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说专业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计算机应用技术说专业PPT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说专业竞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IT服务与营销方向)
1
专业建设思路
2
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3
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与成效
4
专业建设思考与展望
一、专业建设思路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内涵发展
建设思路: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和职业素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全力提升专业
人才的技能水平;针对企业IT人才能力要求,重视技能培养,
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
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和质量。
一、专业建设思路
2
以“工学结合、项目驱动“为核心,搞好专业建设
和课程建设
建设思路:根据“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
的指导思想,从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评估标准化、专业主
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4个方面着手,同时推进。
一、专业建设思路
3
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建设思路:发挥龙头专业和群内各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整合专业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行业发展的相
关信息,对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对
外向合作企业甚至全社会开放。
一、专业建设思路
4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思路: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素质、知识结构不
断完善的教学科研、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团队。
二、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1
专业建设目标
将本专业建成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合理、师资力量充实、
教学设施配套、专业特色鲜明,能够为本地区的中小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级重点专业。
二、专业建设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2
人才培养规格
立足长株潭、辐射珠三角地区
面向中小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IT产品营销、服务、制造类
公司
具备IT产品硬件维护能力、IT产品市场营销能力、信息系统
维护能力、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
具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
具备职业道德、法制观念、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等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中、高级人才。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1
探索新的“校企合作、能力本位”人才培养
模式
本专业与长沙软件园和国储、华海、QQ等专业的电子市场
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
工作。经过对长株潭地区IT产业的调查与研究,聘请长沙软
件园的刘汉发主任、创智集团的徐再德、中国联通湖南分公
司的信息部主任熊仕平高级工程师等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横向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
合作,推动产学研工作;安排青年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培养
“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校外专业实训,拓展实践教学空
间,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
“校企合作、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得以确立。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2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确立专业核心能力
“校企合作、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以就业岗位
为目标,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由专业建设指导会员会牵
头,会同校外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共同确定计算机类专业毕
业生典型工作岗位,知识、能力规格。根据近三年相关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主管的参与下,
遴选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四个典型就业岗位,并分析了不同
岗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规格的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2.1 知识、能力基本规格
2.2 专业核心课程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3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体系
在专业改革实践中,我们注重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
构建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锻造毕业生核心竞争
力。通过紧紧围绕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建设和
教学改革,推进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改革;强化实际岗位能力的训练引入工学交替、案例
导向等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计
算机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能力。
3.1
工作
岗位
典型工作
任务
职业
能力
主干
课程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IT产品营销员、IT产品技术员、信息处理员、信息部主管
IT市场策划、IT产品销售、客户开发与维护、计算机整机组
装、常用软件安装、常规故障处理、数码产品常规故障处
理、网络硬件及配置、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管理与维护、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规划和实施
市场营销能力、硬件维护能力、网页设计能力、数据库管理
能力、信息系统维护能力、信息系统管理与规划能力
IT市场策划、IT产品营销、软件市场营销、客户开发与维护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故障处理、网络硬件配置
网站规划与建设、网站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信息系
统开发
3.2
课程类别
课程设置(综合技能、职业技能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能力
目标
课程开设形式
顶岗实习
IT产品营销能力、IT产品维护能力、信
息系统维护管理开发能力
企、事业单位、公司相关工作岗位
师带徒形式教中学、学中教、学做
合一
