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生態旅遊 - 及人首頁
當然美麗、未必哀愁
談台灣生態旅遊的展望
報告人:鄭 幸 昇
何謂生態旅遊?
生態
旅遊
生態旅遊=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的定義(一)
1965年Hetzer提出對於文化、教育及旅遊再
省思,提出ecological tourism以取代傳統旅
遊,是生態旅遊的濫觴;並以當地文化、環
境最小的衝擊、給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與
遊客最大滿意程度為符合生態旅遊的衡量標
準。
Ceballos-Lascurain(墨西哥保育專家)於
1983年第一次創造使用“Ecotourism”這個名
詞
生態旅遊的定義(二)
亞太觀光協會(PATA)(1991)生態旅遊應以珍
視、欣賞、參與及敏感的態度與精神,造訪一個相
當未開發的地區,並且不消耗任何野生或自然資源。
同時克盡一己之力,對該地區的各種保育活動和特
殊的地方性需求有所貢獻。
Ecotourism Society(1993)在自然地區有目的的
旅遊,以瞭解當地文化和自然歷史為主要目的,注
意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並同時提供當地人得以保
育當地環境的經濟機會。
生態旅遊的定義(三)
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議(2002)亦提出生態旅
遊之四大基本主張,分別是:1. 積極投入自
然與文化遺產的保護;2. 在計畫開發與經營
生態旅遊時,納入當地居民與原住民部落,
並將成果回饋給他們;3. 向遊客解說生態旅
遊地區的自然與文化遺產;4. 生態旅遊定位
為較適合自助旅行者與其他有組織的小旅行
團為主
生態旅遊的定義(四)
生態旅遊白皮書(2004)
自然旅遊
生態保育
永續發展
一種在自然地區所進行
的旅遊形式,強調生態
保育的觀念,並以永續
發展為最終目標
永續發展應指社區永續
生態旅遊的原則(白皮書)
1. 必須採用低環境衝擊之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
2. 必須限制到此區域之遊客量(不論是團體大小
或參觀團體數目)
3. 必須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
4. 必須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5. 必須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
6. 必須聘用了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
7. 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
8. 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生態旅遊的內涵
1.在不受破壞的自然地進行
旅遊。
2.遊客可以體驗自然與人文
景觀。
3.透過環境教育與解說增進
生態保育概念。
4.遊客透過勞動或資金回饋
社區以利社區永續。
5.具承載量觀念的小眾旅遊。
社
區
回
饋
小眾
旅遊
自然環
境
遊客
體驗
環
境
教
育
生態旅遊的目標
宋瑞、薛怡珍(2004)
生態旅遊的目的
在自然環境的基質上,透過環境教育和解說過程,
使遊客不但可以領略自然景觀與人文襲產之美善,
並從中培養尊重自然與其他文化的態度;而社區和
當地居民則透過提供服務得到支持社區的回饋
生態旅遊的經營面向(一)
發展生態旅遊的成功與
否,將取決於自然環境
與當地居民間的協調、
當地居民與旅遊活動的
協調、旅遊活動及資源
保護的協調,以及是否
有良好的經營管理組織
與計畫,以確實規範使
用者、進行環境監測與
土地使用管制。
生態旅遊的經營面向(二)
生態旅遊的經營規劃的
自然
原則上,為能達到最好
環境
的品質,由所有權益關
係人架構成的夥伴關係
監督
是先決條件。故規劃過
機關
生態
程中生態旅遊的因子分
旅遊
成五個,分別是:自然
環境、當地居民、遊客、
旅遊業者和監督者(公
旅遊
部門)
業者
當地
居民
遊客
規劃經營因子(1)
1. 自然環境:
提供自然生態與其中共存的文化襲產
當自然環境較完整的話,遊憩衝擊較低,則遊客的
遊憩體驗較佳而重遊意願較高(陳朝圳等人,2005)
自然環境具一定的承載量,對旅遊過程產生的廢棄
物和破壞也只有一定程度的回復力(王鑫,2000)。
地點的選取需以當地生態環境是否會因旅遊而受到
破壞為首要考量,其次為資源豐富度和危險控制,
再次為遊客意願與管理效益。
規劃經營因子(2)
2. 當地居民:
提供基本的食宿條件與配合當地資源衍生的
活動
從回饋社區的精神出發,當地居民態度成為
生態旅遊的內涵指標。居民必須對生態旅遊
的方向與發展程度或操作模式有共識。
規劃經營因子(3)
3. 遊客:
遊客對生態旅遊的接受度和對社區回饋的認同決定
生態旅遊是否可以實行
遊客對永續性的認同更左右生態旅遊的持續性。
遊憩偏好愈高,滿意度愈高、行為意向亦愈高(鄭
肇家,2005)。
環境支配性愈高,旅遊時的破壞行為愈多,不同文
化的遊客,其生態旅遊認知對環境敏感度有顯著差
異(李思屏、林晏州,2001)
規劃經營因子(4)
4.
