、锆盐、镁盐等试
剂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
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三氯化铝
(AlCl3)
PPC\TLC
黄色
鲜黄色荧光
3-OH,4-C=O
5-OH,4-C=O
邻二酚羟基
(4‘或7,4’黄酮醇,天蓝色荧光)
示
锆盐
锆盐-枸橼酸
3-OH或3,5 -二OH
(ZrOCl2)
氨性氯化锶(SrCl2)
三氯化铁(FeCl3)
备注
枸橼酸
黄色
黄色不褪
黄色褪去
5-OH
示
邻二酚羟基
酚羟基
绿、棕乃至黑色
紫、蓝、绿
PPC
(三) 硼酸显色反应
硼酸
5 - 羟基,4 - 羰基黄酮
(H3BO3)
黄色,绿色荧光(草酸液)
6′-羟基,4 - 羰基查耳酮
黄色,无荧光(枸橼酸)
(四) 碱性试剂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氢氧化钠溶液
黄酮 — 黄 ~ 橙色
查耳酮、橙酮 — 红 ~ 紫红
二氢黄酮 — 黄~橙色(冷)
母核类型鉴别
深红~ 紫红(较长时间或加热)
黄酮醇 — 黄色 [O]
稀氢氧化钠
备注
棕色
邻三酚羟基黄酮类 暗绿~蓝绿色纤维状
氨蒸气或碳酸钠溶液
颜色变化
邻三酚羟基鉴别
TLC、PPC
(五)与五氯化锑反应
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
(六)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
四、 提取与分离
提取
1、醇提取法
2、热水提取法
3、碱溶酸沉法
分离
1、溶剂萃取法
2、PH梯度萃取法
3、色谱法
任务一
槐米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1、存在形式
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多以苷的形式存
在;
2、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3、化学成分:芸香苷、槲皮素、另皂苷等。
4、理化性质:芸香苷为槲皮素-3-O-芸香糖。在冷水中的
溶解度很小,在沸水中可溶等。
5、采用碱水提酸沉淀法
槐米粗粉
加约6倍水及硼砂适量,煮沸,在搅拌下加入石灰
乳至PH8~9。在保持该PH条件下,微沸20~
30min,随时补充失去的水分,趁热抽滤,药渣加4
倍量水,同法再提2次
合并提取液
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PH=5,搅匀,静置,
抽滤,水洗至洗液呈中性,60℃干燥
芸香苷粗品
热水或乙醇重结晶
芸香苷
碱水提酸沉淀法
适用于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如槐米中
芦丁的提取。
注意事项:
①酸碱度不宜过大
②邻二酚羟基的保护:碱性条件下,邻二酚
羟基易被氧化,加硼砂保护
③石灰乳的加入可除去果胶、粘液等水溶性
酸性杂质
任务二
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1、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能。
2、化学成分: 黄芩苷主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作用,还含有黄
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千层纸素苷等30余种黄酮
类化合物。有些还具有抗癌作用。
3、理化性质:黄芩苷在黄芩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含有
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主是保存或炮制不当
黄芩变绿的主要原因。
4、提取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酶解和氧化。
5、 采用热水提取法
。
1、提取
2、分离(采用聚酰胺色谱法)
任务三
葛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采用醇提取法
根据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均溶于乙
醇,再用醋酸铅生成沉淀,最后利用各异
黄酮类化合物极性不同,采用色谱法分离。
苷类(Glycosides)
苷类又称为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
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
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
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
物。如苷香苷
苷类由结构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苷元 + 糖 → 苷
可变因素较多,尤其是苷元部分,种类
繁多,十分复杂。因此,苷的分类也有多
种方法。
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
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连接的键称
为苷键,形成苷键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几乎所有的天然产物如黄酮素、蒽醌素、苯
丙素、萜类、生物碱等均可与糖或糖的衍生
物形成苷。
苷的共性:糖和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
组成的化合物虽不称为苷,但它们形成的化
学键均称为苷键。)
糖类
一、单糖的结构
糖类亦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植
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天然
产物生物合成的初始原料。
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成分外,有些在
抗肿瘤、抗肝炎、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
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单糖(monosaccharides)是多羟基醛或多
