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組織與標準化-【標準化摘要】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品管組織與標準化-【標準化摘要】

品管組織與標準化
前言
• 近來國際上遂興起所謂「三流企業賣苦力,
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
一流企業賣標準」的競爭思維模式。
• 國內大部分企業多將標準視作技術性議題,
或將其格局限縮在被動地導入和實施標準,
例如: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ISO 14001環
境管理系統、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等
• 鮮少從企業長期經營策略的制高點和格局,
在先期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化活動,以為參
與和爭奪未來市場預作佈局和準備。
品質理念
品質決心
品質觀念的演進
早期製造階段P.1
製造者與使用者藉市場以物易物。
此時沒有規格與任何保證,憑個人感覺及
判斷來保護自己。
商業階段
商人做為製造者與使用者的媒介,產生規
格、樣品、保證以提供購買者保障。
製造公會規定材料品質、製程與成品品質,
且設置檢驗人員。
工業革命
機器代替人力,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
工廠製程複雜,需設立專人處理產品有關材
料、製程、量測等問題。
複雜的產品系統
產品愈來愈複雜,在設計、安裝、測試、操
作、維護上更重視品質的精確度、互換性及
可靠性。
現在與未來的趨勢
「可用與低成本」的製造政策已淘 汰,取
而代之的是「永不休止的品質改進過程,以
追求更高的品質」。
早期要求產品要「符合規格」,現在則以顧
客需求和期望來界定。
以事先的預防取代事後的檢驗。
早期品質制度較重視技術面,現在重視管理
面。
組織的原則
目標原則-每一職位需有明確的目標。
協調原則-各職位應經由明確的溝通
路徑加以協調。
職責原則-有職便有責。
權力原則-組織中的通訊中心,應為
權力中心。
P.15
定義原則-職位說明書。
管轄幅度原則-合理的管轄幅度。
統一指揮原則-一個人只對一個上司
負責。
授權原則-需有清晰的指揮線,使授
權能有效的進行。
品質制度與工作職責
「品質制度」指實施品質管理之組織
化結構、責任、程序、過程與資源等。
1.行銷部門
應搜集各種市場資訊,以了解顧客需求,
包括產品的功能特性(如使用情況、可靠
性等)、感覺上的特性(風格、顏色、味道
等)、設施狀況、適用的標準與規章、包
裝情況、品質保證 / 證明。
2.產品設計部門
除綜合市場與製造兩方面考量外,還須
注意合理的產品壽命、可靠性、維護容易。
容易使用、安全性、儘量採用標準零件及
符合國家規定與國際標準。
3.採購部門
收到材料時,應有一套完善的進料檢驗方
法與制度,以確保接收物品的品質。對於每
一次的進料檢驗,應保持適當的品質記錄,
以供評估供應商的績效與品質趨勢。
4.製造工程部門
產品被設計出來,到正式生產之間,
必須經過製造工程部門,以發展適當的
製程並檢討所設計的品質是否合適。
5.生產部門
良好的生產控制應重於事後的檢驗,
確實使生產作業在既定的方式及情況下
進行,以得到預期之品質。
6.檢驗部門
目的在於確認材料或產品的品質。分
為進料檢驗、製程檢驗、出廠檢驗。
7.包裝運銷部門
整個運送、儲存、到交貨的過程,嚴
守有關保護產品品質的規定,以確保產
品的出廠品質,與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品
質一致。
8.售後服務部門
即時提供維修服務,以爭取顧客的信
賴。
廠
維護課
生產課
品管課課長
織布品管組長
複
驗
統
計
原棉室主管
)
)
前
紡
品
管
員
每
班
一
名
(
後
紡
品
管
員
每
班
一
名
(
製
程
管
制
員
三
名
)
)
員
成
品
檢
驗
員
(
(
胚
布
驗
