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临床输血新进展
临床输血新进展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委
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
江朝富
• 临床输血是WHO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
一;
• 临床输血日益被临床医学家所重视;
• 临床输血的发展是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
而发展;
• 临床输血医学将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
科。
主要内容
•
•
•
•
•
•
循证医学在输血中的应用;
细胞治疗进展;
治疗性单采;
临床输血新风险;
血液预警系统;
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
一、循证医学在输血工
作中的应用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一种利用现有的最佳的
科学证据指导医学实践的方法。
• 加拿大D.L.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
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
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
生个人专业技能,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
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
疗方案。”
• 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在临床输血工作中
的运用即为循证输血医学。(evidencebased transfusion medicine EBTM)
• 循证输血医学对保障输血安全、无偿献
血者招募、血液采集制备检验和临床输
注都有极重要的影响。
• 具体的说,EBTM就是对病人的医疗保
健措施作出决策时,要用诚实、尽责、
明确、明智的思想方法,充分运用当前
的最佳证据。EBTM的最有力证据来自
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实验的分析。
• 2、证据的来源 证据是EBM基石。由
低到高可分为七个等级。即临床观察和
临床经验、专家意见、病例报告、病例
系列、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
对照实验(randomizid controlled
trials RCT)。
1.RCTs
2.Cohort studies
3.Case-control studies
4.Case series
5.Case report
6.Expert opinion
7.Bedside
Observations/
Clinical
expertise
3、循证医学在输血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最科学有效而且有医学文献支持
的方法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应用医
学文献的系统评价确定最高质量的专题
研究;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确保医护人
员、患者和决策者获得最佳信息。
5组血小板输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因素
(28) (29) (30)(31) (32)
病例数
69
输注量
2007
研究设计 配对
输注指征* 10-20
结论
46
158
配对
﹤15
120
166
平行
﹤25
111
311
平行
﹤10
96
96
平行
﹤20
HDP减少需 HDP在两 血小板剂 LDP更安 HDP在不
个评价指 量越高, 全有效, 增加剂
求量,降低 标中较好 血小板增 减少血小 量的基
供者人数
量越高
板量
础上减
少次数
*单位:×10*9/L
•
在输血实践中,应该遵循科学的证
据,决定最好的血液制品、最佳的治疗
剂量和时间、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经济
的成本等。
•
英国学者M..F. Murphy 认为,值得高
度重视的是,必须认识到循证医学的薄
弱性以及输血问题在临床研究中的优越
性。成功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对患者的
安全意义重大,而且对合理有效的利用
日趋紧张的血源也是十分必要的。
循证医学的优缺点
优点
优质血小板
输注指征
血小板剂量
血制品撤离
提供证据,系统评价
可以比较最低指征和
标准指征
可比较不同剂量的差别
定性研究方法用以产生
依据
缺点
制品优势无明确结论
不能预测远期效果
主要结果与预后无关
完成后产生的挑战缺乏
挑战
二、细胞治疗
近年来,细胞治疗得到广大临床和输
血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就广义而言,成份输血就是应用红细胞、
血小板对病人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
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干细胞、树突状细胞
等新的治疗方法。
1、干细胞移(Stem cel transplantation )
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
干细胞都可使用。在成人干细胞治疗中,最理
想的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和Ⅱ类分
子中的HLA-A,HLA-B,HLA-C,HLA-DR,HLADQ 位点均匹配;对于脐带血干细胞,HLA匹
