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下 篇
各论
第七章
补益剂
1、定义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
统称补益剂。
补益剂
立法原则
虚者补之
《素问·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补益剂
2、适应病证
五脏虚损证
补益剂
3、分类
补气--气虚证
补血--血虚证
气血双补--气血两虚
补阴--阴虚证
补阳--阳虚证
阴阳并补--阴阳两虚
补益剂
配伍组主规律
⑴直接补益
⑵间接补益
⑶补脾胃
⑷补血兼补气
⑸补阳兼补阴
补阴兼补阳
一般针对肾的补益
补益剂
4、使用注意
⑴要辨清虚证的实质和具体病位
⑵注意虚实真假
⑶要注意脾胃功能
⑷注意煎服法
补益剂
第一节
补
气
补益剂
脾肺气虚证主要症状
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
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
白,脉虚弱,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或
子宫脱垂等。
补气
望:面色萎白
闻:声低息短
问:倦怠乏力
切:脉来虚弱
食少便溏
脾气虚
心悸怔忡
心气虚
十
自汗恶风
肺气虚
易感风寒
两胁不舒
肝气虚
郁郁寡欢
其中,脾胃气虚是后天之气不足的常
见证型基础。
补气
组方规律
补气药 + 除湿药(芳化、淡渗)
行气药
补气
四君子汤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气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受纳与健运乏力
脾运
胃化
气乏
虚力
饮食减少
湿浊内生
大便溏薄
四肢肌肉无所禀受
四肢乏力
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萎白
肺气虚
气短,语声低微
舌淡苔白,脉虚弱
四君子汤
功用:益气健脾。
方解:
人
参
白
术
茯
苓
甘
草
君
臣
佐
使
四君子汤
配伍结构
白术、茯苓
是健脾祛湿的常用配伍组合。
四君子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
是补气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四肢
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
加减变化
呕吐 加半夏
胸膈痞满 加枳壳、陈皮
心悸失眠 加酸枣仁
兼肾阳虚 加附子
四君子汤
附方
1.异功散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
痞闷。
四君子汤
2.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生姜。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
思饮食,脘腹胀满,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气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脾
虚
湿
盛
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湿盛:肠鸣泄泻,胸脘痞闷,饮食不化。
佐证:舌苔白腻,脉虚缓。
参苓白术散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方解:
人 白 茯 山 莲 白 苡 砂 陈 桔 甘
扁
参 术 苓 药 肉 豆 仁 仁 皮 梗 草
君
臣
佐
佐使
参苓白术散
桔梗的配伍意义
1.开宣肺气以通利水道。
2.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增强保肺之功。
参苓白术散
配伍特点
1.药性平和,温而不燥, 补而不滞。
2.肺脾同治,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
辨证要点。
参苓白术散
加减变化
兼里寒而腹痛 加干姜、肉桂
参苓白术散
附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
肌热烦渴。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Ⅰ类
《内外伤辩惑论》
补气
主证分析:脾虚气陷证
•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
软,面色萎白。
•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
崩漏。
补中益气汤
主证分析:气虚发热证
病机: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阳
气,化火上攻。
“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
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
上冲,作蒸蒸燥热” (李东垣)
补中益气汤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黄 人 白 当 陈 升 柴 甘
芪 参 术 归 皮 麻 胡 草
君
臣
佐
使
补中益气汤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补气与养血结合,意在“阳生阴长”
补而不滞
补中益气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
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补中益气汤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补中益气汤
加减变化
•
•
•
