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热 力 学 基 础 前言: 热力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热运动 (另一种运动形式) 热运动:(固体、液体、气体)大量微粒 (原子,分子等)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 大量微粒1023;速度102—103ms-1;线 度10-10m;质量10-26kg;每秒碰撞次 数—109 研究方法(气体): 1、能量观点出发,以实验方 法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 (热力学) 2、应用统计方法(大量无规律运动微粒的 集体行为)研究其微观本质(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1、描写气体的参量 P,V , T P —压强 Pa3 V —体积 m T —绝对温度 K 2、平衡态 气体状态参量不受时间变化 时称为平衡态,在 P  V 图上有一确定点 P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BP2 ,V2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六章 热 力 学 基 础 前言: 热力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热运动 (另一种运动形式) 热运动:(固体、液体、气体)大量微粒 (原子,分子等)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 大量微粒1023;速度102—103ms-1;线 度10-10m;质量10-26kg;每秒碰撞次 数—109 研究方法(气体): 1、能量观点出发,以实验方 法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 (热力学) 2、应用统计方法(大量无规律运动微粒的 集体行为)研究其微观本质(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1、描写气体的参量 P,V , T P —压强 Pa3 V —体积 m T —绝对温度 K 2、平衡态 气体状态参量不受时间变化 时称为平衡态,在 P  V 图上有一确定点 P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BP2 ,V2 ,

第六章
热 力 学 基 础
前言:
热力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热运动
(另一种运动形式)
热运动:(固体、液体、气体)大量微粒
(原子,分子等)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
大量微粒1023;速度102—103ms-1;线
度10-10m;质量10-26kg;每秒碰撞次
数—109
研究方法(气体):
1、能量观点出发,以实验方
法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
(热力学)
2、应用统计方法(大量无规律运动微粒的
集体行为)研究其微观本质(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1、描写气体的参量 P,V , T
P —压强 Pa3
V —体积 m
T —绝对温度 K
2、平衡态
气体状态参量不受时间变化
时称为平衡态,在 P  V 图上有一确定点
P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BP2 ,V2 , T2 
在平衡态时的理想气体各
AP1 ,V1 , T1 
m
状态量有
o
PV 
RT
V
M
m —气体质量,M —气体的摩尔质量,
1
(摩尔气体常量)
R  8.31J  mol  K
二、热力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和重要物理量
1、热力学系统:研究的对象
孤立系统:不受外界任何影响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有能量等交换的系统
2、热力学过程: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
一个平衡态的变化过程
平衡(准静态)过程:过程的中间
状态都可以看作平衡状态
P-V图上可用一条曲线表
示—过程曲线
准静态过程是理想过程
3、热力学的几个重要物理量 P A
(1)功(体积变化所作的功)
W  Fl  pSl  pdV
o
W   pdV
P
P-V图上过程曲线
下所包围的面积
★功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B
V
A
B
o V
1
V2 V
(2)热量:系统与外界由于
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复习:热量 Q  mcT2  T1 
热容
C  mc C  dQ
dt
★热量传递与过程有关,也是过程量
(3)内能:系统内部的能量
是描述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系统内所
有分子热运动的能量)
★内能是状态量,内能的变化(增量)
与经历过程无关
★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
的单值函数 E T 
4、热力学第一定律
(1)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使系
统内能增加和系统对外做功
Q  E2  E1  W
或 dQ  dE  dW
注意 Q,W , E2  E1  E 的正负号规定
(2)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作的
即不消耗任何能量而能不断
地对外做功的机器是不可能的
列举几个历史上“著名”
的第一类永动机
摩托车
水车
转动体
结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焦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值过
程中的应用
1、等体过程
(1)特点:V=常量,dW  0 P
A
P-V图上过程线图示
过程方程 =常量P
T
B
o
(2)热力学第一定律
V
QV  E2  E1 dQV  dE 
系统(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
气体的内能
(3)定体摩尔热容量
dQV
定义 CVm 
(1摩尔)
(查表)
dT
QV  CVm T2  T1 (1摩尔)
m
CVm T2  T1   E2  E1
对质量 m气体 QV 
M
重要说明:内能增量只与状态有关与过程
无关,所以 E  E  m C T  T 
2
1
Vm 2
1
M
是计算内能的普遍表示式,适用于任何过程
2、等压过程
(1)特点:P=常量
WP-V图上过程曲线图示
  pdV  pV2  V1 
V1
过程方程 =常量
V
P
T
(2)热力学第一定律
QP  E2  E1  PV2  V1 
V2
dQV
A
B
V
 dE  dW 
系统吸收热量是一部分增加气体的内能,
另一部分气体对外做功
o
(3)定压摩尔热容量
dQP
定义 C Pm 
(1摩尔)
dT
m
QP  C Pm T2  T1 
所以 QP  CPm T2  T1 
M
m
此时 E2  E1 
CVm T2  T1 (查表)
M
由第一定律得
m
m
m
CPm T2  T1   CVm T2  T1   RT2  T1 
M
M
M
CPm  CVm  R
CPm  CVm  R (迈耶公式)
CP ,m

