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朗讀_李清筠教授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古文朗讀_李清筠教授

古文朗讀訓練
李清筠
朗讀的定義
• 以文章為底本,清晰、響亮、有感情
地把文章唸出來,將文章的內容準確、
鮮明、形象地傳達給聽眾。
• 尊重作者的原味,不可錯漏增改。
• 朱熹:「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 有一定之法,而無必然之貌。
• 朗讀是自然口語的加工,仍以自然為
原則。(以情帶聲 ,以聲傳情 )
朗讀三大要求
音準(正確):音讀要正確、聲調
要清楚
• 「音讀要正確」指的是發音要正
確、清晰。
• 「聲調要清楚」指的是音高要到
位,尤其是句末字。
• 一聲的音高要夠,且要維持,不可抖動;
• 二聲不要變成輕聲,要揚上去;
• 四聲是簡短而急促,要下壓,不要上飄
(最好快點收音才不會變調)。
• 三聲除非上上變調成陽平,在句中要讀
成「211」調,逗號之前要讀成接近但不
完全等於「214」調,在句號前則讀成完
整的「214」調(全上)。
蘇軾〈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
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
『忍』『者』,匹夫見辱,拔
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
足為勇者『也』。
氣順(流暢):節奏要掌握、氣息要順暢
• 「節奏要掌握」,大抵不出輕重、緩急、
停連、抑揚等變化。
• 「氣息要順暢」強調的是貫通的感覺,
只要調氣順,朗讀就能順暢。
• 如何達到氣順而發音響亮、飽滿的效果
呢?
• 第一個條件是氣要足,第二個條件是要
用腹式呼吸法。
情真(有味道)
• 朗讀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在於以聲傳情、
因聲顯境。
• 掌握停連、輕重、緩急、抑揚等變化技
巧,反覆推敲練習,才能自然地將文章
的情意表現出來。
• 朗讀強調個性化、創造性,音色
没有絕對的好壞,每個人都有自
己表現聲情的味道,因此,同一
篇文章可以呈現多種風情。
• 朗讀的成功,在於朗讀者對於文
章情志的掌握是否深入,表現是
否深刻動人。
古文朗讀的側重點
• 重聲韻、速度較慢、咬字較全
• 重斷句處理,讓句義清楚表達
• 重結構經營,讓文章能脈絡分明
• 重文氣,氣有剛柔疏密,隨文章
性質之不同而有適切的表現
• 重情韻,虛字傳神
朗讀訓練的進程
• 讀得正確流暢→ 讀得深刻精彩
正確
流暢
精彩
朗讀訓練的實際操作-聲音訓練
 目標:字正腔圓、吐字如珠
音色豐富、韻味十足
• 字正腔圓(標準、開口度足)
• 吐字如珠﹙金線串珠﹚:發音飽
滿、串接流暢無阻斷
• 音色豐富:化身為對象,變化音
色
• 韻味十足:加大共鳴腔、強化聲
音控制
聲音訓練的八個訣竅:
1.低調門 (自然音區)
2.軟起音 (避免暴衝)
3.強噴彈 (聲母發音練習,避免音包字,
唇力、舌力不足而喉聲太重)
• 唇舌操的練習 ba – da – jia – ga
(唇) (舌尖) (舌面) (舌根)
• 舌面音﹙ㄐㄑㄒ﹚的訓練:
避免讀成舌尖前音﹙ㄗㄘㄙ﹚。
先唸一,保持舌位不動,再發ㄐㄑㄒ,
舌頭不和上顎接觸。
4. 大開口 (擴口腔,避免韻母發不全、練
習窄音寬發)
5. 確歸音 (避免韻尾不清,唇形不對):
加ㄚ幫助練習發全韻尾ㄅㄟ-ㄚ
ㄅㄠ-ㄚ ㄅㄢ-ㄚ ㄅㄤ-ㄚ。
6. 音節舒 (適當換氣或偷氣)
7. 調保值 (避免在換氣的時候調往下
降、或者調往上飄)
8. 腰腹撐 (調整共鳴腔,加大共鳴)
咽音練聲,讓聲音更厚實
字正腔圓
• 字正腔圓是朗讀的基本功。
• 以正確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發
聲,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
• 聲母易混淆者:
ㄈㄏ、ㄋㄌ、ㄌㄖ、ㄐㄗ
ㄒㄙ、ㄓㄗ、ㄔㄘ、ㄕㄙ
• ㄓ與ㄗ:蜘蛛自助結網。
• ㄔ與ㄘ:匆促吃飯。
• ㄕ與ㄙ:哭溼了絲巾。
• ㄖ與ㄌ:老弱婦孺。
• 韻母易混淆者:
ㄛㄡ、ㄜㄦ、ㄝㄟ
ㄢㄤ、ㄣㄥ
• 句末複韻母的尾音要收足。
• 介音的唇形要正確。
牛刀小試
• 深耕生根
• 四十四隻石獅子啣著四十四顆
紅柿子
• 莊祖仁在福華飯店護膚護髮
•
沒有擔當的人能不能在單