布
員
七
名
)
員
二
名
總務課
紡部品管組長
(
製
程
品
管
員
長
統
計
員
原
棉
檢
驗
員
管理責任
• 組織架構、人員配置
管理階層
財務部
工程部
採購部
專任工
程人員
管理部
專案經理
品管組
工務組
測量組
施工組
品管人員工作重點
品管人員工作重點如下:
1. 依據工程契約、設計圖說、規範及相關技術法規
等,訂定品質計畫書並據以推動實施。
2. 執行內部品質稽核,如抽查自主檢查表之檢查項
目、檢查結果是否詳實記錄等。
3. 品管統計分析、矯正與預防措施之提出及追蹤改
善。
4. 品質文件、紀錄之管理。
5. 其他提升工程品質事宜。
專任工程人員
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工程,應於招標文件內訂定
有關營造廠商專任工程人員之下列事項:
(一)督導品管人員及現場施工人員,落實執行品質計畫,
並填具督導紀錄表。
(二)依據營造業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辦理相關工作,如督
導按圖施工、解決施工技術問題;查驗工程時到場說
明,並於工程查驗文件簽名或蓋章等。
(三)依據工程施工查核小組作業辦法規定於工程查核時,
到場說明。
(四)未依上開各款規定辦理之處理規定。
標準化的意涵
標準化之定義與目標
• 1.標準化standardization P.117
– 指在一定的範疇內,針對實存或潛在的問題,建立共
同而經常使用的條款的活動,以期達成秩序的最佳程
度。
– 標準化活動包括標準之制定、發行及實施等過程。
– 其主要利益是改進產品、過程及服務之適切性,以達
成既定目標,防止貿易障礙,並促進技術合作。
• 2.標準化主題subject of standardization
– 產品、過程及服務為廣義的標準化主題,其涵蓋了任
何材料、組件、設備、系統、界面、協定、程序、功
能、方法或活動等。
– 標準化可限於任一主題的特定方面,以鞋子為例,尺
碼與耐用性可分別予以標準化。
標準化之定義與目標
• 3.標準化領域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 為標準化相關主題的組合。例如工程、運輸、農
業及數量與單位均可視為標準化之範圍。
• 4.標準化之目的Aims of standardization
– 標準化可有一種或多種之特定目的,期使產品、
過程或服務能適合其目的。
– 目的可能包括(但不限於):種類管制、可用性、
相容性、互換性、衛生、安全、環境保護、產品
保護、相互瞭解、經濟效益及貿易等。
– 這些目的中有些部分是可以重疊的。
何謂標準standard
• 中文字對標準一詞的用法十分廣泛,例如標準
公務員、工作標準、標準型產品、標準鐘等等
• 對標準的涵義都有些不同;英文字standard也
有很多不同的用法
• 但如限在科技的領域,standard通常只有二種
意義,其一為度量衡基本標準,亦即量測標準,
其二就是書面標準,也稱文件標準。
度量衡-量測標準
• 量測標準:
為建立一種實體標準,或一種標準器,可供
其他物件比對或參考之用。
– 備考:
工研院度量衡國家標準實驗室,提供一級標準器
之校正服務,並建立各級量測儀器之檢校追溯系
統。
書面標準-規範性文件
• 書面標準:
– 為對各項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導綱要或特性之規範
性文件(normative document),包括
• 1.標準standard
– 經由共識與某一公認的機構核准,提供一般或重複使用以
提供各項活動或其結果有關的規則,指導綱要或特性所建
立之文件,期使在某一情況下獲致秩序的最佳程度。
– 標準的制定須依科學、技術及經驗的統合結果,其目的在
提高社會的最佳利益。
– 備考:標準為自願性採行,如經法令引用則具有強制性。
• 2.技術規格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規定產品、過程或服務所需符合之技術要求的文件。在適
當情形下、技術規格須指明達成技術要求所需之程序。
書面標準-規範性文件