 1 摩尔热容比
CV ,m
小结:
m
QP  CVm T2  T1   PV2  V1 
M
m
C Pm T2  T1 
其中 QP 
M
CPm  CVm  R
3、等温过程
(1)特点:T=常量 E  0
P-V图上过程线图示
过程方程 PV=常量
P A
(2)热力学第一定律
m
dV
o
QT  W   pdV  
RT
V1
V1 M
V
m
V2 m
P1

RT ln

RT ln
M
V1 M
P2
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V2
V2
B
V
4、绝热过程
(1)特点:dQ  0
P-V图上过程曲线(?)
过程方程
r
r 1
r 1  r
PV  常,V T  常, P T  常 (?)
(2)热力学第一定律
P
0  dE  dW
m
或0 
CVm T2  T1    PdV
M
m
W   PdV   CVm T2  T1 
M
A
B
o
V
绝热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使气体内能增加
讨论
(1)绝热过程的绝热方
程的推导(略)
(2)P-V图上绝热线和
等温线的比较
P
A
等温线
绝热线
o
PA
 dP 
PV=常量,
    (曲线斜率)
VA
 dV  A
V
V
PA
 dP 
PV =常量,    曲线斜率
VA
 dV  A

因为   1,绝热线比等温线陡!
P
解释:在改变相同的体积
A
下,绝热过程中压强的变
等温线
化要大些
绝热线
o
★等值过程中 Q, E和 W的计算
V
V
例1、计算2mol的氦气(He)在
图示过程中的各值
解:A  B 等体
m
Q  E2  E1  CVm TB  TA  P AT  340K 
M
查表得 CVm  12.52 J  mol  K 1
C T  330 K 
BT  310K 
Q  750J  E2  E1
o
V
(放热,内能减少)
B  C 等压 Q  E2  E1  PV2  V1 
m
Q  CPm TC  TB   832 J
m
M
E2  E1  CVm TC  TB   500 J
M
A
C
B
W  Q  E  332 J
讨论:① B  C 先计算
m
W  PVC  VB   RTC  TB   332 J
M
再由 E 计算 Q(或由 Q 计算 E )
②从P-V图上直接判断各 P
量的正负
m
③注意 E  CVm T2  T1 
M
o
普遍适应
ATA  340K 
C TC  330 K 
BTB  310K 
V
例2、已知5mol的氢气
5
P1  1.013 10 Pa, T1  293K
并压缩至
V1
V所做的功(1)等温过程(2)
2 
10
P
绝热过程
绝热线
解:⑴等温过程
m
V2
等温线
4
Q1  W1  RT ln  2.80 10 J
M
V1
o V
V V
(外界对气体作功)
⑵绝热过程 W  E   m C T  T 
2
2
Vm 2
1
M
r 1
 V1 
r
1
又 TV  常 T2  T1    753K
V 
 2
2
1
W2  E2  4.70 10 J
(外界对气体作功)
4
讨论: ① W2  W1
②两者压强变化
 V1 
4
由 PV =常量 PT  P1    1.013 10 Pa
 V2 
r
 V1 
4
r 1
由PV =常量 Pa  P1    2.55 10 Pa
 V2 
Pa  PT
四、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一系
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原来状
态
1、循环过程的特点:
E  0
P-V图上为一闭合曲线(正、逆循环)
曲线面积为循环的净功
2、热机与致冷机
热机效率:吸热 Q1,放热 Q2,
(1)对外做功 W
Q2
W Q1  Q2
 
 1
Q1
Q1
Q1 高温热源
Q1
热机
Q2
低温热源
W
(2)致冷机 致冷系数(作逆循环)
从低温热源吸热 Q2 ,
向高温热源放热 Q1 ,外
Q2
Q2
界作功W
e 
W Q1  Q2 高温热源
Q1
致冷机
Q2
低温热源
W
例题、1mol单原子气体氖经历
图示循环求其效率
解:TA  273K , TB  546K
5


P
10
Pa
TC  819K , TD  409K
C
2.026 B
吸热 A  B
1.013 A
m
D V 10 3 m 
Q1  E  CVm TB  TA 
M
o 22.4 33.6
m
B  C Q1  CVm TC  TB 
M
m
放热 C  D Q2  CVm TC  TD 
M
m
D  A Q2  CPm TD  TA 
M
Q1  Q1  Q2  Q2

 12.5%
Q1  Q1
或W
Q1
W  P2  P1 V2  V1 
六、卡诺循环
问题: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热
机效率能否达到100%?
从一个理想的热机循环着手
1、卡诺循环:两个等温过程( T1 ,T2 )和两
个绝热过程组成。
P A
Q1  Q2
Q2
T