•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腹痛加白芍。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兼贫血,加补血药(四物)、补肾药(枸杞、鹿
胶)。
• 月经过多,去柴胡、当归,重用人参或加止血药。
• 小便不利,加泽泻、车前。
• 便秘,重用当归或加适量火麻仁、肉苁蓉。
补中益气汤
生 脉 散
Ⅰ类
《医学启源》
补气
主证分析:气阴两伤证
(1)暑热汗多,耗伤气阴。
神疲乏力,短气;多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
数。
(2)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咳则汗出,脉
虚细。
生脉散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解:
人
麦
参
冬
五
味
子
君
臣
佐
生脉散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
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
辨证要点。
生脉散
使用注意
1.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
宜用。
2.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
方可使用。
3.病情急重者全方用量宜加重。
生脉散
加减变化
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甘温之
人参。
生脉散
玉屏风散
Ⅰ类
《医方类聚》
补气
主证分析:
表
虚
证
气虚基础见症
表卫不固:自
汗,易感外邪
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方解:
君
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臣
白术-健脾益气
佐
防风-祛风,御风
配伍特点: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完带汤
Ⅰ类
《傅青主女科》
补气
主证分析: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
“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
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
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
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傅青主女科》)
木不疏土
脾虚不运
湿盛
肝郁
不能升发
脾不升清
湿带
浊下
下量
注多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解:
白 山 人 苍 白 车 陈 柴 黑 甘
荆
前
术 药 参 术 芍 子 皮 胡 芥 草
君
臣
佐
使
补中益气汤
配伍特点:
寓补于散,寄清于升,
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运 用
辨证要点
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随证加减
兼寒湿,小腹疼痛,加炮姜、茴香;腰
脊酸软,加杜仲、续断;带下日久,量多滑脱
者,加龙骨、牡蛎。
使用注意
带下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
补
血
补益剂
组方思路
血
虚
证
直接补血:补血药
补
血
补气药:益气生血
间接补血
补肾药:肝肾同源
活血药:祛瘀生新
行气药:使补而不滞
补血
四 物 汤 Ⅰ类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补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全身)血虚不荣
营
血
虚
滞
头昏目眩,面色无华,心
悸失眠唇淡甲枯,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血海空虚,
经水亏乏,
冲任虚损
经少或闭经
冲任不固
妇
科
胎动下血,漏下
血行不利
月经不调,脐腹作痛
四物汤
功用:补血调血。
方解:
熟地
君
白芍
当归
川芎
补血填精
滋阴养血
臣
佐
补血,活血
活血,行气
四物汤
组方结构的灵活运用
君
血滞:
川芎
月经不调:当归
腹痛:
白芍
赤芍
当归
活血不伤血
熟地
偏虚:熟地
白芍
川芎
偏瘀:川芎
赤芍
熟地
偏虚:熟地
当归
川芎
偏瘀:川芎
当归
熟地
“血家百病此方宗”
四物汤
配伍特点
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四物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以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
辨证要点。
四物汤
加减变化
⑴内科
贫血:重用熟地、白芍,少用川芎,
+补气药+补肝肾药
头痛(血虚头痛)多伴头昏:
+天麻、丹参、枣仁、僵蚕
四物汤
⑵妇科
月经
不调
先期,
量多
后期,量
少,色黯
兼气虚证:+人参,黄芪-圣愈汤
兼热证:+黄芩、丹皮、栀子
兼寒证+肉桂、炮姜、艾叶
兼血块,腹痛+桃红、红花
痛经:合四逆散+香附+金铃子散
桃红四物汤
伴腰痛+杜仲、川断、寄生
妊娠病
胎漏
+止血药:阿胶、艾叶;
+安胎药:白术、砂仁、桑寄生四物汤
⑶骨科
坐骨神经痛:重用当归、川芎
+穿山甲(王不留行)、乌梢蛇、蜈蚣、牛膝
肩周炎
+桂枝、姜黄 寒甚:附子
葛根、羌活 痛甚:全蝎、僵蚕
偏热:石膏、知母、秦艽
⑷皮肤病(血虚生风)(慢性皮肤病)
+首乌、白鲜皮、蝉蜕、龙衣、荆芥。
四物汤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不宜使
用。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Ⅰ类
《内外伤辨惑论》
补血
主证分析:血虚阳浮。
主证:发热。证象(类)白虎。
