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和第一部分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绪言和第一部分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 童 文 学 基 本 原 理
每当我看见彩虹在天空照耀,
我的心就不禁为之欢跳:
童年时代这已成为习惯;
如今成年了,也不曾改变;
但愿到老不失这份童心,
否则不如离开人间!
儿童本是成人之父;
我希望我终此一生,
能保持这纯朴的天真。
—华兹华斯《虹》
说在课程前面的话:
思考…
• 对儿童来说儿童文学意味着什么?
• 对成人来说儿童文学意味着什么?
•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儿童文学意味着
什么?
说在课程前面的话:
课程的模块:
•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儿童文学文体论
• 儿童文学思潮与创作
说在课程前面的话:
等待你的参与…
• 试讲一次课
• 参与一次讲故事比赛
• 参演一个儿童剧
• 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 创作一个童话或寓言故事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一
•二
•三
•四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
儿童文学在人类文学大系统中的位置
理解“儿童文学”内涵的关键词
关于“儿童文学”几种流行的说法
儿童文学的分类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一 、儿童文学在人类文学大系统中的位置
古代文学
时间
现代文学
空间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文学
作家文学
生产者
民间文学
成人文学
消费者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 、理解 “儿童文学”内涵的关键词
儿童
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问题一:
儿童是什么?
儿童有两个存在:
• 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客观存在,个性化的)
• 一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主观意识,普遍的假设)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儿童”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道风景,需要被一双特殊
的“眼睛”来发现。儿童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人,
儿童身上有自己特有的心理、感觉和情感。这样的
常识只是在两百多年前才萌生,而真正被成人社会
所接纳和认可,恐怕才只有一百年的历史。
• “儿童”是在社会变迁的历史中,被文化所建构出
来的意识形态。作为历史的概念,每一种形态的
“童年”,都是某个历史时代的制式在具体的儿童
生命、生活上的映现,是成人社会对“儿童”的普
遍假设。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几种主要的儿童观
“白纸”之喻(白板说)
• 1693年,约翰·洛克(英)出版《教育漫话》。
• 可以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或一块腊,可以随心
所欲的描画或铸成时髦的样式。”
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主张人
们同情儿童;二是主张从儿童阶
段就应该发展他们的理性能力。
两点贡献:一是发现儿
童时代具有自身的价值;
二是提出了自然人的教
育思想。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植物”之喻(种子说)
• 1762年,卢梭(法)发表《爱弥儿》,在历史上
被称为“儿童的发现”。
• 儿童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陆上的树苗,
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要“善于避开这条大路,而保护这株正在成长
的幼苗,使他不受人类的各种舆论的冲
击!你要培育这棵幼树,给它浇浇水,
使它不受不至于死亡;它的果实将有一
天会使你感到喜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成人之父”之喻
• 布莱克(英)在诗集《天真之歌》(1789年)中
将自然和儿童视为神圣,并注目于儿童身上表现出
来的尊贵的基本人性。
• 华兹华斯(英)在《序曲》(1799年)一诗中宣
称,幼儿所具有的能力包含着与神相似的创造性和
内宇宙。在诗歌《虹》中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诗句
“儿童是成人之父”。
•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1936年)中也重申
“儿童是成人之父”。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未完成品”之喻
• 20世纪以来,实证主义的以客观性为核心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用“发展”这一尺度来测量儿童与成
人之间的区别,将成人阶段作为“发展”的最终目
标,而将儿童看成是走在“发展”途中的“未成熟”
的生命形态。于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发展”
和“社会化”,即逐渐转变成为成熟、理性、有能
力、社会化和自主的成人。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关于“童年”的消逝问题
• 1982年,尼尔·波兹曼(美)出版《童年
的消逝》。举证说明了印刷传播媒体怎样制造
了童年的概念,而电子传播媒体又如何正在逐
渐消灭童年概念。
• 2000年,帕金翰(英)出版《童年之死》针对
“童年”的即将消逝提出具有前瞻意义的
建构性意见。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小结:
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 艺术性
• 游戏性
• 生态性
推荐:布约克沃尔德(挪威)《本能的缪斯》
埃伦·迪萨纳亚克(美)《审美的人》
胡伊青加(荷)《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
戏因素的研究》
德斯蒙德·莫里斯(英)《人类动物园》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要体现儿童性:
• 一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
• 二是适合儿童阅读和审美接受能力的;
• 三是发掘和表现儿童世界独特的文化内涵的;
• 四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问题二:
文学应具有哪些特性?
• 一是语言性 ;
• 二是形象性 ;
• 三是情感性 。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有什么关系呢?
