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工 程 测 量 教学 课件 制作:李井永 单击继续 建筑工程测量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4 直线定向 4.5 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 4.5 实训指导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 了解水平距离的概念、钢尺使用注意事项、钢尺 量距的精密方法和钢尺量距时的注意事项。 • 掌握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的方法、视距测量的 基本原理、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 的概念、罗盘仪测磁方位角的方法。 • 熟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离测量的方法。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技能目标 1.能用一般方法进行钢尺量距、用视距测量方法 测量距离和高差。 2.会进行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换算、会坐标方 位角的推算。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的工具 水平距离是地面上两点垂直投影 到水平面上的直线距离。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1.2.1 直线定线 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尺全长时,需要在通过两点 的竖直面内定出若干中间点以便分段丈量,这种工作称为直 线定线。 (1)拉线定线 (2)目估定线 走近定线的精度高于走远定线。 “过山头定线”或“遇障定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3)经纬仪定线 4.2.2.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建 筑 工 程 测 量 教学 课件 制作:李井永 单击继续 建筑工程测量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4 直线定向 4.5 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 4.5 实训指导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 了解水平距离的概念、钢尺使用注意事项、钢尺 量距的精密方法和钢尺量距时的注意事项。 • 掌握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的方法、视距测量的 基本原理、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 的概念、罗盘仪测磁方位角的方法。 • 熟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离测量的方法。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技能目标 1.能用一般方法进行钢尺量距、用视距测量方法 测量距离和高差。 2.会进行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换算、会坐标方 位角的推算。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的工具 水平距离是地面上两点垂直投影 到水平面上的直线距离。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1.2.1 直线定线 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尺全长时,需要在通过两点 的竖直面内定出若干中间点以便分段丈量,这种工作称为直 线定线。 (1)拉线定线 (2)目估定线 走近定线的精度高于走远定线。 “过山头定线”或“遇障定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3)经纬仪定线 4.2.2.2

建
筑
工
程
测
量
教学
课件
制作:李井永
单击继续
建筑工程测量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技能目标
4.1 钢尺量距
4.2 视距测量
4.3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4 直线定向
4.5 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
4.5 实训指导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学习目标
•
了解水平距离的概念、钢尺使用注意事项、钢尺
量距的精密方法和钢尺量距时的注意事项。
•
掌握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的方法、视距测量的
基本原理、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
的概念、罗盘仪测磁方位角的方法。
•
熟悉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离测量的方法。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技能目标
1.能用一般方法进行钢尺量距、用视距测量方法
测量距离和高差。
2.会进行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换算、会坐标方
位角的推算。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1
钢尺量距的工具
水平距离是地面上两点垂直投影
到水平面上的直线距离。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1.2.1 直线定线
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尺全长时,需要在通过两点
的竖直面内定出若干中间点以便分段丈量,这种工作称为直
线定线。
(1)拉线定线
(2)目估定线
走近定线的精度高于走远定线。
“过山头定线”或“遇障定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3)经纬仪定线
4.2.2.2 钢尺量距一般方法的施测步骤及相关计算
(1)地面较平坦时
K
D  D平均
1
 ( D往  D返)
2
D往  D返
D平均
上一页
1

D平均
D往  D返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2)倾斜地面距离测量
1)平量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n
D   li
i 1
2)斜量法
D  Lcos 
D  L2  h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3 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lt  l0  l   (t  t 0 )l0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4.1.4.1 精密量距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场地、经纬仪定线和测量高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4.1.4.2 测量方法
4.1.4.3成果计算
(1)尺段长度计算
尺长改正数:
l
l d  l
l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温度改正数:
倾斜改正数:
lt   (t  t 0 )l
2
h
l h  
2l
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d  l  ld  lt  l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2)计算全长
表4.1中:
83.0998m  83.1002m
1
K

