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節近代化的努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五章*第二節近代化的努力

第五章 清末的外力衝擊與近代化
第二節 近代化的努力
學習目標
明白沈葆楨、劉銘傳來臺的原因(涉外事
件)
了解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邵友濂
在臺灣的建設與措施
知道清領後期,臺灣行政區劃的變遷
課文整理
沈葆楨的籌畫與改革
一、來臺背景:同治13年(1874)日軍侵臺事件。
二、意義:清朝由消極轉為積極經營臺灣。
三、建設內容:
1.建「億載金城」砲臺─聘法國工程師
2.造恆春城
3.機器開採基隆煤礦
4.開山撫番
5.調整行政區劃─二府八縣四廳
6.獎勵忠君氣節
沈葆楨在臺措施
電子教學講義P43
P83
沈葆楨的建設--開山路
課文整理
一、原因:
1.臺灣交通未開,防禦功能難以發揮。
2.原住民漢化不足。
二、開山內容:
1.定義:有計畫移墾未開發山區。
2.命羅大春等人,分別開發三條道路:
A.北路:蘇澳到奇萊(今花蓮縣)。為今日「蘇花
公路」前身。
B.中路: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到璞石閣(今
花蓮縣玉里鎮)。為今日「新中橫公路」前身
C.南路:赤山莊(今屏東縣萬巒鄉)到卑南。為今
日「南迴公路」前身。
P83
P83
沈葆楨的建設—撫番
課文整理
一、目的:有計畫使原住民漢化,並加速臺灣開發。
二、方式:
1.擬定通語言、禁仇殺、教耕種、設番學、變風俗等
各種計畫。
2.在開闢道路所經之地,招撫各社原住民。
3.對不服教化或抵抗者,則以武力對付。
4.解除臺灣禁令:
A.時間:光緒元年(1875年)奏准解除 。
B.原因:禁令對「撫番」工作限制頗大。
C.內容:廢除禁止漢人攜眷來臺、禁止漢人進入
山地、禁止漢人娶原住民為妻等種種禁令。
P83
P84
課文整理
沈葆楨的建設—調整行政區劃
原因:沈葆楨為因應防務及移墾開發需求,大
幅調整臺灣行政區劃,以配合社會經濟發展。
「二府八縣四廳」: 光緒11~13年(1875~1887
年)
1.增設臺北府
2.東部後山增設卑南廳
3.加強南路防務,又增設恆春縣
課文整理
沈葆楨的建設—其他方面
一、獎勵忠君氣節:奏請追祀明末遺臣鄭成
功,並在臺南建「延平郡王祠」。
二、端正風俗:加封嘉義城隍、蘇澳海神及
安平海神。
結論:沈葆楨在臺停留時間雖僅年餘,卻是
清末首先調整治臺政策的關鍵人物。
P84
P84
課文整理
丁日昌的建設—加強臺灣防務
一、奏請清廷購置鐵甲船、練水雷軍、建新式大
砲、練洋槍隊等,但因清廷財政短絀,未獲
具體支持。
二、重視煤、鐵礦藏的開採與產銷。
三、架設臺灣府城至旗後(今高雄市)與府城至安
平二條電報線。
P85
課文整理
丁日昌的建設—開山移墾
一、調查土地利用情形:命人清查原住民地界。
二、設立「招墾局」:奏請清廷派員赴汕頭、廈
門、香港等地,設立「招墾局」。
三、廣招內地漢人來臺開墾:
課文整理
丁日昌的建設--撫番
一、背景:繼沈葆楨之後來臺。
二、策略:與沈葆楨略不同,較注重原住民教養,
以安撫達到教化目的。
1.諭令原住民薙髮歸誠。
2.教導原住民耕種之法。
3.廣設義學教以識字。
4.設醫施藥。
5.禁止漢人欺壓原住民。
P85
P85
電子教學講義P43
丁日昌的規劃經營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新政
一、背景:因法軍侵臺,清廷開始重視臺灣,派劉
銘傳入臺督辦防務。
二、項目:
1.開山撫番
2.調整行政區劃
3.改革財政
4.交通建設
5.其他新政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建設—開山撫番
開墾:設撫墾局─招募漢人移墾
撫番:
A.賜銀兩
B.設番學堂
C.派人教導農耕技術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建設--行政區劃
背景:配合「開山撫番」與建省所需,且既有行政區劃
過寬且廣,不易控制。
內容:
1.增設:臺南府、臺東直隸州
2.將既有縣廳做適度調整:
臺北府: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
臺灣府:轄苗栗、彰化、臺灣、雲林四縣及埔里社廳
臺南府:轄嘉義、安平、鳳山、恆春四縣及澎湖廳。
3.臺灣正式建省:光緒11年(1885)
A.刺激事件:清法戰爭
B.首任巡撫:劉銘傳
P86
P86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建設--籌措新政財源
清丈田賦:
A.增加稅收
B.因損害地主權益而招致反彈(施九緞事件)
設立機構:
A.官腦總局─樟腦專賣
B.硫磺總局─硫磺加工轉賣中國大陸