槓上面玩鋼彈。
聲調練習:
三民主義、兵強馬壯、吞雲吐霧
飛禽走獸、科學主義、風調雨順
我走五百里,里里有小雨。
吐字如珠
• 除了每個字要飽滿如珠外,還要能
串接成鍊,流暢自然。
• 聲音要清亮,避免過度沙啞或黯沉。
• 音量要合宜,且要配合文章做輕重
強弱的調節。
• 音流要順暢,朗讀是一句一句地讀,
一個小節一個小節地讀,要擴張視
音距,而非一字一字地讀。
音色豐富
• 音色是可以變化的。
• 文章的情感有時高昂,有時沉鬱;有時
歡喜,有時悲傷,音色也應隨之調整。
• 如〈岳陽樓記〉: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
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
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
芷汀蘭,郁郁青青。
• 文章中若有對話設計,或是
有明顯的寫景和敘事段落,
都宜適當變化音色來表現。
• 如:〈馮諼客孟嘗君〉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
「客無好也。」曰:「客何
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
草具。
• 如〈鈷鉧潭西小丘記〉:
•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
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
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
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
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
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
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
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
而上者,若熊羆登於山。
韻味十足
加大共鳴腔
• 咽音練習,讓聲音更厚實
強化聲音強弱輕重、高低快慢
的控制
朗讀訓練的實際操作-作品處理
 目標:掌握朗讀時情境感和角色感,
亦即要知道作品的「我」是誰,此
時此刻我在做什麼。
• 朗讀者做為文章的代言人,不能只有
看到字、讀到音,而要看到一句一句
的感情。
• 朗讀中必須有感情。感情要自然,就
必須將生活裡的體驗融會進去。
• 步驟:
1. 正確地理解作品(語文素養)
2. 深入地感受作品(情感融入)
解讀朗讀作品
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情感基調
把握全文的情意,聲隨意轉。
確定文章的節奏。
1了解寫作的背景
作者是誰?說了什麼?為什麼說?
說話的對象是誰?
2把握情感基調
說話時的情緒、態度如何?
關鍵句段在哪裡?
如:〈與韓荊州書〉
3解析重要句義
• 查考生詞音義
査字典正確度和速度訓練、字音
字形能力訓練 。
 難讀字和易錯字詞。如:
曩者 螻蟻 赭衣 縲絏 鳴鏑 剚刃
氈裘
古代語言環境中的異讀
• 破音異讀,如: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
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 與此相類似的字還有:
「王者欲王天下」
「衣緇衣而返」
「天雨紅雨」
• 通假異讀,如: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
(通「智」)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 君子生(通「性」)非異也,
善假於物也。(《荀子‧勸學
》)
• 於是信孰(同「熟」)視之。
(《史記‧淮陰侯列傳》)
• 罔(通「網」)羅天下放佚舊
聞。(《史記‧太史公自序》
)
• 古音異讀
• 這類詞語的異讀常常出現在人
名之中,如:酈食其(人名,
秦漢之際劉邦的謀士),皋陶
(人名,傳說是舜的臣子),
會稽(地名)
• 正確斷句
語彙的積累、句的處理
分析作品形式,理清脈絡
• 體裁為何?結構的模式?句
型、修辭的特色?
