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es for chap 11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slices for chap 11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PART 3 資訊系統的建置



第十一章:資訊系統與組織再造
第十二章:資訊系統的開發方法
第十三章:資訊系統與軟體品質
36-1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學習目標





了解資訊發展團隊的組成
了解資訊系統的發展和組織改造之間的
關係
了解資訊系統發展的過程
了解資訊系統開發過程中變動管理的相
關議題
了解影響資訊系統成敗的因素
36-2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前言


新資訊系統的引進不只是引進一些新的
電腦硬體或軟體而已
新資訊系統對組織的衝擊為何?


組織有計畫的改造?
企業要避免引進新資訊系統時在「技術」
上成功,卻失敗在「社會或政治」的問
題上
36-3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系統開發與組織變革:以ERP為例
36-4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社會技術模式(Socio-Technical Model)
T1  S1  TS1
T2  S2  TS2
社會技術理論觀點
T3  S3  TS3
T:技術面觀點的績效考量
S:行為面觀點的績效考量
TS:技術  行為的績效考量
36-5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1 資訊系統發展團隊(1/4)


負責整個資訊系統的發展工作
組成



企業組織的高階主管
專業的資訊人員
代表功能單位的使用者
36-6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發展團隊(2/4)
36-7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發展團隊(3/4)

企業策略規劃小組



由高階主管所組成
負責策略規劃、監督審查IS發展策略與企業策略的
適配度
高階主管的教育、溝通


CEO的支持
資訊指導委員會


直接負責資訊系統發展的委員會
扮演開發資訊系統守門員的角色

資訊需求的整合、挑選方案、審議使用者提案、審核訓
練計畫
36-8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發展團隊(4/4)

資訊專案管理小組



資訊專案發展小組



由資深的資訊和使用者單位經理級人員所組
成
負責特定資訊系統的開發、督導和專案管理
負責資訊系統實際的建置工作
由資訊人員、使用者、專業技術人員組成
資訊分析/設計師

負責資訊系統實際的建置工作
36-9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開發的生命週期模式
系統
分析
策略
規劃
系統
設計
系統
編碼
與測
試
系統
維護
系統
評估
系統轉換
與上線
36-10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規劃(SISP)


根據企業策略,規劃資訊需求架構,並
以此規劃整體資訊系統架構,與資料管
理模式;然後再決定IT基礎設施,並依
據對企業存活的重要性,決定系統開發
專案的優先順序與時程,而後據以配置
資訊資源。
首要工作:確定組織的資訊需求
36-11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SISP (續)

目的與預期效益





方法論分為兩類



避免資訊氾濫或匱乏
配合甚至是促成組織策略
善加利用資訊資源
整合獨立、不同時間開發之系統
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中而外
衝擊與協調
主流方法:


企業系統規劃(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關鍵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36-12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2.1 企業系統規劃


IBM公司在1960年代提出的一套方法
主要精神



確認企業資訊需求的方法,必須從充分檢視
「企業活動」著手
訪談各管理階層以了解其資訊需求
利用群組分析(cluster analysis)或類似關係
分析(affinity analysis)進行資料分析與歸
類

每一個群集可能可以被規劃為一個資訊系統
36-13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IBM的企業系統規劃方法論

BSP的特質




由上而下規劃法。
企業整體規劃概念。
以支援企業基本作業為目標。
資料導向。
36-14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BSP的優點

規劃架構完整而深入,包括需求架構、IS架構、
資料架構等。

清楚定義出整個企業的資訊架構,清楚的IS整
體架構藍圖。

有利於將來各系統間的整合及配合(Fit)架構。

資料導向的架構,較具穩定性。

以企業需求與程序而非以技術觀點來規劃系統,
較容易滿足對企業經營的需求。
36-15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BSP的缺點

工程規模巨大,非常耗時。

成本高。

只偏重企業目前經營作業程序的支援(What Is):
對於企業未來應該規劃的走向則較少考慮,例
如BPR與e化轉型較不重視。

沒有考慮到主管的認知。

太過龐大複雜:常常流於瑣碎、資訊超載、彈
性不大,當時空改變的幅度較大時,往往於完
成後只能束諸高閣,無法落實。
36-16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2.2 關鍵成功因素

何謂CSF







不能出錯的事。
達成績效的保證。
影響成敗的事件。
衡量成敗的指標。
確認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就可以作為建置重
點資訊系統的依據
主要方法:訪談高階主管
強調企業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而非企業的
「經營活動」
36-17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關鍵成功因素法(續)

