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第4章漂洋過海來臺(1001 KB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臺灣史第4章漂洋過海來臺(1001 KB )

第四章 漂洋過海來台
~~~ 渡海悲歌
第一節 建治沿革
 康熙二十年(1684年)清廷派施琅攻打台灣,
鄭克塽投降,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
 台灣曾經是鄭成功抗清的根據地,清廷對
台灣的治理,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消
極政策,因而頒布<渡臺禁令>,凡是要
到台灣者必須<申請渡臺證照>,而且不
准攜帶家眷。
渡台悲歌–橫渡黑水溝

勸君切莫過台灣
台灣恰似鬼門關
千個人去無人轉
知生知死誰都難
一府三縣
朱一貴事
件
1811年清
廷設置葛
瑪蘭廳
第二節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由唐山渡海之移民來台灣主要之經濟活動
便是『拓墾土地』,土地的拓墾分成三類:
1. 向政府申請墾照–定期向政府納稅
2. 向原住民承租–番大租
3. 巧取強奪原住民土地
第二節 水利設施的修築
 主要種植作物為–水稻與甘蔗
 鳳山–『曹公圳』
 彰化–『八堡圳』
 台北–『璢公圳』
瑠公圳–郭錫瑠(1705-1765)
 福建漳州人,原居彰
化,後遷居中崙一帶
因鑒於水源不足不利
農耕因此變賣家產開
鑿水圳完成後的水圳
灌溉了大台北地區
1200餘甲的土地
 目前此碑立於台大校
門附近(新生南路)
八堡圳–施世榜
 泉州晉安人於康熙四
十八年著手引濁水溪
築埤圳因埤圳所涵蓋
面積為彰化十三堡半
的八堡因此又稱八堡
圳(相當於今日一萬
兩千餘甲)即十四個
鄉鎮。
第二節 經濟活動–一府二鹿三艋
舺
1.對外貿易發達的原因
a.稻米、蔗糖產量大增(拜水圳之興築)
b.清朝開放台灣對大陸之貿易
 台灣與中國大陸、南洋、日本之貿易頻繁。
 貿易商品總類:
出口貨物–稻米、蔗糖、鹿皮
進口貨物–紡織品、藥材、日用品
第二節 經濟活動–『行郊』
 其中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最頻繁因而在
各港口出現『行郊』
 何謂『行郊』–商人的行會組織往往由同
業的商人或至同一地區貿易的商人
如﹕『糖郊』
『北郊』–上海、華北一帶
『南郊』–廈門、漳州、泉州
第三節 社會組織與文教發展
台灣移民的社會組織
1. 『祭祀組織』–移民渡臺時為祈求平安往
往會迎家鄉神明以玆庇護,「人不親土親」
同鄉者往往移居同一地區,因而形成不同
祖籍信奉不同神明的現象。
a. 『三山國王』–客家人
b. 『開彰聖王』–漳州人
c. 『保生大地』–泉州人
看照片找答案﹗
這個廟當初是由哪一個籍貫的人所立?
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
第三節 社會組織與文教發展
台灣移民的社會組織
2. 『宗族組織』–清領台灣之後,由於公權力
不彰,不同祖籍者往往因為土地開墾問題
而發生以祖籍為分別的械鬥,如彰、泉械
鬥,因此為求自保,「人多示眾」因而有
宗族組織的出現
a. 『唐山祖』–無血緣關係的同姓者
b. 『開臺祖』–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
『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



1.貪官污吏–三年官兩年返;迴避制度
2.秘密結社盛行
3.族群複雜
4.男女比列失衡
『民變』與『械鬥』
 何謂『民變』–漢人反清(人民對政府)
如︰『朱一貴事件』(鴨母王)、『林爽文事
件』
 何謂『械鬥』–人民之間發生打群架的情
形
如︰祖籍別的彰、泉械鬥
閩、粵械鬥
朱一貴事件(康熙六十年)
 朱一貴原名朱祖原籍漳州移居羅漢門(高
雄縣內門鄉)以養鴨為業,據傳說一貴對
馴鴨有一套能任意驅使鴨群又加上朱一貴
姓朱被認為是真命天子,康熙五十九年天
寒地震加上知府王珍秕政引發人民不滿揭
竿而起
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一年)
 天地會的支會於大里起事
第三節 社會組織與文教發展
 台灣的文教發展–儒學的設立
 台灣進入文治的社會
1.儒學–偏重科考,考入儒學稱為秀才。
2.書院–彌補儒學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