83.1000m
20775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1 钢尺量距
4.1.4 钢尺量距的误差与注意事项
(1)尺长误差
(2)定线误差
(3)拉力误差
(4)丈量误差
(5)温度变化误差
(6)地面倾斜误差
上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用测量仪器望远镜
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
同时测定地面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
的一种方法。
4.2.1 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
4.2.1.1 视线水平时视距离测量的基本公式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2 视距测量
4.2.1
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
4.2.1.2 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的基本公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2 视距测量
4.2.2
视距测量的施测方法
4.2.3
视距测量的注意事项
(1)注意消除视差,认真读取视距尺间隔。并应尽可
能缩短视线长度。
(2)视距测量测定高差时应注意准确测定竖直角。
(3)立尺时必须保证严格竖直。
(4)因此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至少1m以上(上丝
读数不得小于0.3m)。
(5)选择合适观测时间,尽可能避开大面积水域。
(6)应严格检验视距乘常数K。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3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3.1 脉冲法
1
D  ct
2
4.3.2 相位法
 
D

2 2
1

D  (N 
)
2
2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4 直线定向
4.4.1
标准方向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4 直线定向
4.4.2
方位角和象限角及其关系
4.4.2.1方位角
0     360
 BA   AB  180
4.4.2.2 象限角
0   R  9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4 直线定向
4.4.2
方位角和象限角及其关系
4.4.2.3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换算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4 直线定向
4.4.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  后  180  左
前  后  180  右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5 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
4.5.1 罗盘仪的构造
4.5.2 磁方位角的测量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6 实训指导
4.5.1 钢尺量距与用罗盘仪测量磁方位角实训
4.5.2 视距测量与视距计算实训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思考题与习题
4-1 什么是水平距离,什么是直线定线?
4-2 下列情况对距离丈量结果有何影响?使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增大
还是减小?
(1)钢尺比标准长 (2)定线不准
(3)钢尺不水平
(4)拉力忽大忽小 (5)温度比鉴定时低 (6)读数不准
4-3 简述相位法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4-4 丈量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用30m长的钢尺,丈量结果为往测
3尺段,余长为17.180m,返测3尺段,余长为17.210m,试计算相对误差
及水平距离。
4-5 设已知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257˚23′,158˚38′,26˚48′,
337˚18′,试分别求出它们的象限角和反坐标方位角。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4-6 已知αAB=105˚20′,βB左=126˚24′,βC右=129˚16′,
求BC边和CD边的坐标方位角。
4-7 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南西63˚12′,求它的坐标方位角。
4-8 请根据表4-5中直线AB的外业丈量成果,计算AB直线全长
和相对误差。此钢尺名义长度为30m,20℃时长度为30.005m,钢尺
的膨胀系数为1.25×10-5/℃,量距的精度要求为K容=1/10000。
4-9 完成表4-6所示的视距测量手簿的计算(注:望远镜视线
水平时,盘左位置,竖盘读数为90˚,望远镜视线向上倾斜时,读数
减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
5.1 全站仪与棱镜
5.2 全站仪的基本安置
5.3 全站仪的基本应用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
5.5 实训指导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全站仪的主要结构和键盘功能。
掌握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基本安置方法、基
本测量参数的设置方法。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能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距离和高差。
会应用全站仪。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1全站仪的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2键盘功能与显示符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2键盘功能与显示符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3 功能键与星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4电池的装卸、信息与充电