 1
其效率:
B
Q1
Q1
D T
C
A  B 等温( T1 )吸热
V3 V
V
V
V
o
1
4
2
m
V2
Q1  RT1 ln
M
V1
1
2
C  D等温(T2 )放热
V3
m
Q2  RT2 ln
M
V4
V3
ln
Q2
T2 V4
  1 
 1
P
A
Q1
T1 ln V2
T1
V1
B
T2
r 1
r 1
D
由于 B  C 绝热有 V2 T1  V3 T2
C
r 1
r 1
绝热有
DA
V1 T1  V4 T2 o V1 V4 V2 V3 V
 V2 
比较得  
 V1 
r 1
 V3 
  
 V4 
r 1
卡诺热机效率
T2
  1 
T1
仿上得 卡诺致冷机
A D C  B  A
Q2
Q2
T2
e 

W Q1  Q2 T1  T2
P A
T
2、讨论
B
(1)这是完成一个循环所需
D T
C
的最少热源(高温热源 T1 和低
o V1 V4 V2 V3 V
温热源 T2)
(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T1  或降低T2 
(提高 e : T1 , T2  )
1
2
(3)卡诺热机的效率
  100%
即热机效率不能达到100%(?)
例如:南京发电厂某台机组
t1  580c(T1  853K ), t2  30c(T2  303K )
T2
 60%
则其效率为  1 
T1
实际上约30%!
又例:一台致冷机(冰箱),其致
冷系数约是卡诺致冷机的55%,
今在如下情况下工作:
室温200C(293K)冰箱冷室50C(278K)
欲使从室内传入冰箱的热量(每天2.0×107J)
不断排出,该冰箱的功率为多大?
解:冰箱的致冷系数
 T2 
  10.2
e  0.55
 T1  T2 
Q2
由 e 的定义 e 
Q1  Q2
其中 Q2 为从低温热源吸收的
热量,则
7
Q2  2.0 10 J(每天)
e 1
7
Q2  2.2 10 J(每天)
所以 Q1 
e
又因为 Q1  Q2  W
7
W  Q1  Q2  0.2 10 J(每天)
W
功率 P   23W (瓦)
t
即一昼夜耗电约0.6度
(3)“冷泵”与“热
致冷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
泵”
Q1  Q2  W
降低了低温热源的温度——“冷
泵”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所放出的热量是可
以利用的,把它送到高温热源中去,又是
高温热源
一个“热泵” 高温热源
Q1
W
热机
Q2
低温热源
Q1
W
致冷机
Q2
低温热源
如果将机器适当“换向”,一机就能两
3、卡诺定理
(1)在同样高低温度之间工作
的一切卡诺机(可逆机),其
效率都相等
T2
  1
T1
(2)在同样高低温度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
T2
逆机效率
  1
T1
给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和提高效率
的局限。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
1、定律的引出
W
热机效率  Q
1
不能等于100%
热机吸收的热量不能全部转换为功
不违背第一定律却又不能实现
自然界是还存在着其它的定律和规律
什么规律?
(1)除热力学第一定律外,还
得有另一规律使更为完善,缺
一不可!
(2)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
转换为功,这里有一个条件和方向性的问
题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开尔文:不可能制造出一种循环工作热机,
它只使单一热源冷却来作功,而不
放出热量给其它物体,或者说不使
外界发生任何变化
克劳修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
温自动传到高温物
体而不引起外界变
化
3、对定律的说明
(1)其它说法:如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
实现等。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热功有关的现
象都有内在的联系,可以有多种表述。前
者两种表述最先最完整提出。
(2)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4、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前面提到
热 功和热 功
能量传递:高温 低温,高温 低温
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从A态
B态
(可能)而从B态 A态是否可能的问题
(1)可逆过程:如果逆过程能重复正过
程的每一状态,且不引
起其它变化
例如:单摆的运动(有否有摩擦等耗散力)
气体自由膨胀
热传导
结论:自然界一切实际过程都
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反映了
这一规律!
(2)如何实现理想的可逆过程
Ⅰ 过程无限缓慢(准静态)
Ⅱ 没有摩擦、耗散力(热功转换)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六、熵,熵增加原理
引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
质
1、熵的存在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函数的存在
由卡诺循环:可逆卡诺循环
Q1  Q2 T1  T2
Q1 Q2



T1 T2
Q1
T1
Q1 Q2
直接以 Q2 表示,则   0
T1 T2
卡诺可逆循环中,系统经
历一个循环后,其热温比的总
和为零
P
推广:任一可逆循环(视
为若干卡诺循环组成)
Qi
Q1 Q2
则有        0
T1 T2
Ti
n
Qi
0

i 1 Ti
o
P
dQ
当 n   时,写成   0
T
循环经历任意可逆循环过
程一周后,其热温比之和为零。
o
V
V
 dQ 
也可写成     0
 T 可逆
若取图示的可逆循环,即
dQ
0
P

