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熱與熱力學定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溫度、熱與熱力學定律

第十八章 溫度、熱與熱力學定律
18-2 溫度
18-4 溫度的量測
18-6 熱膨脹
18-8 固體與液體的吸熱
18-10 熱力學第一定律
18-12 熱的傳遞
18-3 熱力學第零定律
18-5 攝氏及華氏溫標
18-7 溫度與熱
18-9 細說熱與功
18-11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特例
18-2 溫度
熱 力 學 的 主 要 觀 念 是 溫 度
(temperature) , 物 理 學 家 用 凱
氏溫標 (Kelvin scale)來測量溫
度,單位為 K (Kelvins)。
物體的溫度可以無限制升高,
但不可能無限制的降低,此一
低溫的底限就定為凱氏溫標的
絕對零度,室溫約為凱氏290
度。
 室溫為 290 K。
18-3 熱力學第零定律
熱力學第零定律:
若物體A及B分別與第三物體T達到熱平衡,則A及B亦必相互達到熱平衡。
第零定律的另類敘述:
任何物體都有一個性質,叫做溫度,當兩個物體達到熱平衡時,它們的
溫度相等。
第零定律賦予「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的理論基礎。
18-4 溫度的量測
水的三相點
(The triple point of water)
液態的水、固態的冰以及氣態的
蒸氣只有在特定的壓力及溫度之
下,才有可能三者共存並達到熱
平衡。
水的三相點被賦予
T3 = 273.16 K的溫度值,並作為
校準溫度計的一個標準定點溫度。
18-4 溫度的量測
氣體壓力:
SI單位為 牛頓/平方公尺(N/m2),
又稱為巴斯卡 (pa)
 1 atm = 1.01  105 pa
= 760 torr
= 760 mm-Hg
 開管氣壓計
pg = p  po = gh
18-4 溫度的量測
定容氣體溫度計 T = C p
有一貯氣泡以一細管與一水銀壓力計
相連,將水銀槽R上下移動,使左臂
之水銀面刻度與刻度 0 一致(氣體為
定容),則待測溫度為
T = C (po gh)
,其中 C 為常數,po為大氣壓力,
為水銀密度,h 為細管兩邊水銀面之
高度差。若將貯氣泡置於三相點的容
器中,則 T3 = C p3;其餘待測的物體
T = T3 (p/p3) = (273.16 K) (p/p3)
18-4 溫度的量測
T= T3(p/p3) = (273.16 K)(p/p3)
貯氣泡的氣體越減少,結果越趨近於一定值:
T = (273.16K) limgas→0 (p/p3)
18-5 攝氏及華氏溫標
T 為凱氏溫度,TC 為攝氏溫度,TF 為華氏溫度,三者關係為:
Tc = T - 273.15o
,
TF = 9 Tc / 5 + 32
例題 18 - 1
有一種 Z 溫標,水的沸點為 65.0o Z,冰點為 -14o Z。假設 Z 溫標是線性,即 Z 刻
度的大小在 Z 溫標的任何位置都一樣,則 T = -98o Z 相當於華氏溫標幾度?
Z溫 標 中 沸 點 與 冰 點 的 差
溫:
65.0 o Z  ( 14.0 o Z )  79.0 Z o
華 氏 溫 標 中 沸 點 與 冰的
點 溫 差:
212.0 o F  32.0 o F  180.0 F o
32  T
180

 14  ( 98) 79
180
 T  32  84 
 191o F
79
18-6 熱膨脹
物體因受熱而膨脹的現象,稱為熱膨脹。
線膨脹: L  LT  : 線膨脹係數(
1 / 溫度)
體膨脹: V  VT =3 : 體膨脹係數(
1 / 溫度)
18-6 熱膨脹
固體的熱膨脹很像照片的放大,
右圖所示為一鋼尺受熱膨脹的情
形,包括它的長、寬、厚、對角
線及圓孔的直徑都可用線膨脹來
計算。
測試站 1
四個矩形金屬片,邊長L、2L、3L。它們均以相同材料製成,且增加了相同溫度。
根據它們的(a)垂直高度及(b)面積所增加的量,由大到小排列之。
(a) 2 = 3 > 1 > 4
(b) 3 > 2 > 1 = 4
18-7 溫度與熱
熱是當系統與環境溫度不同時所移動的能量,符號Q。例: 桌上的熱咖
啡(系統)將熱能轉移到週遭的空氣(環境)。
若內能 ( U )係由環境移向系統(系統吸收了熱),則Q為正,Q > 0。
若內能 ( U )由系統移向環境(系統放出了熱),則Q為負,Q < 0。