5.1.4.1电池的装卸
5.1.4.2电池信息
5.1.4.3电池的充电
5.1.5反射棱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1
全站仪与棱镜
5.1.6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
上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2
全站仪的基本安置
5.2.1粗略对中
5.2.2整平与精确对中
5.2.3打开与关闭电源
(1)开机
(2)关机
5.2.4目镜调焦与照准目标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3
全站仪的基本应用
5.3.1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
5.3.1.1全站仪测角相关设置
(1)水平角(右旋角/左旋角)切换:R/L
(2)设置水平角读数:锁定、置盘、置零
(3)竖直角与斜率(%)的转换:V%
(4)开/关水平角读数90°间隔蜂鸣:H-蜂鸣
(5)天顶距和竖直角的转换:竖角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3
全站仪的基本应用
5.3.1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
5.3.1.2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
(1)水平角的观测
1)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2)瞄准第一个目标A;
3)置零;
4)照准第二个目标B,显示目标B的H。如果测量时为HR(右旋角)
模式,H值即为图中的水平角β;如果为HL(左旋角)模式,图中的水平
角β=360°-H。
(2)竖直角的观测
1)确认处于角度测量模式;
2)瞄准目标,即显示目标的V值(天顶距或竖直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3
全站仪的基本应用
5.3.2
距离、高差测量
5.3.2.1
温度、气压和棱镜常数的设置
5.3.2.2
距离、高差测量的步骤
(1)确认处于测角模式,并已设置好温度、气压、
棱镜常数、棱镜高和仪器高,照准棱镜中心;
(2)按距离测量键,开始距离测量;
(3)测量完成后,屏幕上显示的HR值为水平角读数,
HD值为水平距离,VD值为高差(竖直距离);
(4)再按距离测量键,显示变为水平角(HR)、竖
直角或天顶距(V)和斜距(SD)。
上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
5.4.1 初始设置
5.4.1.1 棱镜高和仪器高的设置
5.4.1.2 测站点坐标和已知方向坐标方位角的设置
(1)设置测站点的坐标
在坐标测量模式下设置
(2)设置已知方向(后视)的坐标方位角
在角度测量HR(右旋角)模式下设置水平角读数为已知的
坐标方位角值。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
5.4.2 偏心测量
5.4.2.1 角度偏心测量模式
5.4.2.2 距离偏心测量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
5.4.2 偏心测量
5.4.2.3 平面偏心测量模式
5.4.2.4 圆柱偏心测量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
5.4.3 坐标测量
当设置好温度、气压、
棱镜常数、棱镜高、仪器高、
测量站点的坐标和已知方向
角(坐标方位角)后,即可
进坐标测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4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
5.5.6 坐标测量
上一页
返 回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5 实训指导
5.5.1 全站仪测角、测距实训
5.5.2 偏心测量与坐标测量实训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5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5-1 简述全站仪键盘上各操作键的功能。
5-2 简述全站仪的基本安置方法。
5-3 竖直角和天顶距有何区别?简述用全站仪测量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方法。
5-4 简述用全站仪设置大气压、温度、棱镜常数、
仪器高、棱镜高、测站点坐标和已知方向坐标方位角的方
法。
5-5 简述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
5-6 简述用全站仪进行偏心测量和坐标测量的方法。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
6.1 测量误差概述
6.2 评定精度的标准
6.3 误差传播定律
6.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中误差的定义和误差传播定律。
2.掌握误差的概念和来源、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的特性。
3.熟悉线性函数和倍数函数的误差传播规律。
技能目标
1.能够区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会进行中误差、容许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6.1 测量误差概述
6.1.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工具制造或检校不完善的影响;
(2)在安置仪器、照准目标或读数方面的人为因素影响;
(3)外界条件变化或不适宜的观测条件的影响。
6.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观测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
系统误差具有积累性,应设法消除或减弱。常用的方法有:
对观测结果加改正数、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采用适当的观
测方法。
下一页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1 测量误差概述
6.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2)偶然误差
误差出现的数值大小和符号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明
显的规律性,但大量的误差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误差个数
偶然误差的特性:
40
(1)有界性;
32
(2)小误差的密集性;
(3)对称性;