• 3.作業規範code of practice
– 對設備、結構或產品之設計、製造、安裝、維護
或使用、建議實際作法或程序之文件。
作業規範可以是一項標準、標準的一部分或獨立
於標準之外。
• 4.法規regulation
– 由某主管機關所制訂,而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性條
文之文件。
– 技術法規(technical regulations)可直接採用或
參考結合某標準、技術規格或作業規範之內容,
以供技術上之要求。
書面標準-規範性文件
• 例1.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 山坡地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開發建築。
– 地質結構不良、地層破碎或順向坡有滑動之虞者:
– 順向坡傾角大於二十度,且有自由端,基地面在
最低潛在滑動面外側地區。
• 例2.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
– 混凝土基本材料及施工方法
• 例3.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
– 本標準依健康食品管理法第三條第二項規定訂定
之。
標準standards
標準standards
• 標準
– 一種以共識為基礎所制定,並經公認機構認可,
提供共同且重複使用之產品(Products)、製程
(Process)或服務(Services)有關之規則、指引或
特性的文件。
– 標準的制定須依據科學、技術及經驗的統合結果,
其目的在提高社會的最佳利益。
• 為自願性採行,如經法令引用則具有強制性。
常見的標準類型-1
• 1.基本標準basic standard
– 就某一特殊領域,能提供涵蓋寬廣或含有一般性
條款的標準。
– 基本標準可直接應用,或作為其他標準的基礎。
• 2.術語標準terminology standard
– 係有關於用語名詞之標準,常附有其定義,有時
並附有說明性備考、解說、舉例等。
• 3.測試標準testing standard
– 有關試驗方法的標準,有時附加與測試有關之其
他條款,如抽樣、統計方法之運用、試驗順序等。
常見的標準類型-2
• 4.產品標準product standard
– 規定某項產品或某類產品所必須達成要求之標準,
以建立其符合適用目的。
– 產品標準除符合適用目的要求外,也可直接或引用
的方式,包括者如術語、抽樣、測試、包裝及標示,
還有處理等方面的要求。
– 產品標準可為完整或不完整的形式,端視其是否規
定出全部或僅部分要求而定,依此觀點,產品標準
可區分為尺寸、材料或技術提供標準。
• 5.過程標準process standard
– 規定某一過程所必須達成要求之標準,以建立其符
合適用目的。
常見的標準類型-3
• 6.服務標準service standard
– 規定某一服務所必須達成要求之標準,以建立其符合
適用目的。
– 服務標準可就不同領域訂定之,例如洗衣業、旅館經
營、運輸、汽車服務、電信、保險、銀行、貿易等。
• 7.介面標準interface standard
– 規定產品或系統在其交接處有相容性要求之標準。
• 8.提供資料標準standard on data to be provided
– 包含一特性清單之標準,該標準規定某項產品、過程
或服務所應陳述之數值或其他資料。
– 一般而言,某些標準中提供供應者應陳述之資料。
標準層級及標準體系
標準層級及標準體系
• 國家、團體、公司標準三者共構的環境總稱全
國標準化體系;
• 團體、公司標準二者統稱為產業標準。
• 產業標準與國家標準一樣,同是整個市場與商
業化活動的重要一環。
• 依據先進國家發展標準之經驗與模式,大多是
先有個人或公司標準,再有同業級之團體標準,
最後提升為國家標準甚或區域或國際標準。
• 因之,產業標準它在一個完整的標準化體系中,
具有承下啟上之關鍵地位。
標準的層級之互動模式
• 標準的層面與其互動模式
– 各層面標準經常產生互動,其互動模式有二種
• 1.由下而上:
– 先有公司標準,由公司標準選取共同部分做為團體標
準;
– 由團體標準選取共同部分做為國家標準;
– 由國家標準選取共同部分做為區域標準或國際標準。
• 2.由上而下:
– 先有國際標準或區域標準,然後將其直接翻譯或追加
本國特有內容成為國家標準;
– 各團體依國家標準,追加其團體特有內容成為團體標
準;
– 各公司依國家標準或團體標準,追加其公司特有內容
成為公司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 ISO是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簡稱
• 於1947年2月23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
內瓦,創始會員國共25國。
• 依該組織規定每一國家僅能由一個標準制訂機
構(政府機構或民間團體皆可)參加,係一非
官方性質之國際組織。
• ISO國際標準組織成立之主要目的為制訂世界
通用的國際標準,以促進標準國際化,減少技
術性貿易障礙。
國際標準組織標準制定程序
 目前世界各國的驗證制度
1.國際電氣安全標準測試驗證組織
(IECEE, CB-scheme)
2.歐洲電工標準組織認證協議
(CENELEC Certification Agreement)
3.CE標誌
4.HAR協議
5.北歐國家協議 Nordic Agreement
(DMKO)
6.美國UL標記
二、標準之普遍性
 促進發行與銷售。
 聘請標準起草委員會與有關專業學
者進行標準之教育宣導。
 加強標準之教育。
 提供方便之標準資訊查詢、服務。
 透過公共關係之增進,結合民間組
織、學術單位與各專門學會、團體
力量,促使標準之應用。
三、標準之檢索與標準文獻組織
 「標準資訊」指標準化工作範疇內,人
類以口頭、文字、實物等各種方式進行
傳遞交流的科學知識。
 「標準文獻」是標準資訊的主體,它是
指由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及其它具有標
準性質之類似文件所組成之文獻。
 標準之檢索方式可分為人工檢索(利用各
種目錄、摘要、題錄查詢)與機械檢索
(指機械式穿孔片、電子計算機檢索系統、
光碟檢索系統)。
目前各國標準的分類方法有三種
1.字母分類法
2.數字分類法-特定數字區間表示專
業範圍的分類法、數字等級法、以
標準編制單位代號表示之分類法。
3.字母數字混合法
 國際重要之標準查詢系統
1.國際標準組織資訊網(ISONET)
2.國際標準物質資料庫(COMAR)
我國國家標準CNS
• 我國國家標準CNS的分類方式:
依其專門技術領域或行業別分類,共分為土木
工程及建築、機械工程、電機工程、電子工程、
機動車及航太工程、軌道工程、造船工程、鐵
金屬冶煉、非鐵金屬冶煉、核子工程、化學工
業、紡織工業、礦業、農業、食品、木業、紙
業、環境保護、陶業、日常用品、衛生及醫療
器材、資訊及通信、工業安全、品質管制、物
流及包裝、一般及其他等共二十六類。
我國國家標準CNS特性
• 1.自願採行
CNS之採行係屬自願性,不具強制性。
• 2.共識產生
CNS基於共識而產生。
• 3.透明化
任何人、機關或團體均得提出國家標準制定修
訂或廢止之意見。
我國法令規章層級架構
我國法令規章層級架構
憲法
法律
法
條約
條例
律
通則
法規命令
規
程
規
則
細
則
辦
法
綱
要
標
準
準
則
行政命令
方
案
規
定
程
序
基
準
事注
項意
須
知
要
點
措
施
原
則
。
。
。
法源位階
一、憲法
二、法律
三、命令
1.授權命令
2.職權命令
具 體 行 政 行 為
(1)上位規範決定下位規範產生之條件
(2)下位規範為執行上位規範具體化規定
法規命令/行政規則
• 法規命令:係
– (1)基於法律授權
– (2)對多數不特定人就一般事項所做抽象對外發生
法律效果之規定。
– 【通常法規命令會使用中央法規標準法第3條之七
種名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準則),然不
以此為限】
• 行政規則:
– 係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
