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 (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 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 生,但以肺结核最 为多见。其病变特 征是结核结节形成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 干酪样坏死。 病原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少数病人 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肤伤 口感染者极少见。 结核杆菌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病变的性质和 发展过程,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为结核菌的 毒力和菌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和超敏 反应)。 初次感染结核杆菌 细菌在巨噬 细胞内繁殖 全身播散 (0-3周) 通过甘露糖受体 被巨噬细胞吞噬 NRAMP1 易感基因 巨噬细胞不能 有效杀灭细菌 肺外结核病 3周后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48-72小时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①渗出:出现在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 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②增生:当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 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一 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 增生:结核结节 基本病理变化 ③坏死:在结核杆 菌数量多、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低或变 态反应强烈的情况 下,上述渗出性和 增生性病变均可继 发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1. 转向愈复 a. 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b.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增生性和坏死性 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2. 转向恶化 a. 浸润进展: b. 溶解播散: 早期纤维化 纤维化 原发性肺结核病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 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 性肺结核病。 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1.原发灶(Ghon focus) 2.结核性淋巴管炎 3.淋巴结炎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比较表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 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 力或过敏性 无 有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血道 支气管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 灶复杂,较局限 病程 短,多自愈 长,需治疗 局灶型肺结核 肉眼:病变位于肺尖下 2-4cm处,直径0.5-1cm。 镜下:以增生为主(中 央有干酪样坏死),有 纤维包裹。 X线:肺尖单个或多个界 清的结节状阴影。 结局:好转或进展为浸 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来源:多由局灶型肺结核 发展而来。 病变:病变位于锁骨下区。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病变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其外 有炎症包绕。 X线:锁骨下边缘模糊的 云絮状阴影。 结局:①愈合;②急性空 洞或干酪样肺炎;③慢性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的急性空 洞发展而来。 病变:①肺上叶一个或多个厚 壁空洞;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 尤其是肺下叶支气管播散病灶; ③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①开放型肺结核;②气 胸或脓气胸;③大咯血④喉结 核、肠结核;⑤肺心病。 结局:①小空洞:疤痕收缩愈 合;②大空洞:开放性愈合 干酪样肺炎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 急、慢性空洞支气管播散。 肉眼:病变肺叶肿大实变。 切面干酪样坏死伴急性空 洞。 镜下:①大量干酪样坏死; ②肺泡腔内大量浆液纤维 素渗出物,内含巨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③抗酸染色 见大量的结核杆菌。 临床:奔马痨、百日痨 结核球 概念:孤立的有纤维包裹 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 坏死灶。直径2-5cm。常位 于肺上叶。 形成:①浸润性肺结核干 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② 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③ 多个干酪样坏死灶融合。 临床:①相对静止的病变; ②纤维包膜厚,药物不易 发挥作用,常手术切除。 结核性胸膜炎 湿性(渗出性):常见; 多见于青年人;病变为浆 液纤维素性炎症;治疗后 可吸收或引起胸膜增厚粘 连。 干性(增生性):是由胸 膜下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 所致;常位于肺尖;病变 以增生性改变为主;通过 纤维化而愈合。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静脉分 支(大量入血),播散到 肺、脑膜、肝、脾、肾等 全身各器官。 肉眼:各器官内密布大小 一致、灰白带黄、粟粒大 小的结节。 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渗出和坏死轻。 