• 儿童读物是为儿童准备的精神礼物,它包括一切适
合儿童阅读、为他们所理解接受的一切文字材料,
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一个门类,即儿童读物除儿
童文学作品之外,还包括适合儿童阅读的思想品德
读物、自然地理读物、历史知识读物、文学知识读
物、科学知识读物、卫生知识读物等,范围非常广
泛。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同其他儿童读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文
学性:
• 一是儿童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体例,如诗歌、寓言、
童话、小说等;
• 二是儿童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正如普列汉
诺夫所言,“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也如高尔基
所言,具有“惊人浮雕般的描写”,他同较多运用
介绍、分析、说明、议论的方法去反映客观世界的
其它儿童读物是有本质不同的;
• 三是儿童文学对儿童起作用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是在审美的过程中认识生活、明辨是非、陶冶性情、
接受教育,而其它儿童读物则靠详实的事实,具体
的说明、科学的分析、准确的判断、严密的论证来
说服教育小读者。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三、 关于“儿童文学”几种流行的说法
儿童观是儿童文学的原点。有怎
样的儿童观就有怎样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是引导儿童进入成人社会的文学。
*1658年,夸美钮斯(美) ,“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 稍后,约翰·洛克(英), “白板说”
*十八世纪,卢梭(法),“人是生而自由的”、 “返回自然”
*代表作:卢梭的《爱弥尔》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是表现浪漫童心的文学
* 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之父”
* 代表作:巴里(英)的《彼得·潘》
米尔恩(英)的《小熊温尼·菩》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
* 杜威1919年来中国讲学,“儿童本位论”作为一个口号
正
式提出。
*胡适、周作人 “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
组成之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
奥者。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
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自己欣赏的文学”。
(周邦道:《儿童的文学之研究》)
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既不是把儿童看作是未完成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
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仅从承认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
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现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
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的定义和本质是随时代的变
化而变化的 。
*台湾林文宝《海峡两岸对话中国当代儿童文学》
中华读书报
*加拿大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儿
童文学是一个知识集”
*张嘉骅《“知识集”概念与儿童文学研究》,《中
国儿童文化》第二集,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年12月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四 、儿童文学的分类:
选择怎样的分类标准呢?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少儿读者的接受机能
幼年文学
三大层次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按照少年儿童审美趣味的自我选择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两大门类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按照体裁特征
童话
寓言
小说
诗歌
散文
戏剧
图画书
科学文艺
……
儿童文学的体裁有自身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的体裁是极为丰富的
儿童文学的体裁是不断生长的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如何为儿童文学下一个定义呢?
•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
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
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儿童文学的特征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接受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小蘑菇,
你真傻!
进城怎么走法?
太阳,
左脚抬起,右脚放下;
没晒。
右脚抬起,左脚放下,
大雨,
进城就是这么样的走法。
没下。
一你老撑着小伞,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干啥?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朴素性 (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 例如:
哥哥饿了
阿诺德·洛贝尔(美)《寄给蛤蟆的信》
弟弟尿了
樊发稼《小蘑菇》
妹妹哭了
丹尼斯•李(加)《进城怎么走法》 爸爸急了
妈妈说
洪治明(台湾)《笑了》
我来了
我来了
大家都笑了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追求这样的美学特征是否会导致
儿童文学变为“浅”的文学?
