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7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第7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共同特点
均以电解反应为基础且不需
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差异
电解分析通过称量电解沉积于电极
表面的物质的质量求得被测组分含
量。仅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
库仑分析根据电解过程中消耗
的电量求得被测组分含量。适
用于常量、微量及痕量组分的
测定。
§7-1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 电解现象
阴极:
Cu2  2e   Cu
阳极
阳极:
2H 2O  4H   O 2  4e 
2Cu2  2H 2O  2Cu  4H   O2 
阴极
CuSO4


Pt O2 (101325Pa), H(
0.2mol L1 ),Cu2(
0.1mol L1 ) Cu

2
 右   Cu

0
.
059
/
2
lg[
Cu
]
2
,Cu
 0.34  0.059/ 2 lg 0.1  0.31V
1
 左   O 2 ,H 2O  0.059/ 2 lg p O2 2 [H  ]2
 1.23  0.059/ 2 lg1  [0.2]2  1.19V
E   右   左  0.31  1.19  0.88V
自发反应:2Cu  4H   O2  2Cu2  2H 2O
Er (反电动势)  0.88V
二 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可逆电极过程:
分解电压
使被电解物质在两个电极上产生
迅速的、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
所需要的最小的外加电压。
U分解=Er (反电动势)
U外-U分=iR
i
CuSO4
D
U
析出电位
物质在阴极上产生连续不断的电极
反应而被还原析出时所需的最正的
阴极电位;或在阳极上被氧化析出
时的最负的阳极电位。
 析 出= 平 衡
U分  平衡( a )  平衡(c)
电位差计
R
A
+
-256.20mV
_
参比电极
i
具有测量阴极电位装置的电解池
D′
Ec


Pt O2 (101325Pa), H(
0.2mol L1 ),Cu2(
0.1mol L1 ) Cu

2
阴极: 平( c )   Cu

0
.
059
/
2
lg[
Cu
]
2
,Cu
c  Cu 2 ,Cu , Cu在阴极析出

阳 极 :平(a)   O
2
1/ 2
 2

0
.
059
/
2
lg
p
[
H
]
O2
,H O
2
a  O2 ,H2O , O2在阳极析出
E分 解   平(a )   平(c )
  O 2 ,H 2O   Cu 2 ,Cu  0.88V
在阴极上,析出电位愈正者,愈易还原;
在阳极上,析出电位愈负者,愈易氧化。
分解电压对整个电解池而言;析出电位是对某
一电极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
对可逆电极过程来说,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关
系为:
U分  a  c
例:设电解CuSO4 和H+ 离子浓度均为lmol/L溶液时,求
算其分解电压.

c  Cu
2
/ Cu
0.059
0.059
2

lg[Cu ]  0.34 
lg1  0.34v
2
2
0.0592
 a  O2 / H 2O 
lg[ H  ]4  pO2  1.23  0.0592 lg1  1.23v
4

U d  a  c  1.23 0.34  0.89v
而实际需要的分解电压大于1.5V。这是由于电极
过程的不可逆存在超电位的原故,故分解电压和析出
电位往往是由实验测定的.
电解Cu(II )溶液时的电流-电压曲线
三、电极的极化与过电位
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时,实际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值
的现象。
过电位: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值ηa, ηc
过电压:分解电压超过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值η
=a c
电极 扩散层
溶液
1 浓差极化
由于浓度差而引起
的电极电位对平衡
电位值的偏离现象
104~107
Å
扩散层与浓差极化
阴极:Cs < C0
 c比 平负

s
 c   Cu

0
.
059
/
2
lg
C
2
Cu 2
,Cu

0
 平   Cu

0
.
059
/
2
lg
C
2
Cu 2
,Cu
阳极:Cs > C0
搅拌
增加温度
 a比平正
减小
浓差极化
降低电
流密度
2 电化学极化
因电极反应速度慢导
致的电极电位偏离平
衡电位的现象
例:阴极反应 2H++2e = H2
结果
 c比 平负,
 a比 平 衡正
影响电化学极化的因素
析出物形态
电极材料及表面性质
(Pt黑﹤Pt(白亮)﹤汞,Au)
电流密度
温度
一般析出金属时超电位较小,而析出气
体尤其是O2、H2时超电位较大。
理论与实际分解电压
U理论分解  平(a)  平(c)
U实际分解  (a)  (c)  (平(a) +a )  (平(c) c )
存在极
化现象
时
 ( a )比平( a )更正
 ( c )比平( c )更负
 E实际分解  E理论分解
四、电解时离子的析出顺序及完全程度
1、析出顺序:
• 在阴极上,析出电位愈正者,愈易还原;
• 在阳极上,析出电位愈负者,愈易氧化。
2、电解完全程度:
[Mn+]ep=10-5~-6 [Mn+]0时认为电解完全。
例:含有1mol/LCu2+--0.1mol/LAg+的混合溶液,以铂为电极
进行电解。由于Cu 和Ag在Pt电极上的超电位都很小,可忽
略不计。问哪种离子先析出,能否分离完全?
 Ag , Ag   Ag
Cu 2 ,Cu  