(4)抵偿性。 lim
0
24
n 
n
16
8
误差区间
0
0.4 0.8 1.2 1.6
- 1.6 -1.2 - 0.8 - 0.4
-1.4 -1.0 - 0.6 - 0.2 0.2 0.6 1.0 1.4
上一页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2
(1)
中误差
评定精度的标准
m

n
下一页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2
评定精度的标准
(2) 容许误差
(3) 相对误差
m
1
K

D
D
m
上一页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3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6.3.1
mz   (
6.3.2
f 2 2
f 2 2
f 2 2
) m1  (
) m2    (
) mn
x1
x2
xn
误差传播定律的几种常见形式
(1)线性函数的中误差传播公式
mZ   k12 m12  k22 m22    kn2 mn2
(2)倍数函数的中误差传播公式
mZ  kmx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4.1 算术平均值
l1  l 2    l n l 
x

n
n
lim x  X
n
6.4.2 观测值的改正数
[v ]  0
下一页
返 回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3.3 用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中误差
用观测值改正数求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公式:
m
vv
n 1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与观测值的中误差有如下关系:
M
m
[vv]

n(n  1)
n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6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思考题与习题
6-1 什么叫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二者各有哪些特性?
6-2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段距离测量了五次,各次长度分别
为:211.314m, 211.330m, 211.320m, 211.327m, 211.335m。试求:
(1)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2)距离观测值的中误差;(3)算
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距离的相对误差。
6-3 评定精度的标准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适宜用相对误差来评定精
度?
6-4 误差传播定律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
6-5 函数 ,其中 , , 和 相互独立,其中 ,求 。
6-6 用经纬仪观测某角共10个测回,结果如下:116°54′32″,
116°54′30″,116°54′29″,116°54′31″,116°54′32″,116°54′33″,
116°54′31″,116°54′34″,116°54′30″,116°54′32″,试求该角算
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7 DJ2光学经纬仪对某水平角测量了4个测回,测角精度可以达
到多少?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
7.1 控制测量概述
7.2 导线测量
7.3 交会测量
7.4 高程控制测量
7.5 实训指导
思考题与习题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学习目标
了解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和小地区控制网的基本
情况;了解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掌握导线布设的基本形式及导线布设的基本要求、导
线测量的方法;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
熟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独立进行导线内业计算并分析导线测量的精度。
会进行导线测量、交会测量。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1
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网是在测区内选定若干个起控制作用的点并形成一
定的几何图形,这些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控制测量就是确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包括平面位置和
高程位置。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7.1.1 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国家
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方法按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建立
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1)国家平面控制网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1
控制测量概述
7.1.1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
控制网是在全
国范围内统一
建立的三角控
制网,它按控
制次序和施测
精度分为一、
二、三、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1
控制测量概述
7.1.1 平面控制测量
(2)国家高程控
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是用精密的水准测量
方法建立的,按精度
分一、二、三、四等。
现在我国已经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精
确的GPS控制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1
控制测量概述
7.1.2 城市控制网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为了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
市政工程或建筑工程放样,在国家控制网的基础建立起来
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控制网。城市控制网平面网分为二、
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网(或者一、二、三级导线
网)。城市高程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水准网和图根水
准测量等几个等级,是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及工程测量的高
程控制基础。
直接为测绘地形测图服务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
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物、地貌的复杂程
度。图根控制网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 RTK网两种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1
控制测量概述
7.1.3 小地区控制网
小地区一般是指15km2以内的地区。小地区控制测量
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密精控制点,以直接供测图或施工放
样使用。
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和
GPS测量等方法。高程控制通常采用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
GPS在控制测量中已得到广泛应用,GPS控制测量施测方
法详见第15章。
上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和要求
将测区内各相邻控制点布设成连续的折线称为导线。构
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的任务,就是用仪器
依次测量导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和测量的边角
数据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经纬仪导线是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量导线边
长的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器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光电测
距导线。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和要求
7.2.1.1 导线布设的形式
(1)附合导线
(2)闭合导线
(3)支导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M

n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和要求
7.2.1.2 布设的基本要求
表7-1 导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等级
导线长 平均 测角中 测距中
度
边长
误差
误差
(km) (km) (″) (mm)
测回数
相对测
距中误
差
1″仪
器
2″仪
器
6″仪
器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
5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1/7000
-
1
2
24
≤1/5000
-
20
-
-
-
-
1
40
≤1/(2000 )
图根
注: 1 n为测站数。
2 为比例系数,取值宜为1,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其值可在1~2之间选用。
3 M为比例尺分母;但对于工矿区现状图测量,无论测图比例尺大小,M均应取值为50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7.2.2.1 踏勘选点
(1)点周围应视野开阔;
(2)相邻点间通视良好;
(3)点位应土质坚实;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
砖2
混3
9.77m
(5)点的分布要均匀,并且
13.24m
P
8.85m
要有足够的密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7.2.2.2 测量边长
表7-2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
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三级
每边测回数
仪器精度等
级
往
返
级仪器
级仪器
级仪器
级仪器
级仪器
级仪器
3
4
2
3
2
1
3
4
2
3
-
-
一测回读
数较差
(mm)
≤5
≤10
≤5
≤10
≤10
≤10
单程各测
回较差
(mm)
≤7
≤15
≤7
≤15
≤15
≤15
往返测距较差
(mm)
≤2(a+b×D)
—
注:1 仪器精度等级采用的是仪器的标称精度,即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的形式,仪器的精度表示为
a+b×D,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测量的距离。
2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3 困难情况下,边长距离可采用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2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7.2.2.3 测量转折角
7.2.2.4 导线的连接测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7.2.3.1 坐标计算的理论依据
(1)坐标正算
(2)坐标反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3)由转折角推算坐标方位角
前  后  180  左
前  后  180  右
7.2.3.2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
 A1   AB  BA1  360  50284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1
12
2m
6
.
4
11
8.
95
m
95°23′24″
92.09m
124°43′24″
4
 x A=1246.81m