X线:双肺大小一致、密度 均匀细点状阴影。 临床:病情凶险。全身中 毒症状。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病程长。 来源:细菌多次少量入血。 病变:各器官内病变的大 小不等、性质不一、分布 不均。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门、纵 隔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干酪 样坏死破坏附近的静脉 (无名、颈内和上腔静 脉),经右心、肺动脉入 双肺。 肉眼:肺脏表面密布灰黄 或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节。 镜下:大小一致的结节。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 细菌的来源:肺外器官结 核病灶中的细菌长期间歇 入血。 病变:病程较长,病变新 旧、大小不一。以增生性 病变为主。 肺外器官结核病 细菌→经原发灶入血→右心→左心→全身器 官潜伏→抵抗力下降→恶化进展为肺外器官 结核病(多见) 淋巴结结核由淋巴道播散所致。 消化道结核由咽下含菌的食物或痰液所致。 皮肤结核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肠结核病 1.原发性(少见):多因小儿饮用含菌的牛奶所 致。病变表现为肠原发综合征:①肠原发结核性 溃疡;②结核性淋巴管炎;③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继发性(多数):反复咽下含菌痰液。 多累及回盲部(85%) ①溃疡型肠结核(多见) 溃疡特点:溃疡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愈合后可 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和结核结 节,后期因纤维化可致肠粘连。 溃 疡 型 肠 结 核 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特点:肠壁内大量结 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增生。肠壁增厚、肠腔狭 窄。粘膜面可有浅溃疡或 息肉形成。 临床:肠梗阻。右下腹肿 块。 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于青少年。 来源:①腹腔内结核病灶:溃疡性肠结核(最 常见);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输卵管炎。 ②腹膜外结核病灶经血道播散至腹膜(少见)。 分类:干性、湿性、混合性(多见) 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纤维素 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腹腔器官广泛粘 连 湿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腹水 湿性 干性 结核性脑膜炎 儿童多见 细菌来源:①小儿:肺 原发综合征血道播散; ②成人:肺结核、泌尿 生殖器及骨关节结核血 道播散;③脑实质结核 球液化破溃。 病变特点: 以脑底最重。肉眼: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灰黄色浑浊胶 冻状渗出物;镜下: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 合并症:脑膜脑炎、脑软化、脑积水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肾结核多由肺结核血 道播散引起,多单侧。 病变:起始于皮髓质交界/ 肾乳头,出现干酪样坏死。 继而破坏肾乳头而破入肾盂, 形成结核性空洞。 输尿管结核 膀胱(三角区最先受累), 膀胱挛缩。影响对侧肾。 男性生殖系统:前列腺、精 囊、输精管、附睾(极少累 及睾丸)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血道或淋巴道播散; 邻近器官结核病蔓延而来。 病变:以输卵管结核最常 见,其次为子宫内膜结核 和卵巢结核。 骨 关 节 结 核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多由血道播散而来。 1、骨结核 部位:脊椎骨(最常见)、指骨、长骨骨骺 基本病变(病变开始于松质骨) ①干酪样坏死型(多见):干酪样坏死 + 死 骨 + 冷脓肿 ②增生型:结核性肉芽组织(无明显干酪样坏 死和死骨形成) 骨 关 节 结 核 2、脊椎结核(最常见的骨结核) 部位: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病变:起自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以后破坏 椎间盘和邻近椎体。冷脓肿形成。 后果:脊椎后凸畸形、截瘫 骨 关 节 结 核 3、关节结核 ①多继发于骨结核 ②部位:髋、膝、踝、肘关节多见 ③病变:滑膜有结核结节 关节鼠:关节腔内浆液和纤维素渗 出,由于长期互相撞击形 成白色圆/卵圆形小体 ④结局:关节强直 淋巴结结核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以全身MMS增生为主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 织的病变最明显。 以持续性高热、相 对缓脉、神志淡漠、 脾肿大、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为临床 特征。 typhoid fever 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因伤寒而死亡的 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到了1898年,尽管这种疾 病在当时仍然无法治愈,阿尔姆罗思·赖特却研制出了伤 寒疫苗。在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期间,士兵死于伤寒者 仍然要5倍于因战伤而死亡者。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这种疫苗得到了采用。数百万的士兵因战壕内恶劣的条 件而死亡,但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 病因及发生机理 伤寒杆菌:革兰氏阴 性;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和表 面(Vi)都能使人产 生抗体;肥达反应。 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 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 素。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 源;细菌随粪尿排出, 污染食物和水,经消 化道而感染。 夏秋季最多。病后可获比较稳固的免疫力。 