U=Q
18-7 溫度與熱
熱的單位是卡路里 (calori,符號cal)。
1卡路里相當於使1g純水上升1C時所需的熱量。
英制的單位為 Btu,熱與能量換算的關係如下:
1 cal = 4.186 J = 3.969  103 Btu
焦耳實驗
18-8 固體與液體的吸熱
物體因熱產生溫度的變化,其比例常數 C 稱為熱容量 (heat capacity)。
Q
熱容量 
T
Q  CT  C (Tf  Ti )
C 單位: cal/K、J/K
18-8 固體與液體的吸熱
每單位質量的熱容量,稱為比熱 c (specific heat)
C
Q
c 
m m T
Q  CT  mc T
c 單位: cal/kg‧K、J/kg‧K
熱容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比熱與質量無關但與物體的材料性質有關。
 莫耳 (mole,符號mol), 1莫耳 = 6.02 × 1023 個基本單位。
例: 1 mol 的鋁,有 6.02 × 1023 個鋁原子。
18-8 固體與液體的吸熱
相變熱: 當一物體產生相變時,單位質量所吸收或放出的熱 L。總相變熱 Q = Lm。
蒸發熱 (Lv): 由液相變為氣相較(吸熱)或由氣相變為液 相(放熱) 。
水 Lv = 539 cal/g = 40.7 kJ/mol = 2256 kJ/kg
熔解熱 (LF): 由固相變為液相較(吸熱)或由液相變為固相(放熱) 。
水 LF = 79.5 cal/g = 6.01 kJ/mol = 333 kJ/kg
測試站 2
某特定量的熱 Q 可將一克的物質 A 加熱 3oC,而將一克的物質 B 加熱4oC,那一個
物質有較大的比熱呢?
例題 18 - 2
(a) 欲將m=720 g 的冰塊由-10oC化為15oC的水,需熱多少?(b) 如僅提供210 J 的熱,
則冰塊最後如何?
(a)冰 塊 由 10o C到0o C所 需 的 熱
Q1  cicem (T f  Ti )  2220 0.72  (0  ( 10))  15.98 kJ
冰 塊 由0 o C到0o C的 水 所 需 的 熱
Q2  LF m  333 0.72  239.8 kJ
水 由0 o C到15o C所 需 的 熱
Q3  cliqm (T f  Ti )  4190 0.72  (15  0 )  45.25 kJ
Qtot  Q1  Q2  Q3  300 kJ
(b ) 210  15.98  194 kJ m  Qrem / LF  194 / 333  580g
未 熔 化 冰 塊720- 580  140 g
18-9 細說熱與功
由初狀態 ( 壓力pi、體積Vi、溫度Ti )變
化成末狀態( pf、Vf、Tf )的過程,稱為熱
力學過程。
截面積為
A 的活塞
若所有的變化都進行的很緩慢,則系統
時時保持在熱力學平衡狀態。
起始狀態
可以將此過程以壓力及體積的函數圖加
以繪出 (PV 圖) 。
在任何過程中所作的功即為 P-V 曲線
下的面積,也因此與起始至終止狀態間
的路徑有關。
終止狀態
18-9 細說熱與功
 