, Ag
 0.0592 lg[ Ag  ]  0.80  0.0592 lg 0.1  0.74v

Cu 2 ,Cu
0.059
0.059
2

lg[Cu ]  0.34 
lg1  0.34v
2
2
Ag的析出电位更正,故Ag+应在铂阴极上先析出。
当Ag析出完全时,即此时[Ag+]降至10-6mol/L,此时
阴极电位为:
 c   Ag
6
6

0
.
0592
lg
10

0
.
80

0
.
0592
lg
10
 0.44v

/ Ag
仍较Cu的析出电位为正, Cu2+尚不致电解析出。
• 可见,析出电位是一定条件下能否用电解分析法对某种组分进
行测定或分离的重要参数。
• 一般,相同浓度A、B两金属离子均为一价,则共存时能达分离
条件为:
析出电位差>0.30 V
两金属离子均为二价:
析出电位差>0.15 V
对于一价离子,浓度降低10倍,阴极电位降低0.059 V。
可维持电极电位不变、
消除干扰的试剂。
去极剂

3



4
NO 10H  8e  NH  3H2O
阴极去极
剂
可防止H+和Ni2+,Cd2 +在分离沉积 Cu2+时
还原析出并使铜镀层均匀牢固。
§7-2 电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 恒电流电解法
铂丝网阴极:面积大,电
流密度较小(0.5~2A),利
于得到光滑致密、牢固附
着在电极上的沉积物
螺旋铂丝阳极:兼
作搅拌棒,消除浓
差极化。
优点: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Er<0.1)。
缺点:选择性不高。(只能分离电动序中
氢以上与氢以下的的金属。)
Cu2+ +
Pb2+ +
2e = Cu
2e = Pb

 Cu

0
.
34
V
2
,Cu
 Pb 2 , Pb  0.126V
二、控制电位电解法
控制阴极或阳极电
位为一恒定值的条件下
进行电解的方法。
恒定电位的选择是
根据共存组分的析出电
位的差别。
阴极电位比φ平负时,阳离子在阴极被还原
电解装置
R
工作电极
(阴极)
电子
毫伏计
对电极
(阳极)
SCE
控制电位电解法优点:选择性高
如电解时,仅有一种物质在电极上析出,且电
流效率为100%,则电流与时间的关系表示为:
 Kt
it  i010
lg it  lg i0  Kt
常数k与电极和溶液性质等因素有关:
kmin
26.1DA

V
D: 扩散系数(cm2/s),一般为10-5 cm2/s
A:电极表面积(cm2)
V:溶液体积(cm3)
δ:扩散层的厚度(cm),δ一般为 2×10-3 cm。
26.1中已包括将D单位转换为cm2/min的换算因
子60在内。
t :min
三、汞阴极电解分离法
汞多用做库仑与极谱分析
特点:
1、H+在汞阴极上过电位大,许多金属可以在汞阴极
上析出为金属或汞齐
2、由于多数金属能形成汞齐,使得汞电极上金属活
度减小,析出电位变正,易于被还原。
常用于提纯分离试剂。由于汞蒸气有毒,故这
种电解法只作为分离手段而不作为电重量法应用。
§7-3 库仑分析法
一 库仑分析基本原理
法拉第定律
M
m
Q
nF
Q   idt
t
0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自然界科学中最严格的
定律之一,不受温度、压力、电解质浓度、电
极材料和形状、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电流效率
ie
   100%
iT
要求
η达到99.9%~100.0%
二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
(一)方法原理
以100%的
电流效率进行
电解,当电流
趋于零时,电
解即完成。
1.电子库仑计
恒阴极电位:电流随时间变化时
it  i010 Kt

