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中央电化教育馆 王珠珠
二OO九年八月 于徐州
十年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总体判断
影响十年发展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经验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十年展望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实现“校校通”
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单机
教室
网络
教育信息
化基础设
施
教育信息
化管理及
政策机制
7
6
5
4
3
2
1
0
有
数字化教
学资源
卫星
接入
能用
校园网
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
教育信息
化关键应
用
单个应
用
多个应
用多个
数据库
多个应
用共享
数据库
部门间
文件及
数据互
通
因特网
接入
精品
部门间
数据库
级数据
互通
集成化
环境
好用
多样
流程
再造
平均水平
明白
积极倡导
知晓
学习
列入规划
熟悉
调整
形成监测
和评价制
度
创新
形成法规
先进水平
试点阶段
基础设施
建设
普及阶段
教育应
用
提高阶段段
学校整
体发展
规
模
质
量
公
平
效
益
效
率
创
新
2000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正在逐步实
现
3
2
4
2
4
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
2
4
3
2
4
2
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资源为基础教育信
息化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
3
3
3
4
1
师生信息技能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
化深化发展的动力
4
3
2
2
3
2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正在成为人们学习的重
要形式
3
3
3
3
3
3
2
3
4
4
4
2
信息化管理和电子政务正在推进着教育民
主化\科学化发展
3.0
3.0
3.2
2.7
3.7
1
0.894
0.632
0.753
0.816
0.516
0.7
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
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用技术教与学的能力建
设
在2002年左右,上海和北京先后宣布实现
了校校通目标,生机比达到了10:1左右
城市信息化如火如荼
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生机比在100:1 以
上,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教师
和学生通过书本和黑板“学习”计算机
工程投入110亿人民币,进行了
三种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
天地网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
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
四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了共享优质资源
教育教学质量正在提高
引发了农村学校的变革
面向学生 进入课堂 用于教学
硬件建设
地图
资源类型
教学资源
主要形式
应用对象和方式
小班教学资源
以适用于小学各科教学为主,教师用于直
接教学或辅助教学
知识点资源
重点难点辅导
适用于小学、初中各年级各学科,辅助教
师教学
探究性学习资源
用于支持小学和初中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
活动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资源
针对的需求
帮助教师上课
帮助学生学习
自主学习资源
用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复习巩固
专题教育资
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法律教育资源
卫生安全教育资源
科普教育资源
少先队活动资源,等
用于中小学相关年级的专项教育活动,以
及丰富课余活动
帮助学校实施素质
教育
教师培训资
源
师德修养资源
新课程改革培训资源
新技术培训资源
三种模式培训资源
优秀案例资源,等
用于教师专业发展
帮助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资
源
校长培训资源
资金管理培训资源
校长领导力培训资源,等
用于校长日常学习提高
帮助校长提高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资源
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编译
用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教师和学生
少数民族专题资源
用于辅助少数民族师生组织多种活动
少数民族语
言资源
帮助少数民族学生
平等享受学习资源
资源征集
委托开发
整合生成
图3-4
天网主页(拷资源)
互联网网址(
www.deres.com
人员培训
图4-1
有什么
?
模式一:光盘
播放
模式二:卫星收视
模式三:计算机
教室
设备、资源、
人员
设备、资源、人员
设备、资源、人
员
按时接收资源
备课
上课
评价
案例学习
按时接收资源
维护网络正
常运转
备课
上课
评价
案例学习
设备支持服务
寻找资源
同行学习和
交流
请教专家
网上寻找答案
备课
怎样用
上课
评价
案例学习
找帮助
教学问题
技术问题
设备支持服务
同行学习和交流
利用省、地市、县建
立的支持服务系
统
回顾总
结
写心得
写日志
校本教研
教学反思
写论文
案例学
习
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
小学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地理
图4-2
天地人网相结合,落脚到人的发展
提前送达了ICT不能送达的地方
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的技术可扩展性的教育环境
支持服务
以县的基础的支持服务图
链接陕西三鹿支持服务的网址
中央电化教育馆的
呼叫中心
QQ群的拷贝
奠基农村教育未来的战略决策
惠及农村亿万孩子的民心工程
架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
教学环境
教师素质
学生发展
直接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
和教师专业发展
一位老教育厅长的感言
目前90%的中小学校都拥有至少一台以上的计算机。
学校平均拥有计算机37.2台;有学生专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达61%,
生机比为19:1;
有教师专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达82%,师机比为3:1。
72.7%的学校配备了有计算机机房,46.7%的学校建设有多媒体教室。
学校联网率达53.4%,相当于美国1998年水平(51%),与英国2006年
中小学无线网络普及率(41%-71%)接近 。
已联网学校出口带宽平均为64Mbps,39%学校拥有专门的服务器。
(源自教育部科技司研究课题调查数据)
几乎所有的高中、80以上的初中(其中:城市
初中为95%以上,农村初中为60%左右)以及
20%左右的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
必修课。
高中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作为课程,设置了
1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模块,不仅满足了基本
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且兼顾了对信息技术
有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合
理解决方案。
(源自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2008年)
十年来,走了两步
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04
05
•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7月,在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试点
06
•全面推进项目,实施省级骨干培训
•确定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与计划的衔接方式
•11月,开始第一次考试
07
•通过中级培训大纲,启动中级考试准备
•审定网络课程,推进网络培训
08
•初级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启动中级培训
•中级考试的准备基本完成
培训人数超过200万
26个省级单位已经启动了项目,
其中启动一线教师培训的24个 ,
中级培训的2个
江苏
山西
河北 200000
云南
河南
180000
浙江
重庆
160000
湖北
120000
天津
学
科
教
师
培
训
进
展
四川
140000
辽宁
100000
80000
湖南
宁夏
60000
海南
40000
兵团
20000
0
