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论语》导读
第十三讲
孔子的处世之道(三)
十、君子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1、畏天命:
天命泛指一切人力无法控制的客观必然之
势以及偶然之势——
宇宙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
天命高于人为: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人不要妄自尊大、自我膨胀、无所欲为、
无法无天
消极的敬畏天命
——听天由命,放弃主观能动性
积极的敬畏天命
——认识天道规律,顺应天道规律办事
天道的两条规律:
——“反者道之动”
——“周行而不殆”
宇宙的平衡法则
2、畏大人:
大人:道德学问极高,洞悉天文地理的先知
先觉者:耶稣、释迦牟尼、伏羲氏、老子、孔子、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辉”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
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观天
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
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文心雕龙》)
3、畏圣人之言
圣人之言:被称为“经”的各民族经典文
本
——说出了天地万物之理
——道尽了人间万象之情
“侮圣人之言”的三类人 :
——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智商、情商极低的人
——思维偏狭、眼光短浅的人
十一、人生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
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
佛教“三戒”:戒贪、戒嗔、戒痴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十二、祟德修慝辨惑
“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
祟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
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
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论语·颜渊篇》)
慝:tè,邪恶的念头
先事后得: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
攻…无攻人之恶:躬自厚而薄则于人
十三、行与藏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
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对“舍之”的两种态度
1、“露己扬才”:发怀才不遇之慨,叹息命
运不济,骂世道不公,埋怨不能唯才是举
——把自己看得太崇高、太伟大,自我膨胀
——不懂机会有限的道理
——不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
2、“万人如海一身藏” :
——不是消极怠慢,心灰意冷
——不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
——平静心态、耐下性子,做等而其次之
事,等待时来运转
——不能“独善其身”者必然不能“兼济
天下”
十四、见(现)与隐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
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
焉,耻也。”(《论语·泰伯》)
危邦:生命危险的国家
乱邦:是思想纷乱、社会动荡的国家
死守善道:坚持做人的原则:“义之与比”
身居危邦、乱邦的四种选择:
——坚持正义理想,身受排挤以死抗争
——为保证既得利益随波逐流、违心做事、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愤世嫉俗,逍遥世外
——隐而独善其身,退而欲求其次
孔子对隐者的颂扬: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
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直:端直、方正之人
矢:箭头,像箭头一样端直不懂迂回的人
卷而怀之:像一幅画卷起藏在怀中
十五、君子不器
“器”:器皿,一件具体的东西。
“不器”:不要把自己局限为只拥有某一
具体才能、特长的人。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
——人生发展轨迹的不确定的
——艺多不压人
——融会才能贯通
十六、忍耐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十七、宽容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十八、远虑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十九、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
二十: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