吞入伤寒杆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结核病 (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 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 生,但以肺结核最 为多见。其病变特 征是结核结节形成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 干酪样坏死。 病原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少数病人 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肤伤 口感染者极少见。 结核杆菌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病变的性质和 发展过程,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为结核菌的 毒力和菌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和超敏 反应)。 初次感染结核杆菌 细菌在巨噬 细胞内繁殖 全身播散 (0-3周) 通过甘露糖受体 被巨噬细胞吞噬 NRAMP1 易感基因 巨噬细胞不能 有效杀灭细菌 肺外结核病 3周后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48-72小时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①渗出:出现在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 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②增生:当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 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一 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 增生:结核结节 基本病理变化 ③坏死:在结核杆 菌数量多、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低或变 态反应强烈的情况 下,上述渗出性和 增生性病变均可继 发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1. 转向愈复 a. 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b.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增生性和坏死性 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2. 转向恶化 a. 浸润进展: b. 溶解播散: 早期纤维化 纤维化 原发性肺结核病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 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 性肺结核病。 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1.原发灶(Ghon focus) 2.结核性淋巴管炎 3.淋巴结炎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比较表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 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 力或过敏性 无 有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血道 支气管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 灶复杂,较局限 病程 短,多自愈 长,需治疗 局灶型肺结核 肉眼:病变位于肺尖下 2-4cm处,直径0.5-1cm。 镜下:以增生为主(中 央有干酪样坏死),有 纤维包裹。 X线:肺尖单个或多个界 清的结节状阴影。 结局:好转或进展为浸 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来源:多由局灶型肺结核 发展而来。 病变:病变位于锁骨下区。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病变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其外 有炎症包绕。 X线:锁骨下边缘模糊的 云絮状阴影。 结局:①愈合;②急性空 洞或干酪样肺炎;③慢性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的急性空 洞发展而来。 病变:①肺上叶一个或多个厚 壁空洞;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 尤其是肺下叶支气管播散病灶; ③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①开放型肺结核;②气 胸或脓气胸;③大咯血④喉结 核、肠结核;⑤肺心病。 结局:①小空洞:疤痕收缩愈 合;②大空洞:开放性愈合 干酪样肺炎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 急、慢性空洞支气管播散。 肉眼:病变肺叶肿大实变。 切面干酪样坏死伴急性空 洞。 镜下:①大量干酪样坏死; ②肺泡腔内大量浆液纤维 素渗出物,内含巨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③抗酸染色 见大量的结核杆菌。 临床:奔马痨、百日痨 结核球 概念:孤立的有纤维包裹 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 坏死灶。直径2-5cm。常位 于肺上叶。 形成:①浸润性肺结核干 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② 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③ 多个干酪样坏死灶融合。 临床:①相对静止的病变; ②纤维包膜厚,药物不易 发挥作用,常手术切除。 结核性胸膜炎 湿性(渗出性):常见; 多见于青年人;病变为浆 液纤维素性炎症;治疗后 可吸收或引起胸膜增厚粘 连。 干性(增生性):是由胸 膜下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 所致;常位于肺尖;病变 以增生性改变为主;通过 纤维化而愈合。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静脉分 支(大量入血),播散到 肺、脑膜、肝、脾、肾等 全身各器官。 肉眼:各器官内密布大小 一致、灰白带黄、粟粒大 小的结节。 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渗出和坏死轻。 