CSF的特質






個人異同。
項目有限。
因時而異。
因產業別、企業特質、外在因素、時間等不
同,而有不同的CSF。
決策支援導向。
可行性高。
36-18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CSF運用在SISP的制定
財務經理的
CSF
行銷經理的
CSF
總經理的
CSF
人事經理的
CSF
定義全公司
的CSF
有衝突
生產經理的
CSF
所有人員求
得一致觀點
全公司的
CSF
定義出資訊需求與支
援主管的DSS
利用CSF排定資訊系
統開發的優先順序
36-19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CSF的優、缺點點

優點





成本低、利用率高。
支援高層。
可檢視經營策略。
資訊簡潔性。
缺點





涵蓋不完整。
變動性大。
結構性低。
只重視目前問題。
方法論不完整
36-20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3 資訊系統發展和組織再造


新的資訊系統可以當成是一種「組織再
造的工具」
資訊科技對企業組織的影響(依照其影響
程度區分)




業務自動化
工作流程合理化
企業程序再工程
企業商業領域的改變
36-21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3.1 BPR的實施步驟


建立願景與目標
評估及BPR規劃



利用資訊工程活動、資料交互作用矩陣以及高階主管
面談等措施找出重要且需重設計之程序
一般不超過十個
分析現有流程




組成任務小組
設定願景與積極性目標
分析工作與資訊流、活動次序、人力、資源需求
計算各活動應分攤之成本,以及對附加價值之貢獻度
36-22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BPR的程序(續)

重新設計




實施改進後方案



尋求使用科技的機會
化繁為簡、整合、自動化
比較不同方案與舊流程之成本效益(舊流程此時成
為基線),評估可能風險,選擇最適合的可行方案
需同時考慮組織、技術層次的議題
建立雛形,作為實驗之用
建立雛形系統,驗證與評估,精益求精
36-23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IS導入與BPR的關連






IS導入與建置常引發BPR,BPR則是組織再造
的一環
大多數的BPR案例並不成功
組織重組需要非常多的創新想法與作法
創新意味著對舊有體制與權力結構的衝擊
面對未知,抗拒與遲疑是正常反應
IS建置方法論不可忽略組織的社會構面的變遷
36-24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組織變革的影響
不同變革程度帶來不同程度效益與衝擊,IS導入必須
將之納入考量
36-25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企業e化轉型的不同策略類型
虛
擬
通
路
實
體
通
路
開發電子通路
Biz.com
突破性網路商機
Breakthrough.com
保持目前定位
Status-Quo
電子化創新
e-Innovation
目前產品
新產品
36-26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4 資訊系統發展過程

六個階段






系統分析
系統設計
程式編碼
測試
系統轉換
上線、系統維護
36-27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4.1 系統分析

定義資訊系統的範疇(scope)



資訊系統的工作內容(context)和系統目標
(objectives)
確認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



經濟上的可行性
技術上的可行性
作業環境上的可行性
法律上的可行性
36-28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4.2 系統設計

邏輯設計(logical design)階段



著重在系統的架構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主要的工作內容是設計系統中各個模組、描
述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實體設計(physical design)階段

將邏輯設計階段所設計的結果,轉換到實體
的設備上和人為的操作程序上
36-29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4.3-4 系統實做與測試

程式寫碼




將系統設計階段完成的系統規格轉換成電腦程式
測試:找出資訊系統內部潛藏的錯誤
測試的過程著重在程式內部邏輯和程式架構間
互動的正確性
三類測試的方式



單元測試(unit testing)
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
驗收測試(acceptance testing)
36-30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系統轉換


將舊系統轉換成新系統的過程
四種一般系統轉換的策略





平行轉換(parallel)
直接轉換(direct cutoff)
先導型轉換(pilot study)
階段性轉換(phased approach)
必須提供足夠的人員訓練和完整的操作
說明文件
36-31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上線及系統維護

接受使用者評估,看是否有修正的必要
36-32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資訊系統開發的過程
36-33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5 系統開發的變動管理



使用者的參與和影響:溝通困難
管理階層的支持
系統風險的控管



規模、架構與人員經驗
專案負責人(PM)的重要性:最有潛力行業
專案管理

常用的專案管理工具


計畫評核技術(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ology;
PERT)、甘特圖(Gantt chart)
小組會議與技術查核
36-34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11.6 影響資訊系統成敗的因素

如何衡量資訊系統是否成功






使用率(use)
使用者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
喜好程度(favorable attitudes)
達成目標(achieved objectives)
財務收益(financial payoff)
引發資訊系統失敗的因子




設計
資料
成本
操作
36-35
企業資訊系統-第十一章
結論

資訊技術和能力只是造成資訊系統成功
或失敗的一環,管理和組織上的問題才
是根本的原因



對工作方式的影響
對組織結構的影響
結合資訊科技與組織和人性需求的重要
性
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