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兒童的語言發展1
兒童的語言發展
趙文崇
小兒神經科
埔里基督教醫院
語言
Language
語言是一套帶有意義的系統性
符號,被特定族群的人所發展
出來,作為思想溝通, 知識傳
遞,經驗交流等行為的工具.
嬰幼兒學習項目
• 生活自理
• 人際互動
• 社會規範
• 符號運用
• 其他
符號 SYMBOLE
•事物雖然沒有看見, 但是確知其存在
稱為觀念, 又稱為內語言.
•任何外顯物理象徵代表某一內語言者
為符號.
人類常用符號的本質
•
音聲
•
圖形
•
字母
•
數字
•
顏色
系統性?
使用符號的法則
1. 時間順序
2. 空間位置
使用語言的技巧
•
聽
•
說
•
讀
•
寫
•
算
•
推理
兒童語言發展
一般所見
語言能力發育
• 聽不懂 - 不會說
• 出生 - 六個月大
• 聽得懂 - 不會說
• 六個月 - 一歲大
• 聽得懂 - 說不好
• 一歲 - 三歲
• 聽得懂 - 說得好
• 三歲 - 六歲
一般著重口語外顯行為
•
單音節的語音
一歲前
•
單字詞表達
一歲半
•
雙字詞
二歲
•
簡單句
二歲半
•
包接子句
三歲
•
各式口語溝通
五歲
口語行為發育期
•
•
•
•
•
•
胎兒時期
嬰兒語言前期
嬰兒期
幼兒期
小兒期
學齡前期
音聲的學習
• 懷孕週期最後三個月, 胎兒即可感知並對母親聲
音的音調有反應
• 嬰兒出生後不久, 即表現出對母親在懷孕期間說
話的聲音有特別的偏好.
• 嬰兒出生後不久,即可對不同情緒的語音有不同
的反應.
• 前6個月模仿音調的起伏, 第二個6月會主動發出
類似環境的語音樣式
• 第二個6個月可偵測語音的段落, 使他們能在音
調起伏當中分辨出語音單位.
胎兒時期
•在懷孕的第三期胎兒即對母親的聲音有:
– 察覺能力
– 反應動作
– 分辨
• 語音索引
• 韻律特徵
( DeCasper et al., 1980, 1986, 1994 )
嬰兒語言前期
•
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 對:
– 說話語音中內涵不同的情緒感情,有
不同的反應. (Aldridge, 1994; Caron et al 1988)
– 母親在懷孕期間說話的聲音有特別的偏
好(Davis et al. 1994; Mehler et al. 1988)
– 模仿語音音節的韻律(Masataka, 1992)
語言前期的行為
• 對聲音刺激儆醒
• 當聲音逐漸接近時, 肢體活動會
減少降低
• 當熟悉的聲音出現時會變安靜
• 聽見母親的聲音時會微笑
•
交替發音
•
模仿發音
•
姿態溝通
•
語音型態同化作用
• 會注視著說話者的嘴
• 對嚴厲凶狠的聲音會害怕
• 對和善愉快的對話聲音微笑
與出生前就暴露於語音環境有關. (Locke, 1997)
嬰兒期之語言發育
• 嬰兒期的下半段學會由語音的特質得知:
– 人物辨識/命名
– 社會規範/不可以
– 母語中較表面的語音特質 (Locke, 1997)
• 開始貯存母語中較常用的發聲,其發生時
間可提早到五個月大.(Jusczyk & Pisoni, 1995)
幼兒期之語言 (1 – 3 歲)
•
幼兒早期產生可以辨識的語音幾乎一律
是單字/單字詞.
•
這些話語幾乎都是從聽到的語句中直接
套上來的.
•
此時語言的學習有人稱之為Formulaic
speech (制式化)的學習.
(Van Lancker, 1987)
Formulaic(制式化)的語詞
•
II
特色:
– 都是聽來的
– 理解附屬於整體認知
– 是不可精簡修改的
– 音調準確但音節,音韻仍不準
– 僅用於有限背景範圍內
– 提供幼兒參與成人社會的溝通活動
約在12 - 36個月
制式化語辭
• 爸爸家有什麼?
• 這個什麼球?
• 叔叔在家嗎?
• 打電腦 (2;5)
• 打球 (2;5)
• 叔叔阿兵哥去
了(2;6)
幼兒期之語言
•
所有小於兩歲大的小孩說話都使用制式化的
語詞不論是理解或交談都沒有牽涉到文法的
分析. 對他們來說, 不論在意識的那一階層,
都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字裡面存在有所謂的音
素(phoneme)或詞素(morpheme).
(Echols, 1993; Halle & Boysson-Bardies, 1994; Hickey, 1993)
幼兒期語言發育的特色
•
理解的字彙數快速增加 (Bates et al. 1988)
•
將字做不同的運用 (Marchman & Bates, 1994)
•
開始有短句出現 (Bates et al. 1988; Hsu, 1996)
•
包接子句即隨後複合句的出現 (許洪坤, 1996)
•
運用問句作溝通的起始 (程小危, 1985)
約在20個月- 3歲
小兒期語言發育
• 此時期的語言發育容量完全倚賴前期所貯存或習
得之字彙容量.
• 此期語言發育機制:
– 分析
– 計算
– 組合
• 內在因素重於外在因素
學齡前語言發育
• 持續語彙的增加
• 字詞的使用更精確
• 嘗試並逐漸達到以音聲語言
– 表達自己意念
– 描述事件
– 爭取機會
• 透過語音了解他人意念
兒童語言發展
• 動機在於溝通求生存
• 整個機制乃是建立於環境刺
激與個體發展互動的結果
語言學習的起始
• 語言的發育並非起始於嬰幼兒對語
言的學習, 而是由幼兒對週遭說話的
人的注意開始. 進而使幼兒加入並對
此種行為進行反應所致.
(Locke, J.L., 1996; 1997)
社會性認知的因素
•
一個會產生音聲的人其物理行為是語言刺激
的開始.
•
個人的欲求及社會性認知的機制導引著嬰幼
兒對語言行為的注意,也因此行為提供語言的
資訊.
•
人類大腦的學習機制將語言的資訊形成記憶
版模,理解及操作在生活中執行出來。
•
此機制也進一步節制語言使用時所呈現之社
會性與對照性.
Locke J, 1993, 1995, 1997
神經機制
•
•
•
•
•
•
•
對聲音刺激的感知;
對光線刺激的感知;
對特別音聲的注意;
對特別音聲的解碼;
音聲符號意義化;
音聲符號的操作;
音聲符號的表達。
神經語言學
語言發展臨床觀察
臨床所見
起始時間
語言學所見
說話行為
•
聲音的學習
生前
音調與音節
無
•
音聲的練習
5-7個月
固著式的發聲
對音聲安靜
單音~單字詞
•
分析及組合
20-37個月
語型/語法/語音
制式化語詞
•
整合及闡揚
3+ 歲以上
語彙的擴展
短句~
自動化運用
完全溝通
兒童語言發展的特性
由於個別體質的關係
• 優/劣
• 快/慢
• 同/異
小結語
•
語言是整體認知發展下的產物
•
說話是語言表達的一個模式
•
說話語言能力的發展縱深五-六年
•
說話能力與認知發展相關,雖大體有
脈絡可循, 但個別發展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