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烯烃和二烯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烯烃和二烯烃

第2章 烯烃和二烯烃
1、烯烃的分类 异构和命名(重点)
2、烯烃的化学性质(重点)
3、共轭二烯烃
烯烃(alkenes)
含有碳碳重键
的化合物
不饱和烃
炔烃(alkynes)
H
H
C
C
H
H
H
乙烯
烯烃的通式:CnH2n
环己烯
C
乙炔
C
H
单烯烃
累积双键二烯烃
烯烃
二烯烃
共轭双键二烯烃
孤立双键二烯烃
多烯烃
基态
2p
sp2 杂化态
激发态
2p
2p
sp2
2s
2s
1s
1s
1s
C-Cπ键的形成:垂直于sp2 杂化轨道所在平面
且相互平行的2个p 轨道进行侧面交盖,组成新的分子
轨道——π轨道。
处于π轨道上的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π电子。
由此构成的共价键 ——π键。
在π键中,电子云分布在两个C原子所处平面
的上方和下方。
图 3.5 乙烯分子中的π键
3.1.2
碳碳三键的组成
2p
sp 杂化态
激发态
基态
2p
2p
sp
2s
2s
1s
1s
-电子跃迁-
图 3.6
1s
-杂化-
sp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丁烯
2–丁烯
H 3C
C
C
CH3
H
H
顺–2–丁烯
CH 3 CH
CH CH 3
2–丁烯
H 3C
H
C
H
C
CH3
反–2–丁烯
烯烃的命名
烯基
CH2
CH
乙烯基
丙烯基
CH2
CH
CH2
烯丙基
系统命名法
• 选择主链
选择含碳碳双键在内的连续最长碳链作为母体,根据其碳原子
的个数称“某烯”。
• 编号
使碳碳双键的编号最小;双键的位次用双键碳原子中编号最
小的表示。
• 指出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
此步骤与烷烃同。
(1) 顺,反–标记法
前 缀
相同的原子
双键
或
基团
同侧
顺–
异 侧
反–
(2) Z,E–标记法
(a) 次序规则:
• 较“优先” 基团在双键的同侧, 标记为Z式;较“优
先” 基团在双键的异侧, 标记为E式。
• 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比较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原子
的大小,大者为“优先”基团。
如果直接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相同,继续逐个比较与双
键C原子相距的第二个、第三个……原子的原子序数。
H
C
H
<
H
H
H
C
C
H
H
H
O
H<
O
C
H
Z或E式与顺或反式
没有相关性
H
H
H
C
CH3
>
CH3
CH3
C
H 3C
CH3
H
H
H
C
C
C H 2C H 2C H 3
(Z) –3–甲基–2–己烯
反–3–甲基–2–己烯
对于含重键的基团,将其视为两个或三个单键
H
C
O
H
O
C
O
H,O,O
H
H
C
C
H,C,C
C
H
C
H
C
C
H
H
烯烃的化学性质
反应部位:
氧化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C
C
C
H
α–氢的反应
加氢
烯烃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进行加成反应,
生成烷烃。
C
C
+ H2
H
H
C
C
´ß »¯ ¼Á
催化剂:Pt, Pd, Ni
ÊÒÎÂ
亲电加成
π 键
C
C
图 3.14 裸露的
π电子云
反应活性
不饱和烃:
H 2C
C H C O O H < H 2C
< (C H 3 ) 2 C
C H B r < H 2C
C H 2 < (C H 3 ) 2 C
C H 2 < C H 3C H
C H C H 3 < (C H 3 ) 2 C
CH2
C (C H 3 ) 2
(1) 与卤化氢加成
(a) 与卤化氢加成
C
C
+ HX
C
C
H
X
卤代烷
C H 3C H
CHCH3 + HCl
C H 3C H 2C H C H 3
2–丁烯
C H 3C H
CH2 + HBr
2–氯丁烷
C H 3C H
Br
丙烯
CH2 +
H
2–溴丙烷
(80%)
Cl
C H 3C H
H
CH2
Br
1–溴丙烷
(20%)
第一步:质子进攻双键,生成碳正离子
R 2C
CR2 + H
X
Âý
R 2C
CR2 + X
H
第二步:
R 2C
CR2
H
卤负离子与碳正离子结合
+ X
¿ì
R 2C
X
CR2
H
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是碳正离子的生成。
CH3
CH3
C
CH3
-
+
C
CH2 Cl
CH3
CH 2 + H Cl
CH3
H
CH3
CH3
(I)
C
CH3
H
+
CH2 Cl
(II)
CH3
CH3
C
CH2
Cl
H
C
CH2
H
Cl
烷基供电子作用,增加了中心碳原子上正电荷的
分散程度,从而提高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H 3C
CH3
CH3
CH3
C+
C+
C+
CH3
>
H 3C
H
>
H
+
> CH3
H
叔碳(3 )° > 仲碳(2 )° > 伯碳(1 ) ° > 甲基正离子
Markovnikov规则(马氏规则):
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 氢原子
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卤原子
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H 3C
C
H 3C

