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深刻调整的中国与广东经济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面临深刻调整的中国与广东经济

正面临深刻调整的中国与广东经济
主讲:欧卫东
目
录
一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
一直处在深刻调整中
二
世情、国情已深刻变化中国和广东
经济面临攸关存续的艰难转型
三
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是唯一选择
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
一直处在深刻调整中
(一)、危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
全球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1、危机使全球经济遭重创。受危机冲击,2009年全
球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资料,世界经济增长率由2008年的3%跌至2009年
的-0.6%。此次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和衰退波及面
极广,2009年全球近80%的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下
降。
(一)、危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
美国2008、2009年GDP分别下降0.3%
和2.8%。
欧元区经济增长下探:2009年GDP增
长率为-4.1%,远甚于美国的-2.8%。
日本经济2008、2009年GDP分别下降1.2%
和5.2%,下跌幅度均高于美国和欧元区。
2、危机下美、欧、日严重衰退,全球影响力下降。
(一)、危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
3、危机下中国经济
逆势而上强劲增长,
大国地位明显凸现。
中国2008和2009年取
得了9.0%和8.7%的高
增长并在2010年经济
总量一举超过日本成
为世界第二大主权经
济体。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2008-2013美国GDP月增长率
2008-2013美国失业率
2010-201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5%、1.8%和2.8%,均没有达到2004、2005
年时的3.8%、3.4%的水平,失业率三年分别为9.6、8.9和8.1,也远远高
于2006,2007年均为4.6的水平。
1、西方主要经济体虽尽全力抗危机,但或振兴乏力
或又陷入新的危机,经济步履蹒跚,险象环生。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经济景气指数
欧元区失业率
2012年欧元区季度GDP环比在上年第四季度负增长后又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
欧元区深陷衰退泥潭;直到2013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的GDP环比才由负转
正的0.3%;欧元区的失业率2010-2012年分别是10.1、10.2、和11.4,到
去年10月更高达12.1。
1、西方主要经济体虽尽全力抗危机,但或振兴乏力
或又陷入新的危机,经济步履蹒跚,险象环生。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日本GDP增长率
日本经济在危机前相当长
一段时期都一蹶不振,危
机后的2011年又受大地震
及核事故的致命冲击,直
到去年初安倍政府上台推
出一系列刺激政策后经济
增长才见起色,但也差强
人意:2012年2012年GDP在
上年下降0.6%下增长1.9%
,去年(2013)初步估计
为1.5%。
1、西方主要经济体虽尽全力抗危机,但或振兴乏力
或又陷入新的危机,经济步履蹒跚,险象环生。
(二)、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刻调整中
2011第一季度
2012第一季度
2、新兴经济体国家深受拖累。
2013第一季度
(三)、西方主要经济体回复健康发展可能将长路
漫漫,而且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1、欧美就国际金融体系的未来
改革与建设远未达成共识,美元
与欧元背后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和
利益分割斗争会长期存在。美国
国家最高核心利益是美元在全球
金融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
2、欧洲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
短期难以改变。如,法国将开征
的名为“特别互助贡献”税的富
人税,税率高达50%。2011年美
国社会福利支出占中央政府财政
支出的51.8%,德、法为70.4%、
50.5%(2009年)。
3、化解西方国家政府的高负债
率(政府公共债务占DGP的比
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012年
底美国政府负债率超过100%,日
本超过200%,欧元区整体为
90.6%。
4、受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影响,
国际贸易摩擦将加剧;各种方式
的贸易壁垒增加将拖累全球贸易
增长,这反过来又会制约西方大
国的经济增长。
(三)、西方主要经济体回复健康发展可能将长路
漫漫,而且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5、这两年西方国家对导致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
次问题基本没有大的触动。特别是高杠杆率、
高债务率和产业空心化问题没有多大起色
(2012年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工业产出分别
只有2007年的97%、88.3%和85.3%),而抗危
机、抗衰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反而更快、更大
幅度地推高负债率和金融资产数量。国际清算
银行最近称,仅各国政府未偿还的国内债务就
有43万亿美元,比2007年高了约80%。
(三)、西方主要经济体回复健康发展可能将长路
漫漫,而且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6、西方国家的“发达病”严重拖累经济的健康复苏。一是人
