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現代化的歷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清季現代化的歷程

第四節 清廷積極治台

列強的窺伺

台灣開港

外力的窺伺

清廷治台政策的轉變

中法戰爭與台灣建省

劉銘傳的治台
一、列強的窺伺
(一)背景:中國門戶已開
1.台灣位於東亞貿易樞紐。
2.台灣出產樟腦、煤礦、硫磺具有商機。
樟腦油的提煉與用途
(二)早期的侵略行動
1.英國:鴉片戰爭時,曾兩度進攻被擊退。
2.美國:開港前,已在打狗設立羅賓奈洋行。
二、台灣開港
(一)關鍵事件:英法聯軍之役
1.天津條約開放台灣(安平)、滬尾(淡水)為通商口岸。
2.台灣再度納入世界貿易體系。
(二)影響
1.緩和人口壓力。
2.平衡區域差異、帶動新市鎮興起。
3.政治重心隨貿易北移。
4.豪紳與買辦取代原有的小貿易商與地主成為社
會領導階層。
5.引發與原住民新一波的衝突→漢人入山採樟與種茶。
三、外力的窺伺
(一)中美羅發號事件:同治六年(1867)
1.美國船員被原住民殺害。
2.美軍進攻台灣。
(二)中英樟腦事件:同治七年(1868)
1.英商在梧棲私運樟腦。
2.英軍砲轟安平。
(三)中英艋舺租屋事件:引起排外。
(四)中普大南澳事件:普魯士商人私墾噶瑪蘭,
透過外交手段解決。
(五)中日牡丹社事件
1.起因:同治十一年琉球漁民漂流到琅嶠被原
住民所殺害。
2.日本出兵攻台:同治十三年(1874)。
3.清廷因應:派沈葆楨來台備戰。
4.結果:簽訂北京專約。
(1)賠款、道歉。
(2)承認日本出兵為「義舉」。
5.影響
(1)日本於光緒五年正式吞併琉球。
(2)促使清廷轉而積極治台。
四、清廷治台政策的轉變
(一)刺激:牡丹社事件 →日軍侵台。
(二)派官員來台建設:
1.沈葆楨。
2.丁日昌。
3.劉銘傳。
圖3-10 日軍進攻牡丹社
(三)沈葆楨在台建設
1.重劃行政區域。
2.廢止渡台禁令。
3.開山撫番。
4.機器開採煤礦。
5.修築砲台。
6.改善海運。
(四)丁日昌在台建樹
1.整飭吏治。
2.架設電報線:安平(臺南)→旗後(高雄)。
3.推廣茶、樟腦、硫磺的生產。
五、中法戰爭與台灣建省
(一)中法戰爭:光緒十年(1884)
1.起因:法侵奪越南。
2.侵台:(1)用意為迫使中國屈服。
(2)占領基隆,進攻淡水。
(3)當時台人稱法軍為「走西仔反」。
3.清廷派劉銘傳來台督戰禦敵。
(二)台灣建省
1.刺激:中法戰爭。
2.建議者:劉銘傳。
3.時間:光緒十一年
(1885)。
圖3-11 法軍公墓的墓碑
六、劉銘傳的治台
(一)建設與作為
1.重劃行政區域
(1)三府一州三廳十一縣。
(2)擬以台灣府(台中)為省城,後改以台北
為省城。
2.財政改革
(1)全面清查土地→引起民變。
(2)使台灣自有財源應付本身的開支。
3.交通建設
(1)修築鐵路:基隆→台北(大稻埕)。
(2)開闢公路:台北→宜蘭。
(3)架設海底電纜
淡水→福州。
安平→澎湖。
圖3-12 台灣以郵票充當的火
車票
圖3-13 建省後的台灣行政區劃
4.民生建設
(1)自辦電力公司。
(2)架設路燈、自來水,成立西式醫院。
(3)成立新式學堂:中西學堂、電報學堂。
(4)設立郵政總局。
5.開山撫番
(1)設立撫墾總局。
(2)台北設立番學堂。
(二)貢獻:使台灣成為當時
中國最現代化的
省份。
圖3-14 台北城出現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