 y A=3308.65m
α =32837 06
 AB
92°49′42″
127.54m
106°25′12″
120°37′18″
2
94.
08m
81°
51′
42″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2 导线测量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上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a)前方交会
(b)侧方交会
(c)后方交会
(d)距离交会
图7-11 交会测量的方法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1 前方交汇
7.3.1.1 前方交汇的计算公式
x A cot   x B cot  ( y B  y A )

xP 
cot  cot 


 y  y A cot   y B cot  ( x A  x B )
P

cot  cot 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1 前方交汇
7.3.1.2 前方交汇的检核
e   x2   y2  e容  2  0.1Mm m
 x  xP  xP
 y  yP  yP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2 侧方交汇
图7-13 侧方交会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2 侧方交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3 后方交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3 交会测量
7.3.4 距离交汇
2
2
2

DAB
 DAP
 DBP
BAP  arccos

2 DAB DAP

2
2
2 
DAB  DBP  DAP 
ABP  arccos

2 DAB DBP
 AP   AB  BAP



 BP   AB  180  ABP
xP  x A  DAP cos AP 

yP  y A  DAP sin  AP 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7.4 高程控制测量
7.4.1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4 高程控制测量
7.4.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上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5 实训指导
7.5.1 全站仪闭合图根导线实训
7.5.2 四等水准测量实训
7.5.3 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实训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表7-16 闭合图根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观测角
(º ′ ″)
1
2
3
4
5
128 39 34
85 12 33
124 18 54
125 15 46
1
76
34
13
坐标方位角
(º ′ ″)
距离D
(m)
98
199.36
150.23
183.45
105.42
185.26
25
36
坐标值(m)
x
1000.000
y
1000.000
下一页
返 回
辅助
计算
上一页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图7-17 前方交会数据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7 小地区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测
站
编
号
1
2
3
4
每页
检核
下丝
上丝
后视距
视距差d(m)
1.571
1.197
后尺
下丝
上丝
前视距
∑d (m)
0.739
0.363
前尺
表7-17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方向
及尺号
水准尺读数
(mm)
黑面
红面
后
前
后-前
1.384
0.551
6.171
5.239
2.121
1.747
2.196
1.821
后
前
后-前
1.934
2.008
6.621
6.796
1.914
1.539
2.055
1.678
后
前
后-前
1.726
1.866
6.513
6.554
1.965
1.700
2.141
1.874
后
前
后-前
1.832
2.007
6.519
6.793
上一页
K+黑
减红
(mm)
平均高差
(m)
备注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
测绘与应用
学习目标、技能目标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2 经纬仪测绘法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4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5 实训指导
实训指导
返回主页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形图
的拼接、检查和整饰知识。
2.掌握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时特征点选择方
法、地物和等高线勾绘的方法。
3.熟悉经纬仪测绘法、全站仪测绘法。
学习目标
1.能在工程建设及规划中使用地形图。
2.会用全站仪和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地形、地形图、平面图
8.1.1
地形图的比例尺
d
1
1