羟基酮类化合物,亦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
物的基本单元。
表示单糖的结构式包括Fischer投影式、
Harworth投影式和优势构象式三种。多以
Harworth投影式表示。
二、糖的分类
(一)单糖:包括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
碳酮糖、甲基五碳醛糖、氨基糖、去氧糖、
糖醛酸、糖醇等
1、五碳醛糖
2、六碳醛糖
3、六碳酮糖
4、甲基五碳醛糖
5、氨基糖
6、去氧糖:2-位碳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的单糖分
子。
7、糖醛酸
8、糖醇:单糖的醛基被还原成羟基所得到的
化合物。
(二)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1、定义: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
直链或支链聚糖。
2、按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基数目可将其分为二
糖、三糖、四糖等。
3、按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将其分成还
原糖和非还原糖
1)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如
麦芽糖、芸香糖等
2)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
过脱水缩合而成的低聚糖称为非还原糖。
如蔗糖、海藻糖等
(三)多聚糖(Polysaccharides),简称多糖
1、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结构复
杂的大分子化合物。一般多糖都由100个以上甚至
几千个单糖组成。
2、基本性质:甜味、强还原性的消失而不同于单糖。
3、多糖的研究与应用
免疫促进功能、肿瘤抑制功能、搞HIV活性
4、多糖的分类
1、按其在植物中的功能,可分为两类:
作为动植物的支持组织,不溶于水,如纤维
素、甲壳素等;
作为动植物的贮存养料,可溶于热水,如淀
粉、肝糖原等。
2、按照单糖的组成可将多糖分成均多糖和杂
多糖; 由一种单糖组成为均多糖;由二种
以上单糖组成的为杂多糖。
3、常见的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葡
聚糖、果聚糖、半纤维素、树胶、粘
液质等;
常见的动物多糖:肝糖元、甲壳素、
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 等。
三、糖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一)糖的理化性质
(1)具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
二醇基结构,可被氧化;如银镜反应,斐
林反应;
(2)单糖在浓酸(4-10n)加热条件下,脱
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
衍生物。多糖和苷类在浓酸的作用下水解
成单糖,然后再脱水形成相应的产物。如
Molish反应。
(二)糖的检识
(1)碱性酒石酸铜(Fehling试剂)反应
R-CHO + 2Cu(OH)2 + NaOH → RCOONa + Cu2O ↓(黄红色) +3H2O
适用于还原糖,碱性酒石酸铜应新鲜配制。
(2)氨性硝酸银试剂(Tollen试剂):银镜
反应
R-CHO + AgNO3 + NH3H2O →
R-COONH4 + Ag↓
金属银附在试管壁上呈光亮银镜或析出黑色
沉淀。
(3)α-萘酚-浓硫酸反应(Molish反应)
单糖、多糖、苷类都可在浓硫酸作用下
与α-萘酚试剂反应。本法可用于苷和苷元的
区别。
结晶和重结晶法
2.溶剂的选择
1.结晶的条件
结晶与
重结晶
4.纯度的判断
3.结晶的方法
色谱分离法
一、吸附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基本原理
吸附剂
洗脱剂
操作方式
被分离的物质
1.硅胶
一种酸性吸附剂,使用于分离
中性和酸性成分
(1)用法
(2)型号
2.氧化铝
由氢氧化铝灼烧而得,分为
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
(1)用法
(2)型号
3.活性炭
作用
分
非极性吸附剂
分离氨基酸、糖类和苷类等水溶性成
极性顺序:
石油醚 < 环己烷 < 二硫化碳 < 四氯化碳 <
三氯乙烷 < 苯 < 甲苯 < 二氯甲烷 < 乙醚
氯仿 < 乙酸乙酯 < 正丁醇 < 丙酮 < 乙醇
< 甲醇 < 吡啶 < 酸 < 水
混合溶剂
1.极性吸附剂
被分离得化合物极性基团极性越大、数
量越多吸附力越强,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
强。
2.非极性吸附剂
极性越小吸附力越强。
二、分配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正
相
分
配
色
谱
反
相
分
配
色
谱
基本原理
正相
色谱
反相
色谱
极性物质吸附强
非极性物质吸附弱
极性物质吸附弱
非极性物质吸附强
后出
先出
先出
后出
(一)基本原理
(二)支持剂
(三)分配色谱种类
正相分配色谱 反相分配色谱
(四)操作方式
1.纸色谱
2.分配薄层色谱
3.分配柱色谱
(一)聚酰胺结构
O
H2
C
*
C
H2
H2
C
C
H2
C
C
H2
*
N
H
n
CH2
CH2
N H
O
O
N
C
O
ÒÆ
¶¯Ïà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H N
CH2
O
CH2
CH2
C
H
CH2
CH2
¹Ì ¶¨ Ïà
C
O
H
O
H O
N
CH2
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
(二)基本理论-氢键
吸附强度的影响因素
1.溶剂种类
2.化合物结构
(1)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吸附越牢。
(2)形成氢键基团的位置不同,吸附强度不同。
(3)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程度越多吸附性越强。
(4)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