X线:双肺大小一致、密度 均匀细点状阴影。 临床:病情凶险。全身中 毒症状。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病程长。 来源:细菌多次少量入血。 病变:各器官内病变的大 小不等、性质不一、分布 不均。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门、纵 隔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干酪 样坏死破坏附近的静脉 (无名、颈内和上腔静 脉),经右心、肺动脉入 双肺。 肉眼:肺脏表面密布灰黄 或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节。 镜下:大小一致的结节。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 细菌的来源:肺外器官结 核病灶中的细菌长期间歇 入血。 病变:病程较长,病变新 旧、大小不一。以增生性 病变为主。 肺外器官结核病 细菌→经原发灶入血→右心→左心→全身器 官潜伏→抵抗力下降→恶化进展为肺外器官 结核病(多见) 淋巴结结核由淋巴道播散所致。 消化道结核由咽下含菌的食物或痰液所致。 皮肤结核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肠结核病 1.原发性(少见):多因小儿饮用含菌的牛奶所 致。病变表现为肠原发综合征:①肠原发结核性 溃疡;②结核性淋巴管炎;③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继发性(多数):反复咽下含菌痰液。 多累及回盲部(85%) ①溃疡型肠结核(多见) 溃疡特点:溃疡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愈合后可 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和结核结 节,后期因纤维化可致肠粘连。 溃 疡 型 肠 结 核 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特点:肠壁内大量结 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增生。肠壁增厚、肠腔狭 窄。粘膜面可有浅溃疡或 息肉形成。 临床:肠梗阻。右下腹肿 块。 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于青少年。 来源:①腹腔内结核病灶:溃疡性肠结核(最 常见);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输卵管炎。 ②腹膜外结核病灶经血道播散至腹膜(少见)。 分类:干性、湿性、混合性(多见) 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纤维素 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腹腔器官广泛粘 连 湿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腹水 湿性 干性 结核性脑膜炎 儿童多见 细菌来源:①小儿:肺 原发综合征血道播散; ②成人:肺结核、泌尿 生殖器及骨关节结核血 道播散;③脑实质结核 球液化破溃。 病变特点: 以脑底最重。肉眼: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灰黄色浑浊胶 冻状渗出物;镜下: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 合并症:脑膜脑炎、脑软化、脑积水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肾结核多由肺结核血 道播散引起,多单侧。 病变:起始于皮髓质交界/ 肾乳头,出现干酪样坏死。 继而破坏肾乳头而破入肾盂, 形成结核性空洞。 输尿管结核 膀胱(三角区最先受累), 膀胱挛缩。影响对侧肾。 男性生殖系统:前列腺、精 囊、输精管、附睾(极少累 及睾丸)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血道或淋巴道播散; 邻近器官结核病蔓延而来。 病变:以输卵管结核最常 见,其次为子宫内膜结核 和卵巢结核。 骨 关 节 结 核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多由血道播散而来。 1、骨结核 部位:脊椎骨(最常见)、指骨、长骨骨骺 基本病变(病变开始于松质骨) ①干酪样坏死型(多见):干酪样坏死 + 死 骨 + 冷脓肿 ②增生型:结核性肉芽组织(无明显干酪样坏 死和死骨形成) 骨 关 节 结 核 2、脊椎结核(最常见的骨结核) 部位: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病变:起自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以后破坏 椎间盘和邻近椎体。冷脓肿形成。 后果:脊椎后凸畸形、截瘫 骨 关 节 结 核 3、关节结核 ①多继发于骨结核 ②部位:髋、膝、踝、肘关节多见 ③病变:滑膜有结核结节 关节鼠:关节腔内浆液和纤维素渗 出,由于长期互相撞击形 成白色圆/卵圆形小体 ④结局:关节强直 淋巴结结核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以全身MMS增生为主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 织的病变最明显。 以持续性高热、相 对缓脉、神志淡漠、 脾肿大、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为临床 特征。 typhoid fever 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因伤寒而死亡的 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到了1898年,尽管这种疾 病在当时仍然无法治愈,阿尔姆罗思·赖特却研制出了伤 寒疫苗。在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期间,士兵死于伤寒者 仍然要5倍于因战伤而死亡者。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这种疫苗得到了采用。数百万的士兵因战壕内恶劣的条 件而死亡,但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 病因及发生机理 伤寒杆菌:革兰氏阴 性;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和表 面(Vi)都能使人产 生抗体;肥达反应。 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 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 素。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 源;细菌随粪尿排出, 污染食物和水,经消 化道而感染。 夏秋季最多。病后可获比较稳固的免疫力。 吞入伤寒杆菌.