D
D
M
d
比例尺精度=0.1mm×比例尺分母(M)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图8.1 1:1000比例尺地形图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1
地形图的比例尺
表8-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m
8.1.2
1:500
1:1000
1:2000
1:5000
0.05
0.10
0.20
0.50
地形图的图名、分幅、图号和图廓
8.1.2.1 图名(见图8.1)
8.1.2.2 分幅和图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2
地形图的图名、分幅、图号和图廓
表8-2 几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
比例尺
图幅大小
(cm×cm)
实地面积
(km2)
1∶5 000图幅内的分幅数
每平方公里图幅数
1∶5 000
40×40
4
1
0.25
1∶2 000
50×50
1
4
1
1∶1 000
50×50
0.25
16
4
1∶500
50×50
0.062 5
64
16
8.1.2.3 图廓(见图8.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8.1.3.1 地物符号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注记符号
8.1.3.2
地貌的表示方法
(1)等高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h
i
d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表8-4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地 形 类 别
比 例 尺
1∶500
1∶1 000
1∶2 000
1∶5 000
平地(地面倾角:α<30˚)
0.5
0.5
1
2
丘陵(地面倾角:3˚≤α<10˚)
0.5
1
2
5
山地(地面倾角:10˚≤α<25˚)
1
1
2
5
高山地(地面倾角:α≥25˚)
1
2
2
5
下一页
返 回
上一页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3)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4)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
2)计曲线
3)间曲线
4)助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1 大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知识
8.1.3
地物符号和地貌表示方法
(5)等高线的特性
1)等高性
2)闭合性
3)密陡稀缓性
4)正交性
5)非交性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整理好控制点成果及相关的图纸资料
(2)将仪器工具准备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检验
和校正
(3)准备质地较好的图纸
(4)绘制坐标方格网
(5)展绘控制点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2.2
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的转角、转折点、交叉
点、转弯点、中心点等。
地貌特征点应选在最能反映
地貌特征的地性线上。
平坦或坡度均匀地段,碎部
点的最大间距和测碎部点时的最
大视距应符合表8.5的规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2
碎部点的选择
表8-5 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3
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3
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
表8-6 碎部测量手簿
测站:A 定向点:B 仪器高: 测站高程: 指标差x=0″ 仪器:DJ6
尺间隔
测点
l/m
中丝读 竖盘读
竖直角 高差 水平角 水平距离
数
数
α
h/m
β
D/ m
v/m
L
高程
H/ m
备注
1
0.750
2.420
93°00′ -3°00′ -4.92 150°30′
74.8
202.48
山脚
2
0.760
1.420
93°28′ -3°28′ -4.59 114°00′
75.7
202.81
房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4
碎部测量注意事项
(1)施测前应对竖盘指标差进行检测,要求小于1′。
(2)经常检查起始方向归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
重新安置为0˚00′00″,然后逐点改正。
(3)每一测站测绘前,先检查前面所测碎部点两个以
上。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测绘。
(4)每一测站的工作结束后,应在确保没有错误和遗
漏后,可迁至下一站。
(5)若受视距限制或通视影响,可以采用交汇测量或
布设经纬仪支导线,增设测站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5
地物、地貌的勾绘
8.2.5.1 描绘地物
8.2.5.2 等高线的勾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2.6.1 地形图的拼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2 经纬仪测绘法
8.2.6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8.2.6.2 地形图的检查
地形图的检查可分为室内检查和室外检查两部分。
室外检查分巡视检查和仪器检查两种。
8.2.6.3 地形图的整饰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我国比较成功的数字测图软件,有南方测绘仪器公司
的CASS内外业成图系统、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公司的
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武汉瑞得RDMS数据测图系统
等。
8.3.1
信息编码
常规测图方法是随测随绘。进行数字化测图时,必须
对所测碎部点和其他地形信息进行编码。
编码按照GB 14804-1993《1:500、1: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3.1
信息编码
地形信息的编码由4部分组成:大类码、小类码、一级
代码、二级代码,分别用1位十进制数字顺序排列。
第一大类码是测量控制点,又分平面控制点、高程控
制点、GPS点和其他控制点四个小类码,编码分别为11、
12、13和14。
小类码又分若干一级代码,一级代码又分若干二级代
码。如小三角点是第3个一级代码,5秒小三角点是第1个二
级代码。小三角点的编码是113;5秒小三角点的编码是
113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3.2
野外采集数据
野外采集数据时,要记录测站参数,还要记录距离、
水平角和竖直角,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
接线型四种信息。其中连接点是与观测点相连接的点号,
连接线型是测点与连接点之间的连线形式,有直线、曲线、
圆弧和独立点四种形式,分别用1、2、3和空为代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3.2
野外采集数据
图8.18数
字化测图
记录
表8.8 数字化测图记录表
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点号
1
2
3
4
5
6
7
8
编码
443
443
443
443
443
443
443
443
连接点
1
连接线型
2
5
-2
-4
5
上一页
1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3.3
数据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3 全站仪测图的方法
8.3.4
绘图
首先建立一个与地形编码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库。
绘图程序根据输入的比例尺、图廓坐标、已生成的坐标文件和
连接信息文件,按编码分类,分层进入房屋、道路、水系、独
立地和植被及地貌等各层,进行绘图处理,生成并在屏幕上显
示所绘图形,再根据操作员的人为判断,对屏幕图形作最后的
编辑、修改生成图形文件,由绘图仪绘制出地形图。还可打印
出必要的控制点成果数据。
利用实地采集的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经
过计算机处理,可自动生成不规则的三角网(TIN),建立起数字
地面模型(DEM)。利用该模型可用内插法求得任意已知坐标点
的高程。据此模型可用内插法绘制等高线和断面图,为道路、
管线、水利等工程设计服务。还能根据需要随时取出原始观测
数据,绘制任何比例尺的地形原图。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4.1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4.1.1 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
x A  x a  af  2100 m 60.7 m  2160.7m 

