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件下载

《论语》导读
第十一讲
孔子的中庸之道
一、中庸思想的含义和立论根据
1、基本含义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论语·雍也》)
朱熹:“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居中守正乃不易之常道、常理。
2、立论根据:执两用中
执两:一分为二的世界观;
用中:合而为一的天道观。
“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二、“尚中”:品人选才交友的标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
及。”(《论语·先进》)
师: 子张,商: 子夏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
路》)
中行:奉行中庸之道行事的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质:质朴无文,野:粗鄙野蛮;
文:言语举止、服饰风度,
史:担任祭祀卜筮记事的史官,服饰讲究,
借指华而不实。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
鞟。”(《论语·颜渊篇》)
驷不及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鞟”:kuo,剃掉绒毛的皮革
三、中道:日常思想行为的准则
1、行为的中庸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
已甚,乱也。”(《论语·泰伯》)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礼”:理性、规范、节制
(《论语·泰伯》)
2、情感的中庸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
欲其死,是惑也。”
(《论语·颜
渊》)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
侫人殆。”
(《论语·卫灵公》)
3、思想的中庸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
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叩其两端而竭:穷尽事物问题的正反利弊得
失等两个方面而已,不固执己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学
而》)
——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论
4、六言六蔽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
未也。居!吾语女:(不好学:不好学礼)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荡:不知所归)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贼:伤害)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绞:言语尖刻)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四、中道:政治治理的方略
1、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可偏废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庶:人口众多;
富:仓廪实,物质文明建设
教:知礼节,精神文明建设
2、“宽猛相济”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
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
“宽”:政治环境、法律政令的相对宽松,
“猛”:政治环境、法律政令的相对严酷。
3、领导思想修养和领导行为原则:
——尊五美,屏四恶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再比如),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
司。”
(《论语·尧曰》)
五、情理合一:中庸之是非观
1、中西方的情理观比较
西方人的情理观:
传统:崇尚理性,贬低情感 ;
现代:崇尚情感,贬低理性;
日常生活中:情理不容
中国人的情理观:
理以情为基,情以理为导
通情达理、合情合理、情理圆融
2、融情入理、融理入情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
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
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篇》)
“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
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
‘直在其中矣’。”
([宋]邢昺bǐng)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
也。”
(《论语.先进》)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孔子之子伯鱼,才不
及颜渊)才与不才,从亲情而言,都是你我的儿子。
不可徒行:孔子所乘,诸侯所赐,大夫行必
有车。以车为椁,不合时礼。
3、孔子思想的逻辑体系
仁
礼
情
理
以伦理亲
情为基础
以理性规
范为指导
通情达理、合情合理、情理圆融
思考:
如何理解大义灭亲与父子相隐的关系?
如何理解父子相隐与见义勇为的关系?
如何理解父子相隐与诚信的关系?
如何理解父子相隐与官官相护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理与人情的关系?
六、时中与权变:中庸的内在本质
时中:奉行中庸要相机而动、随时应变;
权变:权衡利弊得失,灵活变通,不固执一
端,死钻牛角。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
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
忌惮。”
(《中庸》)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
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
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
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
然乎?”
(《论语·宪问》)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an):言未
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
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
以速则速,孔子也。”(《孟子·公孙丑》)
“执中无权,犹执一,所恶执一者,为其贼
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
权也。”
(《孟子·离娄上》)
“道之所贵者中,中之所贵者权。”
(朱熹《孟子集注》)
曾参事父的故事: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
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子曰:“汝不闻乎,昔
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
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
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
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yi死亡)而不避。既身
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
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
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
六、中庸思想的引申
1、无为而治非消极遁世
2、成府但不圆滑
3、正直但不清高
4、
5、
6、聪明与糊涂相间
7、审时度势但不随波逐流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自负不应傲物
18、外圆又要内方
19、
20、
21、
22、
23、
24、高标低调笑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