举例:
• 沃特·迪斯尼的广告词:《三只小猪》(英国的民间故事)给
美国一战后经济萧条的美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活力和希望。
• 鲍姆(美)的《奥茨国的魔法师》(又名《绿野仙踪》)中
铁皮人想得到的心,稻草人想得到的头脑,狮子想获得的勇
气,正是十九世纪美国人想要寻求的精神财富,这个童话表
现了当时美国人内心深处的普遍愿望。
• 《皇帝的新装》结尾,小孩子的话反衬出成人的功利、自私
和盲从。
自然不是无为;本色不是苍白;简约不
是空洞;单纯不是简单;率真不是幼稚。
儿童文学是大智若拙、举重若轻的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
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趣味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惊异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和完满的结局
• 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的艺术手法
•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
* 例如:拉斯别(德)《敏·希豪森历险记》(又名
《吹牛大王历险记》,1785年)
* 又如:美国华纳兄弟公司 《猫和老鼠》(1940年,
6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不能止于使用一些技巧,
给读者带来情绪上的、感官上的愉悦,而是
应该创造出情感的、心灵的这种更高层次的
愉悦。
• 儿童文学给儿童读者带来通过想象力去体验
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的乐趣。儿童读者
评介儿童文学把自己从平凡的现实中解放出
来,走进一个比现实更高一层的第二生活之
中,走向新的更高的自我。
这里的“幻想”不仅是作为文学体裁的
幻想文学,更是儿童文学作为一种
文学样式所具有的精神特质。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幻想性(动态、惊险、神奇、荒诞)
* 例如:卡达耶夫(苏联)《七色花》
* 又如: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
* 再如:特拉弗斯(英)《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
阿姨》
永久的福音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灵魂的五个此生之窗,
布莱克(英)
•
•
•
•
完全歪曲了天国的景象,
人类在有限的世界上生活,处在种种制约之下。但
它们诱使你相信谎言,
超越这种制约的愿望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心头。在这
因为你能看,使用你的肉眼,
种愿望驱动下的心灵活动,就是幻想。幻想是有超
肉眼生于也灭于黑暗,
越性的,幻想力是进入可能世界的能力。
而灵魂却在光明中安眠。
在理性的合理主义风行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幻想精
神受到逐渐的威胁。
凯斯特纳(德)将幻想力称为儿童的“第三种力
量”。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想象力逐渐衰弱的过程。如果在
儿童时代,人类的想象力不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巩固,
在长大成人时,幻想力的衰竭会来得更快更彻底。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1、特定的表现内容
儿童文学的表现内容主要以儿童
的生活和儿童的想象世界为主。
* 儿童的世界有着自己的丰富和缤纷,因此,
儿童文学的题材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家庭
到幼儿园、学校,再到广阔的社会;从可以
感知的物质世界到变化无穷的心灵世界。
“母题”是叙事作品中结
合得非常紧密的最小事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件,持续存在传统中,
能引起人们的多种联想,
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
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本身能独立存在,也能
与其他故事结合在一起,
“母题”的概念比”题材”
生出新的故事。
“母题”主要是源于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
的概念更抽象,居于更高层
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
它是从国外引进的。汤普森的《民间文学母
次,它所指的是一种审美眼
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量
题索引》一书,广泛搜罗口头流传的神话、
光,一种艺术氛围,一个相当
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
传说、故事和叙事诗歌,从中提取母题两万
宽广的审美范围。
出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它文学体裁和文
余个,按二十三个部类编排。
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氏族、
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
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
• 爱的母题
• 顽童母题
• 自然母题
——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
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
• 成长母题
• 幻想母题
• 爱的母题
• 自然母题
——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
中完整和生动故事情
节所形成的叙事特征。
2、特定的表现形式
故事性(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
故事对整个人类文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布鲁诺·贝托西姆(美)认为,我们用逻辑和抽象
的规则来认识物理世界,用故事来认识人文世界,
而体现人类智慧的这两种文化不只是应该相互补充、
相互协助,其中故事(叙事)的智慧还是整个智慧
的包芽和种子。
高小康在《人与故事》一书中也认为,“人是讲故
事的动物”,故事对人的本质具是有规定性的。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故事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 普列汉诺夫(“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认为,文
学家的形象思维具有直感性,他最关心具体的“活”
的人,人的生存本质是以行动来实现的,而行动必
然有事件相伴。
• 毛姆(英)认为,“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的,他
的人生观——也许他自己并不觉得——他的个性,
是以一系列行动表现出来的。”(《论小说创作》
• 若热亚马多(巴西)说,“我的兴趣就是讲故事”,
“恰恰是生活本身在创造着故事。”(《我的兴趣
就是讲故事》)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思维是故事思维
• J·费莫特认为,“孩子们在长时期里,其全部思考都是通过
故事来进行的。”“他们只是以‘登场的人物’和‘作为背
景的场所’(故事的形式)来诉说”(转引自谷本诚刚[日]
《儿童文学是什么》)
• 杰洛德·布兰岱尔(美)把孩子的故事表达方式称为“原始历
程”。(《儿童故事治疗》“作者序”)
• 苏珊·恩杰(美)在解释孩子为什么说故事时,列出了“了解
世界”、“解决问题”、“成为文化一员”、“建立并维持
友谊”等“故事”所具有的功能。
• 儿童的故事性思维带有原始性,维柯(意)原始人类还没有
抽象思维能力,用具体形象来替代逻辑概念是当时人们的思
维特征。他们没有勇猛、精明这些感念,却通过英雄神话故
事来体现勇猛和精明,所以英雄神话都是“想象性的类概
念”。与英雄神话相似,《小红帽》之于儿童,恐怕相当于