毕业设计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相应工作岗位进行
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内容组织、作业
流程编制,新技术应用、信息检索、文
字书写等综合能力
实习单位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
综合
技能
课程
客户的开发、服务、管理
实训室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网络硬件配置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
管理
实训室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网站规划与设计
网站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
与管理
实训室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网络管理与维护
网络的管理、维护
实训室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管理
实训室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客户管理与开发
职业
技能
课程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3.2
课程类别
职业
基础
课程
课程设置(职业基础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课程能力
目标
课程开设形式
IT产品营销
课程+实验
软件产品营销
课程+实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理实一体
计算机常用故障诊断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
培养高职学生掌握从事网络技术岗位工
作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应知)能力。
理实一体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
网页设计
课程+实验
数据库管理
课程+实训
3.2
课程设置(公共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课程开设形式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课程+讲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讲座
形势与政策
公共
课程能力
目标
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
质和职业素质
讲座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演练
体育
体育课程+体育俱乐部
计算机应用基础
理论实践一体
高等数学
学练结合
英语(含专业英语)
就业创业指导
培养高职学生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交流、
计算和就业创业能力
为后续课程服务
讲练译
讲座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分3个阶段进行
专业教育
在入学教育中进行
3.2
课程设置(素质拓展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能力
目标
课程开设形式
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书法鉴赏
素质
拓展
课程
培养高职学生热爱网络行业、敬业
爱岗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
科学精神,提升作为职业人的综合
素质
(选修课程共计21门)
以讲座为主,作为综合素质选
修课程,其中,企业文化为限
选课程
社会实践
培养公民意识
暑假进行
顶岗实习周记
培养职业意识
作为顶岗实习作业
科技写作
中国科技史
演讲与口才
新技术讲座
3.3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基本技能训练
第1-3学期
专业技能训练
第4学期
营销 3)软件产品营销训练
技能
2)IT产品营销训练
1)IT市场策划训练
1)客户开发与管理训练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IT产品策划、IT产品营销、软件产
品营销等岗位轮换实习
2)营销师业资格取证
1) 网络硬件配置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计算机配置、组装、维护、诊断等
岗位轮换实习
2)网络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
等岗位轮换实习
3)计算机高级维修工取证
1) 网站规划与设计
2)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网站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与维护等岗位轮换实习
2)小型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与维护
等岗位轮换实习
3)信息管理员取证
训练
维护 4)IT产品常见故障处理训练
3)计算机常见故障处理训练
技能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训练
训练 1)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
信息
管理
技能
4)数据库管理训练
3) 网络管理与维护训练
2) C++程序设计训练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训练
训练
由初学
综合技能训练
第5-6学期
熟练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图
自如
毕
业
设
计
(
以
顶
岗
实
习
内
容
进
行
选
题
)
3.4 工学交替教学安排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IT产品营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学校
第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
个学期在14-18之间安排1周的
认知实习,第二学期在14-18之
间安排2周的计算机营销、维护
能力实习。
企业
学校
网络硬件配置
网站规划与设计
动态网页制作
第二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三
个学期在14-18之间安排2周的
网站建设与规划,第二学期在
14-18之间安排2周的小型信息
系统开发实习。
企业
学校
客户开发与管理
网络管理与维护
信息系统管理开发
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根据
指定项目开展岗前培训,为进
入工作较色进行情境式做准备,
为一步毕业实习准备
企业
企业工作岗位
3.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在学院“四评两查一考核”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四评”即:系
对教师综合考评、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系教研室评教;“两查”即:检
查教师上课情况、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一考核”即:对系学期工
作进行百分考核),由校企共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体系是由教学
监控、教学效果分析、教学工作考核、教学激励和信息汇总与反馈等五个
子系统构成。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与保障
(1)建立系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
①成立以系主任、系副主任、系教学改革秘书、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的
信息系教学管理小组和由企业专家及校内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与修改。
②成立由系主任、联合办学企业负责人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人员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小组,负责教学质量
监控和信息收集、汇总、整理;通过系务会进行管理和指导。
(2)制定和执行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
制定和执行听课制度、教学值班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教学质量