结核病
(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
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
生,但以肺结核最
为多见。其病变特
征是结核结节形成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
干酪样坏死。
病原菌: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
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少数病人
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细菌经皮肤伤
口感染者极少见。
结核杆菌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病变的性质和
发展过程,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主要为结核菌的
毒力和菌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和超敏
反应)。
初次感染结核杆菌
细菌在巨噬
细胞内繁殖
全身播散
(0-3周) 通过甘露糖受体
被巨噬细胞吞噬
NRAMP1
易感基因
巨噬细胞不能
有效杀灭细菌
肺外结核病
3周后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48-72小时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①渗出:出现在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
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
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基
本
病
理
变
化
②增生:当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
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一
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
增生:结核结节
基本病理变化
③坏死:在结核杆
菌数量多、毒力强,
机体抵抗力低或变
态反应强烈的情况
下,上述渗出性和
增生性病变均可继
发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1. 转向愈复
a. 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b.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增生性和坏死性
病变的主要愈复方式。
2. 转向恶化
a. 浸润进展:
b. 溶解播散:
早期纤维化
纤维化
原发性肺结核病
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
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
性肺结核病。
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1.原发灶(Ghon focus)
2.结核性淋巴管炎
3.淋巴结炎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比较表
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
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对结核杆菌的免疫
力或过敏性
无
有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血道
支气管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
灶复杂,较局限
病程
短,多自愈
长,需治疗
局灶型肺结核
肉眼:病变位于肺尖下
2-4cm处,直径0.5-1cm。
镜下:以增生为主(中
央有干酪样坏死),有
纤维包裹。
X线:肺尖单个或多个界
清的结节状阴影。
结局:好转或进展为浸
润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来源:多由局灶型肺结核
发展而来。
病变:病变位于锁骨下区。
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病变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其外
有炎症包绕。
X线:锁骨下边缘模糊的
云絮状阴影。
结局:①愈合;②急性空
洞或干酪样肺炎;③慢性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的急性空
洞发展而来。
病变:①肺上叶一个或多个厚
壁空洞;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
尤其是肺下叶支气管播散病灶;
③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
临床:①开放型肺结核;②气
胸或脓气胸;③大咯血④喉结
核、肠结核;⑤肺心病。
结局:①小空洞:疤痕收缩愈
合;②大空洞:开放性愈合
干酪样肺炎
来源:浸润型肺结核恶化;
急、慢性空洞支气管播散。
肉眼:病变肺叶肿大实变。
切面干酪样坏死伴急性空
洞。
镜下:①大量干酪样坏死;
②肺泡腔内大量浆液纤维
素渗出物,内含巨噬细胞
和淋巴细胞;③抗酸染色
见大量的结核杆菌。
临床:奔马痨、百日痨
结核球
概念:孤立的有纤维包裹
的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
坏死灶。直径2-5cm。常位
于肺上叶。
形成:①浸润性肺结核干
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②
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③
多个干酪样坏死灶融合。
临床:①相对静止的病变;
②纤维包膜厚,药物不易
发挥作用,常手术切除。
结核性胸膜炎
湿性(渗出性):常见;
多见于青年人;病变为浆
液纤维素性炎症;治疗后
可吸收或引起胸膜增厚粘
连。
干性(增生性):是由胸
