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古注知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6章古注知识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6章古注知识
 教学目的:了解古注基本情况,理解常用术语的作







用,能顺利地参考古注阅读古书。
重点难点:古注的基本内容,古注术语特定含义,
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教学时数:7节
教学方式:讲授
学生阅读书目:
周大璞《训诂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郭芹纳《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冯浩菲《中国训诂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6章古注知识
 阅读古书,特别是先秦两汉的古书,一般都要参考
注解。注解有今注、古注之分。今注一般用现代汉
语写成,比较通俗浅显,容易理解,便于参考学习。
但我国古籍浩如烟海,今注毕竟为数太少,而且由
于注者个人原因,有时与古人原意往往有出入;而
相对来说,古注作者去古未远,对古籍中有关古词
僻语、成语典故、名物制度等比后人更了解些,因
此,要阅读古书,要对古书内容有准确深入地了解,
要做一名忠实的读者,仅读今注是不够的,还需要
认真地研究古注。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1、传注类:这是一种以解释古文献中字、词句为
主的注解体例。常用的名称有“传”“注”“笺”
等。“传”是传述的意思,传述古文献中的文意。
有侧重解释字词的,如《毛诗诂训传》;有的侧重
叙述事件原委的,如《春秋左氏传》。“注”取意
于灌注,文义艰涩,需要适当的解释才能通晓,就
如同水流阻塞须灌注而后方可畅通。故“注”实即
诠释之义,又写作“註”。如郑玄的《三礼注》。
“笺”是表识、标记之意,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
就用笔标记在原文一侧,故比较短小简约。例如
《郑笺》,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
把不同于毛转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有补充订正
《毛传》的意思。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2、章句类: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该
类偏重于串讲文章大意。刘师培《国语发微》
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如东汉赵岐《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
旨,通释全章正文大意。如“寡人之于国也”
章后:“章旨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
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己矜穷,
则斯民集矣。”王逸的《楚辞章句》也如此。
这种注解,便于帮助读者对全章的大意有一
个总的了解。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3、音义类:又称“音训”“音注”“释文”
等,是一种只注单字的音和义的注解方式。
有的为专书注音释义,如何超《晋书音义》、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等;有的为群书注
音释义,如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为十多
部先秦古书注音释义,贾昌朝《群经音义》,
玄应《一切该音义》等。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4、义疏类:又称疏、注疏、义疏、讲疏、正
义等,是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解
形式。义疏文字比传注类详细得多,不仅解
释词义,而且串讲句义,甚至阐发章旨,申
述全篇大意。“义疏类”产生于南北朝时期,
当时的儒生受佛教讲经的影响,开始讲经,
所用稿本就称义疏。如皇侃《论语义疏》。
唐代的义疏最多,《十三经注疏》多数是唐
人的正义和疏,少数是宋人的疏。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5、补注类:是一种补充订正前人注释的注解
形式,重在对旧注进行补充和纠正。如宋洪
兴祖的《楚辞补注》,就是补充王逸〈楚辞
章句〉的;清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就是补
充唐颜师古〈汉书注〉的。
一、古注的类别及体例
 6、集解类:又称集注、集传、集释等,是汇
集各家解说为一书的注解形式。它把各家的
解释汇编到一起,加以评说,来阐述自己的
见解。如何晏的〈论语集解〉,裴駰的《史
记集解》,朱熹的《诗集传》,郭庆藩的
《庄子集释》等。唐代杨士勋《春秋谷梁传
疏》中说:“集解者,撰集诸子之言以为解,
故曰集解。”注意晋杜预注《左传》,有
《春秋经传集解》一书,名曰集解,却不是
这种集解类。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1、解释词义:这是古注的基础工作,是古注
的重要内容之一。如:“贯,事也”、“硕,
大也”、“逝,往也”、“子者,男子之通
称,谓孔子也。”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2、串讲句义:把原文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其
意思,如郑笺串讲“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说:
“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眷顾我”。这种
方式往往暗含了对词义的解释,如“我事女三岁矣”
中的“事”,就是对原文中“贯”的解释;“曾无
教令恩德来眷顾我”中的“眷”就是对“顾”的解
释。句意的串讲,有的相当于对原文的翻译与改写,
有的则是点明或阐发原文的言外之意,如《楚辞章
句》注《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说:“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
次相代。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疏的主要内
容是串讲句意。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3、通释全章大意:有些古注,如《孟子章句》,
既释字词又归纳全篇大意。例如《许行》章赵岐说:
“章旨:言神农务本,教于凡民。许行蔽道,同之
君臣。陈相倍师,降于幽谷。不理万情,谓之敦朴。
是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叙以匡之也。”又如《夫
子当路于齐》章赵岐注:“章旨:言德流之速,过
于置邮。君子得时,大行其道。是以吕望睹文王而
陈王图。管晏虽勤,犹为曾西所羞也。”再如仇兆
鳌《杜诗详注》中对《春望》的诠释。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4、分析句读:古书往往无句读标志,因此,分析
句读也是古注的内容之一。一般古注表明句读的方
式有两种,一是明言,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对
《左传僖公23年》“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
裸。浴,薄而观之”十八个字注释说:“‘闻其骈
肋’绝句”,又说“‘欲观’如字,绝句”;一是
暗示,如《左传僖公23年》“僖负羁之妻曰:‘吾观
晋公子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
国’”二十八字,晋杜预在““若以相三字下加注
说:“若遂以为傅相”。杜作了这样的注解,也就
暗示了应在“若以相”后断句。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5、提示语法:古人虽无成体系的语法论著,但一
定的语法观念还是有的。古注中,间或也能看到对
语法的提示。如《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
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杜预注:
“燠休,痛念之声,谓陈氏也。”孔疏:“此‘民
人痛疾’承‘踊贵’之下,以其传文相连,无所分
别,故言‘谓陈氏也’”。可见,“民人”与“而
或”乃是主语各异的两句,杜预的注正是提示了
“而或”句的主语。又如《诗经周南汝坟》:“既
见君子,不我遐弃。”孔疏:“‘不我遐弃’犹云
‘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指出了语序问题。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6、说明修辞方式:《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毛传:“兴也。
皋,泽也。言身隐而名显也。”这就是说,
这两句是比兴的写法,喻贤人隐居,然名声
依然远扬。又如《诗经小雅巷伯》:“萋兮
斐兮,成是贝锦”。毛传:“萋斐文章相错
也。贝锦,锦文也。”郑笺:“喻谗人集作
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彩色以成锦文”。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7、诠释成语典故及其出处:古人喜欢用典,
尤其是骈文,往往是堆砌典故而成,在当时
也许是习见易知的。但时过境迁,后人读起
来就难以明了了。因此注明其意思及出处也
就成了注释家的任务。例如李善注《文选》,
主要说明其出处(当时就有人批评他“释事
而忘义”),如对扬雄《解嘲》中“倚夷门
而笑”、“横江潭而渔”、“七十说而不遇”
等的解释。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8、阐明哲学道理:有些古籍,如《庄子》,
里边寄寓了深刻的哲学道理,注释家就必须
把其中寄寓的道理阐释清楚。如《庄子逍遥
游》“之二虫又何知?”一句,成玄英、郭庆
藩等就阐明了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9、解释典章制度:古人的制度,今人多不了
解。注释家有必要将其解释清楚。如《淮南
子泰族训》“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秦人怨矣”
一句,高诱的《淮南子注》解释说:“相作
之法,一家有罪,三家作之。”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10、考证人名、地名及史实:如司马贞《史
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裴松之
《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等对人名、
地名、史实的考证。
二、古注的主要内容
 11、校勘文字:所谓校勘是用不同的版本和
资料,对同一种古籍进行比较文字异同、辨
别正误、纠正错误、改正误文、脱文、衍文
的工作。如《礼记乐记》“武王克反商”一句,
郑玄注:“‘反当为及’,字之误也。”这
是指出误文。再如《通鉴》卷22“然尚未敢显
言赦之也”一句,胡三省《音注》“以文理观
之,不必有‘敢’字”。这是说,怀疑“敢”
字是衍文。
三、古注常用术语












