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拖漁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底拖漁法

海洋汙染與過度捕撈
第四組組員: 范維維 B0321017
溫 禾 B0321018
賴韋霖 B0321021
潘詣傑 B0321048
吳宇哲 B0321027
夏偉傑 B0321077
前言
• 全球海洋總面積大約佔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近陸海域自古即廣為人
類利用,在漁業與交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十五世紀以後,航海科
技昌盛後,人類利用海洋日益頻繁。舉凡擴張通商貿易、跨國或跨區
物資運送、擴展遠洋漁業、擴張海洋軍備、能源探勘等等都因航海科
技日新月異而有長足之進展。海洋更是人類活動所產生廢棄物最終也
是最大的容納所,自古以來,海洋以其天然的自淨能力,淨化人類活
動所產生而最終匯聚於海洋的種種廢棄物。人類早期所使用的物質,
絕大部分取之自然並以能為自然快速分解的型態,供應人類日常生活
之所需。自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使用人造合成化學物質、含輻射線
物質、各種油品,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維生物質,也產生巨大改變,
許多人類所使用的物質,在使用過後很難處理,也很難被大自然快速
分解,這些物質最後以各種不同的形態,匯流入海,形成嚴重的海洋
污染。
什麼是海洋污染
•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發生在靠近大陸的海灣。由於密集的人口和工業,
大量的廢水和固體廢物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換不暢,
使得海水的溫度、pH、含鹽量、透明度、生物種類和數量等性狀發生
改變,對海洋的生態平衡構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現為石油
污染、赤潮、有毒物質累積、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幾個方面;污染最
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就
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和前蘇聯國家。
中國的渤海灣、黃海、東海和南海的污染狀況也相當嚴重,雖然汞、
鎘、鉛的濃度總體上尚在標準允許範圍之內,但已有局部的超標區;
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標現象。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渤海,由於污
染已造成漁場外遷、魚群死亡、赤潮泛濫、有些灘涂養殖場荒廢、一
些珍貴的海生資源正在喪失。
海洋污染的特性
• 一是污染源廣,不僅人類在海洋
的活動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類
在陸地和其他活動方面所產生的
污染物,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大
氣擴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終
都將匯入海洋。
海洋污染的特性
• 二是持續性強 ,海洋是地球上地勢
最低的區域,不可能像大氣江河那
樣,通過一次暴雨或一個汛期,使
污染物轉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進
入海洋后,很難再轉移出去,不能
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質在海洋中越
積越多,往往通過生物的濃縮作用
和食物鏈傳遞,對人類造成潛在威脅。
海洋污染的特性
• 三是擴散範圍廣,全球海洋是
相互連通的一個整體,一個海
域污染了,往往會擴散到周邊
,甚至有的後期效應還會波及
全球。
海洋污染的特性
• 四是防治難、危害大。海洋污
染有很長和積累過程,不易及
時發現,一旦形成污染,需要
長期治理才能消除影響,且治
理費用大,造成的危害會影響
到各方面,特別是對人體產生
的毒害,更是難以徹底清除乾
淨。
• 海洋污染的物質主要有哪些?
• 海洋污染到底有多嚴重?
• 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為何?