口严重老龄化。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的65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2011年分别为13.3%、23.59%、17.07%和
20.59%,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大于等于7%的老龄社会标
准。同时,他们的总和生育率都接近或明显低于2的替代水
平。美国、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为2.1和2,日本、德国、意大
利都仅有1.4。即如果不依赖外来移民,总人口将不再增长或
明显萎缩,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二是家庭债务负担
过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不久发布的《世界经济观察》
提供的数据,2012年美国的家庭负债率为105%,欧元区为
110%。三是居民消费率和三产占GDP比重过高。一般情况下这
两个比重高是发达的标志,但在经济低迷,特别是实体经济
萎缩,家庭负债又过高时,居民无力扩大消费,三产也无增
长拉动力。
(三)、西方主要经济体回复健康发展可能将长路
漫漫,而且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7、化解虚拟经济恶性膨胀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
的问题需要很长时期。2008年时,全球金融衍
生品合同余额有684万亿美元,是全球金融资产
的4倍,GDP的10倍,而美国2007年的金融资产
总值是GDP的11倍。
(三)、西方主要经济体回复健康发展可能将长路
漫漫,而且复苏出现反复的可能性还很大。
8、短期和中期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弹药”已经基本用
尽。美国近年已多次面临债务“天花板”或“财政悬崖”而
使政府被迫关门。4轮QE已释放的天量流动性在再次吹大美国
资产泡沫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会给复苏势头蒙上严重通货膨胀
的阴霾,货币政策也无空间。由于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
策,各国没有货币政策主动权。同时,欧元区都债台高筑特
别是那些经济竞争力较弱的国家,不得不接受紧缩财政,降
到政府债务率的要求,财政政策也无空间。日本负债率为发
达国家最高,财政政策没空间,而安倍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
虽有短期效果但一年多的运行情况看能否中长期仍有效存疑
较大。就利率政策空间而言,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从2008年
12月16日到现在一直为0-0.25%;欧洲央行基准利率2013年11
月7日由之前的0.5%大幅下调到0.25%,降幅达50%;日本基本
贷款率2009年为0.3%至今。
二、世情、国情已深刻变
化,中国和广东经济面临
攸关存续的艰难转型
1、中国经济出现提速难,稳速亦难的“两难”困
境。
中国GDP
全国GDP2010年增长10.3%,2011年破10到9.3%,2012
年1季度破8到7.9%,其后一直到2013年4季度共7个季
度的季度同比增长率都徘徊在7.6%-7.7%得极窄区间
内。出现这种相对低速下的长时间持续走低新情况表
明中国经济进入了稳住难,加速亦难的新发展阶段。
2、中国现下扩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空间有限。
一是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目前的M2、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都已十分
高:2012年我国M2/GDP为187.6%(2013年194.5%),远高于2011年
美国的63.7%和欧元区的91.3%;贷款余额/GDP为121.3%(2013年
134.7%),比2008年高20个百分点。
二是,扩大我国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必须慎之又慎。2011年我国中央
财政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虽然只有15.2%,但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
2012年发布的《中国财政金融风险问题研究》,到2010年底,我国
中央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径负债总额达23.76万亿元,相当于同年全
国GDP的59%,已直逼60%的国际公认预警线。但由于中国财政管理
体制的原因无法编制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政府资产负债表,许多隐
性债务没有进账,更没有公开,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我国政府的总
债务应该更大,负债率保守估计也应在70-80%。
三是,CPI运行给货币政策留有的空间也极有限。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一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枯竭。
201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74.4%,比上年下降0.1%,虽然下降幅度很小,但这是
多年来的首次下降。同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为34.2%,
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也是首次上升。根据国家统
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
上年减少345万,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劳动年龄人口比
重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和劳动力资源绝对数下降标志
着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枯竭。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二是现体制的红利在消失。
改革开放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
系和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刻制度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
了社会生产力。但随着改革放缓,改革不到位、不完善
