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歷史與思想期末報告從留美幼童看中國西化途徑
組員:
1012324 宋廷揚
1010835 鍾孟庭
1011830 王艾苓
1013204 湯筱平
1021322 陳羿欣
1013157 段宣豪
目錄:
1.背景
 自強運動的背景
 策畫人的介紹
2.幼童
 生活方式及教育
 回中國後的衝擊
 影片-幼童
3.造成的西化(現代化)影響
 西化產品
 人物
4.比較
 政府
 思想
 現代化建設
5.結論
背景:
自強運動
 鴉片戰爭改變中西關係,但未被清廷重視。
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朝野震動。
<英法聯軍→北京陷落>
 因為與外人接觸增多,發覺外人的長處,
中國須有所變革,才能扭轉局勢。
自強運動的展開:
目的:富國強兵,以辦洋務為重心。
(一)時間:同治元年~光緒二十年(1862~1894)
(二)倡導者:
 中央: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
 地方:李鴻章、左宗棠 、曾國藩。
(三)思想基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師夷長技以制夷」。
自
強
不
息
自強運動重要改革:
1. 第一階段:前十年(同治元年~十三年,1862~1874)



外交:1.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對外交涉。
2.成為自強運動的大本營。
軍事:上海、金陵、天津成立機器製造局。
教育文化:1.成立新式學校、培養外交人才。
2.成立北京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
北京同文館→
2.第二階段:後二十年(光緒元年~二十年,1874~1894)





外交:派遣駐外使節、岀使大臣。
軍事:編練陸軍、建設北洋艦隊、派軍人出國受訓。
經濟:以「官督商辦」方式推動商業發展。
例如: 1.開發礦產。
2.成立輪船招商局 。
3.開設工廠。
教育:官派學生出國留學。
交通:架設電報線、修築鐵路。
自強運動的失敗:
(一)原因
1. 保守勢力的反對。
2. 倡導者見識有限。
3. 缺乏通盤計畫與相互合作。
4. 官僚效率低落。
5. 傳統社會結構,無法與西方文明配合。
(二)關鍵戰役:光緒二十年的中日甲午戰爭。
留美幼童策劃人介紹:
容閎 (中國留學生之父)
1847年,容閎在馬禮遜紀念學校遇到了改變
其一生命運的美國教育家布朗先生。
19歲的容閎隨布朗先生來到美國。
1850年,容閎進入耶魯大學
1854年,獲學士學位
容閎被視為中國留美第一人
(首位獲得美國一等大學學位的中國人。)
 接觸西方文明的過程中,容閎直觀感受到西方的
文明秩序與清政府昏庸腐敗的鮮明對比,漸漸樹立了教育救國的理想。
 自傳中寫道:“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
 1872年,在一翻努力和同志幫助下,清廷派遣30名幼童
遠渡重洋來美留學,開啟了中國官辦留學的序幕。
 留學計劃夭折後深感“中國根本上之變革”還在於政治。
 積極投身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失敗后又轉往武裝勤王,最后投身於反清革命。
幼童:
生活和教育
 第一批幼童於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在舊金山登陸。