膜下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
所致;常位于肺尖;病变
以增生性改变为主;通过
纤维化而愈合。
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静脉分
支(大量入血),播散到
肺、脑膜、肝、脾、肾等
全身各器官。
肉眼:各器官内密布大小
一致、灰白带黄、粟粒大
小的结节。
镜下: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渗出和坏死轻。
X线:双肺大小一致、密度
均匀细点状阴影。
临床:病情凶险。全身中
毒症状。
慢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病程长。
来源:细菌多次少量入血。
病变:各器官内病变的大
小不等、性质不一、分布
不均。
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细菌入血部位:肺门、纵
隔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干酪
样坏死破坏附近的静脉
(无名、颈内和上腔静
脉),经右心、肺动脉入
双肺。
肉眼:肺脏表面密布灰黄
或灰白色粟粒大小的结节。
镜下:大小一致的结节。
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多见于成人。
细菌的来源:肺外器官结
核病灶中的细菌长期间歇
入血。
病变:病程较长,病变新
旧、大小不一。以增生性
病变为主。
肺外器官结核病
细菌→经原发灶入血→右心→左心→全身器
官潜伏→抵抗力下降→恶化进展为肺外器官
结核病(多见)
淋巴结结核由淋巴道播散所致。
消化道结核由咽下含菌的食物或痰液所致。
皮肤结核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肠结核病
1.原发性(少见):多因小儿饮用含菌的牛奶所
致。病变表现为肠原发综合征:①肠原发结核性
溃疡;②结核性淋巴管炎;③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继发性(多数):反复咽下含菌痰液。
多累及回盲部(85%)
①溃疡型肠结核(多见)
溃疡特点:溃疡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愈合后可
致肠腔狭窄;肠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和结核结
节,后期因纤维化可致肠粘连。
溃
疡
型
肠
结
核
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特点:肠壁内大量结
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增生。肠壁增厚、肠腔狭
窄。粘膜面可有浅溃疡或
息肉形成。
临床:肠梗阻。右下腹肿
块。
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于青少年。
来源:①腹腔内结核病灶:溃疡性肠结核(最
常见);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输卵管炎。
②腹膜外结核病灶经血道播散至腹膜(少见)。
分类:干性、湿性、混合性(多见)
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纤维素
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腹腔器官广泛粘
连
湿性结核性腹膜炎特点:结核结节 + 腹水
湿性
干性
结核性脑膜炎
儿童多见
细菌来源:①小儿:肺
原发综合征血道播散;
②成人:肺结核、泌尿
生殖器及骨关节结核血
道播散;③脑实质结核
球液化破溃。
病变特点:
以脑底最重。肉眼:蛛网膜下腔内大量灰黄色浑浊胶
冻状渗出物;镜下: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
合并症:脑膜脑炎、脑软化、脑积水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肾结核多由肺结核血
道播散引起,多单侧。
病变:起始于皮髓质交界/
肾乳头,出现干酪样坏死。
继而破坏肾乳头而破入肾盂,
形成结核性空洞。
输尿管结核
膀胱(三角区最先受累),
膀胱挛缩。影响对侧肾。
男性生殖系统:前列腺、精
囊、输精管、附睾(极少累
及睾丸)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
来源:血道或淋巴道播散;
邻近器官结核病蔓延而来。
病变:以输卵管结核最常
见,其次为子宫内膜结核
和卵巢结核。
骨
关
节
结
核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多由血道播散而来。
1、骨结核
部位:脊椎骨(最常见)、指骨、长骨骨骺
基本病变(病变开始于松质骨)
①干酪样坏死型(多见):干酪样坏死 + 死
骨 + 冷脓肿
②增生型:结核性肉芽组织(无明显干酪样坏
死和死骨形成)
骨
关
节
结
核
2、脊椎结核(最常见的骨结核)
部位: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病变:起自椎体,发生干酪样坏死。以后破坏
椎间盘和邻近椎体。冷脓肿形成。
后果:脊椎后凸畸形、截瘫
骨
关
节
结
核
3、关节结核
①多继发于骨结核
②部位:髋、膝、踝、肘关节多见
③病变:滑膜有结核结节
关节鼠:关节腔内浆液和纤维素渗
出,由于长期互相撞击形
成白色圆/卵圆形小体
④结局:关节强直
淋巴结结核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以全身MMS增生为主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
织的病变最明显。
以持续性高热、相
对缓脉、神志淡漠、
脾肿大、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为临床
特征。
typhoid fever
在19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因伤寒而死亡的
士兵是因战伤而死亡的10倍。到了1898年,尽管这种疾
病在当时仍然无法治愈,阿尔姆罗思·赖特却研制出了伤
寒疫苗。在次年爆发的布尔战争期间,士兵死于伤寒者
仍然要5倍于因战伤而死亡者。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这种疫苗得到了采用。数百万的士兵因战壕内恶劣的条
件而死亡,但死于伤寒的只有100人。
病因及发生机理