旅遊業者:
作為遊客與生態環境互動
的媒介
操作方式往往影響旅遊是
否可以符合生態旅遊的內
涵。
5.
監督者(公部門):
規劃確切的政策和法令,
以推動並規範生態旅遊的
實施。
透過生態旅遊的檢核制度,
可以監督業者與生態旅遊
計畫確實進行。
政府政策若急功近利對生
態旅遊地區的哀愁具絕對
性的影響(薛夷珺,2006)
生態旅遊的定位
修改自Stankey等人遊憩機會序列,此圖純粹反應地理上的連續性。生態旅
遊的地點顯而易見的會偏向圖中的左側。在台灣生態旅遊白皮書則詮釋
為:生態旅遊是一種必須走入自然並與環境互動的旅遊形式,因參與旅
遊者之體能狀況有別,乃將生態旅遊地依其困難程度分為原始級(略有
人為改變、但並無永久性設施),挑戰級(有人工設施如登山小屋,但
景觀依然相當自然),及一般級(已有較完整的人工設施如民宿,但依
然具備可供遊客體驗自然環境的條件)等三級
生態旅遊對環境的衝擊
1.
2.
3.
4.
5.
6.
7.
生態層面的負面衝擊:
土壤流失
空氣與水質的污染、噪音
野生動物的族群生態及其棲息環
境受到干擾或改變
遊憩不慎引起的火災
外來植物引起原生植群的改變
地質地形受到改變
景觀消失
1.
2.
3.
4.
社會文化與經濟層面的負面衝
擊:
經濟結構改變、外來者佔奪市
場,改變當地人口結構與變遷
社會秩序不良、增加居民休閒
生活空間的擁擠度
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和價
值觀。降低當地居民對地方及
文化的自信與認同感
特有風俗漸漸流失、文化商品
化、傳統文化流失、語言流失
(尤其是原住民語)、古蹟與古物
受損等。
生態旅遊的美麗與哀愁
生態旅遊的目的是理想、是美麗
自然環境的衝擊是現實、是哀愁
台灣的生態旅遊
發展歷程:
199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
有生態旅遊的概念
2001 年5 月由行政院通過
「國內旅遊發展方案」
2002 年1 月行政院核准了
生態旅遊計畫,並配合國際
生態旅遊年,宣佈2002 年
為台灣生態旅遊年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國土資源工作分組於2004
年公佈了「生態旅遊白皮書」
生態旅遊的過去、現在和
未來
過去~曾經美麗、已然哀愁:
清境農場
現在~正當美麗、未必哀愁:
生態旅遊輔導團的催化─
達娜伊谷和達邦村
未來~長久美麗、不再哀愁:
環境資訊協會的案例……
東西嶼坪如果保育團體成
為業者
曾經美麗、已然哀愁的清境農場
清境農場在南投縣仁愛鄉境內,成立於1961年
2月20日
由於清境農場溫和的氣候加上豐沛的雨量,使得此
地成為經營牧場、種植溫帶蔬果與花卉的好地方
清境農場
現在的清境地區,成為民宿充斥的地方,許多外地
人紛紛上山購地,蓋起一間間超大型的民宿,
水泥化的山頭、污水四溢的溝渠、垃圾傾倒的山坡、
交通壅塞的道路,讓清境顯得不再清新
正當美麗、未必哀愁的達娜伊谷
達娜依谷位於嘉義縣阿里鄉
山美村境內,其中達娜依谷
溪貫穿整個區域
民國60年代末,開挖的阿
里山公路通過此處,高山茶