“善一定战胜恶”这一生活的抽象真理,儿童不能从理性上
认识它,但可以凭借故事思维去感受它。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
•
•
•
•
故事性在儿童文学的不同文体中的具体表现(不同
我看见了风
文体对故事性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
高帆
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在楼上看见了风,
请你一定相信——
寓言用故事性来荷载思想。
我看见风从草地上走过,
科学文艺用故事性来强化文学性。 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儿童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也非常以来故事性。
风是一个胖子,
钻进了对面的树林,
儿歌、儿童诗用“寓情于事”的手法吸引儿童的注
挤得小树摇摇晃晃,
意力。
树缝冒出它气喘的声音……
儿童散文对故事性的依赖较弱,即使叙事散文,一
雾
可是当我下楼去找,
管用和
般也只有一个基本的故事,很少运用细节对中心事
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贪玩的云溜下地,
件进行演绎。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
躲在山谷里做游戏。
太阳妈妈找来了,
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图文结合性
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 增加阅读兴趣
• 提高审美感受
• 艺术再创造
童文学基本原理
伴随年龄的发展呈现的文体的层递性
*幼儿:儿歌、图画书、儿童故事
*童年:童话、寓言、儿童诗、科学文艺、儿
童故事、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儿童
散文
*少年:少年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
戏剧、儿童影视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3、特定的语体色彩
* 规范且优美
* 浅白且形象
* 韵文性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以《丑小鸭》为例:
•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
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
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注:因为据丹麦
的民间传说,鹳鸟是从埃及飞来的。) 这是它从妈妈那儿
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
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太阳光正照着一
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
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最大的叶子长得非常高,
小孩子简直可以直着腰站在下面。像在最
浓密的森林里一样,这儿也是很荒凉的。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
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
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
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
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
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
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
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
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
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
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以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为例:
许多黄莺都唱起来了。黄莺们就像在
唱:温暖的季节来了,明亮的夏天来了!孩
子们,你们就生长吧,跳跃吧,飞翔吧!地
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水里最好的东西是
你们的,天上最好的东西是你们的,时间同
你们一起,未来同你们一起… …开始,开
始!马上就开始,不等那个“下次”!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三 、儿童文学接受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儿童读者
儿童文学的读者
成人读者
对儿童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双重构造
• 儿童文学是读者意识最强的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读者
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
这不仅是从数量上而言,更重要的是指作为读者对儿童创
作的影响。
• 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在作家直接为儿童讲述故事的过程中
产生的。
• 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在“隐含读者”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
• 当成人读者与儿童读者的需要发生冲突是,必须牺牲成人读
者,否则,就将就将放弃成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初衷。
隐含读者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德)提出的,
所谓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
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读者的年龄阶段性
划分依据: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出生~两岁左右称为感知运动阶段
两岁左右~六七岁左右称为前运演阶段
六七岁左右~十二岁左右称为具体运演阶段
十二岁左右~十四五岁左右称为形式运演阶段
• 尼克拉·斯卡塔《儿童与书籍》
零~三岁:图画书和传统儿歌
三岁~七岁:故事和图画故事书
七~十一岁:初期的小说
十一至十四岁:少年文学
“人们对文学的反应在各
个方面存在着不同,这
是通常事。但是,对故
事的各个方面的反应具
有不变的及其根本的类
似性”……“在文学中散
藏着原型式的情节和幻
想这种情形便证明在最
能吸引刺激想象力的要
素中,有着某种同一
性。”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成人读者
勃兰兑斯(丹麦):“凡
是天真童稚的东西在本质
上具有大众效应。”
• 主动的读者(以儿童文学的阅读满足自己精
神需求的成人)
• 被动的读者(因某种外部的要求而阅读儿童
米尔恩(英)说,童年
文学的成人,如幼儿家长、幼儿园和学校里
可能不是人生中最幸福
的语文教师、图书馆馆员)
的时期,但是,童年的
哲学家马修斯在《童年哲学》中说:“儿童
读物经常诉诸成年人对童年的‘乡愁’,而
这乡愁会以多种不同的形态表现。”“也许,
它仅仅是渴求一个较单纯的世界的思情”。
幸福是最纯粹的幸福。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 儿童文学如果一定要拥有成人读者,就必然
会使它变得更加难以创作。
• 双重读者意识也可以使儿童文学获得活力和
张力。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儿童的审美能力
儿童的审美能力处于低水平?