1.辨析文體及表述方式
如:〈赤壁賦〉、 〈閱江樓
記〉
2. 理出結構
•
辨析結構類型:順敘、倒敘、
敘議、因果、對比、層遞、景
情……
•
找出主旨所在段落,分析各段
之間的關係。
如:〈蘭亭集序〉、〈師說〉
• 將各段文字依內容再做分節,找
出關鍵句
• 如〈六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
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
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
賂秦邪?」/曰:「不賂者以賂
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
曰弊在賂秦也。」
3. 辨析句型及修辭
• 句型:判斷句、設問句、感嘆句、
假設句、祈使句……等不同的句
型。
• 修辭:設問、對偶、排比、映襯、
層遞……
句型的處理
• 不同句型的語調不同,須讀出語氣,
讀出腔調,讀出氣勢,讀出感情。
• 判斷句:堅定有力。
•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 感歎句:激憤、感傷。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司馬遷《陳涉世家》)
• 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
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孿
乖隔,各欲白首。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 設問句:引人人勝。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陽樓記〉)
• 祈使句:不容置疑。
苟富貴,無相忘。
(司馬遷《陳涉世家》)。
修辭的處理
• 設問:能區別疑問和激問的不同。
• 對偶:相對應詞語的前後呼應(後
重)。
• 排比:氣要夠長,儘量不要斷得太明
顯(偷氣),才能凸顯氣勢;相對應
詞語的前後呼應(後重)。
• 映襯:對比的效果要出來,相對應詞
語的前後呼應。
• 層遞:漸次加重、加強。
如何處理「排比」「對偶」
• 排比對偶,幾乎所有古文都會出
現,處理一定要用心,以免落入
單調無趣的統一讀法。
•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
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
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岳陽樓記〉)
兩句一組。
設計不同節奏(2-2,1-1-2)
各句中長短、快慢變化略加調整
• 〈典論論文〉: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
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
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
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
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騁驥
騄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不能七句完全平列,有時以二個一
組,有時單句
*節奏長短略加變化(如仲宣-、偉
-長)
注意情感細節,探索作品意境
• 尋找文中形象,體會品味文章的情感
及境界。
掌握作品風格
結合作者與作品,玩味作品整體風格
感受朗讀作品
設身處地(角色感):體會作者心
境,聲音扮演
相關(相類)經驗連結:儘量結合
學生可能有過的相類經驗(親身經
驗、電視電影、書籍歌…) ,引導
感受。
眼前有畫面(情境感):讀時儘
量讓眼前有畫面,彷彿進入情境
中。
• 〈陳情表〉、〈桃花源記〉
朗讀訓練的實際操作-技巧設計
根據文意設計,利用聯想、
想像,設身處地,進入作者
的心境。
以生活經驗詮釋感受,善用
各種聲音技巧將文章的意蘊
表現出來。
• 目標
調其氣
氣息的銜接可以牽動整篇文章的情
緒,或緊湊或鬆弛。
準於情
廣博涉獵,擴展生活體驗。利用聯
想和想像,設身處地,進入作者的
心境
精於技
善用各種技巧將所讀出的文章意蘊
表現出來。
亮點的發掘
• 找出每篇文章精采之處,並加以發揮
• 精采之處可能在寫景、可能是事件的
發展變化,可能是論述層次井然,可
能是描寫生動活潑,可能是角色豐富
,可能是感情深刻,可能是修辭精彩
〈醉翁亭記〉
•
〈諫太宗十思疏〉
語氣的表現
• 即說話的口氣,多姿多彩、複雜多
變,其中以聲音和氣息狀態最重要
◎配合文體處理──文體的種類決定
整篇語氣的拿捏
• 敘事文(從容平順)
• A.角色出入、變化
• B.情節發展
• 抒情文
A情感變化起伏
• 寫景文(情感的渲染力較直接)
• 唸描寫風景的文章,要將景作一些
分類,不同類的景,宜有不一樣的
情境感受。如:
• 春夏秋冬──春:溫暖 夏:熾熱
秋:蕭瑟 冬:寒冷;
• 高低遠近層次──或許二分,或許好
幾個層次
• 高山大江、花草樹木、歷史古蹟…
• 議論文(堅定有力)
• 對一個論點提出見解,要有說服
力,所以唸文章時宜以堅定有力
的口吻貫穿全文
◎配合作品內容需要調整
• 在朗讀過程中,語氣不會是單一
的,常常出現幾種語氣交替出現
或結伴而行的現象。
• 不過,在綜合運用多種語氣的過
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
的感情色彩造成主要的語氣色彩
,即語氣的基調。
音色的選用
• 配合文體及作品情感基調
• 配合對話的角色變化及情感發展
• 對話充滿喜、怒、哀、樂各種情緒,必
須生活化。
• 通常在對話句的前面或後面,作者都會
提醒那句對話的發話者身分、情緒、音
量……等,朗讀者一定要能立即察覺這
些暗示而做正確詮釋。
•
對話句要精彩,「角色扮演」絕不
可忽略。
文言虛字實字的處理
• 實字是情意所在,是著力處,聲量、
力度都要重些。
• 實字要留意語詞本身的形象感受,
如:
銜遠山,吞長江。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
• 古文的特色之一就是虛字。
• 虛字使文章流利而有迴旋的餘
地,表連接、轉折、推況
• 讀時稍輕、讀得婉轉。
• 語助詞之、乎、者、也、焉等
虛字,不要過於強調而喧賓奪
主。畢竟是無意義的虛字,過
於強調反而使文句重點偏離。
留意也、兮、夫等字與前後詞
語的銜接(斷中有連,不可單
念一字),如: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