的種植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
民國78年,以生態保育作
為觀光資源的構想在山美村
萌芽,成立了「山美觀光發
展委員會」執行封溪護魚
達娜伊谷
民國84年,溪水回復清
澈,溪徑隨處可見魚影
竄游。「達娜依谷自然
公園」於是在此年正式
成立
面臨問題,例如遊客乘
載量的控制、長期生態
觀光的規劃
達邦村
達邦村為生態旅遊永續
發展之示範區,位於嘉
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位
於阿里山山脈尾端、曾
文溪上游畔
社區又可分達邦、伊斯
基雅娜及達德安等三個
部落
達邦村
目前成立有依斯基雅娜自然生態
公園、達德安自然生態區
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且自然景觀
並未遭受到太多人為開發及破壞,
例如伊斯基雅娜森林中的大樹上
生長巨大山蘇,達德安百年笳冬
巨木群,
在人文資源方面,達邦是鄒族的
傳統大社(Kuba)的所在地,至
今仍保存大部分的傳統儀式。每
年七月份舉辦豐年祭
(homeyaya),二月份舉辦戰
祭(mayasvi)
長久美麗、不再哀愁的東西嶼坪
東嶼坪46.27 公頃,西
嶼坪34.70 公頃,兩島
之間,隔海相望,東嶼
坪地形為雙峰狀,西嶼
坪為較平坦的方山地形
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的
陡峭海崖、多樣的海蝕
溝、海蝕洞等之外,也
有貝殼砂灘
東西嶼坪
目前長住當地之居民東
嶼坪有10 多人,西嶼
坪則不到10 人
生態旅遊的規劃由台灣
環境資訊協會負責,以
保育團體的角色進入當
地領導生態旅遊的模式
結語和展望(一)
1. 落實回饋社區觀念:
2. 強化社區共識:當地
限制非該社區成員進
入社區,而經營者亦
應由當地居民負責
居民身為生態旅遊的
執行者,提供必要的
食宿和解說;同時需
凝聚共識以永續經營
的眼光執行生態旅遊
結語和展望(二)
3. 確實的生態旅遊分級:
宋瑞、薛怡珍建議以
澳大利亞生態旅遊認
證專案(NEAP)的經
驗 將生態旅遊分4 個
等級:自然旅遊、一
級生態旅遊、二級生
態旅遊、三級生態旅
遊 (2004)
結語和展望(三)
4. 環境教育的參與:
5. 健全的法規:
生態旅遊成功與否民
公部門作為監督者
眾環境態度與素養有
關。
生態旅遊的精神內涵
包括提升民眾的環境
素養、生態保育態度
和永續發展的理解,
正是環境教育不得不
牽涉其中的理由
生態旅遊的經營模式
與限制
建立良好的生態旅遊
規劃程序
為降低環境衝擊而訂
出環境監測的指標。
展望
看到生態旅遊成功的契機:
永續會在2004年提出台灣生態旅遊白皮書制
定生態旅遊的原則、目標與推動策略,也包
括規範和配套措施,更設置輔導團及環境監
測。
環境保育團體的參與,可以將保育觀念直接
植入生態旅遊中。
民眾環境素養與日俱增,無痕山林的推廣。
報告完畢
來賓請掌聲鼓勵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