配的重要性相对低一些。
2、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
树突状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
在体外被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可
以注射到患者体内以刺激T细胞对肿瘤
抗原的免疫应答,达到限制、缩小肿瘤
细胞的生长。
3、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是一种被自身肿瘤抗原
激活的单核细胞。用这种细胞注入患者
体内可以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作用。
4、NK 细胞 (NK cell ) NK 细胞能
够杀伤不能表达自身HLA-Ⅰ类基因产物
的靶标,因此能够用于杀死缺失HLA-Ⅰ
类分子的肿瘤细胞。
5、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 )
在体外制备自体的皮肤移植物用于修复
或治疗皮肤损伤;提取患者外周血干细
胞,注入因心肌梗塞而受损的心脏。
•
印度学者 C Viswanathan 等人对31例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干细胞心肌局部
注射治疗研究,其中15例为对照组,结
果显示,经过干细胞注射治疗的患者心
肌运动的有效生理参数明显改善并且是
安全的。
• 6、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以病
毒为载体将相应的基因导入细胞,以替
代患者缺陷的基因,然后将处理后的细
胞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近来,也有学者应用基因直接递送的方
法进行治疗的研究。
三、治疗性单采
(Therapeutic apheresis )
• 传统的血浆置换或血浆去除术是应用血
细胞分离机进行的,反复多次应用可引
起患者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纤维蛋白
元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因此,在进
行血浆置换术时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上述
各种成分。
1、级联滤过去除术( Cascade
filtration ) 其原理是在膜式血浆吸附
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孔径更小的滤
过膜,仅允许去除血浆中大分子成分如
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低密度脂蛋
白(LDL)和胆固醇。此项技术主要用于
治疗家族性胆固醇增多症、冷球蛋白症、
高粘滞综合征及微循环病变。
一个血浆置换量后体内血液成分的变化
成分
降低(%)
凝血因子
25-50
纤维蛋白
63
免疫球蛋白 63
副蛋白类
30-60
肝内各种酶 55-60
胆红素
45
C3
63
血小板
25-30
48小时后降低(%)
80-100
65
45
可变的
100
100
60-100
75-100
2、吸附技术 (Adsorption
techniques ) 将分离及膜滤过后的血
浆再次注入经过一吸附柱,可选择性的
吸附血浆中的病理性物质。当血浆经吸
附柱时,通过理化势能和生物势能作用
分离血浆中的不同成分。
• (1)理化性吸附:应用疏水势能作用原
理(色氨酸、苯丙氨酸)去除免疫复合
物、类风湿因子、抗乙烯胆碱及抗DNA
抗体;应用离子势能作用吸附胆红素等
物质;应用电位或磁场作用。
• (2)生物性吸附:应用抗-Ig抗体或抗LDL抗体的吸附柱粒去除LDL、胆固醇
或免疫球蛋白;应用C1q去除免疫复合物;
应用葡萄球菌蛋白A凝固免疫球蛋白与
免疫复合物的FC片段;应用葡聚糖纤维
素去除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内毒素。
• 3、结合血液透析的复合技术
(Complex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haemodialysis) 应用不同的技术体系
清除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素物质。
如血浆分离胆红素吸附技术、血浆分离
吸附技术等。
四、临床输血的新风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J.P.Isbister教授指
出,输血医疗实践更应当注重于临床问
题,而不是血液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
有更多的证据是异体输血其风险多于好
处。因此,新的输血风险被临床学家广
泛关注。
•
文献报道,输血的残余风险水平一般
在每百万单位输血1例以下。然而,在过
去的15年左右,出现了新的输血传染病
暴发。美国学者R.Y.Dodd 等人总结了近
年新发现的经血传播的传染病。
• 1、变异性克雅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 CJD )
在英国,已有学者报道了3例输血传播的
变异性克雅氏病。变异性克雅氏病是通
过食用污染的牛肉而被vCJD朊病毒感染
所致。英国学者报道,感染率可能在49690例/百万。迄今为止尚无可用的筛查
试验方法。
• 2、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
西尼罗病毒是与日本脑炎同组的黄病
毒属,于1999年首次出现在纽约,后来
向北美扩散。西尼罗病毒可引起急性无
症状病毒血症并存在经输血传播的潜在
风险。
• 美国在2002年首先发表了1项有关西尼
罗病毒经血传播的评估报告,截至2007
年底,又发现了不到10例的输血传播病
例。
• 实施单人份核酸筛查技术几乎可以消除
西尼罗病毒经血传播的风险。
• 3、切昆贡亚热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KV)该病毒可以直接通过人-蚊