y A  y a  ap  1100 m 48.6 m  1148.6m 
l

x A  x a  af 
ab 

l
y A  ya 
ap
ad 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4.1
8.4.1.2 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 AB  ( x B  x A ) 2  ( y B  y A ) 2
8.4.1.3 在图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a AB
yB  y A
y AB
 arctan
 arctan
xB  x A
x AB
 AB
1
 ( AB   BA  180 )
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4.1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应用 的基本内容
8.4.1.4 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
hmB
mB

h
mn
H B  H m  hmB  32 m 0.8  2 m  33.6 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4.1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4.1.5 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
h
h
i

d M D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8.4.2.1 绘制已知方向线的纵断面图(见下一页面)
8.4.2.2 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见下一页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d
h
1000 m m

 12.5 mm
iM 0.04  200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8.4.2.3 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
(1)将场地平
整为水平地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绘制方格网
2)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
3)计算设计高程
H设
H A1  H A2  H B1  H B 2 H A2  H A3  H B 2  H B3

 
4
4

n
4)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
h  H地  H设
h为“+”表示挖方,为“-”表示填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5)确定填挖边界线
6)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方格I为全挖方
VI挖 
1
(1.2 m  1.6 m  0.1 m  0.6 m)  AI挖  0.875 AI挖(m 3 )
4
方格II既有挖方,又有填方
1
(0.1 m  0.6 m  0  0)  AII挖  0.175AII挖(m 3 )
4
1
 (0  0  0.7 m  0.5 m)  AII填  0.3 AII填(m 3 )
4
VII挖 
VII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方格III为全填方
VIII填 
1
(0.7 m  0.5 m  1.9 m  1.7 m)  AIII填  1.2 AIII填(m 3 )
4
同法可计算出其它方格的填、挖土石方量,最后将各
方格的填、挖土石方量分别计算总和,即为总的填、挖土
石方量。
(2)将场地平整为一定坡度的倾斜场地
(见下页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8.4.2.4 量算面积
(1)解析法
S1234  S1221  S 2332  S1441  S 4334
1 n
S   xi ( y i 1  y i 1 )
2 i 1
1 n
S   y i ( xi 1  xi 1 )
2 i 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4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4.2 地形图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几何图形法
(3)透明方格网法
S  nA
(4)平行线法
S1  dl
S  dM 2 l
(5)求积仪法
上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5 实训指导
8.5.1 经纬仪测绘法实训
8.5.2 用全站仪测绘平面图实训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8-1 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比例尺?
8-2 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对测图和用图有什么意义?
8-3 地物符号的种类?
8-4 什么叫等高线?它有哪些特性?
8-5 简述经纬仪测绘法的施测过程。
8-6 简述全站仪测图的施测过程。
8-7 简述在地形图上确定面积的方法有哪些?
8-8 图8-30为某丘陵地区所测得的各个地貌特征点。
试根据这些地貌特征点及其高程,勾绘等高距为1m的等高
线。
下一页
返 回
8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思考题与习题
图8.30 勾绘等高线
上一页
返 回
建筑工程测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绪论
水准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全站仪及其基本应用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小地区控制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与竣工测量
GPS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关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课件
主
编:李井永
课件制作:李井永
联系电话:1824194901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单
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通信地址:辽宁省辽阳市南郊街11号
邮政编码:111000
单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