dW  F  ds  ( pA )( ds )  p( Ads )  pdV
W   dW  
Vf
Vi
pdV
體積改變時,氣體的溫度壓力也可能改
變,作功需由初狀態至末狀態壓力與體
積的實際關係來決定。
18-9 細說熱與功
W   dW  
Vf
Vi
pdV
18-9 細說熱與功
等壓過程
等容過程
等容過程
W   dW  
Vf
Vi
pdV
 Pi (V f  Vi )  PV
等壓過程
等壓過程
W   dW  
Vf
Vi
pdV
 Pi (V f  Vi )  0
等容過程
18-9 細說熱與功
等溫過程
W   dW  
Vf
Vi
pdV  nRT 
Vf
Vi
Vf
1
dV  nRTn( )
V
Vi
理想氣體
18-9 細說熱與功
理想氣體 (ideal gas)
凡符合下列關係式的氣體均稱為理想氣體,
pV = nRT (理想氣體定律)
其中
p:為氣體的絕對(非量測)壓力
V: 是氣體體積
n:為氣體的莫耳數
R :為氣體常數(gas constant),
R = 8.31 J/mol K。
測試站 3
P-V圖所示為六個氣體可循環的曲線路徑。若氣體所作的淨功要為最大正值,其中
那兩個路徑須為封閉循環的部份?
c and e
18-10 熱力學第一定律
當系統與其週遭環境進行功及熱的交換時,Q
-W 這個量在任何過程均相同,可視為系統
內能 Eint (internal energy)的改變。
熱力學第一定律
:
ΔEint  Eint, f  Eint, i  Q  W
dEint  dQ  dW
Eint 僅與系統的狀態 (溫度、壓力、體積)
有關,與過程無關。
Q為系統與環境間轉換的熱;若系統獲熱,
則Q為正,反之為負。
W為系統所作的功;若系統爲對抗環境而施
力作功,則W為正,反之為負。
例題 18 – ex1
一系統吸入550J的熱,做出840J的功,則其內能變化為多少?
由熱力學第一定律知系統內能的變化 Eint 為
Eint  Q  W  550J  840J  290J
測試站 4
P-V圖所示的氣體由狀態 i 到狀態 f 的四個途徑,根據四個途徑的(a)ΔEint改變量,
(b)氣體所作的功W,(c) 傳遞熱能的值Q,由大到小排列之?
(a)都相等 (b) 4>3>2>1
(c) 4>3>2>1
18-11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一些特例
絕熱過程
絕熱過程是沒有熱進出系統。可
以藉由隔絕系統或過程進行快速
而使熱沒有時間交換來確保過程
是絕熱狀態。
Q  0, Eint  W
定容過程
W  0, Eint  Q
加熱於一系統(Q為正) → 內能增加
一系統對外放熱(Q為負) → 內能減少
18-11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一些特例
循環過程
一系統在一連串的變化中,歷經
了熱與功的進出,但最後回復到
它最初的狀態。
Eint  0, Q  W
自由膨脹過程
W  Q  0, Eint  0
無法使過程減慢,並且控制它。結果在
變化過程中,氣體並不是在熱平衡狀態,
且其壓力在各處並不相同。所以在p-V
圖只能畫出初狀態及末狀態,卻不能畫
出膨脹本身的過程。
測試站 5
P-V圖所示的為一個完整的循環,問(a)氣體的ΔEint及(b)以熱Q形式傳送的淨能量為
正值、負值或零?
(a) zero (closed cycle) (b) negative (W<0)
例題 18 - 3
(a)質量 1 kg 的液態水在標準大氣壓力之下沸騰 (100oC) ,變為100o C 的蒸氣。原液
態水的體積為10-3 m3 ,全部變為蒸氣後的體積為 1.671 m3 。(標準大氣壓力為
1.01×105 Pa) (a) 在此過程中,系統所作的功為何?(b) 在整個過程中,進入系統的
熱有多少?(c)在此過程中,系統的內能變化為何?
(a ) W  
Vf
Vi
pdV  p  dV  p(V f  Vi )
Vf
Vi
 (1.01 105 )(1.671 10 3 )  169 kJ
(b)Q  Lv m  2256 1  2256 kJ
(c )Eint  Q  W  2256 169  2.09 MJ
18-12 熱的傳遞
傳
導
熱 傳 導 率(單 位 時 間 傳 遞 的 熱 量
):
T  TC
Q
Pcond   kA H
t
L
k :導 熱 係 數
A :導 熱 板 面 積
L :導 熱 板 厚 度
熱傳導之熱阻: R = L / k
18-12 熱的傳遞
多層板的熱傳導
k1 , k 2 : 導 熱 係 數
A :導 熱 板 面 積
L1 , L2 : 導 熱 板 厚 度
TX : 兩 板 界 面 的 溫 度
Pcond 
k 2 A(TH  TX ) k1 A(TX  TC )

L2
L
TX 
k1 L2TC  k 2 L1TH
k1 L2  k 2 L1
Pcond
A(TH  TC )
A(TH  TC )


L1 / k1  L2 / k 2
R1  R2
18-12 熱的傳遞
對
流
高溫物體附近的流體受熱膨脹,因而密度減小,於是受到浮力而上升;而其
他較冷的流體則下沉來填補上升流體原來的位置,並被加熱,就此形成對流
循環。
18-12 熱的傳遞
輻
射
所有的物體因為原子中電子的振動都會放出電磁波, 此電磁波的頻率與物
體溫度有關。
例題 18 - 4
厚度La之白松木及厚度Ld之磚牆(Ld = 2La)夾兩層隔熱板,兩層隔熱板的厚度及導熱
係數均相同。白松木的導熱係數為ka,磚牆為kd(=5ka)。T1=25oC, T2=20oC,T5=10oC,T4=?
例題 18 - 4
熱 傳 導 穩 定:
磚 牆 熱 傳 導 等 於 松 木熱
板傳 導
T4  T5
T1  T2
Pa  ka A
Pd  kd A
La
Ld
Pa  Pd
ka Ld
T4 
(T1  T2 )  T5
kd La
Ld  2 La kd  5 ka  T4  8.0 o C
問 : 1, 5, 6
習:27, 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