“低水平”说
“我认为,在探讨儿童主题的文学阅读和接受机智时,应该谨慎对待
‘审美’的含义。儿童身心状态都证明,儿童期还未能真正进入到人的审美
境界,毕竟还在一种前审美的阶段”……“幼儿,其器官的文化性质尚未启
动,文学对他们来说还不是独立的精神活动,在物我的审美关系中,尚无关
照,一切都还淹没在生理快感中,一切都被以‘我’为中心地同化了,几乎
构不成真正的文学欣赏活动……幼儿还没有获得自我意识和审美意识……”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
“中国(也包括世界其他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自觉的儿童文学,其中
的关键原因是儿童没有文化、没有基本的文学接受能力。”儿童“一般较为
欣赏浅显的、故事性强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在美学上并不属于较高层次。”
——吴其南语,转引自蒋风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
“少儿读者较低层次的审美能力就是儿童文学走向教高水平的最大包袱。”
——吴其南《今年少年儿童文学中的隐含读者》
艾德勒和范多伦(美)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四种不同层次
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把幼儿和小学生的阅
读称为“基础阅读”。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审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两种观点: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席勒[德]、茨威格[奥])
艺术在本质上是感性的
(杜夫海纳[法]、加登纳
[美]、昆德拉[捷克])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文学的审美能力在本质上是感性能力
理由一:从文学艺术的发生来看,感性是原生性的。
理由二:理性派是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生成的,而且,文学中的理性
因
素是消融在感性化之中的,至少它也是依靠在感性化的形象
之
上的。
理由三:文学创作之所以也可以是从某一哲学或社会学的观念出发,
是
因为这些观念本身就是作家个人独特的内心体验的产物,是
出
自作家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存在,即不是来自理论上或
逻
辑上的设定。
理由四:无论你有怎样好的关于事物本质的哲思,只要你在表现它时
脱
离了体验性的把握,那思想便离开了对文学来说的适当的领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
*
*
儿童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
克鲁泡特金(俄)说,成年以后看到的美丽图画都不如幼年
时期看到的美丽。(转引自[日]花岗大学著,《幼儿文学
速记》)
张炜也说,“麻木的心灵是不会产生艺术的。艺术当然是感
动的产物。最能感动的是儿童,……儿童的感动是有深度
的——源于生命的激越。”“人一旦在经验中成熟了,敏
感也就像果实顶端的花蕊一样萎退。所以说一个艺术家维
护自己的敏感就是维护创造力。”(《秋日二题》)
柯勒律治(英)“保持儿时的感情,把它带进
壮年才力中去;把儿童的惊喜感,新奇感和
四十年来也许天天都习惯的事物结合起来,
这个就是天才的本质和特权……”(栾昌大
主编,《中外文艺家论文艺主体》)
波德莱尔(法)“天才就是随手被抓回来的
童年。”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成人:审美能力发展的非进化性
• 班马和吴其南直言不讳的表示,他们的观点是受了皮亚
杰发生认识论的极大影响。
• 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的“引言”中说“发生认
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从一种不充分的、
比较贫乏的认识向在深度、广度上都较为丰富的认识的
过渡。”
•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探讨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时,关注
的内容应该是情感和想象力(感性思维),而不是认识
思维(理性能力)。
• 儿童所具有的情感和想象力这些与生命浑然一体的感性
能力,在其走向成人的过程中,有可能因得到艺术的守
护而发展,也有可能因理性、概念的遮蔽和侵蚀而退化。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三)儿童审美与成人审美的区别
儿童
理性在审美
中的比重
审美的距离
成人
超理性审美 渗入理性观
照的审美
近距离审美 远距离审美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
•
*
•
•
超理念的审美与渗入理性观照的审美
儿童是纯粹用感性去感受艺术的。进行这种审
美活动的儿童是不去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批评的。
而成人的审美则渗入了理性观照,成人读者更喜欢
品头论足,其中批评家更是讲得头头是道。
两种不同审美的实例
俄过民间故事《拔萝卜》
新美吉南(日)《小狐狸买手套》
两种审美各具价值
儿童的感性审美是审美活动的本真状态
成人的理性观照使欣赏活动更为丰富
希利斯﹒米勒(美)在《文学死
了吗》一书中,以《瑞士人罗宾
逊一家》为例,将儿童对它的
“天真的方式”的阅读和成人的
“去神秘化的方式”的阅读进行
近距离审美和远距离审美
了比较分析。提出“要想正确的
阅读,必须成为一个小孩子。”
布洛(瑞士)发表《作为一个艺术中的要素与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
•
*
•
•
美学原则的“心理距离”》一文以后,人们继对审
美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的认识之后,又
获得了一种新的目光:审美需要“心理距离”。
儿童近距离审美的表现形态
现实世界与幻想、想象世界不分,这种中情形主要
发生在幼儿身上;
真实与虚构不分,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
成人远距离审美的表现形态
能够了解文学是区别于现实的第二世界。
分析和批判性常常与阅读相依相伴。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四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作家”是否有特定的含义?