海洋污染物質
1. 石油及其產品: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
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
等等,以及經過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種產品。目前
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約1千萬噸,使得大片海
水被油膜覆蓋,將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嚴重影
響海產品的價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動。
海洋污染物質
2. 重金屬和酸鹼:包括汞、銅、鋅、鈷、鎬、鉻等
重金屬,砷、硫、磷等非金屬以及各種酸和鹼。由人
類活動而進入海洋的汞,每年可達萬噸,已大大超過
全世界每年生產約9千噸汞的記錄,這是因為煤、石
油等在燃燒過程中,會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釋放出來,
逸散到大氣中,最終歸入海洋,估計全球在這方面污
染海洋的汞每年約4千噸。鎘的年產量約1.5萬噸,
據調查鎘對海洋的污染量遠大於汞。
Zn
Cr
Hg
海洋污染物質
3. 農藥:包括有農業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銅以及有
機氯等成分的除草劑、滅蟲劑,以及工業上應用的
多氯酸苯等。這一類農藥具有很強的毒性,進入海
洋經海洋生物體的富集作用,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產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數多達10
萬人以上,人類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與此也有密
切關係。
海洋污染物質
4. 放射性元素:是由核武器試驗、核工業和核動力
設施釋放出來的人工放射性物質,主要是鍶-90、銫
-137等半衰期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據估計目前進
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2-6億居里,這個量的
絕對值是相當大的,由於海洋水體龐大,在海水中
的分佈極不均勻,在較強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
通過體表吸附或通過食物進入消化系統,並逐漸積
累在器官中,通過食物鏈作用傳遞給人類。
Sr
Cs
海洋污染物質
5. 固體廢物:主要是工業和城市垃圾、船舶廢棄物、
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產生各
類固體廢棄物約百億噸,若1%進入海洋,其量也達
億噸。這些固體廢棄物嚴重損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資
源和破壞沿岸景觀。
海洋污染物質
6. 廢熱:工業排出的熱廢水造成海洋的熱污染,在
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溫高出4攝氏度以上的熱
廢水常年流入時,就會產生熱污染,將破壞生態平
衡和減少水中溶解氧。
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
• 陸地上的污染
• 海上的污染
• 大氣中的汙染
1. 陸地上的汙染
• 陸地上的污染是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不但
數量上最多且最為嚴重。人類生活之廢棄物,
農業、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廢料、廢水,
經由溝渠、河川或直接注入海洋。
• 人類因未管理而開始亂丟廢棄物進而造成沿
海地區及近岸地區漸漸地垃圾堆積而形成海
洋垃圾山。
• 民生廢污水、農業及工業所產生的廢料、廢水未
經處裡經由河川或排水溝進到海洋,造成了近海
河口及沿海嚴重之污染。
• 核能發電廠所排放的廢熱水及許多工廠排放的廢
污水使得沿海海水溫度上升、懸浮物質增多和汙
染物的增加,造成珊瑚白化。
2. 海上的汙染
• 海上的汙染又可以分成下列2種
A: 船舶污染
B: 海上資源開發污染
A: 船舶污染
• 航行海上的船舶排出廢液、廢棄物、油料洩
漏或污水傾倒注入海洋;核能動力船舶,或
載運核廢料隻船舶輻射物質外洩進入海洋。