+
CH2

F
F
C
F
Cl

C

CH2 +

+
CH3

+

+ I
+
H
CH3

X
F3C
C
CH2
Cl
I
H
C
CH2
H
X
当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加成时,试剂中的正离
子或带有部分正电荷的部分加到重键中带有负电荷的碳
原子上,而试剂中的负离子或带有部分负电荷的部分加
到重键中带有正电荷的碳原子上。
(2) 与硫酸加成
O
CH3
CH
S
CH2 + HO
OH
5 0 °C
CH
CH3
CH 3
O
HSO4
CH3
CH
CH3
H 2O
¡÷
CH 3
O S O 3H
CH
OH
(硫酸氢酯)
反应特性:
• 符合Markovnikon 规则。
•工业上制备醇的方法之一:烯烃的间接
水合法。乙烯
伯醇,其它烯烃
仲、叔 醇。
由于烯烃可溶于硫酸,烷烃不能溶于硫酸,
利用本反应可分离烷烃和烯烃
CH3
(3)与卤素的加成
(C H 3 ) 2 C H C H
CHCH3
+ B r2
0℃
(C H 3 ) 2 C H C H
Br
试剂 : Cl2, Br2
溶剂: CH2Cl2, CHCl3, 乙酸
C=C
C C l4
的鉴定
CHCH3
Br
邻二溴化物
(4)与次卤酸的加成
C H 3C H = C H 2 + H O C l
C H 3 -C H -C H 2
OH Cl
烯烃在水溶液中同卤素的加成,生成邻卤代
醇(β–卤代醇)。
反应特性:
• 符合Markovnikov规则。相当于同 1mol
次氯酸 (HO-Cl+)加成。
过氧化物效应
不对称烯烃与HBr在过氧化物的存在下进行加成,
其加成方向则反Markovnikov 规则。
无过氧化物
C H 3C H 2C H
Br
C H 3C H 2C H = C H 2
有过氧化物
链引发
链传递
O
R