血虚
阴不维阳
阳无所附
浮越肌表
当归补血汤
白虎汤证与当归补血汤证比较
白虎汤证
当归补血汤证
病机:气分热盛证(实热)
血虚阳浮证(虚热)
见证:烦渴饮冷
烦渴喜温饮
身大热大汗
身热无汗
脉洪大
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当归补血汤
血虚发热的机理
1.劳倦内伤--阴血不足--阴不制阳
发热
2.急性大量失血--气无所附-- 阳气外越
浮阳充斥脉道--脉洪大
阳气外越而耗损--脉虚
卫气外泄→肌表失固→津液外出--多伴汗出
血
虚
阳
浮
当归补血汤
功用:补气生血
1.生血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尔”
《名医方论》
黄芪-补气 2.固表以挽回阳气
“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不及,
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 --张秉成
3.摄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当归-养血,和血
当归补血汤
用量特点:
⑴血虚发热的基础方
黄︰归
5︰1
⑵补血的基础方
黄︰归
3︰1
当归补血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
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
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红外,
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当归补血汤
使用注意
阴虚潮热证忌用。
当归补血汤
加减变化
妇女经期或产后感冒发热头痛
加葱白、豆豉、生姜、大枣
疮疡久溃不愈,气血两虚而余毒未尽
加银花、甘草
血虚气弱出血不止
加煅龙骨、阿胶、山茱萸
当归补血汤
归 脾 汤 Ⅰ类
《正体类要》
补血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食少体倦,面色萎黄
舌淡
便血、尿血、
崩漏、月经过多
脾失健运
脾不统血
失眠、健忘
心神失养
心悸、怔忡
心体失养
脾
胃
气
虚
心
血
不
足
心气脾
脾血不
两不统
虚足血
归脾汤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解:
人 黄 白 茯 当 龙 酸 远 木 生 大 甘
眼 枣
参 芪 术 苓 归 肉 仁 志 香 姜 枣 草
君
臣
佐
佐使
归脾汤
配伍特点
⑴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⑵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⑶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归脾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
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
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归脾汤
加减变化
• 崩漏下血偏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偏
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皮下
出血,加紫草、仙鹤草、重用大枣或加花
生衣。
• 若用于再障,加阿胶、肉苁蓉、补骨脂。
用于贫血,可加熟地。
归脾汤
第三节
气血双补
补益剂
炙甘草汤 Ⅰ类
《伤寒论》
气血双补
主治病机分析
心气
心
肺血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两不
虚足
血虚不能养心盈脉
心动悸
脉结代
气虚肺弱不用
肺
阴血不足,虚火
灼肺,肺叶枯萎
肺痿
炙甘草汤
主治证分析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
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痨肺痿。
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
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
大便干结,脉虚数。
炙甘草汤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
生 炙 人 大 阿 麦 桂 生 清
地 甘
黄 草 参 枣 胶 冬 枝 姜 酒
君
臣
佐
使
炙甘草汤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
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
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
炙甘草汤
加减变化
偏于心气不足 重用炙甘草和人参
偏于阴血虚
重用生地、麦门冬
心阳偏虚 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
阴虚而内热较盛 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
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
炙甘草汤
附方: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辩》)
• 组成:炙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 生白芍六钱
麦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
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