• 這些可愛的企鵝們及鳥類身上都是骯髒的油污。這
些油污都是來自於海上交通工具航行時油料洩漏使
得生物被染成一片黑,進而造成他們的生命銳減。
B: 海上資源開發污染
• 從事大陸礁層或海床之探測及開採時,因處
置不當、設備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氣、
泥漿外洩,或進行採礦時,產生大量微粒物
質、泥漿,都會造成海洋污染。
• 海上資源開採時因天然氣外洩造成火災以及
開採石油時石油外漏使得海洋不再變得更乾
淨蔚藍。
3. 大氣中的汙染
• 從事核爆試驗或輻射外洩所產生之輻射塵,
透過大氣進入海洋而造成污染。
• 日本311地震後發生福島
核能爆炸,使得銫137的
污染範圍已擴及100公里
外。美國、日本、歐洲學
者聯合發現銫137的污染
已超過日本西部及北海道
。當然也嚴重地影響當地
的海洋生物。
海洋汙染的維護及防治
1. 海洋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立足於對污染源的治理
2. 對海洋環境深入展開研究與討論
3. 健全環境保護法則,加強監測監視與管理
4. 建立海上消除汙染的組織
5. 提倡及宣導教育海洋相關的知識與保護
6.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環境
國際間對海洋污染的防治
• 國際間對於海洋污染防治的努力,起於一九七二年。聯合國的 IMO
(國際海事組織)早期即扮演敦促國際各國共同制訂國際乃洋保護
條約的角色。一九七五年國際各國在聯合國 IMO 的努力之下,首
先在英國倫敦制訂了(一九七二年通過七五年生效)“London
Dumping”(倫敦廢棄物投棄條約),條約內容主要在於防治因船
舶或海洋設施等所造成的海洋污染,聚焦在防治含有重金屬即有機
氯化物等有害廢棄物投棄海洋,也禁止在海上焚燒。 另外,國際各
國鑑於航行海洋船舶及各種海洋設施,經常排出油污及其他各種有
害物質,污染海域、危及生物生存、破壞海洋生態,乃自一九七三
年起,開始制訂“MARPOL 七三/七八條約"(一九七三年防止
船舶污染國際條約之一九七八年協定)並於一九七八年通過,其主
要目的即在限制船舶及其他海洋設施排放油污及有害物質。本條約
主要關切並予以防治者除了油污、又害物質外,尚包括散裝的有害
液體物質、廢棄物、污水等。
過度捕撈
• 2006年11月Science的一篇文章,預測若海洋再不保護,
到了2048年以後,人類將沒有海產可吃。這主要是因為過
度捕撈的結果,以使得海洋的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造成嚴
重傷害。除了可直接消滅許多物種及其承載基因的多樣性,
更透過生態系食物鏈的潟流效應,亦使得漁業資源將無法
永續利用。若要維持海洋資源之永續,惟有儘速規劃海洋
保護區,落實取締管理,並以生態系之取向來管理漁業資
源。同時將海洋納入國土規劃,修訂不符永續的政策,輔
導漁民轉業及漁業轉型,及加強社會大眾海洋保育的宣導
教育,如「慢漁」、「底食」等。
常見的過度捕魚方法
一、底拖漁法:
在台灣的一些漁業港口,包括台中梧棲漁港、宜蘭大溪漁港、宜蘭南方
澳漁港、屏東東港等,都可以發現底拖漁業的存在。方法是將漁網沈降到海
底,然後漁船拖拉著魚網前進,網口底部會有鐵鍊,鐵鍊對海底造成擾動,
讓生物離開海底,船不斷往前移動並捕捉生物。它有兩個主要的缺點:1.對
海底的棲地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2.將所有的生物一網打盡,不論各種體型,
都難逃一劫。被底拖漁法摧毀的海洋環境與生物,其破壞程度就好比人類經
歷過的921地震與南亞海嘯。
常見的過度捕魚方法
二、延繩釣:
平常釣魚是「一個人」使用一根釣魚根與釣線,一次只能釣到一隻魚。
而延繩釣一口氣就使用1000-3000支的釣繩,由「船」去釣魚;數小時後再
將釣繩拉上船,主要以高經濟價值的鮪魚、旗魚為主,有時候也以鯊魚為
主,通常是大洋性且體型較大的鯊魚,這類的鯊魚可以提供很珍貴的魚翅、
魚肉以及軟骨,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延繩釣的好處是較具有選擇性,可
以改變餌料或魚鉤的或變化深度而捕獲不同的魚種,然而也因為能夠針對
目標進行捕捉,因此若沒有適當的管理,很容易就會將單一生物的整個族
群捉光光。
常見的過度捕魚方法
三、定置網:
放置在某個特定地點的網具,有點像是只有入口而沒有
出口的迷宮式陷阱加上一般家用的捕鼠器,讓獵物進的去出
不來;鯨鯊便常常游進定置網內。
現今世界捕魚的方法
過度捕撈造成的影響
1. 海洋生態系營養階層減少,海洋食物網減損,大型掠食
者大量減少。
2. 魚體的小型化,包括捕撈尚未達成熟體長的小魚,或是
類本身為了求種族延續,而很快演化出早熟早產體型小
的族群較優勢等。
3. 大型魚種的數量愈來愈少,如黑鮪、鯊、旗魚、翻車魚、