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
方。
技巧的安排
停連適當
• 停連,指的是朗讀語流中聲音的
頓歇和連接。
• 如能做到「停到好處,連到妙
處」,可增強語言的表達魅力。
• 停頓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斷與空白,
而是繼續和延伸。
• 古文朗讀,斷句不正確,往往是造
成大失分的原因。
• 瞭解文言文詞語特點,讀好停頓
• 現代某些雙音詞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
單音詞,應分開讀。如:
•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妻+子=妻室+兒女)
•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心=因為+心思)
• 「可/以已大風」
(可以=可+以=可以+用來)
• 根據句式的內容,讀好停頓。如:
• 來/吾道(導)夫先路。
(屈原《離騷》)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兒時記趣》)
•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
(〈與陳伯之書〉)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只可
看/看/七月半之人。(〈西湖七
月半〉)
•借助語法知識,讀好停頓
以語法知識去分析句子的結構。判斷一
下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在句中充當什麼
成分
•主謂之間應稍加停頓。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曹劌論戢〉)
•晉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過秦論〉)
• 動賓短語中,動賓之間應稍加停頓
。例:
• 恐/(陛下)託付不效。(〈出師
表〉)
•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出師表〉 )
• 介賓短語後置的文言句式,朗讀時
,在其前面應稍加停頓。例:
•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
難之間。( 〈出師表〉 )
• 提前的狀語,朗讀時應在其後和主語
之前稍加停頓。例:
• 今/天下三分。( 〈出師表〉 )
•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捕蛇者說〉)
• 轉折連詞前一般要稍加停頓。例:
•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
•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師表》)
• 除此以外,還有些表議論、推斷、反
問等語氣的句子,若前面有「夫」「
蓋」「其」等詞領起,應稍有停頓,
但不可完全切斷。如:
•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
岳陽樓記〉 )
• 蓋/追先帝之殊遇。(〈出師表〉)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捕
蛇者說〉 )
• 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
陽樓記〉)
• 弄清哪些地方不該停頓,對掌
握文言句式 的停頓規律,做到
順暢朗讀也很重要
• 一般而言,以下的兩種短語不
能停頓
• 偏正短語
•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 〈岳陽樓記〉 )
• 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送東陽馬生序〉)
• 介賓短語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
於諸侯。(〈出師表〉)
• 需要注意:
劃分節奏的時候,不能劃得太瑣
碎
文言句式的停頓,不能生搬硬套
,要結合語境,反複研讀,在正
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才能順當
地找到正確的停頓位置。
停頓時間的長短
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最
長,然後是句子與句子之間,
標點停頓的時間則較短。
• 不同標點符號停頓的時間也有
異。
• 句號、問號、驚嘆號與刪節號
的時間較長,分號、破折號、
冒號次之,逗號較短,頓號最
短。
• 停頓又可分乾淨的截斷與似斷還連。
如: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 有些句子表意緊湊,中間不容切斷,
就要一氣直下。例〈留侯論〉: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
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者也。
• 在唸此句之前,要先吸足氣,或利用
巧妙的換氣手法,讓人不覺察停頓。
緩急有致
• 緩急,指朗讀語流中聲音的快
慢。朗讀的快慢必須配合作品
的內容感情及文體和句型。
• 就文體而言,議論文和說明文
以中速為宜,其他文體(如記
敘類、抒情類)則依據情節的
進展和感情表達的需要來安
排。
• 以情感內容而言,含有莊重、
畏敬、謹慎沉鬱、悲哀、仁
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要
緩讀。如〈桃花源記〉。
• 含有快活、確信、憤怒、驚
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
句要急讀。如〈討武曌檄〉。
•
• 緩急變化不是絕對的
• 同一篇作品不是從頭到尾都適
合急讀或緩讀。有的可能急中
有緩、緩中有急,或先急後緩、
先緩後急。
• 總而言之,朗讀時是緩是急,
要看文義、感情來決定。
• 如〈前赤壁賦〉: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
而東也。
要展現那種氣勢,就必須加
速才可以強化出那種戰場的
氛圍,使它立體躍然於紙上
輕重合宜
輕重,指朗讀語流中聲音的重
讀和輕讀。依文法結構來分,
輕重有詞的輕重與語句的輕
重。
• 同樣的語句,如果重音位置
不同,文義便有差別。如:
• 昨天是中秋節嗎?