新疆
广西
青海
福建
贵州
上海
北京
山东
西藏
甘肃
陕西
广东
安徽
内蒙古
江西
黑龙江
吉林
一线教师
英特尔
共计
实现了从信息技术向教育技术的转变
资源的系列化建设成果,为培训工作的
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
成功实现了结合教学、分学科和学段命
题和大规模机考。
形成了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国
家级、省级、地市级培训团队。
推动了基于任务和资源的学习
实现了结合不同学科教学的学习
探索以培训和考试的方式进行能力测评
为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式和方法
物理
学习
环境
C1学习圈
撰写
心得
体
反思提高
验
性评
…
教师
讲解
价
体
…
小组
讨论
分享交流
真真真真
真真真真
配
评
套
价
光
盘
…
设计
实践
案例
研讨
境
环
评
习
性
学
案例
观摩
成
作品
评价
实践
操练
价
实践应用
形
性
资料
阅读
…
作品
展示
成
教材
阅读
感知学习
体验
全班
交流
形
验
文本教材
ETLC
络
评
性
唤醒经验
形成
成
C3评价圈
…
C4环境圈
修改
作品
形
提问
思考
网
价
技
术
反思
日志
C2活动圈
头脑
风暴
文本教材
支
撑
环
境
形成性评价
满足自主研修模式
配套
光盘
远程培训
教师
经验
活动教
程
集中面对面混合式培训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教育部师范司
国家级培训
基地
省级培训基
地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省级培训基
地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省级培训基
地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地市级培训
基地
县级培训基
地
各
级
考
试
系
统
项目目标和任务
1 依据“标准”,在一段时间内,
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国中
培训
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
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
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制定培训大纲
开发培训资源
加强基地建设
组织开展培训
2 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
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
考试认证体系。到007年,全国大多
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
术水平考试。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
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
职务晋升等到相挂钩,形成鼓励广
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
水平的动力机制。
考试
制定考试大纲和办法
组织统一考试
认证
建立认证制度
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教育领域,多数教师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使用办公软件”、“使用光
盘资源”上“较为熟练”,“较少担忧”技术出现故障。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价值和重要性有着“非常积极”的认识。网上搜索、网络交流、网络学习成为一部分
教师,尤其是城市地区教师学习与备课的重要方式。城、乡教师技能应用存在差异。
在故障担忧、使用光盘资源熟练度,课前搜集学生学习需求、小组讨论教学,以及对
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上,城乡教师之间基本没有差异。
调研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6个阶段中(知晓、学习、明白、熟悉、调整、创
新),教师数量最多的是“学习阶段”(认同度为81%)和“明白阶段”(认同度为
78%),次多的是“熟悉阶段”(认同度为54%)和“知晓阶段”(认同度为38%),
较少教师处于“调整阶段”(16%)和“创新应用”(6%)。
对教育信息化规律认识不足,
基础设施教育应用水平比较低
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结构性短
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完
全形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区域
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数量不
足,专任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足,
学科教学应用水平较低
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信息化
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源自儿基会课题)
缩小地区数字鸿沟、实
现教育均衡面临挑战;
持续提升应用能力与投
资效益面临挑战;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度
与广度面临挑战。
(源自科技司研究课题)
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关键要提高管
理者、教师、技术人员对远程教育的领导
能力、运用能力和保障能力。
基础设
施建设
投入与
管理
普及
应用
人力支
持与培
训
资源建
设
创新
优质
规模
公平
均衡
和谐
效率
质量
效益
创新
•内容创新
•技术创新
•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
优质
• 普遍提高
• 拨尖人才培养
• 弱势群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均衡
•区域间
•社会群体间
•教育体系结构间
上好学
教育公平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注重认知,而认知只是教育的一
部分。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
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
社会交往能力
协作、交流、表达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
和创新意识
自我心理、行为调节
与管理能力
探究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给孩子们
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环
境,通过自主、合作和探
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
热情和愿望。成为主动而
又自信的学习者,养成丰
富而又灵活的思维方法。
交流能力
表达能力
充分应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儿
童与同伴,以及教师之间进
行思想交流,相互质疑、共
同工作,使之成为学习过程
的积极主动参与者,而不再
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灵活而有效地运用丰
富且具有创造性的思
维和表达工具,去进
行思想交流和沟通
数字化
智能化
网络化
移动性
交互式
普适化
让技术缩小信息差距
让创新学习方式进入日常教学
让教学评价导向教与学学生素质提高
让教师在应用体验中实现主动的专业化发展
让信息化领导力落实到办学效益提高上来
教师和学生能够方
便地获得教学与学
习支持,并能共享优
质教育资源
•教师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远程培训资源,并方便地获得学校提
供的其它支持,例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资源获取
•教师能够运用多种资源开发电子教案/课件/课堂实录/学
生电子作品等校本资源
硬件
学校的信息通讯设
备能基本满足师生
的学习需求
•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并在多媒教室进行教学
有效
•计算机生机比达到全国或省内平均水平
运用
•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校园网在教室实现远程学习
应用
学校师生 能负责任
地充分运用ICT设
备和资源支持有效
的教和学
•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在多媒体教室 或计算机教室上课
安全
•所有学生都参与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活动
•中高年级学生接受ICT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运用
•全体学生知道网络可能存在风险,能做到健康和安全的上网
软件
平等
运用
面向教学过程
讲授式
探究式
自主学习
努力解决多种版本的适用 性问题
丰富少数民族资源
面向教育活动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
面向农民经济
重构式
分享式
接受式
谢谢大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