评价办法、教师开新课试讲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方案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备讲
说评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
(3)建立教学质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方面,激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加强人才培养的质
量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第一,严格执行学院“四评两
查一考核”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按照学生评教、教师自评、教研室评教和系部
领导、企业领导与教学督导评教对教师进行过程评教和学期考核,并根据工作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月评教结果奖优罚劣;第二,加强教学法规建设,严
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第三,改革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促
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学生管理办法。
(4)建设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关键。对于系级教
学管理人员来说,一是提高质量意识;二是提高研制质量标准的能力;三
是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水平;四是提高实施质量监控的能力;五是提高处
理质量信息和对“质量记录”信息整理的能力。
(5)形成自觉维护教学质量的氛围
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坚持质量第一,在教师“四评”考核和评先中,
实
施“一票否决”。形成以提高质量为荣,以损害质量为耻,人人维护和提
高质量的氛围。使质量保障与监控成为广大教师自觉参与的工作行为。
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组织
教学监控
专业
服务
面向
专业
办学
定位
教学预监控
专
人
才
业
顶
岗
实
习
安
排
任
课
教
师
定
位
开
新
课
试
讲
授
课
进
度
计
划
教学过程监控
教
学
检
查
执
行
听
课
制
度
教
学
过
程
督
查
期
中
教
学
检
查
人
培
才
养
培
目
养
标
方
案
教学效果分析
教
师
评
学
学
生
评
教
信
息
反
馈
与
处
理
顶
岗
实
习
监
控
管
理
实
践
教
学
过
程
管
理
教学后监控
毕
业
设
计
过
程
管
理
常
规
教
学
检
查
考
试
环
节
管
理
期
末
教
学
检
查
试
卷
分
析
与
总
结
教
师
教
学
评
价
顶
岗
实
习
考
核
总
结
学
生
顶
岗
实
习
分
析
教
学
质
量
分
析
毕
业
设
计
质
量
分
析
教 学 信 息 收 集 汇 总 反 馈
专
业
建
设
考
核
课
程
建
设
考
核
教
研
室
工
作
考
核
校
内
实
践
考
核
系
教
学
管
理
考
核
顶
岗
实
习
工
作
考
核
专
业
建
设
成
果
奖
精
品
课
程
成
果
奖
教学工作考核
优
秀
教
学
质
量
奖
教
研
科
研
奖
教
改
成
果
奖
优
秀
教
师
评
选
教学激励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图
课
程
改
革
奖
教
学
工
作
奖
顶
岗
实
习
优
秀
奖
毕
业
生
就
业
状
况
调
查
毕
业
生
质
量
跟
踪
调
查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4
加强基地建设,引入职业技能证书
在改革实践中,从典型目标岗位的需求出发,将学生职业资
格证书的取证工作融入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
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证基地,并与相关课程的教学有机
融合。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校外企业的协作下,目前我们已建
立“电子信息职业技术鉴定培训站”、“网络技术职业资格
培训中心”等培训考证机构。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能力与职
业技能证书对应情况如表3所示。
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5
开门办学,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1)教学团队建设
配合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设计等重点课程
建设,与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一支
专兼结合的体现职业性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注重专业带头
人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和专业
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以及“双师”素质教师引进和培养,采取
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目前本专业有
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近三年引进研究生2人,在
职攻读硕士学位4人。聘请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
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编写工学结合教材。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5
开门办学,锻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2)“双师”队伍建设
2008年完成培养3名教师“双师”素质的目标,其中,国内进
修培训1人次,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2人次;2009年
完成培养4名,其中国内进修培训2人次、短期到校内生产
性实训基地2人次。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利用实训基地
的技术条件组织专业教师积极为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开
展网站建设、维护、技术开发等技术服务,建立兼职教师人
才库,聘请专业兼职教师2人。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及成效
6
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本专业就业岗位群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核心能力培养改革实
践开展以来,“校企合作、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
得以确立,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录
取率、报到率明显提高,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3%以上,毕
业生就业适应性显著提高,岗位适应周期明显缩短;能力
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显成效。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
全国劳动部组织的信息处理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先后获大
专组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
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系专任教师中超过2/3的教师已具
备“双师”资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显
著增强,近年来,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教育教学改
革课题6项,院级产学研课题4项,教学团队教师出版担任
主编和副主编的教材6本,年人均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0.5篇、专业学术论文1篇。
四、专业建设思考与展望
1
师资队伍建设
2
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材建设
3
实训基地建设
4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