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炙甘草汤
第四节
补
阴
补益剂
组方思路
阴
虚
阴
亏
滋阴药
虚 清虚热药
热
肾 填精补髓药(温润);利尿药
肝 行气疏肝药
调理功能药
心 养心安神药
肺 宣肺止咳药
胃 和胃降逆药
补阴
六味地黄丸 Ⅰ类
《小儿药证直诀》
补阴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精髓不足——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
肝
肾
阴
虚
足跟痛, 牙齿松动,小儿囟门迟闭
虚热内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滑精、牙痛、消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味地黄丸
功用:滋补肝肾
方解
君
熟地 -滋肾填精 利湿泻浊
泽泻
三补
山茱萸
臣
山药
滋肾补肝 防熟地之滋腻
涩精敛汗 泻相火
丹皮
滋肾补脾
茯苓
健脾渗湿
佐
三
泻
收涩固精
补肾肝脾三阴之不足-治本
泻虚火湿浊之有余-治标
六味地黄丸
配伍特点
三阴并补,补肾为主;
三补三泻,以补为主。
六味地黄丸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
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六味地黄丸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慎用。
六味地黄丸
加减变化
• 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玄参。
• 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
六味地黄丸
使用注意
⑴消渴:
+补阴药(玉竹、知母、葛根) +补
气药+活血药
⑵头晕头痛(阴虚阳亢):
高血压:+首乌、钩藤、天麻、菊花,
伴动脉硬化+丹参、葛根
六味地黄丸
⑶痴病、记忆力减退(脑失髓养):
+填精补髓药(血肉情之品)+开窍化浊药
+活血药+通络药
⑷遗精、滑精(虚火扰动精室):
+知母.黄柏--知柏地黄丸
+收涩药
六味地黄丸
⑸耳聋、耳鸣+磁石、菖蒲、五味子-耳聋左慈丸
⑹水肿、小便不利(水湿内停):
+利尿药:车前仁、玉米须、冬瓜皮、白茅根,重用山
药
⑺腰膝痠软:+杜仲、川断、牛膝、狗脊
⑻牙痛:+地骨皮、知母、黄柏、细辛(少量)
⑼咽干咽痛:
+清热宣肺利咽药:玄参、淅贝、桔梗、木蝴蝶
六味地黄丸
⑽悸、怔忡(心肾不交):+炙甘草、苦参(抗心
律失常)+安神药(“补心欲先实肾”)
⑾视物昏花(肝肾阴虚):+补肝明目药:菟丝子、
菊花-杞菊地黄丸
⑿咳喘(肺肾阴虚):+止咳平喘药:五味子、杏
仁+补肺阴药:麦冬-麦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Ⅰ类
《丹溪心法》
补阴
主治病机分析:阴虚火旺证。
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足膝疼痛
火旺
虚火上炎:
灼肺:咳嗽咯血
扰心:心烦易怒
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大补阴丸
功用:滋阴降火。
方解:
熟 龟 黄 知 猪 蜂
脊
地 板 柏 母 髓 蜜
君
臣
佐
佐使
大补阴丸
配伍特点
滋阴药与清降虚火药相配,标本兼顾,
培本为主,清源为辅。
大补阴丸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滋阴降火的基础方。
临床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
而有力为辨证要点。
大补阴丸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
实证者不宜使用。
大补阴丸
加减变化
阴虚较重
加天冬、麦冬
骨蒸潮热
加地骨皮
咯血、吐血
遗精
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
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
大补阴丸
一 贯 煎
Ⅰ类
《续名医类案》
补阴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肝气郁滞
肝
肾
阴
虚
胸脘胁痛,疝气瘕聚
肝郁化火犯胃 吞酸吐苦
阴虚内热
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脉弱或虚弦
一贯煎
功用:滋阴疏肝。
方解:
生 当 枸 沙 麦 川
楝
地 归 杞 参 冬 子
君
臣
佐
一贯煎
配伍特点
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
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
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
且无伤及阴血之弊。
一贯煎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
常用方。
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
虚弦为辨证要点。
一贯煎
使用注意
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
使用。
一贯煎
加减变化
⑴胁痛甚:加柴胡、佛手、白芍、甘草
⑵口苦吞酸甚:加左金丸
⑶包块,痛处固定不移,舌黯而干:
加川芎、赤芍、丹参、鳖甲
⑷便秘(肠道失润):重用生地、当归、麦冬
加润肠通便药
⑸胃脘痛:加佛手、玄胡、白芍、甘草
⑹失眠: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花)
一贯煎
第五节
补
阳
补益剂
组方用药思路
肾阳虚--补阳药+补阴药+利水药
补阳
肾 气 丸 Ⅰ类
《金匮要略》
补阳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下焦失于温养-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肾