• 昨天是中秋節嗎?
• 昨天是中秋節嗎?
• 重音的位置
1強調性重音:作品中某些語句是
表現中心意旨的,或可以突顯文義
的,或是關鍵性字眼,都要予以強
調。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導、
授業、解惑也。
2並列性重音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
群,五年視博習親師。
3對比性重音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
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
已矣。
4遞進性重音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呼應性重音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感極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也
6轉折性重音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
之於班固,伯仲之 間耳,
而固小之。
7肯定性重音
古之學者必有師。
• 朗讀時不能孤立地去表達重音,
因為那將會使重音的突出,顯
得生硬
• 所以重音的表達也要同時注意
非重音的表達,必須聯繫全句、
全段、全篇妥善安排輕重
音
高低變化
• 在文字作品中,我們可以利用
標點符號表示出一個句子是疑
問句還是敘述句,但是在口語
中,就得用不同語調來表明。
• 常用的語調大約有高升調、降
抑調、平直調、曲折調四種。
• 平直調:語句平直舒緩,沒有明
顯的高低變化,表示冷淡、從容、
平靜、莊嚴等感情,一般的敘述
或說明也用平直調。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
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
詩,歌窈窕之章。
• 曲折調:句子的高低,有曲折
變化。一般開始和結尾,聲音
都比較低,中間聲音升高,表
示驚訝、懷疑、諷刺、雙關等
複雜的感情。
•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
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
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
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
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
• 應避免句句強調,句句上揚,讓
整段文句輕飄飄的沒重心
• 應避免制式的變化,朗讀才能
吸引人
強弱適切
• 強弱,指肺部呼出空氣量的大小
• 朗讀時,依據文體、文意或句型、
修辭而設計強弱的表現。
• 就文體而言,通常,議論文較強,
敘事寫景文較弱,抒情文則由所抒
之情決定。
• 就文意而言,議論文在提出自己論
點的地方自然要強而有力的讀。
• 對偶句、對比句、排比句、層
遞句通常都是漸漸增強。
• 如果句子較多較長時,在進入
之前,先要開始囤積氣,準備
後面往上爬。
•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
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
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
仙。
• 通常,隨著氣的增強,音也會揚
升,所以起音不能太高。若起音
太高,後面沒有空間可以再高,
就易破音。
如何處理「詩詞」
• 詩詞一般而言以七或五字
為主,七言唸念法不外乎
上四下三或著二二三,五
言則是上二下三。
• 詩與文的速度要有所不同,
尾音因有押韻,宜略拉長,
類似吟的效果。
朗讀訓練的實際操作-肢體語言
• 全身心的朗讀,而非僅聲音的朗
讀。
原則:生活化
• 站姿:站得住、站得直,不要彎
腰弓背。
• 手勢:自然多樣,不可單調僵硬
• 眼神:定得住,不可亂飄;眼裡
有東西,不可空洞。
要求:身體動作、眼神的協調性
(方向、情感一致)。
• 動作之間的組合要連貫流暢。
• 形體的節奏與聲音的節奏要協調
,同時到位。
• 形體的節奏與情感的節奏要協調
,情感強的時候肢體的力度也要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