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
直接對外發生規範效力之ㄧ般、抽象之規定。
重要標準化活動-符合性評鑑
符合性評鑑-認證、驗證
• 認證Accreditation
– 指主管機關對特定人或機關(構)給予正式認可,證
明其有能力執行特定工作之程序。
– 驗證或訓練機構有能力執行規定工作之過程或活動。
– 如:TAF認證
• 驗證Certification
– 由中立之第三者(一般即稱為驗證機構)出具書面證
明特定產品、過程或服務能符合規定要求之程序。
– 如:正字標記、ISO 9001
驗證制度功能
• 具體而言,驗證制度具有下列功能:
–
–
–
–
落實工業標準化。
促進技術移轉。
避免技術資源的浪費。
國際貿易的效益。
• 獲准使用驗證標記之商品,可具有與著名商標相
同的廣告作用,而有助於厚植其行銷力量。
• 因採信驗證標記而取代供應商評估及免除驗貨,
簡化貿易作業。
• 銷售驗證標記商品亦可確保品質信用並建立商譽。
– 落實環境保護及公共安全政策。
– 保護消費者權益。
國際量測
追溯體系
企業標準化
為什麼企業要認識標準化
• 企業導入標準化概念的10大理由P.157
– 1.改善產品與服務品質
– 2.吸引更多顧客
– 3.強化自我競爭優勢
– 4.增加外界對於企業的信任感
– 5.降低錯誤發生的可能性
– 6.降低企業成本
– 7.增加產品相容性
– 8.遵循法律相關規範
– 9.使產品外銷更加容易
– 10.增進企業成功的機會
企業標準化的目的
•
•
•
•
•
•
達成保護消費者及整體社會利益之社會使命
促進商品貿易的暢通
促進相互間的瞭解
因應複雜化、多樣化的趨勢
提高物品互換性
簡化物品與方法之類別
企業標準之制訂-企業標準體系
• 在推行標準化之前,必須先確立公司標準化體
系。
• 如此所制訂的標準才會有連貫性,形成完整的
體系。
標準作業流程
• 一般人所熟知的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ize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亦可視為”標
準”和”標準化”概念廣義上之應用。
• SOP標準作業流程的意思簡單講就是制定企業
內部所有活動流程的標準化過程,然後以書面
方式詳細規範之整個公司營運活動有很多,可
以歸納成為數種循環活動。
*不過SOP落實度的確是健全一個公司
重要的指標*
建立品質標準時應考慮之要素
•
•
•
•
建立品質標準時應考慮下列各要素:(p.171)
1.市場的需要
2.工廠的生產技術與能力
3.合乎經濟原則
標準的擬定法
• 標準的擬定法(國內專家有人將其歸納下列三
種方法)
• 1.現狀整理法
• 2.重點實施法
• 3.理論方法
現狀整理法
• 把現場目前實際的作業整理成作業標準書
• 優點:
– 做起來最為容易、簡便、人員反彈較少。
– 可明確把握現狀及了解過去作法。
– 可在短期內普及到全公司。
• 缺點:
– 整理完成作之業標準書,應用者少容易束之高閣/存放
於檔案櫃中,不知不覺被遺忘。
– 標準書數量大不易管理
– 各標準良莠不齊
– 容易遺漏重要部分,致使標準成為形式化,無法遵守
標準,徒增輕視標準的觀念。
重點實施法
• 根據固有技術及管理技術,考慮產品重要特性、
製程重要特性、過程重要特性,作成標準化。
• 優點:
– 重要要因掌握後較易達到成效。
– 使用者遵守就不會發生錯誤,故而視此作業標準是
有效的,易養成遵守作業標準的習慣。
– 作業標準簡單明瞭能展限出作業重點。
• 缺點:
– 重要要因未能確實掌握,易遭致使用者/作業者之
不滿及不信任。
– 重要要因選擇錯誤,結果容易亦會跟著錯誤。
理論方法
• 一開始及根據理論來制定作業標準。
• 優點:
– 能完全掌握學理要求,打破以往作法,尋求革新與
突破。
– 各相關部門之參與。
• 缺點:
– 制定者之實力與對現狀之瞭解極為重要,人才不易
尋得。
– 是否實際可行常有落差,易造成閉門造車之弊端。
– 現場人員不願變動,故排斥性較高。
企業標準化的對象
•
•
•
•
•
重複頻率高者