思考:
所谓儿童文学作家,是这样一种作家群体:他们的作品的主
要对象是儿童;他们的创作活动必须以尊重儿童的审美特点
在文学家的群体中,有一群人被鲜明地划分出来,他们操着
•
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的需求
及接受能力为前提;他们的作品必须得到儿童读者的确认;
独特的语言,有不同于成人文学作家的艺术喜好、审美想象
•
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式
的兴奋点、展示人生的方式。这群人被称为儿童文学作家。
他们的“作家”的“徽章”是儿童读者赋予的;因而,他们在文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
• 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在儿童读者的不断阅读中被自然确定了的。
儿童文学作家“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韩进《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霍夫曼(德)《胡桃小人和老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鼠国王》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安徒生(丹麦)的童话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类型
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 心性
生就型
马克 吐温
狄更斯《雾都孤儿》
造就型
斯蒂文森
叶圣陶《稻草人》
• 职业化程度 不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
冰心《寄小读者》
兼职的儿童文学作家
刘易斯 卡洛尔(英)《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
米尔恩(英)《小熊温尼 菩》
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逐渐
• 创作动机
从“社会正义”的立场出发
林格沦(瑞典)《长袜子皮皮》
出现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
·
·
·
·
出于教育的责任感
二战以后,专业儿童文学作
从将某种人生经验传达给儿童的愿望
家队伍越来越壮大。在中国,
为了供孩子娱乐
纽伯利(英)《可爱的袖珍书》
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发展可
亚米契斯(意)《爱的教育》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参看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
壶井荣(日)《二十四只眼睛》
五代人》。
五十年代“两只公鸡”和“三只猫”(严
乔治桑(法)《祖母的故事》
叶圣陶《稻草人》
文井《小花公鸡》、金进《骄傲的大公鸡》
金斯莱(英)《水孩子》
和《小猫钓鱼》、陈伯吹《一只想飞的
竹山道雄(日)《缅甸的竖琴》
猫》、严文井《三只骄傲的小猫》)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儿童文学作家对儿童文学的需要
“审美的东西并不纯粹是形式,而且也是由那存在于它
的深刻的本质之中的至关重要的生命内容和精神内容
构成的。”——莫里茨•盖格尔(德)《艺术的意味》
精神需要
形式需要
小川未明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精神需求
• 心理补偿
• 生活经验
• 人生哲学观念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形式需求
• 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与成人文学的艺术形式最根本的
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简化”地处理生活的形式。
• 儿童文学的这种“简化”形式契合儿童认识生活的方
式。
• 每个大人都有不断追求孩子式的简化事物的模式这种
愿望,儿童文学作家往往更强烈。
• 简化的形式更容易逼近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寺村辉夫
实验)(如希尔弗斯坦、佐野洋子)
• 简化的语言更容易产生韵律感。(邱勋《微山湖上》)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三)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式
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
• 有岛武郎(日)《一串葡萄》、《溺水的兄
妹》、《吞下围棋子的阿八》
• 鲁迅《故乡》、《社戏》、《孔乙己》
•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天
棠街3号》
• 曹文轩《草房子》、《青铜葵花》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
• 叶圣陶《小白船》
•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象征的、诗化的方式和写实的方式
• 洪汛涛《神笔马良》
• 小川未明(日)《爬到树上的孩子》
• 曹文轩《根鸟》
• 伯内特(英)《小伯爵》
• 凯斯特纳(德)《两个小洛特》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四)儿童文学作家“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 写儿童?写自己?
• 两者如何统一的?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
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
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在一个更
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吗?
在每一个时代,它的固有的性格不是
在儿童的天性中纯真地复活着吗?”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的二元价值系统
儿童自身的价值系统
儿童生命成长为核心
成人作家的价值观
儿童价值观
·
成人价值观
丰满健全的人生
丰满健全的人生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第三章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催生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促进
三、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负面作用
约翰•纽伯利(英)1744年以“圣经和太阳”为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招牌,办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图书出版社,从
《漂亮的小书》开始,一生共出版了200来种图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催生
书。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出版事业的开山
鼻祖。儿童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从这里开始,
为世界儿童文学奉献了第一批成果:动物小说有
儿童文学的产生有赖于“童年”的发现,而“童年”的发现,
薇达的《富兰德斯的狗》和史薇儿的《黑骊》,
与教育直接有关。因此,凡有学校的地方,童年的概念就
成长小说有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少年
能迅速发展,而这些地方也往往会成为儿童文学的发祥地。
历险小说有史蒂文森的《宝岛》,童话有金斯莱
的《水孩子》,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洛克(英)的教育思想除强调“科学性”和“客观知识”
外,还很重视“个人”和“权益”,并提出了“白板说”。
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等。
* 卢梭(法国)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也一再申明平等和人权
的价值,认为感官欲望是正当合理的,身体的健康快乐是
儿童教育中必不可缺之一环,并提出了“种子说”。
* 洛克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化为西方学校教育理念的根基,英
国和法国也成为西方儿童文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奉行现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学校,对儿
童文学的主要贡献:
• 现代学校帮助儿童文学促进了“童年”概念
的生成。
• 现代学校培养了大批儿童文学的真正读者。
• 现代学校广泛传播了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中国的私塾为什么没有对中国儿
童文学起到明显的催生作用?