t
0
0
Q   i dt   i010kt dt
i0

(1  10 kt )
2.303k
当t相当大时,
10 kt 可忽略,则:
i0
Q
2.303k
要求电流效率100%
 Kt
it  i010
以lgit 对t 作图,斜率 -k;截距lg i0;
电流-时间电子积分仪,精度可达0.01~0.001C.
2.库仑计(coulometry)
氢氧库仑计和银库仑计
氢氧库仑计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
电解液可用0.5mol/L K2SO4或Na2SO4
阳极:
H2O-2e-→ 1/2O2 +2H+
阴极: 2H + + 2e-→H2
总反应: H2O → H2↑+1/2O2↑
氢氧库仑计:电解水。
1F电量产生: 氢气11200 mL;
氧气 5600 mL。
16800 mL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每库仑电量析出O.1741mL氢
、氧混合气体(实际运算用O.1739mL)。这种库仑
计使用简便,能测量10C以上的电量,准确度达上
0.1%,但灵敏度较差。
银库仑计
阴
极
铂坩锅
AgNO3
电解液
银棒
阳
极
(二)电解时的副反应
(1)溶剂的电解
阴极:2H + + 2e-→H2
阳极:2H2O=4H++O2+4e
(2)电极自身的反应
(3)溶解氧的还原
3+
Cr
(4) 电解产物的再反应 如汞阴极:
(5)溶液中杂质的电解反应
H+
Cr 2+
(三)特点及应用
(1)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不要求被测物质在电极上沉
积为金属或难溶化合物,因此可用于测定进行均相电
极反应的物质,特别适用于有机物的分析.
(2)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能测定微克级物质,
最低能测定至0.01g,相对误差为0.1~0.5%.
(3)能用于测定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三 控制电流库仑分析法
1 库仑滴定方法原理
被测物质
Fe3+
阴极反应:Fe3+ + e → Fe2+
直接电解被测物质
η难以达到100%
辅助试剂
Ti4+
Ti4+ + e → Ti3+
Ti3+ +Fe3+ → Ti4+ +Fe2+
2 指示终点的方法
1) 电位法
例:钢铁试样中碳含量的测定
钢样  CO2
1200 度灼烧
Ba(ClO4)2+H2O+CO2 =BaCO3↓+2HClO4
阴极:2H2O+2e=H2↑+2OH
-
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装置
2)指示剂法
以肼( NH2-NH2 )测定为例,电解液中有肼
和大量KBr,加入甲基橙为指示剂,电极反应为
Pt 阴极 2H+ + 2e- == H2
Pt 阳极 2Br- ==Br2 + 2e电极产生的Br2与溶液中的肼起反应
NH2-NH2 + 2 Br2 == N2 + 4HBr
过量的Br2 使甲基橙褪色,指示终点,停止电解。
这种指示终点的方法,灵敏度较低。对于常
量的库仑滴定可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
选择化学指示剂应注意:
(1)所选的指示剂不能在电极上同时发生反应;
(2)指示剂与电生滴定剂的反应,必须在被测物
质与电生滴定剂的反应之后,即前者反应速度要
比后者慢。
3) 电流法(永停法)
例:微量砷的测定(NaHCO3缓冲溶液,电解KI)
电解阴极:
2H+ + 2e-=H2↑
电解阳极:
2I- = I2 + 2eI 2  H 3 AsO3  H 2O
 2I   H 3 AsO4  2H 
永停法指示终点装置
指示电极电压:10~200 mV
3
3
3
4
AsO / AsO
不可逆电对,
电解需要较高电压

I / I2
可逆电对
指示电极反应:
阴极: I2 + 2e = 2I
阳极: 2I- = I2 + 2e
双铂电极电流曲线
3 方法特点及应用
可以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如Cl2、Br2、Cu+等。
能用于常量组分及微量组分分析,Er: 0.5%。
控制电位的方法也能库仑滴定,以提高选择性。
库仑滴定法可以采用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沉淀及
络合等各类反应进行滴定。
作业:
• P345~346
2、4、8、9、10、14、17、18、20
2.
E外=a  c  iR
 1.513  0.281  500 103 1.5=1.98(V )
4.
阴极:
2 H + +2e  H 2 
阳极:PbO2 +4H + +2e  Pb 2  H 2O
[ Pb 2 ]终  0.1 0.01%  1.0 105 mol / L
[ H  ]终  1  0.1 (1  0.01%)  2  1.2mol / L
a=终  始
 
 
0.059 [ H  ]4 
0.059 [ H  ]4 
   PbO / Pb2 
lg
-  PbO / Pb2 
lg
2 
2 
2
2
2
[ Pb ] 终 
2
[ Pb ] 始

0.059
1.24
0.059 1.0 4

lg
-
lg
=0.127V
-5
2
1.0 10
2
0.1
8.
 H ,H = H ,H  0.059lg[ H + ]   H
+
+
2
2
2
 0.059lg101 - 1. 0=1.059(V )
Zn

2+
=


0.059lg[
Zn
]=- 1.059(V )
2+
,Zn
Zn ,Zn
2+

Zn
2+
,Zn
 0.763V
[ Zn2+ ]  9.6 1011 mol / L
9.

Cd
 0.403V
2+
,Cd

Zn
2+
,Zn
 0.763V
[Cd 2+ ]  [Zn2+ ]  1mol / L

Cd先析出(析出电位越正越易析出)
   0.403-( 0.763)=0.36V >0.15V
故可用电解法完全分离锌与镉。
Pt电极:H 2  -0.2V
先析出H 2
Hg电极:H 2  -1.0V
先析出Cd
故应选用Hg电极。
10.
0.059
Cu 2+,Cu=Cu 2+,Cu 
lg[Cu 2+ ]
2
0.059
0.1  0.244=0.34 
lg[Cu 2+ ]终
2
[Cu2+ ]终  2.27 107 mol / L

Cu 2+被电解析出百分数:
01-
. 2.27 107
100%  99.9998%
0.1
14.
M
m
Q
nF
m
Q
105.5
c


 1.09 102 (mol / L)
MV nFV 1 96500  0.1
17.
18.
20.
M
198  0.120  (9  60  20)
m
it 
 0.03447( g )
nF
4  96500
m Mit
c 
V nFV
94.11 0.015  (8  60  20) 1000

1 96500  0.1
 1.09 102 (mol / L)
M
m
it
nF
M mF 0.0231 96500


 129.8( g / mol )
z
it
0.0427 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