-人循环传播。
最近发现在印度洋岛上暴发性流行,
而后又在意大利流行。主要是通过白纹
伊蚊叮咬病人后传播。但是,在流行区
发现可以经血传播。
有学者报告,用核酸检测发现600单
位血液中有1份RNA阳性。在意大利暴发
流行区,血液采集被迫中止。表明该病
毒可以被受感染的旅游者带入白纹伊蚊
存在的地区而发生感染。
• 4、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 DV)登
革热病毒是一种属于黄病毒属的虫媒病
毒,比其他虫媒病毒更具有全球性并在
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该病毒由伊蚊
类蚊虫传播,很容易通过人-蚊-人传播。
• 在澳大利亚、巴西、洪都拉斯和波多黎
各的流行区,发现其流行率在0%-0.3%
之间。
• 目前,尚无直接处理登革热病毒输血传
播潜在威胁的干预办法。学者认为,在
流行期间,应用核酸检测是合适的。
• 5、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 HHV-8) 该病毒是一
种疱疹病毒,目前认为是卡波齐氏肉瘤
的致病因子,也许是其他多种恶性肿瘤
的病因。
• 最近在美国和乌干达发现可以通过输血
传播。有学者报道,美国的感染率使每
单位输血是0%-0.82%,乌干达是2%8%。
• 因为HHV-8主要存在白细胞内,在美国
普遍采用了白细胞去除,因此降低了该
病毒经血传播的危险性。
•
6、他病原体
(1)巴贝西虫病(Babesia) 巴贝西虫属于原虫
类,通常由蜱叮咬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病。在美国发
现经血传播60例。日本1例。
(2)疟疾(Malaria) 疟疾是侵袭人类壹千多年
的疾病,但是最近发现在一些非流行区流行。专家们
认为是由于天气变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的缘故。因此
对于流行区或曾经到过疟疾高发区旅游的献血者应该
进行疟原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查,或者推迟献血时间。
• (3)SARS ,H5N1 等一些动物感染病
毒向人类传播。尽管还没有最后确定,
这些人畜共患疾病可以通过输血感染,
但是在发病者中存在病毒血症。同时,
学者们还担心这些病毒在种属跳跃过程
中会发生突变或改变,使其致病性更强。
• J.P.Isbister教授认为,为了安全有效的
输血,输血过程应叙述如下:
• 1、血液成份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和预期的
好处;
• 2、准确的相容性检测样本来自于对应的
患者;
• 3、提供适当剂量和质量的血液成分;
• 4、与患者/家属沟通预期好处和可能的
风险;
• 5、确认并特殊管理高危险患者;
• 6、监测输血过程,排除任何不良因素;
• 7、临床医生应知晓可能的输血相关危害;
• 8、临床医生应关注可能与输血相关诊断
或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
• 9、在临床记录中应有输血适应症、过程
和不良反应的记录;
• 10、审核质量保证程序。
五、血液预警系统
血液预警系统(Heamovigilance
system)最初由法国20世纪90年代在
欧洲建立。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
已经应用了血液预警系统以监控献血和
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和突发事件。
• 1、血液预警系统的定义
血液预警是一套对整个输血过程(从
血液及其成份的捐献到受血者输血全过
程)的监控系统,用于收集和评估输入
不安全血液制剂所产生的非预期或意外
的不良事件的信息,以预防这类不良事
件的再次发生。
• 2、血液预警系统的基本要素:
(1)对不良事件的监控 一种是利用
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复杂资料库中存在
的证据,以揭示事件的相互关联和效果;
另一种是利用“警讯网络”快速监测可
能产生影响的单一突发事件(包括献血
者和受血者)。
(2)血液质量确认体系 从献血到受血
全过程的质控体系;
(3)应用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资料进行评
估。
• 3、预警系统对安全输血的作用:
(1)预警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从医疗卫生
系统的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提高患者
的输血安全;
(2)系统本身必须是安全的,报告者不被处
罚或伤害其他相关事件人;
(3)预警系统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为
修改血液质量控制程序获得证据;
(4)负责接收系统报告的机构和人员,必须
是有经验的专家,必须具有传递信息、提出整
改意见及通知处理办法的能力,才可避免不良
事件再次发生。
• 4、日本的血液预警系统(M.Satake 东京)
(1)日本红会血液中心(JRCB)于1993年开始
建立血液预警系统;
(2)来自医疗机构的输血后副反应报告数每年
持续增加,2004年达到1900例;
(3)非溶血性反应占80%-90%,TTI占10%15%,每年80-130例。
六、临床输血的信息管理
• 从血管到血管管理模式的建立;
• 血站—医院输血科—医院临床科;
• 临床输血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输血服务
机构。
•
•
•
•
患者条形码腕带;
无线射频标签;
掌上电脑应用;
无线局域网的建立等。
结束语
• 临床输血医学涉及面广,发展快;
• 临床医生应掌握输血医学的理论和技
术;
• 输血治疗仍然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
• 输血治疗必须安全、合理和有效。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