的市场体制和不合理的利益格局被定型和固化:首先是
要素市场化不到位。目前劳动力、资金和土地虽然已程
度不同地市场化了,但这种市场化是在城乡二元、城市
二元(居民与农民工)、资源配置二元(政府与市场且
政府垄断了土地资源的配置,强力操控金融市场资源配
置和劳动力城乡身份)等诸多体制、机制扭曲下的市场
化。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其二是市场与政府关系仍然错位,政府干预甚至替
代市场的程度过大。
其三是一部分经济体凭借其特殊地位攫取高额利
润。其四是市场机制的效率与公平不能充分伸张,或者
说法治化、透明的市场经济还远未实现。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三是中国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
红利开始枯竭。
首先是我国利用外资不仅增长迅速而且数量已十分
庞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FDI数据库的数据,2010年
我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有105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
1.6倍,年均增长10%,占全球各国吸纳的外商直接投资
总额的8.5%,是2000年时2.9%的近3倍。今后随着主要
发达国家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和再工业化等措施逐步显
露成效、我国人口红利枯竭对国际比较优势的冲击加
剧,我们再想保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高增长
已不现实。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其次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接近“天花板”。得益
于30多年来外资企业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和国内企业从
国外购买的大量先进技术设备,目前我国国内制造业和
服务业先进企业的通用技术设备大都已经接近或达到目
前国际先进水平。但最尖端、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绝大多数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他们是绝不可能买给
我们的,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了。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其三是以出口导向带动经济超常增长的外部条件正
在消失。这一方面是我国出口增长极快且总量已十分巨
大,世界可能已经无法再消化中国如此巨量出口商品的
持续高增长了。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不
得不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诸如
“再工业化”等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冲击。再次
是,人口红利消失将使我们目前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下
降,一些市场将被别人逐步挤占。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至极限。
从资源耗用看,用量大但效益差。2012年我们国家
用了39.3亿吨煤,用石油4.76亿吨,分别是2000年全国
产量的 4倍和2.92倍;2012年我国原煤、粗钢、水泥产
量分别达到36.5、7.2和22.1亿吨,分别是2000年全国
产量的3.66、5.58和3.7倍。2012年我国进口石油2.71
亿吨,是国内生产量2.07亿吨的1.39倍。按国土资源部
部长姜大明所言,全国石油、铁、铜、铝、钾盐的对外
依存度均超过50%。同年我们国有建设用地量6904平方
公里。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从环境资源看,退化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
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2%,沙漠化面积
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并且还以每年
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从水资源看,污染严重。主
要大江大河在多年控制下总体质量较好,劣Ⅴ类水质仅
占10.2%,但地下水监测结果(2012)是57.4%监测点水
质较差或极差(极差的占16.8%);四大近海中渤海水
质一般,东海极差,9大重要海湾中胶州湾、辽东湾和
闽江口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差
和极差占77.8%。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从大气质量看,已超自然承载能力。2012年按
GD3095-1996标准,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市达标的占
91.4%,113个环保重点城市达标率为88.5%,但如果按
现已在部分城市试行2016年1月1日将在全国全面执行的
GB3095-2012标准,地级以上市的达标率只有40.9%,环
保重点城市达标率将降到23.9%。近两年,由我国华北
地区扩展到东北地区现在又蔓延到江南、华南等在内近
半个中国的持续严重雾霾天气给我们提出了严厉的警
告。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还有一个更严厉、更棘手的环境质量问题是土
壤的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化学物质污染。
2010年环保部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金属
抽样检测的结果是12.1%超标。重金属污染的代表性事
件就是镉大米。而重金属污染治理最为棘手,需采用改
土、隔离、清洗等工程方法、施用改良剂方法和生物工
程方法。这些方法无一不是耗资巨大且需时都在10年以
上才能明显见效的方法,而且许多重金属污染是没办法
根除的。
3、世情、国情已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现今的经济
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最后,就是东部地区发展空间将至极限原有旧发
展方式的空间条件在这里已不复存在。目前长三角、京
津冀、珠三角土地开发强度已严重超载。如江苏土地开