贊助商人購買新式製糖機器:使蔗糖輸出漸回升
煤礦開採:
A.新購機器
B.聘請外國工程師
C.設置專用鐵路
P86
P86
一是清丈:重新丈量土地
二是改賦,重訂稅則,取消業戶,讓握有土地經營權的佃戶,
成為納稅義務人
三是大租減四留六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建設--交通建設
一、公路
1.興建從臺北府通往宜蘭之道路,為今日「北宜公路」的
前身。
2.銜接臺北-基隆-淡水的道路,為今日「淡金公路」的前
身。
二、鐵路:光緒13年(1887),鋪設由基隆通往新竹的鐵路,
使臺灣擁有第一條鐵路。
三、郵政:將舊有驛站制度改造為現代郵政系統,在臺北設
立「郵政總局」。
四、電報:鋪設聯絡臺北、基隆、臺南各地之電報線。
五、航運:規劃與對岸與南洋各地航線
課文整理
劉銘傳的建設--其他新政
民生建設:於臺北城內
A.電燈
B.自來水
洋務人才的培育:A.西式學堂
B.電報學堂
清治時期只完成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
航線遍及中國沿海各港、新加坡、呂宋
P87
設立中西學堂、電報學堂
P86
P86
電子教學講義P44
劉銘傳的新政--奉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
電子教學講義P44
劉銘傳的新政--奉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
邵友濂的建設
邵友濂接任第二任巡撫:光緒17年
各項作為:
1.緊縮政策─衡量臺灣財政狀況
2.吏治方面─重官吏操守與人才提拔
3.文教方面─修《臺灣通志》
4.調整行政區劃─增設南雅廳,隸屬臺北府
5.開拓財源─於瑞芳設「金沙抽釐局」
6.應付日本野心─展開備戰工作
P87
P87
P87
P88
P88
好站連結
2007年第八屆「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沈葆楨的
建設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
7/hcps1/p45.htm
歷史文化學習網/臺灣的第一條鐵路
http://culture.edu.tw/pioneer/subject_list.php?subj
ectid=23
臺灣發展史/玖、列強再度競與清廷的對應
http://61.60.100.220/%E5%8F%B0%E7%81%A3%E7%99%BC%E5
%B1%95%E5%8F%B2/chop09-1.htm
圖源出處
沈葆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E6%B2%8
8%E8%91%86%E6%A5%A8.jpg&variant=zh-tw
昔日的臺北府衙門 《攝影臺灣》,雄獅,1983年
延平郡王祠舊照
http://61.60.100.220/%E5%8F%B0%E7%81%A3%E7%99%BC%E5%B1%9
5%E5%8F%B2/chop09-1.htm
丁日昌
http://big5.ccnt.com.cn/china/qiaox-qiaor/qingg-guy/kejrenw/history-22.htm
劉銘傳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Liutaiwa
n.jpg&variant=zh-tw
海門天險
劉還月, 《淡水河系人文地景完全閱讀》,常民文化,
2001.09,第一版第一刷,頁205。
滬尾炮臺—
北門鎖鑰
劉還月, 《臺灣地平線之淡北海岸的甦醒》,常民文化,
2002.09,第一版第一刷,頁85。
臺北最早火車站
http://contest.ks.edu.tw/~taiwan/chap5/54.jpg
清領時期的
基隆火車站
http://www.railway.gov.tw/i/i4_01.htm
基隆~臺北的
火車通車典禮
http://www.railway.gov.tw/i/i1_01.htm
清季臺北桃園間
經龜山九折彎道
http://www.railway.gov.tw/i/i4_01.htm
騰雲一號
http://www.railway.gov.tw/i/i5_01.htm
獅球嶺砲臺
殷允芃、尹萍、周慧菁、李瑟、林昭武著, 《發現臺灣》上冊,
天下雜誌,1993.07.01,第六刷27版,頁224。
曠宇天開
左:殷允芃、尹萍、周慧菁、李瑟、林昭武著, 《發現臺灣》
上冊,天下雜誌,1993.07.01,第六刷27版,頁226。
右: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140.html
第一次手寫火車票 http://www.railway.gov.tw/i/i7_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