气
不
足
不能化气行水
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脚气,转胞,痰饮
固摄无力-小便反多
舌淡而胖,苔白,脉沉细弱
肾气丸
功用:补肾助阳。
方解:
附 桂 地 山 山 泽 茯 丹
茱
子 枝 黄 萸 药 泻 苓 皮
君
臣
佐
肾气丸
配伍特点
1.补阳药配补阴药,意在“阴中求阳”。
2.大量补阴药配少量补阳药,意在“少火生
气”,鼓舞肾气。
肾气丸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
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
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肾气丸
使用注意
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⑵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气化
不滞,不宜用本方。
肾气丸
加减变化
⑴腰酸冷痛,遇劳加剧,卧则减轻,脚底心痛
加补骨脂、杜仲、牛膝、狗脊
⑵遗尿、尿频:
加桑螵蛸、益智仁、乌药、菟丝子
⑶遗精、滑精:加芡实、金樱子、沙苑子
⑷小便不利:加利尿药(济生肾气丸)
⑸面色黧黑:加五味子、鹿茸(十补丸)
加调肝药:柴胡、白芍
肾气丸
第六节
阴阳双补
补益剂
地黄饮子 Ⅱ类
《圣济总录》
阴阳双补
主证分析: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瘖痱证。
喑
痱
舌强不能语
足废不能用
痰阻心窍
失于濡养
←肾阴不足
失于温养
←肾阳不足
虚火内生 虚火夹
湿聚为痰 痰上犯
地黄饮子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解:
熟 山 肉 巴 附 肉 石 麦 五 菖 远 茯 生 大
茱 苁 戟
味
地 萸 蓉 天 子 桂 斛 冬 子 蒲 志 苓 姜 枣
君
臣
佐
使
地黄饮子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上下并治
治本治下为主
地黄饮子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
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脉沉细弱为
辨证要点。
地黄饮子
使用注意
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阳热之象明显
者,不宜应用。
地黄饮子
加减变化
痱而无喑者 减去石昌蒲、远志
喑痱以阴虚为主,痰火偏盛 去附、桂,酌
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
兼有气虚
酌加黄芪、人参
地黄饮子
单选题:
参苓白术散中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和桔梗外,
尚有 :
A.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B.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白扁豆、山药
C.黄芪、当归、砂仁、白扁豆、山药
D.莲子肉、薏苡仁、砂仁、当归、陈皮
E. 黄芪、当归、陈皮、白扁豆、山药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
A.补气升阳
B.补气利水
C.补气摄血
D.补气行血
E. 益气生血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18. 治疗久咳伤肺,气阴两伤的最佳方剂是 :
A.麦门冬汤
B.生脉散
C.百合固金汤
D.参苓白术散
E. 养阴清肺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0. 患者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浮
虚,治宜选用 :
A.玉屏风散
B.桂枝汤
C.补中益气汤
D.牡蛎散
E.
当归六黄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6. 具有补血调血功用的方剂是 :
A.当归补血汤
B.归脾汤
C.八珍汤
D.四物汤
E. 胶艾汤
上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下一题
34. 归脾汤的组成中有 :
A.木香
B.阿胶
C.干地黄
D.白芍药
E. 川芎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38. 炙甘草汤的组成中含有 :
A.阿胶、麦冬、麻仁
B.桃仁、干姜、当归
C.熟地、当归、白芍
D.黄芪、天冬、薏苡仁
E. 阿胶、麦冬、白芍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49. 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
A.三补
B.三泻
C.只补不泻
D.三补三泻
E. 泻而不补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56. 川楝子在一贯煎中的作用是 :
A.驱杀蛔虫
B.消泄肝火
C.疏肝泄热
D.泻火坚阴
E. 行气消痞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正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A.生地
B.黄芪
C.熟地
D. 茯苓
E.炙甘草
六味地黄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A
C
多选题:
组成中含有四君子汤的方剂是 :
A.异功散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八珍汤
E. 六君子汤
上一题
ACDE
临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