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有关“国培”北大研修的汇报
一、“国培计划”简介
• 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
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
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 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央财政投
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
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
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
务教育骨干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北京大学高中语文研修班
• 时间:12月16日至12月29日。
• 由北大网络教育学院和北大语文教育研究
所承办。
• 来自浙江、江苏、陕西、贵州、广东、新
疆、北京等省市区的100位教师参加。
二、研修内容
四个模块:
1.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反思(温儒敏)
2.新课程语文教学问题与对策
(李卫东、张秋玲、郑晓龙、闫存林、程翔)
3.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与行为习惯养成
(程郁缀、钱理群、孙绍振、孔庆东、朱慕菊、王陆)
4.实践课堂——中学听课、磨课、模拟讲课
(学员、专家)
讲座
• 温儒敏——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反思
• 李卫东——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
容
• 郑晓龙——高考与语文教学
• 程翔——关于文言文教学
• 闫存林——高中语文新课程中选修课程的
规划与实施
• 张秋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朱慕菊——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 孔庆东——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 王陆——基于常态课视频案例的真实性评
估与课堂教学能力发展
• 程郁缀——古典诗歌赏析与人文素质提升
• 钱理群——中学语文里的鲁迅作品教学
• 孙绍振——关于文本解读
三、温儒敏:
当前语文教学常见的五种偏向
1.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用主题来划分教学单元或板块,往往顾
此失彼,很少考虑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
也难体现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
律。教材编写的这种新的偏向,是片面理
解“人文性”所造成的。
• 教材的偏至,已经给一线教学带来一些麻烦,造
成教学梯度的丧失。
• 最好放弃这种主题单元的体例,回到语文习得的
主线上来。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段语文教学要
达到怎样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分解为哪些
主要的方面,又如何在选文、练习与教学活动等
方面体现,都要有通盘的考虑。
• 可以仍然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以及课文组合,但
最好在讲解和练习等方面往语文学习的“基本要
素”方面靠一靠。
• 不必死板地按照现有教材的体例和顺序进行教学,
老师们可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对现有教材做必
要的调整。这要认真参考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要
求,结合自己所在学校以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
的单元结构进行重组,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来安
排语文学习的某些基本要素,课文的单元组合服
从这种新的安排。
• 这次课标修订,重新强调了教学的梯度,这是很
值得重视的。
2.课堂教学两多两少:教师讲得多,讨论对
话多;默读少,涵泳少。
备课程式化,课堂上留给学生读的机会
不多,还是讲得多,加上练习、做题和讨
论又多,“读”就被挤压了。还有,就是
讲课太琐碎,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
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
新课标强调语文能力的综合培育,理解、
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在
大量阅读中去逐步习得。这就是“涵泳”,
浸润式习得,语文阅读教学最佳的境界。
• 现在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学生阅读时间,
让学生在默读与细读中咀英嚼华、涵泳浸
润。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学段,可以多一些
集体朗读,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就要
更注重默读、浏览与快读,让学生有机会
静下来自己去读,进入作品世界,在感受、
体验和想像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
。
• 师生之间有问有答,但很多“问答”无关
紧要,是脱离课文的无“语文性”的“问
答”,我把它称为缺少思维深化的“浅问
答”。
• 学生与课文作品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
学的基础,只有学生自己经过细读、默读,
先和作品形成过“对话”,然后再和老师
或同学“对话”,才有质量和意义。
• 没有默读和细读,没有涵泳,也就没
有成功的语文课。
3.不让学生读“闲书”
•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
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光靠做题是不行的,
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学习的胃口,让他们失去
对语文的兴趣。
• 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
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老师对学生
的“语文生活”有所了解,能籍此与学生对话,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能别开生面,并可以事半
功倍,大大延伸出去。
• 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况下,
最好还是要兼顾一些,除了“为高考而读
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
学生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
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
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 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
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的课外
“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
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长的
重要方面,又关系到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
读习惯的形成。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
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
关照,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
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
惯。
•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
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 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
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
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 这次课标修订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
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
兴趣,提高能力“ 。
• 现在语文教学几乎完全指向高考,这是很
枯燥、很累人的,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
却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除了课本
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
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这样的语文
课是失败的 。
4.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 过份看重“文笔”的偏向很突出,应引起高度警
惕。
• 语文课多选一些文学类课文,是必要的,特别是
小学与初中。而到高中,则应当适当增加非文学
类的课文的比重,包括理论性、应用性的文章。
• 中小学生学习文学,是为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为了学习语言表达,但不是为了学会创作,更不
是为了培养文人。
• 语文教学偏重“文笔“是另有功利化的考
虑。为了准备高考作文,往往就教如何把
文字写得漂亮,去吸引改卷子老师的“眼
球”。这做法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从小
学、初中到高中,作文课都往抒情、修辞、
文学的方面走。
• 于是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动不
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
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
形成所谓“文艺腔” :
1. 多用排比、比喻;
2. 喜欢洋洋洒洒列数古今人物典故名言,显
示有“文化底蕴”;
3. 堆砌词藻,走华丽的路子,大话空话多,
炫耀文笔,很少是朴实、清晰、亲切的一
路;
4. 预设开头结尾,彼此雷同。
• 偏重“文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自
然有其理由,可是这种传统培养出来的学
生,很在意“文笔”,思考力、分析力与
创新能力却不见得好。
• 现在的基础教育应当是公民的普通教育,
而不是“文人教育”,即使语文课要有文
学审美的教育,也只是培养“全人”的需
要,而并非要培养文人。
• 过份重视“文笔”,还和中考与高考的负
面影响有关,这是更主要的原因。
• 中考和高考作文命题大都偏于文学的感性
的路子,而且重视“文笔”的考查,这就
影响和制约着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
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
最基本和主要的,其次才是文采、抒情、
审美,等等。中考和高考作文主要考什么?
主要还是考文字表达能力,当然,其中也
就包括思维能力,至于文笔、文采,虽然
也应纳入评分,但不应是主要的,考试也
不应当侧重考这些。
• 增加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题型。
• 作文命题由感性抒情转向理性分析。
5.宿构作文成风。
• 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
但“套路”容易沦为“宿构”,结果“宿
构作文”成风。
• 以“仿写”作为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
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和
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会有所收获。但
“仿写”不是目的,满足于“仿写”,沦
为应试的 “套路”和技巧,就走向反面,
肯定束缚个性,形成空话、大话、假话连
篇的“八股”。
• 为应付考试的的书读多了,匠气就来了,
最严重的后果,是语文学习的“胃口”给
败坏了,兴趣没了,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这可是伤筋动骨的残害。
• 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做文章”,教一般
的路数和技巧,但很难教“做好文章”。
• 无论什么教学法,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写作
有兴趣,应当想办法营造一种氛围,引起
学生动笔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好办。
• 应当让学生感到学习写作既是升学的需要,
更是终生需要的一种能力和修养,是有趣
的值得投入的事情。
• 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
• 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是扩大阅读面,加
上适当的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
• 多读比多写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 阅读量增加,与写作水平提高是成正比的。
所以还是要特别重视阅读,鼓励阅读,尽
量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 不必讲许多理论,主要靠大量阅读、适当
模仿和不断练习。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改作
文,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附录:书目
• 《名作导读》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孙绍
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 《名作重读》钱理群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中学语文名篇的多元解读》《中学语文
名篇的时代解读》 北师大出版社
•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语文教育门外谈》钱理群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 《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理群著 ,华东师大
出版社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三联书店出版社
• 《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王陆著,教育科
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