1.
2.
3.
4.
文化衝擊:
語言
信仰
飲食
衣著
學習狀況
 「每次學漢語,首先必須臉朝中國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後再給孔老夫子
的畫像叩頭,給師長請安。稍不聽話,就會受罰」
 幼童「美國化」:改裝、剪辮子、 加入基督教
回國
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
 回國後遭遇:送電信局學傳電報、船政局、上海機器局水師的機器魚雷、水雷、
電報等單位。
 後世表現:鐵路之先河的工程師詹天佑,一度出任民國總理的唐紹儀,促成美國
退回部分庚子賠款的外交官梁誠,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
造成的西化(現代化)影響:
人物
詹天佑
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
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2歲的詹天佑考進了幼童出洋預備班。
1878年以優異成績進入耶魯大學,修讀土木工程,鐵路專業。
百多名歸國留學生中,只有詹天佑及歐陽庚能及時取得學位。
 回國初期
福建馬尾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88年,轉入中國鐵路公司
 唐津鐵路津沽鐵路段
 新易鐵路
首條由中國人自行修建的鐵路
 京張鐵路
近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
唐紹儀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又名紹怡,
字少川。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山東大學首任校長。
1874年12歲時被清朝公費派至美國留學(第三批留美幼童),後
來肄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
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
1938年9月30日被國民政府軍統局特務暗殺於上海。
蔡紹基
蔡紹基(1859—1933),字述堂,珠海拱北北嶺人。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
回國後先爲上海大北電報公司翻譯,後任清政府駐朝鮮外交代表、袁世
凱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長、北洋大學校長、天津海關監督和天津海關
道台。
梁誠
梁誠(1864年-1917年),原名丕旭,字義哀,號震東,廣州市海珠區黃
埔村人。
在1903年至1908年間,擔任晚清駐美利堅合眾國公使。為中國爭回部分庚
子賠款,並把多餘款項用於教育。他還協助張之洞從美國手中爭回了粵漢
鐵路的築路權。
1912年2月5日,響應陸征祥的呼籲,聯合駐英公使劉玉麟奏請速頒詔旨決
定共和。
1917年病逝。
梁敦彥
梁敦彥(1858年11月7日-1924年5月12日),字朝璋,別字崧生,故於
民國甲子年四月初九日(1924年5月12日),廣東順德勒流龍眼鄉人。
光緒七年,耶魯大學畢業,在福建船政學堂任英文教習。
宣統三年,任袁世凱內閣外務部大臣。
民國三年(1914年),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
1924年5月12日,梁敦彥病逝天津。
比較
明治維新
自強運動
政府
明治維新蟄伏前期的領導者可以說是在
幕末之際,努力耕耘洋學(蘭學)的學
者;
全國產生危機意識;
德川政府大政奉還後,明治維新由蟄伏
其轉為成熟期-由明治政府推展明治維
新。
洋務運動的推行之際,其實中國人民並沒有
「上下一條心」。
活在儒家思想的框框裡
知識份子或官員被政府打壓。
清朝政府決心要改革,思想仍舊被儒家思想
給束縛住。
思想
日本的統治階級已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仍不改初衷,不肯向他國學習。
沒有科舉制度,鎖國時期,日本的知識 讀書人鑽研那些「已和現實脫節」的四書五
界也相當的多元化,有漢學、國學和蘭 經,只為求取功名利祿的「科舉制度」,也
學。
是造成中國不關心洋學的原因,更何況洋學
「為了學問而學問」
在中國人眼中只是「夷狄之學」!
研究洋學,並且開班授徒、著書立說。
現代化建設
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
清代自強運動的交通工礦方面有以下內容:
一、輪船招商局
改革土地制度,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 二、鐵路:
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
A、清光緒六年:河北、唐山到胥各莊的
鐵路。
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
B、清光緒十四年:將唐山胥各莊的鐵路
央銀行);
延至太平洋大沽。
C、清劉銘傳在台灣興築鐵路,以大稻埕
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
業的發展。
為中心。
三、電線:
A、清同治十三年,因日軍侵台,沈葆楨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築新式鐵路、公路。
1872年,第一條鐵路—東京(新橋)至橫濱(櫻
建立了由福州經廈門到
木町)間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 台灣的電線。
總里程已經超過7,000公里。
B、丁日昌將被拆燬的電器林運到台灣,
架設了台灣府城。
四、礦業:
A、清光緒元年,沈葆楨在基隆用機器
開礦。
B、清光緒三年,設開平礦務局。
五、工業
1、煉鐵:清光緒十九年,張之洞在湖北
設漢陽鐵廠
2、紡織:
A、清同治十年,先出現毛紡織
B、清光緒八年,出現棉紡織,由李
鴻章所設立上海機器織布局。
C、張之洞湖北織布局。
參考資料
• 《大清留美幼童記》錢鋼、胡勁草
• 《清季留學政策初探》陳瓊瑩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5%9B%BD%E7%95%99%E7%BE%8E%E5%B9%BC%E
7%AB%A5
•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485504/10576465.htm
• http://tw.aboluowang.com/life/2011/1122/226771.html#sthash.Vugihh
yk.dpbs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9%B9%E5%A4%A9%E4%BD%91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7%BB%8D%E4%BB%AA
•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39922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8%AF%9A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6%95%A6%E5%BD%A5
•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local/chinapress/20130708/0334
4720676.html
• http://www2.tku.edu.tw/~tkjour/paper/31/31-1.fulltext.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