发强度平均已达21%,我省的深圳、东莞、佛山、广州
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别达47%、43.8%、30%和20%。而国际
上30%是一国或一地区土地开发强度的极限。目前,日
本、韩国的开发强度低于10%。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一是,广东被全面赶超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经济总量看: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
查后国家统计局根据普查结果核定广东GDP为
18865亿元比江苏多3861亿元,多25.7%;2012
年广东GDP为57068亿元仅比江苏多3010亿元,
仅多5.6%,8年间被缩小20多个百分点。近年江
苏GDP 增长率一直高出广东1-2个点,现在可以
说“追兵”同我们只差“半个身位”!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从经济实力看:2012年粤苏财政总收入分
别为14724.5和14843.89亿元,江苏已超过广
东;2006年江苏人均GDP开始超过广东,2012年
为68347元(已超1万美元),比广东的54095元
高出26.3%;2012年江苏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31707亿元,是广东的1.64倍。目前广东除因外
向度高进出口和人口总量大(常住人口比江苏
多2774万)的原因而在进出口额、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邮电业务
总量等方面还明显高过江苏外大,部分主要经
济领域的总量已被江苏超越。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二是,曾经的“外向度高”的优势可能会
成为广东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三是,人口红利消失对广东的冲击会很严峻。
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省人口总
抚养比为31.0%,比全国低3.2个百分点,广东可能
在2020年后劳动年龄总人口才开始减少。这两个数
都明显好于全国,中国人口红利枯竭似乎对广东冲
击不大。但我们必须牢记:广东劳动年龄人口中户
籍地在外省的有2006万人(2010年),占全部劳动
年龄人口的25.2%即超过四分之一为外来务工人群,
也由此支撑着全国最大的加工贸易出口产业。人口
红利枯竭推动的工资成本的快速上升将使大量出口
加工企业陷入困境,部分可能不得不转出去,有的
会倒闭。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四是,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将严重制约
广东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占
全省经济总量的67%,而他们过高的土地开发强
度表明如果不能较快改变旧的发展路径,广东
经济增长潜力将迅速枯竭。另一方面是2012年
我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中,有东西北12市和属
于珠三角的肇庆市等共13个市的人均GDP低于全
国水平,他们大都处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发
展转型难度很大。
4、在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下,广东面临更为巨
大的转型压力和难度。
五是,省级的调整、调控能力有限。
主要表现在省级财政收支在全省的比重偏
低,推动力有限。省本级的财政收支大都少于
深圳和广州:2012年省本级收支分别为1381.68
和862.64亿元,深圳为1482.08和1569.01亿
元,广州为1102.4和1343.65亿元。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是唯一选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1)决定发出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并在众
多方面进行了部署。不久全国就将掀起新一轮
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并不断激发和创造出新
的体制红利。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2)我前面讲的人口红利枯竭主要是指新增劳
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虽然中央已决定开启单
独生二胎的政策和考虑延长退休年龄,但这不
会很快对总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产生显著影
响。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解决的办法
只能是想方设法提高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3)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境地了。
国家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决定也对加快生
态文明制度建设做了部署和要求。但资源环境
方面积累的问题较多,解决有难度,需要时间,
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4)外部世界会有新变化,但大格局短期难改
变。只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就会不断增大,我们就
更有能力推动外部环境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
展,但鉴于目前的世情、国情这方面也有难
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共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
(5)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也昭示我们,中国
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现有的利益格局必须要
调整,许多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要调减。
“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全面深化改革
的困难与艰险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