中国的私塾与西方的学校在性质上有根本的不
同。在西方,学校从被教会独占到属于社会,从家
庭教育到公共教育,是其社现代化的一个必要转型,
在这一转型中,需要社会的民主、个人的权利以及
自由的教育思想等主张作为依托。说白了,儿童的
发现必须以人的发现为前提。但是,一直到清末,
实行私塾教育的中国教育理念中,仍然没有这种思
想。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
•
•
•
纵观我国主流幼教发展史,理学的程朱一派占
据上风,对幼童主张趁早严教的观点,成为蒙学
的理论基石。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长者为尚”。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以成人
为中心”,儿童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成年人的活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
动和标准为限。无论是《管子》的弟子职,还是
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司马光的《居家杂仪》都有详细限定。
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
否认童年。儿童活着主要是学做大人,孩子的游
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
戏天性都是“无益之事”。
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
道德色彩重。要求儿童从小学习清心寡欲,不冒
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
犯上人,“起居坐之,各要端庄”,“举止俨然
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
成人”。
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教法严厉。宋朝程子甚至提出对待小孩得像教训
小狗一样。对儿童体罚成了成才途径和传统。
台湾学者熊秉真在评析蒙学读物时指
出,“童诵韵语多半旨在训诫,故不
避重字,其实变质成了格言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童年往忆》
这些特点都浸淫在蒙学读物中。蒙学读物典型
的代表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
千”。这些读物涉及到三方面的幼教理念:
• 理气二元。把天理当作自然和人文的终极理想。要
求人“去人欲,存天理”。从儿童起就“不杂人
欲”,达到“视听言动,非理不为无人欲”的境界。
• 习静非动。自宋理学家周敦颐开始主张趋静去动以
来,澄清安宁成了社会价值的主流,对儿童苛求规
矩,约束。
• 外在教育。就是三字经所说的:“玉不琢,不成
器”。把儿童当作器皿或物件对待。
肯定“自然”或者“天真”是衡量世界事物良恶的标准,
正确的幼教方式是依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办法。而心性
的纯洁,自然本性的流露,实际上是良知良能的本质
反应。礼仪的保持,是社会群体结构的基础。教育的
在中国,也有与洛克、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有类似之处的
最高者是“自然”与“天真”,是“天人合一”,是“中和”。
学说,但他们没有成为中国私塾的教育理念。
• 王阳明(明)的心性学 《训蒙大意》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
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 李贽(明)的破礼教,扬童心 《童心说》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
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
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盖方其
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
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
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
“谈王明阳、李贽、洛克、卢梭之类比,或中西近
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
世解放型思想之神似,不能言过其实。因深究其同
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愈久愈细,愈警觉其内部肌理之异纹,以之衡量各自
文化传统中来龙去脉,衍发过程,及对后代的影响,
尤感毫厘之差与千里之失二者可能有的消长辨证关系。
——熊秉真(台湾)《童年往忆——中国孩子的历史》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教育的促进
• 儿童文学与家庭教育
•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 儿童文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一)儿童文学与家庭教育
• 家庭是儿童尤其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对
儿童的教育首先从家庭教育开始。
•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
由家教中的年长者,尤其是父母对未成年子
女或其他年幼者施加的有助于他们社会化和
形成健全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影响
活动。(传统概念)
• 儿童文学阅读是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如何为孩子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误区:
• 单纯智力训练的书
• 识字卡片
• 字数很多的“实惠”的书
• 电脑喷图上色的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原则:
• 游戏性
• 幻想性
这种别出心裁的小说结构还有另一显著特点,即游戏精神。它既可
以当作小说解读,也可以当作游戏来“玩”,由一个人、几个人,甚至
• 艺术性
几组人,一起来选择故事的发展趋势,展开故事情节。这类小说的开头
•都有这样一句话:“警告,千万不能按页码顺序一口气读完!”