石斑、鰻、石鱸等一些成熟率較晚、生育力低的種類。
過度捕撈造成的影響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指出,每年全球
捕魚量應少於一億噸,但是現今已經遠
遠超出,假如這樣持下去,不久將來就
會出現品種絕種。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的統計,1985年世界海洋漁獲量
為7483萬噸。較詳細情況如下圖所
示。 以地區而言1991年亞洲在總漁
獲 產量占42.8%,其次是南美洲的
18.5%和北美洲的10.4%。在當時已
經接近1億噸。現在的漁獲量一定會
遠遠超過1億噸。
過度捕撈的防治
1. 應速增設海洋保護區中之禁漁區,並能落實管理。
因為「棲地保護」遠比「物種保育」來得更重要,
且更為簡單有效。也符合「預防原則」、「生態
系取向之經營管理」的要求。
2. 檢討修訂不永續的政策,如補貼漁船用油及聘外
籍漁工只會加劇過漁現象,倒不如直接補貼生活
費,增加轉業機會及誘因。另應加速通過「海岸
法」、「海洋遊憩管理辦法」等。
過度捕撈的防治
3. 積極推展海洋保育的宣導教育。讓大家認識美麗的海洋
生物 (攝影展、研討會、水族館、各類媒體),將海洋生
物列入保育 (護) 動物,改變大家對海洋生物的觀念,不
抓、不養、不吃稀有、觀賞性海洋生物等。推動「慢漁」
與「底食」運動。
4. 加強調查研究,加強調查台灣周邊海域之海洋生物之種
類組成及其數量之時空變化,並結合地理資訊網系統
(GIS)以儘速建立資料庫,如此才能了解如何劃保護區,
如何禁漁或限漁及如何使資源能作最大效益的永續利用。
「鯖鰺魚類」高效捕撈,造成海洋生態失衡
• 「鯖鰺魚類」對於大部分民眾 來說,
可能不太清楚,但提到茄汁鯖魚,應
該比較熟悉,再不明白,鹹魚總知道
了吧!因為數量多,所以多被加工後
作為罐頭或是醃製的鹹魚,以利長期
的保存。鯖魚俗稱「花飛」或「青
飛」,台灣海域有2種,為白腹鯖及
花腹鯖,兩者體型差不多,惟花腹鯖
在背部至側線一帶有細碎的藍色花紋,
白腹鯖的腹側較銀白乾淨。
• 台灣鯖鰺的利用,自日據時期引進,
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為主,捕
撈量有限;自1977年經日本引進
「鯖鰺圍網」技術後,鯖魚之漁獲量
大幅提升,1996年最高達7.8萬公噸
(產值約14億元)。高效捕撈的結果,
是一網打盡,大小通吃。根據漁業署
委託的鯖鰺漁業資源調查報告指出,
台灣近海花腹鯖的最大體長,從
2004年的43公分,降為目前的37公
分,原因就出在2-3歲成魚被過度捕
撈,加上環境壓力下,鯖魚被迫提早
性成熟,從接近2歲性成熟提前到1歲
就當媽媽,近2年甚至開始捕捉到不
及25公分的幼魚(零歲魚)。
• 鯖魚在海洋中扮演食物鏈中的營
養傳遞角色,若鯖魚族群發生危
機,將造成整個海洋生態系的失
衡,全面性的影響漁業資源。所
以台灣在多次溝通協調會議制訂
出「鯖鰺漁業管理辦法」內容是
限制未滿五十噸的鯖鰺漁船,不
得在距岸6海浬內從事鯖鰺漁業、
以及五十噸以上的鯖鰺漁船,不
得在台灣本島距岸12浬內作業
影片欣賞
• 海洋污染生態 世界珊瑚浩劫
• 海洋汙染生態 赤潮
• 過度捕撈 鯖魚
• 過度捕撈 鮪魚
• 海洋版看見台灣 垃圾汙染毀生態
解釋
• 居里 : 指的是單位時間內發生衰變的原子核數
英文: Curie
符號:Ci
• COD (化學需氧量) : 指的是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
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用來表示
水中有機物的多寡。
• 慢魚、底食 : 慢魚可以解釋為減少捕魚的時數或次數 ; 底
食則解釋為改變消費習慣。
題目
1.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A)陸地上的汙染 (B) 海上的汙染 (C) 大氣的汙染 (D) 以上皆是
2.日本311地震造成福島核能廠輻射外洩,請問這是屬於哪種汙染
原因?
(A) 陸地上的汙染 (B) 海上的汙染 (C) 大氣的汙染 (D) 土壤的汙染
題目
3.試問下列哪些不是過度捕撈造成的影響?
(A) 海洋生態系營養階層減少 (B) 魚類的生活型態改變 (C)大型魚種的數量愈來愈少
(D) 魚體的小型化
4.關於過度捕撈的防治,下列何者是正確的?
(A)加強調查台灣周邊海域之海洋生物之種類組成及其數量之時空變化,如此才能了
解如何使資源能作最大效益的永續利用。 (B)應速增設海洋保護區中之捕漁區,並
落實管理。 (C)積極推展海洋保育的宣導教育,並推動「快漁」與「高食」等運動。
(D) 檢討修訂永續的政策,另應加速通過「海岸法」、「海洋遊憩管理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