R
O
R
O
Br
+ C H 3C H =C H 2
+ HBr
Br + Br
2R
R
C H 3C H C H 2B r + H B r
链终止
CH2
C H 3C H 2C H
H
O
H
CH2
Br
OH + Br
仅限于溴化氢
C H 3C H C H 2B r
C H 3 C H 2 C H 2 B r+ B r
B r2
C H 3C H C H 2B r + C H 3C H C H 2B r
C H 3C H
C H 2B r
CHCH3
C H 2B r
氧化反应
(1) 高锰酸钾氧化
A、烯烃在碱性、冷的高锰酸钾稀溶液
C
C
C
H 2O
冷
+
O
O
O
O
Mn
Mn
O
C
O
OH
C
C
OH
OH
O
O
a. 顺式产物。b. 高锰酸钾紫色褪去生成黑
色沉淀,可用来检验烯烃
B、烯烃在酸性、热的高锰酸钾溶液
RCH CH2 + M nO4
R
C C H R '+ M nO 4
R
H+
H+
RCOOH + CO2
R
'
C O + R COOH
R
a. 碳碳双键完全破裂
b. 双键碳原子的C-H健也
被氧化生成含氧化合物
(2) 臭氧氧化
将含有臭氧的空气通入烯烃或炔烃的有机溶液中,
迅速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化物,产物不经过分离(臭氧化
物在加热条件下易发生爆炸),在锌粉和醋酸存在下水
解为醛和酮
R'
R
C C
H
R
''
O3
C
H
CH3
CH3 C
R'
R
CH CH3
O
C
O O
R
''
Z n+ H +
臭氧化物
C O + O C
R
H
''
+ H 2O 2
CH3
1) O 3
2) H 2 O , Z n
R'
R
H 2O
CH3
C
O + O
CH
CH3
确定结构;合成醛、酮
α–氢原子的反应
H
H 2C
sp2
CH
杂化
C
sp3 杂化
H
α–H
H
α-氢原子的反应活性高
诱导效应:sp2碳原子的电负性大于sp3碳原子
(1) 卤化反应
烯烃与卤素在高温下发生α –卤代反应:
C H 3C H
C l2
CH2
50 0~ 51 0 °C
C lC H 2 C H
CH2 + HCl
(7 5% ~ 8 0% )
这是自由基反应
反应机理:
链引发
Cl
Cl
高温
2 Cl
链传递
C l + C H 3C H
C H 2C H
CH2
C H 2 + C l2
C H 2C H
CH2 + HCl
C lC H 2 C H
CH2 + Cl
使用一些试剂,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α –卤代反应。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Br
O
C C l4
+
N
O
Br △
O
N H
+
(8 2 % ~8 7% )
O
共轭二烯烃的命名
主链:两个双键在内。命名为“某二烯”
H 3C
CH2
C
CH3
C
CH2
2,3–二甲基–1,3–丁二烯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H
H 3C
H
C
C
H
H
C
CH 3
C
H
顺,顺–2,4–己二烯
(2Z,4Z)–2,4–己二烯
H 3C
H
CH3
C
C
C
H
C
H
顺,反–2,4–己二烯
(2Z,4E)–2,4–己二烯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4个 C 原子都是 sp2 杂化,
C-Cσ键: sp2–sp2 交盖,
C-Hσ键: sp2–1s 交盖。
1,3–丁二烯的结构
C1-C2π键
C3-C4π键
2p–2p 交盖
C2-C3: 2p–2p 部分交盖
4个π电子离域在4个C原子上。
1,3–丁二烯的π键
π电子的离域降低了体系的能量。
π,π–共轭
CH 2
CH
CH
CH 2
1,3–丁二烯
CH2
CH
C
CH
1,3,5–己三 烯
乙烯基乙炔
O
CH2
CH
C
乙烯基甲醛
H
CH2
CH
C
N
丙烯腈
π,π–共轭体系结构特征:重键、单键、重键交替。
p,π–共轭
烯丙基正离子(allylic carbocation):
CH2
CH
CH2
+
烯丙基正离子的p,π–共轭
超共轭(hyperconjugation)
σ,π–超共轭:
当C-Hσ键与π键相邻时,
两者进行侧面交盖,σ电子离域
C H 2 ——σ,π–超共轭效应 其作用
的结果是增加了π键的电子云密度
H
H
C
CH
H
σ,p–超共轭:
H
H
C
R
CH2
当C-Hσ键与带有正电荷的
C原子相邻时, σ,p– 轨道进
行侧面交盖,σ电子离域
——σ,p–超共轭效应
参与超共轭的C-Hσ键越多, 碳正离子越稳定: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4–加成反应
CH2
CH
CH
1 ,2¨C
加成
CH2
CH
C H 2 + B r2
1,4 ¨C
加成
共轭加成
CH2
CH
CH
CH2
Br
Br
CH
CH2
Br
Br
影响加成方式的因素:
• 溶剂
CH2
CH
正己烷
CH
°
C H 2 + B r 2 - 15 C
(62%)
