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上探索冒險課程簡報(第一堂)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03學年上探索冒險課程簡報(第一堂)

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
103學年度第1學期
多元選修課程
授課老師:張文耀
協助老師:馬良雲
認識您真好
遊戲大綱:
1.請同學圍成一個圓。
2.遊戲開始前,請同學先行認識左、右兩位
同學。
3.遊戲開始,先由老師遞一物給其中一位同
學,接到物品之同學需馬上介紹左、右兩
位同學,然後將物品遞給其他一位同學重
做。
 本課程主要建構於探索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課程向度中,探索教育在國外約有
二十年的歷史,應用範圍涵蓋學校、社區、企
業、醫院、心理諮商與治療中心
 探索課程(Project Adventure,簡稱PA)則在
1971年美國麻州漢彌爾頓高中校長正式將野外
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中,在學校舉辦戶外的活動
,以培養學生更警覺、活潑、負責任且富有創
造力,其強調活動的體驗學習與反思應用。
 本課程內容設計主要是以整合探索教育課程,
將探索課程中的內容融入於本校課程中,並以
『探索冒險活動』為課程名稱。
 探索冒險活動(Adventure
Recreation,AR)發
展歷史悠久,是一套盛行於歐、美、日等國的
體驗教育活動。
 此套課程可溯及國外培養青年刻苦精神所實施
的野外鍛鍊活動( Outward-Bound,OB)、冒
險教育活動( Adventure Education,AE)、
計畫性冒險活動(Project Adventure,PA)、
冒險性諮商活動(Adventure-Based
Counseling,ABC)與體驗教育活動(
Experiential Education,EE)等。
 探索冒險活動(AR)是一套結合了諮商與遊戲的
動態課程,透過趣味化的活動方式,在活動過
程中給予參與者適度的難度與挑戰任務,並經
由活動領導者以隱喻的方式,有目的的介入活
動,隨後與參與者分享活動經驗 期望讓參與者
將有價值的活動經驗轉移到日常生活中應用。
 「Adventure」含有冒險、探索、體驗及不平
常等意義,在此引申為「突破」之意。這是因
為冒險活動目的在追求「休閒」不只是休閒娛
樂,更結合了教育與體驗的學習精神,著重啟
發式的教學,突破以往的休閒觀念,因此定名
為「探索冒險活動」。
 一、目標架構
第一、視學生為一個團體,他們必須學習面
對挫折,從「做中學、學中覺、覺中做」去
解決問題。
第二、視個人和團隊是一體,大家必須在相
互容忍、體驗、合作的過程中共同突破層層
障礙以達成一致認同的目標。
 二、七大具體目標
目標一、提供同學相互認識的機會,同時利用趣
味性與親和力兼具的活動、暖身運動及遊戲,
讓他們逐漸熟稔彼此。
目標二、提供活動題材及活動場地,讓參與人員
能夠在此發揮勇於嘗試及創新人格特質,即使
眾人面前也不感到退縮。
目標三、為團體隊員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
藉由一系列生理與心理的試練活動,學習如何
放心將自已的身心安全託付給其他團員。
目標四、在活動中強調「傾聽」、「說話」及「
肢體表達」等技巧,對於決策過程的重要影響,
同時透過活動的參與,提供同學一個不論在思想
、情感或是行為上,加強溝通能力與增進適切表
達的機會。
目標五、讓同學們透過一系列不同困難度的『問
題解決』活動,嘗試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同時透
過活動參與,學習如何有效地相互溝通,合作與
妥協。
目標六、提供活動題材及活動場地,讓參與同學
能從先前進行的「彼此熟悉」「信賴建立」、「
溝通協調」,以及「擬定決策」等活動當中記取
經驗,進而在團隊中發揮所長,並評估技巧與工
作效益。
目標七、提供活動題材,將參與動機個人化,使
同學為挑戰目標而培養毅力及化挫折為助力的能
力(挫折容忍力)。
 冒險活動於本校實施,經由各項課程活動的體
驗及課程活動進行中、進行後的反思內省、分
享、回饋,培養學生具有下列能力:
(一)、問題解決能力。
(二)、溝通能力。
(三)、自信心增強。
(四)、永不放棄(挫折忍受度)。
(五)、與他人信任尊重。 (六)、重視團隊。
(七)、對他人或團體能服務關懷。
(八)、感恩惜福
(九)、愛護大自然。
同學兩人一組合作操作攀岩考驗
同學兩人一組合作操作攀爬+垂降考驗
考驗心得寫作

姓名賓果
遊戲大綱:
1.請同學將表格中每一個空格填上一位同學姓名
(自己的不要填)。
2.遊戲開始,先由老師叫出一位同學姓名,同學
則將在表格中同姓名欄中畫上記號,同時這位
名字同學喊出另一位同學姓名並畫記,直到其
中一位同學的表格連成一線為止。。
傳球遞物
遊戲大綱:
1.請同學將球傳遞給同學。
2.遊戲開始,先由老師將球傳遞給一位同學,同
學則將球再傳遞給另一位同學。直到每一位同
學都接到球並最後將球傳遞回老師處。
3.遊戲規則:不可重覆傳遞、以右手接球、左手
傳球為方式。
4.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傳球遞物。
 要購買課程教案(每次上課要攜帶)。
 安排課程值日生(提早到協助搬運器材)。
 勿遲到。
 作業準時繳交。
 成績計分:
1.課間表現:40%(小組表現20%、個人表現20%)
2.作業或作品:30%
3.期末考驗:30%
 選出幹部(管理小老師、點名與填寫小老師)
 上課地點(川堂、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