伤寒杆菌:革兰氏阴
性;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和表
面(Vi)都能使人产
生抗体;肥达反应。
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
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
素。
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
源;细菌随粪尿排出,
污染食物和水,经消
化道而感染。
夏秋季最多。病后可获比较稳固的免疫力。
吞入伤寒杆菌 (污染的水或食物)
潜伏期(10天)
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并生长繁殖。经胸
导管入血,扩散至全身MMS,引起第一次
菌血症。此阶段患者无症状。
病程第1周
伤寒杆菌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
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引起败血
症 。 血培养阳性
病程第2-3周 肥达反应、粪培养阳性
胆囊内的细菌随胆汁再次到达已致敏的肠
道淋巴组织,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导致
肠粘膜的坏死、脱落和溃疡形成。
伤寒肉芽肿
伤寒肉芽肿
肠道病变
回肠末端的集合和孤立
淋巴小结最为明显。
1.髓样肿胀期(第一
周):回肠下段淋巴组
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
面,灰红色,质软,似
脑的沟回。
肠道病变
回肠末端的集合和孤立
淋巴小结最为明显。
1.髓样肿胀期(第一
周):回肠下段淋巴组
织肿胀,隆起于粘膜表
面,灰红色,质软,似
脑的沟回。
髓样肿胀期:淋巴组织中出现伤寒肉芽肿
2.坏死期(第二周)
肉眼:灰绿色坏死区
镜下:病变处出现红染无结构坏死组织
3
溃
疡
期
(
第
三
周
)
合并症:
肠穿孔
肠出血
4.愈合期(第四周)
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溃疡边缘
上皮细胞再生覆盖。
伤寒临床特征与肠道病变的关系
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
肠系膜LN、肝、 脾、骨髓巨噬细胞增生,导致相
应器官肿大,肉芽肿及坏死灶形成。
其它器官病变
1.胆囊:无明显病变。但细菌在其中繁殖并经肠道排
出,患者成为传染源。
2.心肌:颗粒变性、心肌炎。相对缓脉。
3.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颗粒变性。蛋白尿,尿
菌(+)25%
4.皮肤:淡红色小丘疹
(玫瑰疹)。
5.肌肉:膈肌、腹直肌
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
性坏死(蜡样坏死)。
A chronic carrier of
S.typhi was a cook in
New York city. She
contaminated more
than hundred people.
Her name was Mary.
So she was called
“typhoid Mary”.
结局
1.多在4-5周痊愈,并获持久免疫力。
2.大约3%的病人成为慢性带菌者。
3.败血症、肠出血和肠穿孔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4.其它:支气管肺炎、脑膜、肾、关节炎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概述
1. 由痢疾杆菌致常见传染病,夏秋最多,
儿童最多见。
2. 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假膜形成为其病变特
征。
3.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痢疾杆菌是革兰氏
阴性短杆菌。分福氏、宋
内氏、鲍氏、志贺氏菌。
均释放内毒素。我国主要
是福氏及宋内氏菌致病。
传播途径:患者、带菌者
体内的细菌随粪便排出,
污染食物、水、物品,经
口传染给健康人。
发病机制:细菌在结肠内繁殖,从上皮细胞侵入肠粘
膜,并在固有膜内繁殖。细菌释放的内毒素使肠粘膜
长生溃疡。内毒素吸收入血,产生毒血症。志贺氏菌
释放的外毒素是导致水样腹泻的主要原因。
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分为以下三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肉眼:早期粘液分泌亢进,
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
血。(急性卡他性炎)。
以后形成本病特征性的假
膜。
大约一周左右,假膜脱落
形成不规则的浅溃疡。
假膜由纤维素、炎细胞、坏死组织及红细胞和细菌形成
2.慢性细菌性痢疾
定义: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以福氏菌感染居
多。
病变特点:病变此起彼伏,新旧混杂。粘膜上
皮增生、息肉、深溃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
瘢痕形成使肠壁增厚变硬,易导致肠腔狭窄。
临床: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少量粘液
脓血便。少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大便
细菌培养持续阳性,成为慢性带菌者,是传染
源。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发病急骤,肠道病变不明显,但有明显的全
身中毒症状(如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常
导致死亡。
多见于2-7岁的儿童,致病菌常为毒力较弱
的福氏菌或宋氏菌。
肠道病变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有时肠壁集合
和孤立淋巴小结增大,呈滤泡性肠炎改变。
临床以高热、惊厥、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为
特征。常无腹疼、腹泻、粘液脓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