(38%)
1,2–加成产物 + 1,4–加成产物
氯仿
极性溶剂利于1,4–加成反应
(37%)
(63%)
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可以和含有碳碳双键、碳碳
三键等化合物进行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
这类反应称做双烯合成反应,也称Diels-Alder反应。
CH2
2 0 0 ¡æ
德国化学家狄尔斯和
CH2
CH
阿尔德于1928年发现的
¦¤
CH
C O O cH 3
Ë«Ï© Ìå
Ç×Ë«Ï© Ìå
(两人同时获1950
1 5 0 ¡æ
COOCH3
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双烯合成中,通常将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
物称为双烯体,能和共轭二烯烃反应的重键化
合物叫做亲双烯体。
当双烯体上连有供电子基团(-CH3等)或亲双
烯体上连有吸电子基团(-CHO,-COR,-COOR,-CN、
-N02等)时,反应比较容易进行 .
双烯合成反应的应用:
(a) 鉴定共轭二烯烃:能与顺丁烯二酸酐生成白色沉淀。
(b) 通过生成C-C键关环
本章小结
1、烯烃的命名
a 选择含碳碳双键在内的连续最长碳链作为母体,根据
其碳原子的个数称“某烯” 。
b 将主链上的碳原子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双
键的位次用两个双键碳原子中编号小的碳原子的号数
表示。
c 取代基的命名同烷烃相同。
2、烯烃的顺反标记和Z,E标记
a 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两个相同原子或
基团在双键同侧,称为顺式,反之为
反式。
b 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或基团,按
次序规则较优的在双键的同侧,为Z
式,反之则为E式。
3、烯烃的化学性质
A 加氢:烯烃加氢可以生成烷烃。
B 亲电加成的活性顺序:当有供电子基团
时,电子云密度增大,活性增加;当有
吸电子基团时,电子云密度变小,活性
降低。
C 亲电加成规则:马氏规则
氢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升级表述:试剂中的正离子或带部分正电荷部
分加到重键中带有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上。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当有供电子基团时,可以
分散正离子,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当有吸
电子基团时,降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叔>仲>伯>甲基碳正离子
D 加硫酸:符合马氏规则,生成的硫酸氢酯进一
步水解得到醇,间接法制备仲醇和叔醇,乙烯
生成伯醇。
与卤素加成:鉴别烯烃,可以使溴水的四氯化
碳溶液褪色。
与次卤酸加成:制备邻卤代醇,符合马氏规则。
E 过氧化物效应: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烯
烃与HBr加成是反马氏规则的,是自由基
机理。仅限于HBr。
F 氧化反应
1、 高锰酸钾氧化:在稀的碱性高锰酸钾
溶液中, π键打开生成二醇;在较强
烈的条件下,双键完全断裂,氧化成
羰基,同时双键碳原子上的H也被氧化
成-OH;生成酮或羧酸。
该反应用于鉴别烯烃、推测原烯烃的结
构。
2、 臭氧氧化
烯烃被臭氧氧化,双键被氧化成羰
基,但双键碳原子上的H不被氧化,生
成酮或醛,
用于推测烯烃的结构。
G 烯烃α-氢原子的反应
由于烯烃sp2杂化,烷烃是sp3杂化,
sp2杂化的电负性比sp3杂化的电负性
大,它吸引电子的结果,使α-H表现出
一定的活性。在高温(500-600℃)下
发生α-H的卤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
用于有机合成
共轭二烯烃
1、二烯烃的命名
选择含两个双键的链作为主链
分别指出两个双键的顺反异构
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能增加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共轭烯烃的化学性质
1,4-加成:极性试剂有利于1,4-加成
;高温有利于1,4-加成;低温利于1,2加成
4、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用于鉴别共轭二烯烃:能与顺丁烯二
酸酐生成白色沉淀。
双烯体上有供电子基团或亲双烯体上
有吸电子基团时反应容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