1、曰、为、谓之
2、谓
3、貌、之貌
4、犹
5、辞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
6、之言、之为言
7、读为、读曰
8、读若、读如
9、如字
10、当为、当作
11、本亦作、本又作、本或作
12、衍、衍文、脱、脱文
四、古注源流概述
 古书的注解工作萌芽与先秦时代。在先秦的古籍中
就有对字词零星的解释,例如《论语》:“政者,
正也”、《韩非子》:“自环者谓之私”、《孟
子》:“洚水者,洪水也”等。也有对《诗经》整
篇的解释,如《国语》中对《昊天有成命》的解释。
 两汉时代,随着经学的繁荣,出现了大批儒家经典
的注释。古文经学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语
言文字和名物制度方面的考释,力求弄清古人写作
原意,注文简明朴实,形成了经学史上著名的汉学
(又称朴学)。特别是东汉的郑玄,融合两派经学,
兼采众家所长,遍注群经,成就极大。
四、古注源流概述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古书的范围扩大到了
史书和子书和佛经,出现了“义疏体”和
“集解体”等古注类型。
四、古注源流概述
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统一,
出现了官修的《五经正义》和一些私人的经
疏,它们解说详尽,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经
学成就,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训诂资料,对今
人阅读古籍有重要作用。
四、古注源流概述
 宋代的学术笼罩在理学的氛围中,宋儒注经
注重义理阐发,轻视文字训诂,形成宋学学
风。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是朱熹,他注解古书,
往往能从作品语言实际出发,仔细体会文意,
作出客观的解释,纠正古人误注,比较合理
可信。
四、古注源流概述
 元明时代是训诂的衰落期,学术没有发展,
可称道的有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 清代是一个学术极盛的时代,一反宋人空疏
义理的学风,重事实,重考据,大力倡导汉
代朴学学风。他们运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
对古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无论研
究方法,还是研究成果,都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
第6章古注知识












思考题:
1、参考训诂学著作,简述古注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2、古注中常用的释义术语有哪些?它们是怎样使用的?
3、古注中用来破读通假的术语有哪些?说说它们的用法。
4、古注中用来注音的术语有哪些?什么叫四声别义?举例说明。
5、古注中用来指出文字问题的术语有哪些?都说了写什么文字问题。
6、古注中用来解释虚词的术语有哪些?举例说明其用法。
7、举例谈谈古注的内容。
8、古注有些什么类别?每种类别举出一些例子来。
9、《十三经注疏》包括哪13种经书?都是谁的注?谁的疏?
10、以《诗经注疏》为例谈谈“义疏”的体例及特点。
11、什么叫“集注”?有什么特点?举出有影响的几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