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 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 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 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 的才能与抱负。 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 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 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 之”,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 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 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诗歌成就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

125

首,计四言诗

9

,

五言诗

116

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 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 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 “为诗之根本准则”。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 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 交代。“① _______”,是说世俗的阿谀奉承诗 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 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 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 仕并非本愿。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 “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 性格。“② _______”,是对自己仕宦生活的 追悔。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 “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 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 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 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 多眷恋。

讨论: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作者说“误落尘网中”,“误”字能解释么?

作者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 负担重,有时连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他从小接受儒家 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 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爱在俗事杂务上费心, 因此在奔波劳累的宦仕生活中,他觉得不适和厌倦,怀 念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 行为产生了怀疑。

诗的五、六句借“③ _______ ”、“④ ______”,比喻自己思恋旧居,不喜在外做官。 这是诗人弃官归田之因,表明他厌倦官场旧生活、 向往田园新生活。其中“羁鸟”、“池鱼”比喻 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 园。

讨论:作者在这两句中用“羁鸟”和“池 鱼”比喻自己过去十三年的官场生涯,这两个 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后面的“旧林”、 “故渊”有什么对应关系?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 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 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回 到田园,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 “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 “守拙归园田”了。

诗的七、八句以“开荒”、“守拙”点题, 写自己从此真正回归园田,过上村居生活了。 其中“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 回应“⑤ _______ ”,诗人置身“南野际”, 平静安祥地过上农家耕种生活,透露出对官场 的厌弃与蔑视态度,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一 种不妥协的抗争行动。

诗的九至十六句借对村居之景的描绘,抒写诗人归 田之后的快慰心情。 “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 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 生长情况。 “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 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 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

赏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这两 句所营造的意境。

暧暧:模糊不清隐约可见的样子。 远人村:远处的村庄。村庄是人聚居的地方,所 以称“人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烟:指炊烟。 这两句写远望之景,静中寓动,一切都呈现出安 宁、柔和的情调。“暧暧”一词,写出了轻烟淡雾迷 漫飘忽下,乡村似隐似现的杳远景象,极富诗意。 “依依”一词,画出了炊烟袅袅中的村落的安闲景象, 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完全契合.

一幅安宁静谧的田园风光图被诗人描绘得 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诗人正是要 借恬静优美、清新喜人、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 环境抒写自己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 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这里语言质朴真淳、清 新隽永,音节铿锵,极富自然之情趣,引人悠 然神往。

最后四句写居室之乐,以出樊笼、返自然呼 应开头,收束全诗。“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二句,由绘景转入叙事,由状物转入写人,表现 出诗人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 “ ⑥_______ ”,写诗人一旦冲决罗网、回 归自然的无限欣喜之情,道尽归田之乐。“返自 然”既指归耕田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又指回 到原来的自然本性,过上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 生活。这是点题之笔,有力地揭示了诗的主旨。

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 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 “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 庆幸自己终“归园田”、 “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 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 的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 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 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 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 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 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 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 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 杂草丛生,豆苗长得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 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 只要不违背我归耕的意愿。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 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 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 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 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 “往日居民迁往何 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 “皆已故去并无存 余。” “三十年朝市变貌”, 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 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 道路不平荆棘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 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 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 点燃木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 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首诗分别 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 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 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 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 人生真谛的彻悟;酒至畅怀,物我皆已忘,日月身边流。真个 是“何陋之有”!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都包容到他 浑厚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 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 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 精神世界。

“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 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 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

林语堂

《桃花源记》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