可以使其系列化者
需要量高者
多數人重複執行之相同手續、方法與步驟
不良、抱怨、錯誤發生頻率較高者
企業標準化的原則
• 除對已有者予以簡化外,更須預為消除將來可
能發生之不必要作業。
• 標準化制度應基於各部門共同一致之意見。
• 已制定標準不該隨意變更,但仍須定期檢討,
循一定的程序修訂。
• 標準之訂定須依其種類與需求,研擬出週延與
合適之內容。
• 標準化之推動必須作有機的運用。
• 檢討業務內容並將不合理處加以改正。
企業標準化的效果
•
•
•
•
•
•
•
•
企業經營水準提升
節省成本
技術累積及提升技術水準
活用統計技術
增加零配件的互換性
品質安定
維護安全
提高社會生活水準
案例省思
• 清洗廢水槽/污泥清洗導致沼氣中毒,人員傷
亡。
• 水產加工工廠等,清洗廢水槽時,吸入硫化氫
而中毒。
• 「硫化氫」就是沼氣,這幾年毒死許多人,污
水處理槽清污時,污水均已先抽乾,清理儲槽
之前,一定要保持通風,還必須先放器材偵測,
確定沼氣量不多,才戴口罩去清理。
• 污水處理槽屬高風險侷限作業空間易產生沼氣、
硫化氫,進入前應先通風、換氣,作業時也要
設置現場監視人員。
企業標準化體系推行原則
•
•
•
•
•
•
•
•
1.重點主義:以貢獻最大者優先執行
2.必須有實行之可能性
3.應使當事人有申訴之機會
4.記錄內容應具體而客觀:其方法儘量以數值
表示並將數據附以公差
5.作業標準應直接表示手段與行動
6.盡量以感官判斷所表現之方式(且以標準文
字敘述)
7.定期檢討改進
8.長期的方針與制度
推行標準化前應有的條件
• 經營者熱心的推動-經營者必須給予協助使各
部門間的觀念作法能統一,率先以身作則。
• 組織-良好的標準化組織是標準化推行之前的
重要工作。
推行過程中常遇到之障礙
•
•
•
•
人為因素為主,計有:
1.最高經營者不支持。
2.單位主管不關心、不合作。
3.第一線人員不遵照標準作業,標準形同虛設。
(不願)
• 4.標準內容不合理、不切實際,不易被遵行。
(不能)
流於形式化
• 如果主管、上司、管理者不能了解標準化的意
義與效果,則難以獲得他们的支持,致使標準
化的推行難成不然就是流於形式。
• 管理方格中之:對事不關心
企業標準化推行過程中常遇到之障礙
• 原因:(不知、不願、不能)
• 對標準化無正確之認知,無法了解其重要性、
價值。(不知)
• 不願被拘束,故不認同標準化之作法。
• 作業人員程度不足。
• 未能充份貢獻各人經驗專長等,導致標準內容
不合理、不切實際、欠完備。
企業如何使員工遵守各種標準
• 企業所訂定之標準除了標準本身訂定不完善讓
人無法遵守外,企業因推行下面三個要點:
• 1.倡導-引起大家的動機
• 2.教育-使員工了解與提高員工能力
• 3.提高參加意識-激勵措施
• 試與赫茲伯格雙因子理論比較
企業標準化效果
• 推行標準化有正面效果亦會有負面效果
• 標準化負面效果:P.179~182
•
•
•
•
不適當的過分標準化會導致標準化負面效果
顯著的標準化不足會導致標準化負面效果
標準錯誤的應用亦會導致標準化負面效果
企業標準化效果的評估可分定量及定性評估
標準化體系的績效評估
•
•
•
•
完整的標準化評估應包括下列三大部分的評估:
◆標準設定
◆標準適用
◆標準化管理(包括標準化活動的管理與標準
的管理)
標準化的績效指標為何
• 標準化的績效指標為何?
• 若標準化已成功,各單位標準化的績效各有各
的方式,例如可以產品有無通過驗證單位的驗
證或是銷售利潤來作為指標。
標準化經濟效益-年經濟效益
• 標準化年節約金額(J)為若干(元/年)P.180
– Xn:企業標準化年經濟效益
– K:標準化投資額
– α:標準有效期內,標準化投資折算一年的費用係數
– 例如以分攤法計,四年分攤則α=0.25
企業標準化效果的定量評估
• 卡柯特(Cagnot)公式P.179
– y:生產成本
– x:生產量一定生產批量內產品的生產成本與生產量
四次方根成反比。
品質管理與標準化
標準化對品質管理的貢獻
• 實施品質管制時常應用戴明循環,即規劃(P) 、
實施(D) 、檢核(C) 、矯正措施(A)的管理原
則以追求品質為目的。
• 要使PDCA運作圓滿,順利達成目的,標準化是
基本前題。
產品標準化
• 何謂『產品標準化』?