T
AC1BC2 A
对任一过程AC1B,或BC2A
A
都是可逆的
o
dQ
dQ
dQ



0
 T AC B T BC A T
dQ
dQ
AC B T  AC B T
1
2
1
B
C1
2
C2
V
这一结果表明(可逆):
dQ
 T 与过程无关,只依赖于
始末状态,即系统确实存在着
一个状态函数—熵
2、熵的定义
S 2  S1  
2
1
dQ
(可逆过程)
T
dQ
1
或 dS 
(单位 J  K )
T
3、关于熵概念的几点说明
dQ
(1)S2  S1   T 表示任一热力学
过程中,系统从初态到末态,
系统熵的增量等于从初态到末
态之间任一可逆过程热温比的积分
请注意从“任一热力学过程” “任一
可逆过程”的用词。这是因为熵是状态函
数,系统平衡态确定后,熵也就确定,与
过程无关
(2)熵值具有相对性(常选某一参考状
态的熵值为零)
(3)系统状态变化时的熵变,
只有在可逆过程中才在数值上
等于热温比的积分,因此机算
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从初态到末态的
可逆过程
(4)如果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可计算各
部分熵变之和即是系统的熵变。
4、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
原理:孤立系统中的可逆过程,
其熵不变;
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
程,其熵增加
即 S  S2  S1  0(等号为可逆过程)
可见
①孤立系统中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熵增加方
向进行直到最大值
②熵增加原理反映了过程进行的方向性,
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叙述形式
5、熵的计算举例
例1、1kg,0c 的冰变为0c 水,其
熵变为多少?
5
1
解:冰的熔解热 L  3.34 10 J  kg
这是一个热量传递的不可逆过程,为此
计算其熵变时我们设想其是一个等温的可
逆过程,所以可用下式计算
dQ 1
1
S  S 2  S1     dQ  mL
T T
T
3
1
 1.23 10 J  K  0
例2、不同温度液体的混合时系
统的熵变
已知 m1  0.3kg, T1  363K
1
1
m2  0.7kg, T2  293K , c  4.18J  kg  K
解:设想混合过程是在等压下进行的—可
逆的等压过程,于是
混合温度 m1c1 T1  T   m2c2 T  T2  得 T  314K
dQ T m1c1dT
热水 S1  

T1
T
T
T dT
T
1
 m1c1 
 m1c1 ln  182 J  K
T T
T1
1
dQ T m2c2 dT
冷水 S 2  

T2
T
T
T
1
 m2c2 ln  203J  K
T2
对整个系统(冷、热水组成的孤立系统)
1
S  S1  S2  21J  K  0
例3、1kg,20c 的水,放在 300c
的高温炉上加热至 100c 求熵
变为多少?
解:水的熵变
设水加热为一可逆过程(无限多热源,
缓慢加热)
dQ T mcdT
T2
则有 S1  

 mc ln
T
T
T
T1
T1  293K , T2  373K
3
1
c  4.18 10 J  kg , m  1kg
3
1
S1  1.0110 J  K
2
1
炉子的熵变:设炉子放热是在
等温下进行,为一可逆过程,
则有
dQ 1
1
S 2  
  dQ  Q2
T T
T
3
1
Q2  Q1  mcT2  T1   3.34 10 J  K
T  300  273  573K
1
 S  580 J  K
同样,对于水和热源组成的孤立系统
1
S  S1  S2  420 J  K  0
例4、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
解:在这一过程中,气体对外
不作功,绝热而没有热量传递,
因此气体自由膨胀内能不变,气体保持恒
定温度 (Q  0,W  0, E  0)
所以有人说,这是
绝热过程 dQ  0
dQ
则 S1  
 0系统熵不变?
T
错误原因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绝热过程,
则按熵增原理,其熵变大于零。
为此要设计一个可逆过程才
能应用上式计算,设1mol气体
的体积 V1  V2 ,压强 P1  P2 ,
温度 T1  T2  T ,因此可以设计一个可逆的
等温膨胀过程连接初始和末了状态,则有
dQ 1
1
S1  
  dW   PdV
T T
T
1 V m
dV m
V2
 
RT
 RT ln  0
T V M
V M
V1
2
1
有关熵的几个问题补充:
1、熵的意义(宏观和微观)
(1)大量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
的量度(微观)
(2)能量不可利用度的量度(宏观)
(系统内能的退化和贬值)
2、熵的名称:(Entropy)(普朗克 胡刚复)
熵:1923.5.25于东南大学首次给出
“能趋疲”
3、研究熵的重要性:热学熵,信息熵,
经济熵,生命熵,艺术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