故事性
原来,作品每一关键之处,都如来到三岔路口一样,为“你”设置
• 科学性
了一个乃至数个不同的“选择”:
“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判断和
意志,选定下一步的发展趋向。不同的选择,将会把“你”引向不同的
故事结局:或柳暗花明,或陷入迷阵。这就像玩电子游戏机一样,操纵
游戏机的按钮始终掌握在“你”的手里,于是,小读者便从故事中得到
了游戏的真正乐趣。看一本书,也就等于看了许多本情节发展不同、结
局也完全不同的书。 (王泉根《一个有益的尝试》)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亲子共读
重要性
• 交流情感
• 舒缓儿童心理压力
• 培养孩子忍耐和等待的品格
• 培养阅读兴趣
• 发展儿童语言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方法
• 朗读
• 讲故事
• 戏剧化表演
不是单向的父母之于儿童,
而是共同的交流活动。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提示
朗读前
呈现书的封面并探讨,鼓励孩子将故事与自我联结;
鼓励孩子预测书的内容;
与孩子讨论该书的作者和插图家;
向孩子介绍主角、情境或主题。
朗读中
鼓励孩子在读故事中积极反映并评论;
故事表达及内容详细度配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在适当处,请孩子预测即将发生的事;
偶尔问问题以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及诠释;
当孩子一脸茫然时,改变方式重述故事。
朗读后
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办法等);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做联结;
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
*
朗
读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讲故事
• 安排一个适合听故事的场地(沙发、躺椅、床上)
• 设计一个简单而特殊的开场(服装、图片、魔术)
• 和孩子保持眼光的接触并留意反应
• 设计简单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动作、语言)
• 引发孩子思考和讨论(提问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段)
• 不要死记故事内容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戏剧化表演:
• 选择幽默故事或动作性强的故事改编成戏剧。
• 根据需要编写对话。
• 选择或制作适当的服装给孩子庄重感。
• 适度安排一些小布景。
• 还可以用手偶、手指偶来进行表演。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
儿童文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民国时期,“儿童文学化”一度成为成为小学国语教材的
主流。
• 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过于课程标准》在目标第
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启发
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 ,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
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它可以分为思想资源(情
• 叶圣陶1932年编写《开明小学国语课本》时,创作了大量
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知识资源(知识、技能、经验
的儿童文学。他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
活动方式与方法)、人力资源(教师、教辅人员人员、家长)、
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
物力资源(教科书、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网络)四个子系
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统。课程资源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开放系统 ,它的功能体现在构
建课程内容系统和课程活动支持系统两个方面。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新世纪以来这种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
•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
阅读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如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的
阅读问类被明确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 在教材中也进一步加大了儿童文学的比重,以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小学低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
篇数
比重
小学一年级(上)
15
75%
小学一年级(下)
25
73%
小学二年级(上)
20
58%
小学二年级(下)
17
53%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育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原
因在于:
•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接受性)
• 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工具性)
• 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人文性)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三)儿童文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
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校园文
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儿童文学阅读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读书经验交流会
加强校园儿童文学阅读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读书笔记评比
*读书之星评比
*朗诵、讲故事、儿童剧汇演
• 持续性地办好班级“图书角”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讲座
• 加强文学社团活动
• 将“读书节”固定下来,办好办丰富
• 开展各种比赛活动:
朗诵比赛
倡导新童谣的创编和诵读,冲淡“灰色”
童谣创编比赛
童谣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
讲故事比赛
课本剧比赛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布约克沃尔德(挪威)在《本能的缪
斯》中提出“学校是一种从事系统地
压抑儿童天性活动的机构。”
三、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负面作用
• 教育理念与儿童文学张扬的精神之间的冲突,
直接影响到选择、评价儿童文学作品。
• 过分强调“教育主义”直接影响到儿童文学
创作的水准。
周作人在《童话与伦常》中提出:
“不讲教训是文学的一个要点,而
不讲传统的教训尤为重要。”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总之,在思考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时,应
该树立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儿童文学作为文学
的革命性和教育观念的保守性。这里所说的教育观
念不是指卢梭、杜威、蒙台梭利等人提出的教育思
想,而是特定时代所奉行的普遍观念。不管普遍的
儿童教育观念正确与否,儿童文学都应该摆正自己
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即坚持自己作为文学的主体性。
关怀儿童成长的儿童文学必然关涉儿童“教育”问
题,但是儿童文学的“教育”与一般儿童教育的
“教育”不同,儿童文学的“教育”应该是大写的
教育,它应该具有超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主
体性,它应该走在这些教育的前面。