• 對產品(或零件)的類型、性能、規格、質量、
所用原材料、工藝裝備和檢驗方法等規定統一
標準,並使之貫徹實施的過程。
• 標準化的零件,叫做標準件。如對各種機電產
品上使用的螺栓、螺帽、螺釘、墊圈等零件,
分別給予一定的符號或代號,加以統一規定﹐
制訂成各種標準。
• 標準化後,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用途,按
照規定的標準組織生產和使用。
產品標準化特性
• 產品標準化具有三項特性: P.153
– 1.互換性:如標準化產品中之零組件可以互換補充。
– 2.均一性:產品品質、尺度、性能等均在一定規格
範圍內。
– 3.固定性:如長度、重量、時間等單位。
• 可靠性的特性包括:
– 1.耐久性
– 2.維護性
– 3.設計可靠性
品質成本與標準化
• 品質成本分為P.149
– 預防成本(Prevention cost)
– 鑑定成本(Appraisal cost)
– 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
– 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
• 由品質成本的分類項目、品質系統的建立、品
質數據的收集等可看出標準化越完善的企業,
越能有效掌握品質成本,建立一套能運作順利
的品質系統,進而改善品質。
工作標準化
• 工作標準化
– 工作標準化的結果是指每次執行該工作,所經過的
步驟、動作、時間...等都是一致的,或是在統計
的誤差內。以確保產品或(及)服務品質。
– 它包含了,加工過程/流程的動作分析與規劃、機
工治具的專用化設計、原料要有穩定的品質、人員
操作的訓練,最終使執行該加工過程/流程的動作
如機械化動作般一致,成為可預測及追溯。
– 而成為可預測及追溯的目的,是提供持續改善的基
礎,以便當有改善成果時,再一次更新標準化作業
的內容。如此即可產生Plan-Do-Check-Action戴明
循環,不斷提昇系統的能力(如提昇產出或降低成
本)。
管制圖無用論與企業標準化之關連
• 當工廠使用管制圖管制品質時,若工廠未實施
標準化,當有點超出管制界限時,將無法找出
毛病,更談不上採取改正措施
• 因此有人認為管制圖無效,其實是因未實施標
準化,所以當製程發生異常時,即無途徑可循
以追查原因。
• 若廠內訂有各項作業標準,則可依標準逐項檢
查,很快就能找出毛病所在,且有標準化作為
改善之原則,管制圖自然就能發生功效了。
企業標準化對技術儲蓄的貢獻
•
•
•
•
•
齒狀之進步-技術屬於個人
梯狀之進步-個人技術變為工廠之技術。
新人不必從頭摸索,熟習後又可不斷的
改進,改進後又重新修訂標準,如此技
術的進步就是呈現梯狀之進步
結語
• 推行品質管制如先做好標準化,則品質管制等
於成功了一半以上。
• 標準化就是企業的軌道。
• 實施標準化最困難者在於開始時的導入。
• 標準化是持續改善、創新及員工成長的重要基
礎。
• 任何流程除非標準化否則不能達到真正的改善。
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
• 權責機關P.189
– 民國79年(1980)設立
– 經濟部委由中衛發展中心主辦
http://nqa.csd.org.tw
• 設獎目的
獎勵推行全面品質管理有傑出成就者
樹立學習楷模
提升整體品質水準
建立優良產品形象
中華民國國家品質獎
• 分為四個獎項接受申請
– 一個特別貢獻獎
– 企業獎
– 中小企業獎
– 機關團體獎
• 申請資格:
– 依法辦理教育機構、醫療團體、財團法人、社團法
人、…等登記,得申請機關團體獎。
– 個人獎研究類、推廣類、實踐類
– 特別貢獻獎:針對長期支持或推動國品獎者,由委
員會執行秘書提報委員會審定。
其他獎
• 經濟部部長獎
–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品質學會
• 中華民國品質管制獎
– 中華民國品質學會設立
• 全國標準化獎
• 主辦單位: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分為「標準制定」及「標準推行」二類,各類再分
個人、團體二獎項
日本
• 戴明獎P.192
– 1951年成立
– 類別
– 戴明獎本獎
– 戴明實施獎
– 戴明獎事業所表揚
• 日本品質管理獎
– 1969年成立
– 目的再提高戴明獎實施獎企業的全公司品質管理水
準
謝謝參加本CQT課程
預祝各位順利通過CQT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